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快我市社會經濟發展,近年來,市委、市政府著力推動工業園區化、農業產業化、城鎮特色化、管理人性化的“四化”發展戰略。農業產業化就是促進了農村資源向規模生產集中。市委、市政府為了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制定扶持“農業產業化”政策、措施。實施“龍頭帶動戰略”,培育和壯大了一大批農業龍頭企業,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了農業效益,促進了農村經濟快速增長。 為了了解我市近幾年“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情況,我局于2009年10至11月組織了“農業產業化”專題調研組,對全市九個縣(市、區)進行了一次調研,也向涉農部門收集了一些資料,集體探討了一些問題,現報告如下:
一、農業產業化成效顯著
近幾年來,我市在推動“農業產業化”方面做了許多積極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1、農業產業化組織發展迅速。據農業部門的統計:到2009年全市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業產業化組織總數達178個。其中:帶動型農業龍頭企業125個。在帶動型農業龍頭企業中,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89個,其中:國家扶貧農業龍頭企業2個,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9個,省扶貧農業龍頭企業8個,市級農業龍頭企業70個。178個農業產業化組織年銷售收入達58.6億元,出口創匯3042萬美元,帶動農戶33.7萬戶,戶均年增收3392元;建立各種類型商品生產基地560個,涉及種植面積58.2萬畝,養畜量156萬頭,占全市養畜量的87.1%;養禽量3362萬只,占全市養禽量的69.4%。農業產業化的產值53.7億元,占全市總產值(158.7億元)的33.8%。我市的農業產業化生產經營已形成一定規模。
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情況 |
||||||||
|
|
|
|
|
|
|||
?項目名稱 |
計量單位 |
09年 |
增長% |
08年 |
增長% |
07年 |
||
產業化組織總數 |
個 |
178 |
9.2 |
163 |
9.4 |
149 |
||
?#龍頭企業帶動型 |
個 |
89 |
-21.2 |
113 |
63.8 |
69 |
||
?? #國家扶貧農業龍頭 |
個 |
2 |
0.0 |
2 |
100.0 |
1 |
||
?? #省重點農業龍頭 |
個 |
9 |
28.6 |
7 |
250.0 |
2 |
||
?? #省扶貧農業龍頭 |
個 |
8 |
持平 |
8 |
? |
0 |
||
年銷售收入 |
億元 |
58.6 |
13.6 |
51.6 |
14.7 |
45 |
||
出口創匯 |
萬美元 |
3042 |
11.1 |
2739 |
-11.4 |
3092 |
||
帶動農戶 |
萬戶 |
33.7 |
13.9 |
29.6 |
9.6 |
27 |
||
帶動農戶增收 |
萬元 |
114310 |
23.2 |
92813 |
24.9 |
74336 |
||
戶均年增收 |
元 |
3392 |
8.5 |
3125 |
15.2 |
2713 |
||
建立各種類型商品生產基地 |
個 |
560 |
7.5 |
521 |
9.5 |
476 |
||
涉及種植面積 |
萬畝 |
58.2 |
3.9 |
56 |
24.4 |
45 |
||
養畜量 |
萬頭 |
156 |
17.3 |
133 |
38.5 |
96 |
||
養禽量 |
萬只 |
3362 |
14.5 |
2936 |
25.8 |
2334 |
||
? | ? | ? | ? | ? | ? | ? | ? | ? |
2、農產品品質不斷優化。我市農產品品質通過招商引資和引進新品種不斷優化。
(1)種植業良種種植面積超九成。? 2009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269.09萬畝,增長0.3%,其中:糧食良種面積占糧食總播種面積的比重達到90%,比2008年上升了5個百分點;蔬菜播種面積136.17萬畝,增長3.2%,其中:蔬菜良種面積的比重達到92%,比2008年上升了3個百分點;油料播種面積50.81萬畝,增長3.6%,其中:油料良種面積的比重達到95%,比2008年上升了10個百分點。形成了大宗農產品的糧食良種播種面積、蔬菜良種播種面積和油料良種播種面積都達到90%以上。
(2)林業結構優化升級。到2009年,全市擁有短輪伐期速生豐產林種植面積已超過120萬畝,一般用材林面積達1023萬畝,初步形成了一個規模較大的林木原材料生產基地。自2001年以來,通過招商引資成功引進了威利邦木業公司、順陽中釬板廠、五聯中釬板廠等三家大型木材加工企業,年加工木材量達40萬立方米,年工業產值達7億元以上,從而徹底改變了過去只賣木材原材料的歷史,也促進了林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還使清遠林業產業結構從以第一產業為主轉變為以第一、二、三產業并舉的格局。
