解讀《清遠市鄉村教育振興三年行動計劃
(2020-2022年)》
《清遠市鄉村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經七屆第64次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審議通過,并將于印發之日起開始施行。為便于各級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學校和人民群眾更好地理解《行動計劃》的相關內容,認真做好貫徹實施工作,現就《行動計劃》的出臺背景和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鄉村教育振興在鄉村振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為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工作部署,著力破解清遠教育發展中存在城鄉二元結構問題,改變我市鄉村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現狀,針對我市農村教育存在的基層黨建工作薄弱、農村學校點多人少辦學條件差距較大、農村教師隊伍年齡老化結構不合理、農村學前教育短板嚴重等問題,實施鄉村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用優質教育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發展動能,逐步縮小城鄉差距,特起草印發《清遠市鄉村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20—2022年)》。
二、主要內容
《清遠市鄉村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20—2022年)》主要包括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工作范圍、工作目標、主要措施、工作要求六個方面內容: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不斷提高鄉村教育質量,辦好公平而有質量的鄉村教育。
(二)基本原則
一是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切實保障廣大農村學生受教育權利。二是保障重點,兜住底線,補齊鄉村學校辦學條件短板,保障鄉村學校正常運行。三是內涵發展,提高質量,加強農村學校管理,提高教師素質,深化育人模式改革,深入實施素質教育。
(三)工作范圍
涵蓋我市鄉鎮(不含縣城所在鎮街)及鄉鎮以下的農村中小學、幼兒園,不含在鄉鎮的縣直屬學校。
(四)工作目標
總體目標是:鄉村學校硬件建設和裝備配備與城鎮差距明顯縮小,鄉村教師待遇穩步提高,崗位吸引力得到增強,鄉村教育質量明顯提升。基本實現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縣域內鄉村學校辦學總體水平與城內學校的差距逐步縮小。
具體目標為:鄉村中小學校實現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農村學校、幼兒園實現標準化、規范化辦學,治理水平得到明顯提升。鄉村教師學歷達標率和繼續教育培訓完成率100%,縣域內教師待遇落實,實現定期交流輪崗。鄉村學生體育、美育素養不斷提升,體質監測優良率、合格率逐年提升,近視發生率逐年降低。鄉村學校教研全覆蓋,鄉村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和水平明顯提高。鄉鎮小學校園專線運行全覆蓋,鄉村學校安保工作進一步加強,打造一批具有鄉村特色的德育品牌學校。
(五)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以加強中小學校黨的建設為抓手,實施提升鄉村學校黨組織建設水平行動。健全完善鄉村中小學校黨的領導體制機制,全面提升黨的建設質量。二是以強化落實條件保障為抓手,實施提升鄉村辦學條件水平行動。進一步完善鄉村教育布局和辦學基本條件,提高鄉村教師隊伍保障水平,合理分配和使用鄉村教育經費。三是以教師專業化發展為抓手,實施提升鄉村教師育人能力行動。完善崗位設置管理,實行“縣管崗位結構、學校按崗定員”。強化專業發展,提升鄉村教師整體素質,在業務培訓、職稱評聘、表彰獎勵等方面向鄉村教師傾斜,建立鄉村“三名”工作隊伍,加大全科教師培養力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大鄉村教研工作力度。四是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抓手,實施提升鄉村學校育人質量行動。結合鄉村特點,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進以鎮為單位的辦學模式改革,確保所有學校開足開齊課程。推進“互聯網+教育”,健全城鄉教育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推進鄉村智慧學校建設,提升校長、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的提升。實施教育發展共同體辦學模式改革,推進城鄉學校一體管理、協同發展、捆綁評價,實現共同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建立適合鄉村家長特點的家校共育工作機制,促進家校共育。五是打造鄉村特色學校,尋找鄉村教育的獨特內涵,豐富學校文體活動和校園文化生活,開展初中學生生涯規劃指導,減少因厭輟學現象。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教育,完善管理機制,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抓實學生就學安全工作。落實安全教育,完善安全防范措施,落實人防、物防、技防。做好教育資助工作,精準落實各類教育資助政策,實現城鄉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確保應助盡助。
(六)工作要求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要細化實化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計劃實施和工作推進機制,切實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是加強經費保障。加大對鄉村教育資金投入和扶持力度,落實各項鄉村教育投入政策和各類學校生均(公用)經費財政補助政策,鞏固城鄉一體經費保障機制。加大體育、美育和農村學校安全經費投入。
三是強化督導檢查。教育督導部門要開展鄉村教育發展專項督導檢查,強化督導結果運用,督促各項政策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