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清遠國資國企牢記“國之大者”,在全市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頂梁柱和壓艙石作用。(資料圖)(清遠日報記者 陳平生 攝)
樁機起落、吊臂升降、車輛穿梭……在廣清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園,一個個項目建設現場熱潮涌動,一條條道路不斷延伸,處處是熱火朝天的場景。
船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在北江南岸,清遠旅游客運碼頭已經通過交工驗收,將通過開通城市水上觀光航線,與現有的旅游資源進行有效銜接,健全北江水上觀光客運休閑服務功能,打造城市名片。
隨著一個個重大項目建設進度條“拉滿”,清遠國資國企在全市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頂梁柱”和“壓艙石”作用。
2023年以來,清遠國資國企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更高起點上,積極部署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把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上主動“挑大梁”,積極發揮“壓艙石”作用,為增加財政收入作出積極貢獻。
截至2023年12月,市屬國有企業資產總額362.46億元,同比增長15.1%;營業總收入17.26億元,同比上升50%;固定資產投資5.9億元,同比上升128.4%;實繳稅費1.92億元,同比增加222.3%。
強化“升”的措施 以新擔當助力經濟增長跑出“加速度”
2023年以來,清遠國資國企著眼國家和省、市發展大局,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市委“十大行動方案”,結合綠美廣東、“百千萬工程”、五大百億農業產業、北江生態經濟帶、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建設等省、市高質量發展戰略,推動國有資本向重點領域集中。根據地方產業發展規劃布局,立足清遠資源稟賦,在重要行業、關鍵領域、重大項目上進一步發揮國有企業的“頂梁柱”作用,助力清遠加快打造大灣區產業轉移首選地、優質農產品供應地和旅游度假目的地。
例如,在助力產業有序轉移方面,清遠發揮國資國企在廣清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園建設當中的重要作用,組建產業轉移基金,以投促引實現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速,促成了省市區三級國資國企共建園區投資開發公司;在助力“百千萬工程”方面,深度參與培育“清遠好風土”區域公用品牌,申報的“鹽焗清遠雞”預制菜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成功入選為10個廣東省預制菜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項目之一,建成運營清遠絲苗米、連州菜心等4個現代化產業園區示范基地。
關鍵子落,滿盤皆活。清遠國資國企優化調整資產布局結構,通過股權投資、并購重組、市場化改革重組等方式布局一批產業項目,推進“投融建管營”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積極布局數字經濟、人工智能、軌道交通、綠色低碳、光伏電力等新領域新賽道,不斷提升市屬國有企業競爭力和國有經濟的貢獻度。一方面,強化國有資本在能源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主導作用,聚焦礦產資源開發、河砂品牌打造,培育光伏發電、智慧排水等成長性業務,加大國家儲備林等綠色產業的投資建設力度,開展儲備林項目一期、二期、三期建設,推動資源儲備與投資開發的穩步增長;另一方面,拓寬建筑板塊業務,組建清遠本地國有建筑企業,取得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此外,助力清遠數字經濟建設,與百度攜手打造廣東首個百度智能云(清遠)人工智能基礎數據產業基地。
實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澆灌。清遠國資組建涵蓋產業投資、基金管理等職能的清遠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和清遠市清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產業基金為抓手,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放大資本、分類管理、滾動發展”的原則,由國企出資引導社會資本共同推進搭建13支基金,充分發揮其在資本招商、產業培育和資金杠桿等方面的撬動作用,加速推進“以投促引、以投促產”。其中,鄉村振興基金、高質量發展母基金、生物醫藥大健康基金成功落地并完成首批投資,產業轉移基金進入注冊階段。
同時,推動信用評級和基金金融“雙輪”驅動。2023年12月,市國投集團新增“AA”主體信用等級,對接資本市場的能力進一步得到加強;2023年9月,市德晟集團啟動建筑板塊公司IPO上市工作,加快組建清遠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完善建筑板塊產業鏈條,提升資本運營水平,積極探索推進市屬國有企業上市工作。
錨定總航標,定向謀突破。清遠國資國企助力經濟增長跑出“加速度”,發揮了清遠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作用。
把握“轉”的準度 以新監管釋放國資國企新潛能
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激發企業高質量發展活力,改革是關鍵一招。站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圓滿收官的高起點上,清遠乘勢而上,多措并舉打出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組合拳”,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資國企。
