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市教育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嚴格落實省、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部署,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普法宣傳教育和依法治校建設,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美好期盼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現將清遠市教育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4年度工作情況總結
(一)夯實組織建設,健全工作機制
成立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工作職責,將落實教育系統法治建設作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制定2024年度局機關依法行政、普法宣傳教育等工作方案,明確局機關各科室責任分工和工作規范,法規部門加強日常工作監督,協調指導各科室日常法治工作落實。同時,加強法治建設研究部署,把依法行政、法治宣傳教育列為局機關重點工作,每季度對具體落實情況進行通報;年度內常態性對全局行政執法、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普法宣傳教育等法治工作進行總結,研究部署下階段工作。
(二)扎實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普法宣傳教育
1.堅持在理論學習中普法。一是領導帶頭學。制定局機關領導干部學法制度和黨組年度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計劃,印發《教育系統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清單》等,局領導班子集體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黨章、紀律處分條例、憲法、民法典以及教育政策法規30余次。二是干部集中學。開展黨員干部“學習大講堂”,組織5期集中法治學習。承辦“雙百”法治活動,開展全市教育系統專場報告會。落實黨員干部學法考試,參考率達100%。完善行政執法人員培訓制度,開展公共法律知識、行政執法技能等學習3次。轉發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開展2024年全省教育系統“憲法宣傳周”活動的通知,組織8個縣(市、區)教育局、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憲法宣傳教育,并于12月4日組織全市教育系統領導干部、師生開展憲法朗讀活動。三是納入培訓學。舉辦年度暑期讀書班和督學專項培訓,開設法治建設專題講座。深入實施“強師工程”,組織全市5萬多名教師開展師德師風和法治專題培訓,提高教師隊伍法治素養。
2.堅持在宣傳教育中普法。一是加強宣傳陣地建設。在線下,局機關和全市1300多所學校(幼兒園)和研學基地均設置法治宣傳欄,定期宣傳新法新規。加強與司法部門協作,充分運用好市、縣級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組織超5萬名學生到基地開展法治教育活動。組織全市學校(幼兒園)征訂《法治日報》,強化法治輿論引導。在線上,通過局機關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清遠教育”“清遠招考”及時發布政策解讀200余條。加強與電視臺、日報等媒體的合作,刊登教育政策類信息新聞100余條。上線2期“行風熱線”,局主要領導和班子成員面對面回應社會關切,解讀教育政策法規。二是抓主題活動。投入130多萬元,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系列活動120余場,以思政課為重點,扎實開展中小學生法治教育課程。組織全市80多萬中小學生參與年度“憲法衛士”在線學習,組織5萬多學生開展“學憲法講憲法”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活動。圍繞“美好人生 法治同行”“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主題,組織全市師生開展征文、繪畫、微視頻拍攝等活動,征集市級法治作品1000余份,有效發揮法治文化的引領、熏陶作用。舉辦2024年清遠市教育系統干部職工法律知識競賽活動,并同步開展依法治校、行政執法等普法宣講活動。
3.堅持在規范治理中普法。一是規范辦學行為,推進各級各類學校依法治校法治測評。二是規范校外教育培訓機構。聯合公安、市場監督管理、民政等部門,常態化開展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巡查監管和普法教育1800多家次。定期發布清遠市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白名單和《校外培訓風險提示》等,引導廣大學生和家長注重維護合法權益。三是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組織學校通過主題班會、研學實踐等,對學生加強刑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治教育。辦好清遠市清風學校,持續完善課程體系和規范化辦學建設,目前累計接收學生650余人,結業400余人,目前在校學生240余人。四是凝聚家校共治合力。印發《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工作指引》,組織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每學期至少1次通過家委會會議、家長會議開展家庭教育促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普法宣傳,提升家長法治意識。
(三)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
按法定程序制定規范性文件《清遠市學校危險化學藥品安全管理辦法(試行)》《清遠市關于引育教育人才 助力實施“百千萬工程”的激勵措施》《清遠市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和管理的實施辦法》3份。《清遠市中小學生校外托管機構管理辦法》《清遠市教育局關于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2份規范性文件正按征求意見、風險評估、專家論證等程序開展,擬定2025年正式印發。
(四)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全面推進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結合實際,制定和完善《清遠市教育局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清單》《清遠市教育局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清單》《清遠市教育局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制定《清遠市教育局2024年度雙隨機抽查工作計劃》等,全面規范行政執法工作。
