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清遠市自然資源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緊緊圍繞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十大行動方案”,按照《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法治政府建設與責任落實督查工作規定》等文件要求,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和省自然資源廳有關工作部署,全面推進自然資源領域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現報告如下:
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法治政府建設
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貫通起來,切實貫徹落實到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局黨組高度重視法治建設工作,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以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和黨組會“第一議題”帶學促學作用,引導全局黨員、干部學法懂法守法。一是強化普法培訓。今年1月6日黨組會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依法行政的重要論述并傳達學習貫徹《廣東省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4月23日審議通過《2023年全市自然資源普法計劃》,并邀請信訪局分管領導為中層以上干部培訓解讀《信訪工作條例》;8月組織《反有組織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專題培訓,進一步提升黨員干部的法治意識。二是加強黨內法規學習宣傳。深入學習《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決定》《黨組討論和決定黨員處分事項工作程序規定(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實施條例》《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等內容,把模范機關建設及全面從嚴治黨推向深入。
二、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切實加強法治政府建設
加強黨對法治政府建設的領導,局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一是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聽取有關工作匯報,及時研究解決影響法治政府建設的重大問題,嚴格按照法治政府建設相關要求狠抓落實自然資源領域各項工作。二是帶頭開展學法用法工作,深入研究自然資源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執法隊伍建設、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等重點工作,將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列入年終述職內容,探索自然資源系統工作發展管理制度。三是完善組織保障,壓實法治政府建設責任。根據局領導分工調整及中層干部變動,及時調整我局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局主要負責人擔任領導小組組長,統籌全局法治政府建設工作。
三、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全面加強依法行政能力建設
一是組織落實《清遠市自然資源局“八五”普法規劃》,組織專題普法活動。4月21日聯合市教育局、市林業局在新北江小學開展了“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第54個世界地球日科普宣傳活動,贈予23萬份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小冊子清遠市教育局,5月12日,聯合清新分局前往前清新區第三小學進行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提升群眾識災防災避災能力;6月25日,聯合清新區人民政府在清新公園開展“節約集約用地,嚴守耕地紅線”土地日宣傳活動,引導全社會關注自然資源保護利用、牢固樹立耕地保護意識;8月27日,局黨組書記、局長鐘華山親自給清遠市第一中學高一的新生開學上第一課:《祖國山河寸土不讓,青年壯志測天繪地》,得到了師生們的熱烈反響和校方的肯定;12月1日至7日,開展“憲法日宣傳周”宣傳活動,通過憲法六進主題活動進一步弘揚憲法精神,尊重憲法權威、維護憲法效力,切實推動全社會形成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運用憲法的良好氛圍。
二是落實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印發《2023年全市自然資源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和普法責任清單及領導干部應知應會法律法規清單的通知》,組織領導干部參加學法考試,把法治教育納入領導干部培訓學習計劃,強化關鍵崗位法治教育。2月和5月前往全市8個縣(市、區)開展專題普法宣傳活動,切實提高全系統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6月19日選派一名干部職工參加庭審旁聽活動,切實落實領導干部旁聽案件庭審學法用法機制;7月26日至28日,舉辦清遠市自然資源與林業管理專題培訓班;11月22日至24日,在英德市連樟村鄉村振興學院舉辦全市自然資源系統依法行政與信訪工作專題培訓班,提升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領導干部對自然資源管理工作的能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三是加強行政復議答復、行政應訴規范化建設。辦理行政復議答復案件32宗,其中政府信息公開7宗、不動產登記16宗、行政許可2宗、行政處罰5宗、土地征收2宗,均已按要求完成行政復議案件答復及證據收集工作;辦理行政訴訟案件(含一審、二審、再審)92宗,其中政府信息公開5宗、不動產登記16宗、行政處罰8宗、行政許可5宗、土地征收10宗、行政征繳3宗、行政協議5宗、不履行法定職權40宗,均按時履行答辯義務;認真執行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提升出庭應訴實際效果,針對2宗敗訴案件撰寫分析報告,切實發揮敗訴行政案件對行政執法行為的規范指導作用。
(二)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一是建立營商環境暨行政審批業務工作制度,優化審批平臺。推動高頻事項并聯審批,不斷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應用全覆蓋。將社會投資一般建設工程許可階段總審批時間由原14個工作日,壓減至8個工作日,政府投資一般建設工程許可階段總審批時間由14個工作日,壓減到10個工作日。進一步推進政務服務工作效率提升,行政許可事項74項,時限壓縮91%,即辦件100%,可網辦率100%,跑動次數0次,網辦深度4級占比100%。一件事實施清單共8項,快辦率81.32%。打造自然資源綜合業務審批系統,并與清遠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一網共享”平臺等互聯互通,在項目全過程全周期智能審批過程中,大大減少傳統手工作業條件下難以避免的人為因素的干擾,規范管理行為,增強工作透明度。