(3)畜牧業形成“清遠雞”、“溫氏豬”、“天農雞鴨”品牌。2009年全市生豬出欄數179.1萬頭,增長9.4%;其中:“溫氏”的生豬出欄數126萬頭,占全市生豬出欄數的比重達到70.4%。2009年全市家禽出欄數4847.2萬只,增長4.7%;其中:“天農”的家禽出欄數487萬只,占全市家禽出欄數的比重達到10%。“清遠雞”出欄數1899.8萬只,占全市家禽出欄數的比重達39.2%。在畜牧業方面形成了“清遠雞”、“溫氏豬”、“天農雞鴨”等品牌。
(4)漁業建成了一定規模的優質高產水產品基地。2009年全市水產養殖面積25.28萬畝,增長5.7%,水產品產量9.68萬噸,增長15%;其中:清城區的黃沙漁業基地水產養殖面積0.14萬畝,水產品產量0.11萬噸,增長15.8%;清城區的聯益畜牧水產場水產養殖面積0.28萬畝,水產品產量0.3萬噸,增長20%;英德錦源農牧產品發展公司的水產養殖面積0.2萬畝,水產品產量0.35萬噸,新增100%;三家占全市養殖面積的比重為2.5%,占全市的水產品產量的比重為9%。初步構建了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優勢水產品產業基地。
3、農業產業化結構進一步調整。全市通過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我市“五大特色產業帶”和“四大基地”建設取得長足發展,并形成一定的生產規模,為加快我市農業產業化進程作出了突出貢獻。
(1)“五大特色產業帶”建設。一是清城區、清新縣的雞、鴨、鵝特色產業帶,2009年出欄“三鳥”數3078萬只,同比下降0.1%,占全市家禽的比重為63.5%;2008年出欄“三鳥”數3082萬只,同比增長7.1%。二是英德市、清新縣、佛岡縣冰糖桔特色產業帶,2009年種植面積為51.66萬畝,增長31.3%,占全市沙糖桔種植面積的91%;產量為28.3萬噸,增長38.2%,占全市沙糖桔產量的90.7%;2008年種植面積為39.36萬畝,增長39.5%,占全市沙糖桔種植面積的92.6%;產量為20.48萬噸,增長34%,占全市沙糖桔產量的94.6%。三是連山縣、連南縣優質有機稻特色產業帶,2009年種植面積為1.5萬畝,增長15%,占全市稻谷種植面積的0.7%;產量為0.75萬噸,增長18%,占全市稻谷產量的1.2%;2008年種植面積為1.3萬畝,增長10%,占全市稻谷種植面積的0.6%;產量為0.63萬噸,增長13%,占全市稻谷產量的1%。四是陽山縣、連州市蔬菜特色產業帶,2009年蔬菜種植面積為64.74萬畝,增長0.8%,占全市蔬菜種植面積的47.5%;產量為76.31萬噸,增長5.8%,占全市蔬菜產量的41.8%;2008年蔬菜種植面積為64.21萬畝,下降1.1%,占全市蔬菜種植面積的48.7%;產量為72.11萬噸,增長3.7%,占全市蔬菜產量的42.5%。五是清城區、英德市奶牛特色產業帶,2009年優質奶牛存欄6196頭,增長5%,占全市奶牛存欄的95%;產奶量1.96萬噸,增長19.8%,占全市產奶量的98%;2008年優質奶牛存欄5960頭,增長4.3%,占全市奶牛存欄的96.2%;產奶量1.63萬噸,增長7.9%,占全市產奶量的99.4%。
(2)“四大基地” 建設。一是以連州為主的名優煙葉產區,2009年全市煙葉種植面積為1.96萬畝,下降1.4%;產量為0.27萬噸,增長2.4%;2008年全市煙葉種植面積為1.98萬畝,增長575%;產量為0.26萬噸,增長518%。二是以英德、連州為主的中藥材基地,2009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為1.28萬畝,增長49.1%;2008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為0.86萬畝,增長56.3%。三是以英德、清新為主的優質竹筍基地,2009年全市竹筍種植面積為60萬畝,增長1%,竹筍干產量1.42萬噸,增長11%;2008年全市竹筍種植面積為59萬畝,增長2%,竹筍干產量1.28萬噸,增長8.5%。四是以英德、連南為主的蠶桑基地,2009年全市桑葉種植面積為6萬畝,基本持平,蠶繭產量1.22萬噸,下降25.7%;2008年全市桑葉種植面積為6萬畝,基本持平,蠶繭產量1.65萬噸,增長5.1%。
通過農業產業化的推進,截止2008年底,全市涉農產品中,有9個農產品被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1個產品注冊“原產地證明商標”,擁有“國字號” 農產品區域品牌19個,“中華老字號”1個,“廣東省著名商標”9個,“廣東省名牌產品”11個,綠色食品A級認證產品5個。這些品牌的成功創建,大大提升了我市農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提升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4、農村居民儲蓄創歷史新高,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一是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加快。2009年是農民得到實惠最多的一年,國家增加了四項補貼,提高了糧食的最低收購價,實施了汽車、家電等下鄉補貼政策,加大了農村水、電、路、氣、房的建設。 2009年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5509元,增長12.7%;增幅高于全國水平(8.2%)4.5個百分點,高于全省水平(7.9%)4.8個百分點。