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市位于廣東省北部,下轄2區2市4縣,85個鄉鎮(街道),常住人口388.58萬人。近年來,清遠市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部署,補基礎、保基本、強基層,轉模式、促活力、強縣域,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有效提升,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實現8個縣(市、區)全覆蓋,2020年三季度,6個縣(市)中2個縣域內住院率超過90%,2個超過85%,2個超過80%。其中,連州市93.7%,英德市91.5%,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88.9%,陽山縣85.2%;基層就診率不斷提高,其中,英德市65.2%,連州市61.5%,陽山縣61.1%,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
一、高層引領,構筑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發展網絡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衛生健康工作,市委書記、市長擔綱市醫改領導小組,聚焦統籌城鄉間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一體化、均等化,構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發展網絡。2019年,英德市、連州市、連南瑤族自治縣入選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國家試點縣;2020年,全市8個縣(市、區)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全覆蓋。市委深化改革委員會將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納入年度全面深化改革重點任務,作為破解城鄉二元結構,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強力推進。市財政切實加大力度,投入30多億元,按照縣級上等次、鎮級標準化、村級規范化要求,不斷筑牢基層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點,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夯實基礎,“縣強、鎮活、村穩”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服務架構漸見規模。
二、市級統籌,助推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全面建設
自開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以來,我市聚焦“共”字,在整體提升縣域衛生健康服務能力上下功夫。各地認真盤點縣域內短板、弱項,通過牽頭總醫院“上帶下”、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強幫弱”等做法,從過去的城鄉“割裂式”發展變為現在縣域“統籌式”推進,發展規劃更具針對性。隨著“影像診斷中心”“遠程會診中心”等“資源共享中心”的建立,破解了部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機器無人才”的困境。同時,群眾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同質化的影像、檢驗等服務,既極大地提升了醫療資源利用率,又有效地節約了群眾的就醫成本。一是形成合力。市縣兩級經過反復調研論證,達成高度一致,由各級政府牽頭,整合縣域資源,全面開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二是協同創建。市縣兩級積極爭取和協調省市優質醫療資源,精準對焦短板,“團隊帶團隊”“科室對科室”,協助各醫共體建立完善縣域醫共體內部若干運行機制,促進內生性成長。三是一縣一策。鼓勵各地在省醫共體建設要求大框架下,根據前期醫療衛生均等化發展成果,自主選擇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突破方向和實現路徑,為全覆蓋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提供經驗。英德市醫共體結合地域廣、醫療機構多的特點,分片區集中影像資源在綜合實力較強的4家醫院建立影像診斷中心。連州市政府高度重視醫共體建設工作,編辦審定下發《連州市醫療總院機構編制方案》,確定連州市醫療總院為市衛健局管理的二級事業單位,核定事業編制30名,為醫共體的推進、管理、運營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政府配套資金建成基于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的衛生健康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實現縣、鎮、村三級“一碼就診”應用體系,在全省率先實現“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的創新模式。連南瑤族自治縣借力省三甲醫院“強龍頭”,探索出“省-縣-鎮+一二三級醫院+縣域醫療聯合體一體化管理”的“廣藥-連南”醫共體建設模式。
三、以獎代補,促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良性發展
一是組建培育本土醫共體專家組,及時發現總結提煉各地醫共體建設成功經驗,供其他地方借鑒,及時梳理在推進醫共體建設中的堵點、痛點,調整修正本地政策,讓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更接地氣。二是引入競爭促進良性發展。2020年,通過各地上報年度工作總結曬成績單,清遠市衛生健康局黨組從建設進展、發展勢頭、取得成效等多維度進行評定的方式,競聘獲取省醫共體建設獎補資金名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市級專家組已完成了交叉式互評環節,通過以評促建,相互提高,促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良性發展。(清遠市衛生健康局基層婦幼科 李茂棟,體制改革科 利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