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三促進一保持”的總體要求,大力推進“四個化”發展戰略, 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全力開展“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和諧”各項工作,經濟增速繼續走在全省前列,并取得了GDP、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三項指標增幅全省第一,多項經濟指標總量位居山區市首位的可喜成績。在科學發展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一、經濟運行情況
經省核定,2009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855.2億元,同比增長16.6%,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03.6億元,增長6.8%;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477.0億元,增長18.8%;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74.6億元,增長16.2%。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占GDP比重由上年的12.8:56.3:30.9調整為12.1:55.8:32.1。
(一)工業生產保持快速增長。工業生產是我市經濟的中流砥柱,對GDP增長起著關鍵作用。受金融危機影響,一季度我市工業企業停產數達到108家,二季度之后逐步恢復生產,到年底有50家企業恢復了生產,企業效益也明顯好轉,截止11月底全市實現利潤總額累計達28.7億元,同比增長1.6倍。全年規模工業完成增加值490.7億元,同比增長27%。其中輕工業完成增加值131.1億元,重工業完成增加值359.6億元,分別增長32%和25.4%。
(二)農業生產平穩增長。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努力克服各種自然災害影響,積極支農惠農,鼓勵養殖業生產及經濟作物發展,確保農業經濟穩步增長。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162.78億元,同比增長9%。農作物種植面積有所擴大,2009年總播種面積達到515.4萬畝,同比增長2.4%,其中糧食種植面積268.8萬畝,增長0.2%;經濟作物種植面積79.3萬畝,增長 5.8 %。水果產量保持較快增長,產量達55.1萬噸,增長47.6%。全年生豬出欄量達196萬頭,增長19.7 %;蠶繭產量1.92萬噸,增長16.1%;水產品總量9.41萬噸,增長12%。
(三)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全年完成固定資產841.2億元,同比增長19.3%。民間投資信心逐步恢復,全年民營投資完成460.8億元,增長25 %。基本建設投資力度加大,完成投資264.4億元,增長70.1%,拉動整體投資增長15.3個百分點。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41億元。目前,清連高速、武廣客運清遠段已建成通車,飛來湖、清遠水利樞、抽水蓄能電站等項目正加緊建設。加大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力度,全年更新改造投資120.4億元,增長82.5%。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4倍。房地產開發投資受房屋銷售市場形勢向好的拉動,完成投資達90億元。
(四)服務業增幅提升,消費需求旺盛。近年來,隨著第二產業不斷擴大,帶動了我市服務業迅速發展。全年服務業增加值276.1億元,同比增長16.1%,拉動經濟增長5.2個百分點。生態旅游持續紅火。全年接待海內外游客1881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75.1億元,分別增長26.4 %和33.5%。消費市場繁榮活躍。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8.4億元,同比增長23.1 %。其中城鎮零售額209.8億元,農村零售額98.6億元,分別增長24.8%和19.8 %。主要商品零售持續上升,保健藥品和汽車類等商品需求旺盛。全年保健藥品銷售額同比增長62.3%;汽車銷售16327輛,銷售額19.02億元,分別增長27%和36%。房屋銷售大幅飆升,全年銷售面積達288.2萬平方米,銷售金額98億元,分別增長1.3倍和1.7 倍。物價水平有所下降,其中居民消費價格水平同比下降0.5%;工業品出廠價格跌幅較大,下降7.7%。
?? (五)對外經濟實現雙增長,招商引資取得成效。出口和利用外資是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大的行業,自2008年第四季度起出現持續一年多的負增長,年初跌幅達到32%。隨著各項政策的落實,以及經濟基本面的穩定向好,下半年后,出口和利用外資跌幅逐步收窄,至年底兩項指標均扭轉下降局面,實現正增長。全年外貿出口14.1億美元,增長2.8 %;實際利用外資5.5億美元,增長6.7%。全市共引進項目548個,合同投資金額905億元,實際投入資金123億元,增長87.4 %。 ?