二是按照省有關“證照分離”改革要求,通過全面實行網上辦理、優化辦理流程、精簡審批材料、優化信息公開與查詢、推進信息共享應用等措施大力優化審批服務,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對許可決定按“雙公示”要求公開辦理結果,自覺接受社會監督。開展測繪質量監督“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加強“四不兩直”動態巡查頻次,推進抽查結果、處理情況共享。加強信用監管,及時通報不良信用行為,對失信主體開展重點監管。
三是聚焦不動產登記高頻事項,推進便民利企改革。全省首個通過廣東省政務服務網“總對總”模式面向社會提供不動產登記信息可視化查詢服務,實現不動產登記“以圖查房”。作為全省首批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非稅收入的政務場景應用,11月2日,首筆使用數字人民幣繳納不動產登記費用業務辦理成功,推動了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深入開展“不動產登記金融服務零跑腿”品牌創建工作,形成了清遠市“不動產轉移登記+抵押權變更、設立組合登記”模式,清遠市二手房帶押過戶已成功辦理了448宗,減少過橋資金44442萬元(原抵押金額),有效激發了存量商品房市場的交易活力。
(三)持續加強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監督管理。開展規范性文件清理審查工作。梳理現行有效的行政規范性文件,嚴格對照《廣東省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規定》等規定開展行政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經過清理,保留行政規范性文件共14份,其內容均不涉及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行政執法不嚴格不規范不文明不透明等問題。加強對2份擬制定的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查,經審查,均不存在違法設定行政處罰事項或者法定幅度之外調整罰款上下限的情形。
(四)加快推進重大行政決策法治化。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廣東省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全面推行重大行政決策目錄化管理。2023年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為《清遠市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該決策事項已進行征求社會公眾意見、專家論證、社會風險評估、法治部門合法性審查等環節,目前已通過省政府審批,正式印發實施。
(五)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一是開展自然資源領域行政執法不規范專項整治工作。8月1日,在局官網發布《關于公開征集自然資源領域行政執法不規范問題線索的公告》,向社會各界公開公開征集行政執法不規范問題的線索。利用局官網站、信訪舉報電話、信箱、接訪室等渠道收集和受理群眾反映的問題線索。二是開展案卷評查工作。6月中旬,對全市8個縣(市、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報送的12宗執法案卷進行集中評查。對于檢查發現的問題一一反饋給各地,督促各地以問題為導向,深入查找原因,并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措施,做到有錯必糾。三是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3月3日制定2023年度雙隨機抽查工作計劃并在局門戶網站向社會公開,10月17日隨機抽取18名執法人員和9家建設單位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工作,檢查結果(均未發現問題)已在局門戶網站向社會公開。
(六)全面主動落實政務公開。在局官網做好行政規范性文件、行政許可事項批前公示和批后公示等重要政務信息和基礎性信息公開,主動公開信息2981條,確保法定主動公開內容全部公開到位。妥善處理依申請公開申請,2023年共收到111份信息公開申請,均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進行答復,發布《清遠市自然資源局政府信息公開指南》,規范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充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獲取政府信息,提高信息公開工作透明度。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3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上級的要求和群眾的期盼還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法治宣傳方式不夠豐富。普法宣傳方式方法較為簡單,利用新媒體創新開展法治宣傳較少,普法受眾有限,效果不夠明顯。較多的依賴線下載體,各項普法活動中采取的宣傳措施、方法變化不大,針對性不夠強,具備自然資源特色的普法陣地較為欠缺,需要積極探索出貼近生活、群眾喜聞樂見的法治宣傳方式。
(二)法治隊伍建設有待加強。一是執法人員專業系統的培訓不足,對法律法規的學習和自由裁量權的把握仍需不斷改進。部分執法人員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執法隊伍整體素質不能較快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重實體、輕程序”的現象依然存在。二是“清遠粵執法”平臺使用率不高,執法人員存在不會用、不想用的情況,運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行政效率和質量的水平有待提高。三是法制機構專業力量不強。隨著法治化進程的深入,自然資源管理涉及的政策法規較多(且有的更新快),法制機構中法律專業人員較少,現有用法知識儲備難以應對所承擔案件的審核、行政復議、應訴等繁重任務。
(三)特色工作和亮點工作還不夠突出。在局黨組的高度重視下,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特色工作和亮點工作仍較少,創造性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的舉措不夠多,在政務公開等工作中仍舊存在一些短板,工作創新不夠。
五、下一年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安排
2024年,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法治政府建設的工作部署,強化依法履行職能,運用法治方式推動自然資源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升行政能力。將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等納入年度學習計劃,提高全局干部的法治意識和依法行政能力;加強法治人才隊伍建設。科學制定培訓方案,有針對性的開展不同需求、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教學培訓活動。進一步完善自然資源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做好法治干部培養工作。
(二)強化執法監督,規范文明執法。嚴格落實“三項制度”,保證行政權力有效監督。定期組織開展執法監督工作,強化在問題整改和制度建設上下功夫,讓領導干部特別是行政執法人員能夠正確認識法治的重要性,牢固樹立法律至上、為民服務觀念,提高依法辦事的自覺性和科學性,自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確保依法行政、文明執法。
(三)創新開展普法,提高法治意識。創新普法方式方法,推動普法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廣泛開展“法律六進”活動,重點學習宣傳與自然資源工作聯系緊密的法律法規,不斷提升運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素養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