優化國資監管方式是清遠國資國企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步。近年來,清遠推進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努力使監管職能定位更加準確,監管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去年,市國資委修訂市國資委權責清單,共設立47項具體事項,進一步細化決策事項類別,明確決策程序,提升清單的指引性。同時,清遠結合當前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實際,提出授權放權事項,堅持“放活”與“管好”相結合,健全國資監管體制機制,健全公司法人治理架構,推動各集團公司厘清各治理層級間的權責界限,督促指導企業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內部制度體系,提升公司治理的運行效率。
在加強監管的同時,清遠更重視對國有企業的服務工作。據悉,市國資委持續落實干部下沉企業一線常態化機制,重點協調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難點、堵點。針對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環節,積極做好重點項目的跟蹤、分析、協調、服務,深入實施一批叫得響、帶動作用強的項目,促進項目落地投產見效。同時,不斷完善細化監管企業考核內容,對不同功能和類別的企業合理設置考核指標,實施分類考核,增強考核的科學性和精準性;進一步抓好集團對子企業推行分類分業、差異化考核工作,切實做到目標分解到位、責任落實到位、考核激勵到位;搭建全市國資國企交流學習平臺,組織開展“清遠國資講堂”,不斷提升市國資國企人才隊伍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去年以來,清遠國資國企系統扎實完成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抓好市屬國有企業黨組織規范化建設,新增6個黨支部完成達標建設,市屬國有企業黨支部達標創建率超90%,創建市國資委系統首批3個“五強五化”標桿黨組織。此外,清遠建立“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領導體制,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互融互促,提高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能力;建立健全市屬國有企業黨員“三培一推”機制,將人才培養與黨員發展相結合,在生產、經營、科研一線考察識別優秀員工,鼓勵引導黨員干部在高質量發展上當先鋒作表率,營造干事創業良好氛圍。
加快“改”的步伐 以新作風激發國企新動力
人是影響國有企業活力的核心要素,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激發人的活力,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和基礎。清遠國資國企堅持問題導向,大膽解放思想,打破條條框框,牢牢把握住市場化改革方向,建立以市場化為導向的用人機制,為激發國有企業發展活力、促進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
一方面,清遠構建新型經營責任制,圍繞勞動、人事、分配等關鍵環節精準發力、深化改革,推動市屬國有企業初步建成了“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機制,大力激發企業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同時,在市屬國有各級企業的經理層中全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按照“一崗一責”原則建立崗位說明書,將經營業績考核結果與薪酬掛鉤;出臺《清遠市市屬國有企業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操作細則(試行)》,持續提升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工作質量。
另一方面,不斷提升市場競爭意識,推動市屬各集團公司建立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管理機制,推進管理人員市場化選聘和公開競聘。持續落實新聘內設機構管理人員全部競爭上崗,大力推進市場化人才選聘,深入推進市場化選聘職業經理人改革,建設市屬國有企業外部董事人才庫,市場化引入專業人才配強集團高級經營管理團隊。目前,市屬國有企業初步實現了全員績效考核,基本完成了基本薪酬與崗位價值掛鉤、績效薪酬與個人業績、企業效益掛鉤,推動工資總額與效益、效率同向聯動,調動了員工工作積極性。
此外,清遠國資國企健全收入分配機制,指導企業制定薪酬和績效考核管理制度,推行差異化薪酬。結合行業特征、崗位價值、個人能力等因素,在薪酬構成、績效薪酬占比等方面對干部職工薪酬進行動態管理。加強工資總額管理,對效益下滑、非政策性虧損或勞動效率下降的企業,從嚴控制工資總額,促進人工成本結構優化,積極用好績效考核“指揮棒”。在工資總額范圍內探索建立二次分配制度,拓展職工工資增長渠道,做到與企業效益同向聯動。
一項項有力的政策,一個個精準的措施,全面推動清遠國資國企深化改革邁向新境界,充分激發了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與創新活力。
2024年是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落地實施的關鍵之年,也是承上啟下的攻堅之年。清遠國資國企將堅決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重大部署,圍繞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深入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著眼更好履行國有企業功能使命責任,圍繞優化資源配置抓改革,圍繞完善體制機制抓改革,圍繞健全制度保障抓改革,著力提高市屬國有企業創新能力和價值創造力,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抓項目、拼經濟、促發展,在服務清遠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展現更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