(六)財政收入持續增長,金融市場活躍。總體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我市財政收入增長提供了保障。2009年,來源于清遠市財政總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16.08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50.04億元,同比增長33.9%。遠遠高于全省增長10.2%的平均水平。12月末,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為821.9億元、420.7億元,比年初分別增長27.4 %和53.6%。
(七)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得到加強,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全年培訓各類勞動力就業6.95萬人次,其中雙轉移技能培訓5.7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11.36萬人次;新增就業人數6.3萬人,實現再就業1.45萬人。截止2009年末,我市城鎮單位從業人員為26.1萬人,比年初增加8700人,增長3.5%。全市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8381元,增長10.1%;農民人均純收入5509元,增長12.7%。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496.56億元。比年初增長13.7%。其中城鎮居民儲蓄余額314.01億,增長11.7%;農村居民儲蓄余額182.55億元,增長17.4%。
二、存在的問題
2009年我市經濟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確實來之不易。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落實擴內需保增長的政策措施得力有效,但我們也清醒看到,當前我市經濟發展中仍存在以下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經濟實力有待增強。我市經濟增速雖然連續六年排在全省前列,但經濟總量仍處在全省中下游。人均GDP和人均財政收入僅為全省的50%和30%左右。企業總體效益也不夠理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53.3億元,僅占全省1.2%。
(二)經濟結構有待優化。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小型企業占85.5%。由于企業規模不大,市場競爭能力不強,又缺少科技含量高的企業,發展水平和質量受到影響。同時,第三產業的發展也有待加快。
(三)城鎮化明顯滯后。近幾年,我市城鎮化建設步伐雖然有所加快,但由于多數城鎮只具備集聚小規模人口的功能,人口與產業的集聚度和承載能力較弱,導致城鎮化發展水平滯后。全市城鎮化平均水平仍在35%左右徘徊,遠低于全省(63.4%)和全國(45.7%)的平均水平,在全省處于明顯落后位置,與我市經濟高速發展不相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空間。
三、幾點建議
為完成市委五屆九次全會對新一年經濟工作提出的目標任務,我們建議著重抓好如下工作:
(一)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加快由速度向效益、質量并重轉變
堅持把結構調整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促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的培育,提升工業發展質量。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尤其是要加大服務業基礎建設力度,做大做強第三產業,實現經濟增長由二產為主向二、三產業并重轉變。繼續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加快經濟作物和養殖業發展,發揮龍頭企業作用,保證農業經濟穩定增長。
(二)著力推動城鎮化建設,加快產業和人口聚集步伐
加快產業聚集,大力推進產業園區建設,全力抓好“雙轉移”工作;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方面主動與珠三角對接,創造良好的宜居宜業環境。加快農民的市民化進程,適當降低農民進城門坎,鼓勵農民轉移到城鎮就業和居住,為落戶農民提供均等的住房、教育、醫療、就業等公共服務。
?? (三)著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努力擴大消費需求
適時提高并嚴格執行最低工資標準,增加職工工資收入。落實好優撫對象補助標準和企業退休人員待遇政策,確保及時足額到位。加大支農惠農政策落實力度,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擴大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覆蓋面,加大對低收入家庭的補貼和補助力度,努力增加城鄉低收入群體收入。加快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消費環境,繼續推進“家電下鄉”和“農機下鄉”工程。積極培育消費熱點。穩定發展住房消費,著力發展服務消費、文化消費、旅游消費,擴大居民消費需求。促使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四、2010年展望
2010年我市經濟發展既有許多有利條件,也有諸多不利因素。一方面,全球經濟環境不斷向好,以及國家和省擴大內需保增長政策成效的進一步顯現,將進一步鞏固經濟回升的基礎。另一方面隨著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粵北山區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以及武廣客運專線的開通,我市發展的政策優勢、區位優勢將進一步凸現,經濟社會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但由于國際金融危機風險尚未消除,貿易保護主義趨勢加劇,發展仍然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因此,我們認為,2010年我市經濟將呈現平穩較快的增長態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