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887元,增長14.1%;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281元,增長9.2%;2009年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繼2008年以來又一次快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二是近三年農村居民儲蓄余額增速創歷史新高。2009年末我市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96.6億元,增長13.7%。其中:城鎮居民儲蓄余額314.0億元,增長11.7%;農村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82.6億元,增長17.4%。2008年末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36.7億元,增長18.7%。其中:城鎮居民儲蓄余額281.2億元,增長15.7%;農村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55.5億元,增長24.7%。2007年末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67.8億元,增長12.4%。其中:城鎮居民儲蓄余額243.1億元,增長8.4%;農村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24.7億元,增長21.0%。可見,近三年農村居民儲蓄增長速度大大高于城鎮居民儲蓄增長速度。農村居民儲蓄額創歷史新高,存到銀行里的錢是真金白銀,是農民得到真正的實惠。
二、農業產業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在推進農業產業化方面雖然取得了初步成效,逐步形成了家禽、冰糖桔、有機稻、蔬菜、奶牛等“五大特色產業帶”和煙葉、中藥材、竹筍、蠶桑等“四大基地”以及“溫氏豬”產業鏈。?但我市農業產業化的總體發展水平還不高,仍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貸款難”和“土地流轉難”等突出問題
1、財政投入資金偏少,農戶的啟動資金貸款難。從2007年到2009年各縣(市、區)上報財政資金投入到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進程來看,我市各級財政的資金投入不理想,全市投入最多的是清新縣,逐年遞增的有開發區,英德市、陽山縣,逐年遞減的有清新縣,時有時無或時多時少的有清城區、連山縣、連南縣、佛岡縣、連州市。
我市農村經濟實力比較薄弱,農民的收入也相對較低,原始積累相對較少,許多農戶想參與農業龍頭企業帶動的種養發展,早日脫貧致富。但是,每當農戶籌集資金來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如建雞舍、豬舍以及交納保證金等,就遇到金融機構貸款難的問題,也就無法參與農業龍頭企業的種養經營規模,這不但制約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也影響農民增收。
2、土地流轉未能形成規模,促進農業集約生產經營。我市正在進行土地流轉普遍存在問題:一是因農民的“戀土”問題不太愿意流轉;二是縣、鎮、村干部認為土地流轉是農民與開發商的事情不大愿意插手干預;三是農民與開發商因流轉地價談不攏及農民怕失地后生計出路有問題;四是土地流轉缺乏廣泛深入宣傳和缺乏可操作問題等。致使土地流轉形式單一零散無序難以形成規模,而且合同違約也時有發生,糾紛不斷。雖然近期在清新縣三坑鎮和清城區石角鎮七星村委會進行的省、市級試點的土地流轉形式較為成功,各地正在探索中,如難以形成流轉規模,必然制約農業龍頭企業和種養大戶的種養規模發展。
3、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機制不完善、聯結不緊密。我市大多數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利益關系不夠緊密、不太穩定,利益糾紛時有發生,公司+基地+農戶的訂單農業的履約率偏低,全市訂單聯系戶數只占帶動農戶數的23.3%,履約訂單成交額僅占銷售收入的19.6%,因而不能做到同甘共苦,不能形成長久的互惠互利合作關系,農戶很難分享到農產品加工增值的好處和流通環節的商業利潤,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產業化的發展。
4、產業發展的層次較低,科技含量不高。目前我市農業市場開拓方面嚴重不足,農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的占有率較低,品牌效應和產品知名度也不高,到2009年全市通過了HACCP認證農業龍頭的企業只有6家,獲得綠色食品標志的農業龍頭企業也只有5家,直接影響整個產業化進程的效益。加上農業龍頭企業的科技創新意識和創名牌意識不強,造成產品檔次不高,科技含量較低。也直接影響了對基地對農戶的帶動力和市場開拓能力以及自身的經濟效益,從而制約了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5、農產品精、深加工與營銷服務不足。目前我市農業生產仍只重產量不重品質,只重銷售不重加工與包裝,而且加工技術落后、加工水平低,銷售方法原始,營銷人員缺乏等,致使絕大多數農產品基本上仍以初級產品的狀態進入消費領域,附加值低,經濟效益差。同時,由于相應的集貿市場、專業批發市場和銷售中介組織的缺乏,市場供求信息不靈、銷售渠道不暢,制約生產效益難以提高。?
