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0年,是不尋常的一年,經濟跌宕起伏,CPI、物價、房價成為貫穿一年的熱點。在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市、縣各級地方黨委政府惠農扶農政策措施的推動下,全市各級涉農部門和全體涉農人員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經過各地統計工作者和廣大調查員的辛勤工作,已經順利完成2010年住戶基本情況調查、2010年全年的現金收支調查和2010年貧富差距監測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不但我市農村經濟穩步較快發展,而且農民增收進一步提高。2010年我市的農村住戶調查工作是按照全省統一布置的《調查方案》正式開展新的農村居民住戶調查。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386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由上年的2.60降至2.47。
一、務工人數增加推動工資性收入高速增長
在6386元的農民人均純收入當中,工資性純收入為3933元,所占比重為61.6%,比上年提升了4.1個百分點。工資性純收入的增幅為24.15%,高出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8.25個百分點。在增加的農民人均純收入877元當中,工資性純收入就增加了765元,占了87.2%的份額。工資性收入快速增長主要源于務工人數的增加,以外出務工為例,務工人數的增加對外出務工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以上。
二、家庭經營純收入以從事第一、三產業為主拉動農民增收
在農民人均純收入當中,家庭經營純收入為1994元,占了31.2%的比重,比上年減少2元,基本與上年持平。在家庭經營純收入中,第一產業純收入為1570.89元,同比增長1.48%,第二產業純收入為141.78元,下降42.0%,第三產業純收入為281.38元,增長38.57%。由下圖可見,2010年第一、三產業純收入占家庭經營純收入的比重分別為78.8%和14.1%,比2009年上升1.2和4.1個百分點,而第二產業純收入所占的比重則下降了5.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發展滯后拉低了農民家庭經營收入。
三、轉移性收入從各個方面拉動農民增收
受惠農政策影響,在農民人均純收入當中,轉移性收入除親朋戚友贈送及非常住人口寄回、帶回收入外,多為退休金、農業生產補貼及其他補貼。轉移性收入為381.6元,占純收入中的比重為6.2%,比上年增加243.38元,增幅為176%;其中親友贈送125.7元,占轉移性收入的33%,上一年只有城市親友贈送,所以不可比;家庭非常住人口帶回107.5元,占28%,比上年增加58.73元,增幅為120.4%;離退休金為41.8元,比上年增加26.46元,增幅為172.5%,農業生產補貼32元,占8%。
四、2010年CPI上升,從而拉動農民增收
伴隨經濟的不斷回升向好,“豆你玩”、“姜你軍”、“蒜你狠”等農產品價格讓高昂的物價不斷上漲,2010年我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呈現逐季加快的趨勢:一季度至四季度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分別是3.8%、4.1%、3.5%、3.4%。其中12月份糧食、油料和蔬菜的價格指數分別是6.9%、3.2%、5.4%。使農民種糧、種菜的收益大幅提高,從而拉動農民收入的增加。
五、農村居民儲蓄大幅增長確保農民增收
2010年,我市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590.2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8.9%。其中農村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226億元,同比增長23.8%;城鎮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364.26億元,同比增長16.0%。相比之下,農村居民年末儲蓄存款余額雖在總量上少于城鎮居民,但在同比增長速度上卻高于城鎮居民水平7.8個百分點。這足以證明:我市2010年的農民增收15.9%不但沒有過快增長,而且還是比較保守的。
六、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進一步縮小
2010年,全市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由上年的2.60降至2.47。而全省的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由上年的3.15降至3.03;全國的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由上年的3.33降至3.23。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都表現出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較快的特點,主要得益于國民經濟保持回升向好勢頭,得益于國家和地方多項惠民政策,得益于農產品比價上升和糧食豐收。農村居民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較快有兩個原因。一是低收入農戶在農產品價格上漲的過程中收入增加較多。二是低收入農戶獲得的扶貧款、最低生活保障金以及養老金等收入的增長速度也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