2024年,市教育局作出行政處罰1宗;未作出行政強制和行政征收;作出694宗行政許可,其中3宗為學校設立(市三立高中、市翰林高中,市青鳥職業技術學校),其余691宗為2024年高級中學教師資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認定;開展了6次行政檢查。2024年度行政執法工作均無被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
2024年5月,市教育局在門戶網站公告《關于公開征集我市教育領域涉企亂罰款問題線索的公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收到關于市、縣級教育局行政執法涉企亂罰款問題線索。
(五)全面深化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守護良好教育生態
一是加強非學科類培訓監管。督促各縣(市、區)加快做好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審批發證工作。進一步明確部門分工職責,優化行政監管程序,積極協調各機構開戶銀行和校外培訓機構,打通堵點、解決難點,通過“現場辦公”“集中辦公”等形式,積極審核機構申請、解答機構疑惑,再通過“預審核”“預受理”的方式,降低申請資料的錯誤率,減輕舉辦者的思想顧慮。截至2024年12月,全市申請審批的非學類培訓機構416家,現監管全市審批非學科類培訓機構380家,完成監管率92%。二是全面整頓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行為。深入研判可能開展違規學科類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和個人,并抓住國家法定節假日、寒暑假等重要時間節點,充分運用網格化綜合治理體系,聯合各鎮(街),加強對違規學科類隱形培訓多發的商務樓宇等重點場所、有照無證或無證照辦學校外培訓機構的排查力度,嚴防學科隱形培訓、非學科類機構“打擦邊球”開展學科類培訓等情況發生。
(六)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成立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和完善《信息公開工作規范》,規范局機關政務公開各項工作。2024年,市教育局在清遠日報融媒體平臺共計刊登全市教育信息稿件180余篇,清遠廣播電視臺刊播教育專題報道200余條;在局門戶網站共發布教育信息、政策解讀等220余條;在“清遠教育”微信公眾號發布圖文信息340余篇。
(七)加強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積極支持本級人大、政府、政協依法履行職能
依法接受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嚴格執行向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的工作制度以及接受詢問和質詢制度,認真按時辦結人大議案和政協提案。2024年,市教育局依法依規辦結人大議案18份、政協提案47份。
(八)落實中小學“一校一顧問”和法治副校長工作制度
協調組織全市中小學校聘任法律顧問和法治副校長,市、縣級教育局加強與司法部門聯動,對法治副校長開展年度培訓,指導各法治副校長校開展法治專題講座。法律顧問積極參與學校法治建設,專業指導學校各項涉法工作,進一步規范學校辦學行為。
二、存在不足和下階段工作計劃
2024年,市教育局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對照省、市法治政府建設目標任務,仍存在制度建設不夠完善,年度依法行政、法治清遠建設等實施方案不夠完善,各項法治建設工作規范不夠細化;法治業務培訓較少,業務人員水平有待提升;行政執法和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力度不夠加強,執法監督機制和法制審查制度不夠完善;普法宣傳教育形式不夠豐富,普法創新不足等問題。下階段,市教育局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力推進教育系統法治政府建設,深入推進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為清遠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一)完善制度建設。把黨的領導貫穿局機關法治政府建設的全過程各方面,進一步完善法治政府建設組織架構和推進落實機制,細化各項工作規范,完善監督協調機制和法制審查機制。
(二)加大普法宣傳教育。一是進一步完善局機關領導干部學法制度和組織實施方案。二是結合“八五”普法工作部署,創新普法形式,全面加強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加強憲法、民法典和新修訂法律法規學習宣傳教育。三是深入推進校園普法工作。
(三)加強教育行政執法。深入推進行政執法“三項制度”,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各項工作機制,加大日常執法檢查和“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同時,完善執法人員培訓方案,加強實操性執法學習培訓,進一步提升行政執法人員業務素養。
(四)深入開展校外教育培訓監管。進一步嚴格落實國家“雙減”政策,落實省、市關于校外教育培訓管理規定,加強工作制度建設,推進各縣(市、區)加大執法力度和監管力度。創新工作方式,深化治理,整治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同時,加強對在職教師監督,嚴禁在職教師參加有償補課活動。加大社會宣傳力度,積極引導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五)深入推進依法行政。進一步完善重大行政決策、規范性文件制定及管理各項規定,依法依規推進各項決策民主科學。按要求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主動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
(六)完善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氛圍。聚焦樹立科學育兒觀念,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強化學生關心關愛,密切家校常態溝通,在家校互動上加強協同聯合。聚焦守牢校園安全底線,抓好校園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各項措施,強化風險處置,加強綜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