6、溫氏豬苗供不應求,影響農戶養豬積極性。溫氏在建豬場在征地遷墳時當地農民存在不配合的現象,阻礙了種豬場的布點和建設滯后,導致有些地方豬苗供不應求,有些養殖大戶達不到年產2.5批豬的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戶養豬的積極性。
7、林權尚未明晰,流轉無法進行。目前我市林權制度改革因各種因素推進步伐仍然比較緩慢,加上林業用地流轉在林權確權前仍無法推開,要想大力發展我市的現代林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還有一段路程要走,在一定程度上將阻礙我市林業優勢的發揮,也會制約林農的增收。
三、推進農業產業化上新臺階的建議
為了推進我市農業產業化上新的臺階,必須貫徹好、落實好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扶持農業產業化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我們這次調研中對一些問題進行探討,結合我市的實際情況,提出一些建議供參考。???
1、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和種養大戶的扶持力度,切實解決貸款難問題。政府除要從政策層面上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和種養大戶的財政及金融扶持。每年的專項扶持資金要用在關鍵之處。一是實行貸款貼息。對經審核評為國家、省、市、縣級的農業龍頭企業用于增資擴產、基礎設施建設、農產品收購等的貸款進行貼息。二是實施項目扶持。突出重點對經審核評為縣級以上的農業龍頭企業的技改創新、產品研發以及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引進等項目實行擇優扶持。三是進行品牌扶植。對農業龍頭企業產品新取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新取得省級以上“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認證、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和取得國際質量認證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獎勵。四是金融機構特別是農信社應對種養大戶實行無抵押或低抵押的貸款方式,拓寬農戶籌資的渠道,真正解決農戶貸款難的問題。五是保險業應全面向農村延伸,不斷擴大投保險種,將農業龍頭企業和種養大戶納入投保范圍。
2、加快推動農村土地有序流轉,促進農業集約生產經營。一是要逐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削弱土地保障功能。應加大對農村社會保障的財政投入力度,探索建立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為主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逐步弱化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解除農民后顧之憂。二是應加大宣傳力度,讓農民充分、深入地了解土地流轉方面的知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土地流轉,增強農民離土的安全感和規避市場風險的能力。三是加強土地流轉管理,健全流轉監管機制,規范流轉程序與完善流轉手續。四是創造寬松環境,培育和完善流轉的信息平臺和服務平臺體系。五是加大城鎮化建設力度和速度,盡快解除城鄉居民戶籍限制屏障,鼓勵和促進農民進城就業安居,從而加速農村土地流轉。六是培訓土地流轉工作人員,認真徹底解決土地流轉糾紛和歷史遺留問題。七是認真總結清新縣三坑鎮和清城區石角鎮七星村的試點經驗和做法,及早召開試點現場會并在全市推廣。
3、以創建生豬調出大縣為目標,大力發展溫氏帶動戰略。2009年溫氏生豬占全市生豬出欄量的70%以上,帶動戰略十分明顯。溫氏集團在我市發展養豬業未達到飽和狀態,仍有發展空間,我市農戶養豬的積極性高漲,連州、陽山、英德、清新等縣(市)有創建生豬調出大縣的意向和條件,發展養豬的前景廣闊。但是,溫氏在布點、擴點上經常遇到征地、遷墳當地村民不配合的問題,因此,縣、鎮二級政府和村委會應給予企業在征地、遷墳方面給予以大力支持,加快溫氏的布點、擴點,盡快建場供應豬苗,積極配合、廣泛宣傳深入細致地做好當地農戶工作,加快生豬調出大縣的建設,帶動更多農戶致富。
