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東省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通過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的技能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充分發揮培訓促進就業、就業帶動創業、就業創業增收致富的良好效應,創新形成為群眾辦實事的富民模式。
清遠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政服務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視察廣東特別是清遠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發揮清遠“距離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最近、發展空間最大、生態條件最好”的“三最優勢”,深入實施“南粵家政”工程,鑄南粵家政匠心,展清遠最美風采。通過樹品牌、強技能、促就業,在穩定就業大局、促進推動鄉村振興和助推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彰顯“小切口推動大變化”的獨特魅力。
一人一卡,樹立行業服務標桿
在推動家政行業發展的進程中,我市重視發掘和培養行業優秀典型,為我市家政行業發展樹立標桿。譚美華是一名清遠90后年輕人,2021年通過選拔代表我市參加省第一屆南粵家政技能大賽,2022年獲評全國婦聯、新華網頒發的全國100名“最美家政人”榮譽稱號,成為全省獲得此項榮譽的8個先進典型之一。譚美華優秀典型的樹立,大大激勵了我市家政從業者轉變觀念、樹立職業榮譽觀,營造了全社會尊重家政勞動、尊重技能的良好氛圍。
▲譚美華參加第一屆南粵家政技能大賽
為進一步解決“南粵家政”從業人員多次轉崗、就業情況不穩定、不能有效進行跟蹤服務等問題,發揮好家政行業協會在建立行業標準、規范市場行為、行業指導、行業自律等方面的職能作用,督促企業依法依規經營,特在全市范圍內推廣“持證上崗”,家政從業人員提供健康證明、無犯罪記錄證明、技能證書、資歷證明材料等,可申辦由清遠市家政協會頒發的“誠信卡”。通過家政從業人員持證上崗落實家政行業人員管理措施,通過家政從業人員“誠信卡”系統建立了“月嫂庫”、“養老護理員庫”等家政從業人員數據庫,目前發出家政服務“誠信卡”1700張,讓從業人員“做得專業”、雇主“請得放心”,進一步推動我市家政行業規范化、專業化、誠信化體系建設。
一縣一亮點,擦亮行業發展品牌
市人社部門通過走訪了解到,連江社區80%的住戶都是60歲以上的退休干部,需要高素質的管家式家政從業人員。2021年11月,清遠市連江社區“南粵家政”基層服務站正式掛牌成立,依托服務站功能,結合廣泛收集的居民需求,創新性開設“清遠管家”培訓班,聯合清遠市職業技術學院,采用小班精英教學,培養集居家保潔、婦嬰、養老、醫護、收納、茶藝等多項技能于一體的全能型人才,通過“校企合作+社區服務”的形式,打造南粵家政品牌服務形象,培訓后從業人員的薪資約提高20%以上。不定期開展便民服務,為社區獨居老人、貧困戶、軍屬等提供免費或優惠的家政服務。清遠市連江社區“南粵家政”基層服務站有效打通家政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培育高素質從業人員,擴大“南粵家政”影響力,經驗做法被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欄目報道。
▲我市“南粵家政”工程經驗做法被CCTV-13《朝聞天下》欄目報道
近年來,我市各縣(市、區)先后建成“南粵家政”培訓基地。去年,以連江社區基層服務站為首個建設站點,清城、清新、連州、陽山等縣(市、區)陸續打造基層服務站,以連江社區基層服務站為示范,持續推動陣地建設。結合各縣(市、區)實際情況和行業發展特點,成功打造了“清遠管家”、“北江家政”、“連州阿嫂”、連山“七月香”等“南粵家政”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各地建設(認定)“南粵家政”基層服務站15個,依托陣地建設推動我市家政行業網格化發展,推行“南粵家政+社區服務”便捷模式,助推構建15分鐘家政服務圈。
一市一平臺,助推行業便民化發展
為進一步發揮行業自我管理的作用,市人社部門指導成立了清遠市家政服務行業協會,依托協會進一步規范行業準則,實現同行業企業之間溝通交流、相互監督、共同進步,強化行業內議事決策的水平,助推全市家政行業健康、規范、高質量發展。
▲“迪迪七優”家政服務平臺手機小程序界面
依托家政服務行業協會的功能,我市開發了家政服務行業綜合性平臺——“迪迪七優”家政服務平臺,平臺創新性使用智能派單模式,具有網上求職招聘、信息查詢、網上下單、后續評價等服務,平臺可按照用戶的需求,智能配對家政服務人員,智能派單家政企業,做到一家發單,多家對接,整合家政企業資源,提高業務效率,一鍵下單,精準配對。目前該平臺已實現市內多個縣(市、區)聯動通用功能,接下來將努力實現全市8個縣(市、區)全覆蓋,為廣大用戶提供誠信、快捷、高效的一站式家政服務。通過建設全市家政行業線上綜合服務平臺,推動家政行業便民化、信息化、數字化發展。
“南粵家政”工程緊盯“一老一小”群體的迫切需求,通過母嬰、居家、養老、醫護等培訓項目,著力解決家政服務業誠信體系不完善、從業人員供給不足等問題,深入實施“南粵家政”工程,是“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的廣東體現。我市將繼續依托“一老一小”群體需求的“小切口”撬動家政行業發展的“大作為”,通過抓好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為推動我市入灣融灣再加速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