4、扶強做大蔬菜專業戶,建成港澳、珠三角地區蔬菜供應基地。在我們這次調研中了解到我市“三連一陽”、英德等地的蔬菜在港澳、珠三角地區銷售,其質量、價格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市場供不應求,銷售前景十分看好。在港澳、珠三角地區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由于市場銷售很好,很多蔬菜專業戶都想擴大種植規模,但受到土地流轉的制約難以擴大規模。對于這些有廣闊市場前景的蔬菜專業戶,當地政府主管部門要幫助解決因擴大規模所需土地流轉的難題。扶強做大蔬菜專業戶,把“三連一陽”、英德等地,建成港澳、珠三角地區蔬菜供應基地。
5、加快林權改革步伐,試行林地流轉。全市要以“綠色經濟強市、華南休閑之都、嶺南宜居名城”的定位為優先發展林業,以“敢為先”的精神推進林權改革,在試行中有序推行林地流轉集約經營,做大做強我市的“林業大文章”,使林業與種植業、牧業、漁業同步全面發展,市、縣政府要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積極扶持經確權后經營林業的單位和大戶,促進林企和林農的增收。
6、開發北江水產品養殖業,形成江河特色產業。我市北江已建成了飛來峽、白石窯梯級;滃江長湖梯級;連江小北江梯級;即將建成的清遠水利樞紐梯級等,將形成面積非常大的北江、滃江、連江水面,我市江河水質優良,是一個很好的水產品養殖基地。政府水產主管部門要牽頭,引進水產品養殖龍頭企業,開發北江、滃江、連江帶動當地水產養殖業,形成江河特色產業。
7、推進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利益共同體。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龍頭企業同農民的聯結機制,是產業化經營的內在要求。?要引導農業龍頭企業樹立“農業發展我發展、我與農業共興衰”的經營指導思想,直接建立農產品加工原料基地。由企業提供種子、技術、生產資料供應等服務,由農民按企業要求組織生產,企業實行保護價收購,真正建立起企業與農民的緊密聯結機制,確保企業有穩定優質原料來源,確保基地農民有穩定的經濟收入。
8、進一步強化品牌意識,提高產業化快速發展。一是引導龍頭企業率先執行國家制定的農產品質量標準,制定和完善企業標準,并主動把執行質量標準及相應的技術和工藝要求引入農戶,帶動農戶和基地的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檔次,積極參與市場競爭。二是要建立和健全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體系,監督和規范市場秩序,嚴格市場準入制度,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及輔助材料的監測、許可和認證,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三是扶持和激勵企業打響品牌,創優名牌,對品牌、名牌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獎勵,并優先考慮申報有關的項目扶持資金,堅持扶優扶強,深化企業品牌意識。
9、解決好農產品精、深加工的難點問題。要制定相應的政策,鼓勵和引導農業企業和大專院校合作,積極引進、研發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通過走產學研相結合路子,構建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組織科技開發或技術推廣;要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健全農業科技信息網絡,多渠道增加對重大農業科技的投入,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業附加值,增強產品競爭力
10、繼續加大扶持力度,做強、做大“五大特色產業帶”和“四大基地”。 我市“五大特色產業帶”和“四大基地”已發展為一定規模,并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市、縣黨委、政府要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來扶持“五大特色產業帶”和“四大基地”的建設。讓“五大特色產業帶”和“四大基地”來推動我市的農業產業化上一個新臺階。
11、開通清遠市農副產品銷售網絡。我市農副產品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產品銷售由于受農貿集市場、專業批發市場、銷售中介的缺乏,以及市場供求信息不靈等因素的影響。為了解決農副產品銷售渠道不暢,請農業主管部門牽頭,利用市、縣、鄉鎮(街道)三級政府的信息平臺,專門開設“清遠市農副產品展銷平臺”,在網上展銷我市的農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