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經濟運行分析
內容摘要:本文分析2016年一季度清遠工業經濟運行情況,指出工業經濟運行中需重點關注的問題,并對下一階段工業經濟運行提出工作建議。
關鍵詞:工業? 經濟運行? 分析
一季度,在全國、全省工業經濟均不同程度回落的大背景下,清遠工業實現高位開局,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當前,國際環境依然復雜多變,不穩定不確定不平衡因素增多,國內經濟繼續在調整結構、轉換動能、適應新常態的進程中砥礪前行,清遠一季度工業經濟數據既釋放出一些積極信號,也反映出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下階段要鞏固工業經濟高速增長勢頭面臨巨大挑戰。
一、運行情況
(一)工業生產、用電走勢一致。一季度,清遠規上工業實現增加值85.4億元,同比增長12.9%,增速連續兩個月居全省首位,比全國(5.8%)高7.1個百分點,比全省(6.9%)高6個百分點,比山區五市平均水平(7.3%)高5.6個百分點。增速雖比上年同期加快5.9個百分點,但比前兩月增13.1%已小幅回調了0.2個百分點。從歷史同期數據看,規上工業增加值自2012年以來首次一季度實現雙位數高開。與此同時,作為觀測經濟“冷暖”重要指標工業用電量及工業增值稅也一路走高,一季度,全市工業累計用電25.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增速比前兩月提升4個百分點;全市工業累計實現增值稅7.4億元,同比增長18.2%,增速比前兩月提升7.2個百分點。工業生產、用電和增值稅走勢保持一致。
圖1:2012年以來全省及清遠市一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走勢圖
(二)工業效益提升、“雙降”顯成效。一季度,全市規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4.4億元,同比增長6.2%,增速比全省(3.4%)高2.8個百分點;實現利潤12.7億元,同比增長16.6%,增速比全省平均(25.8)低9.2個百分點;規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90.5%,同比提升13.8個百分點。一季度,規上工業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為4.7%,同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企業運營“雙降”顯成效,一是 “降成本”,規上工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8.94元,同比下降0.76元;二是“降息”,企業的財務費用下降明顯,規上工業企業利息支出2.7億元,同比下降17%,利息支出下降對利潤總額增長的貢獻率為31.7%。
(三)行業發展、貢獻有分化。一季度,全市32個大類行業中有22個行業增加值實現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總量排前十大行業中,增長速度呈“七高三低”的態勢,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金屬制品業和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等七大行業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皮革制品和制鞋、橡膠和塑料制品業等三大行業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從行業貢獻情況來看,廢棄綜利用業及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兩大行業仍然是占據總量及增長貢獻的排頭兵。
表1:一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總量前十位行業發展情況
行業名稱 |
增加值累計(現價) |
累計增長(%) |
貢獻率(%) |
拉動規上工業增長百分點 |
全部規上工業增加值合計 |
85.4 |
12.9 |
100 |
? |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
15.7 |
13 |
20 |
2.7 |
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 |
13.3 |
18.8 |
22.7 |
3.1 |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
10.2 |
15.5 |
13.3 |
1.8 |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
7.7 |
15.8 |
11.1 |
1.5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 |
6.2 |
-5.9 |
-3.7 |
-0.5 |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
3.6 |
95 |
16.2 |
2.2 |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 |
3.1 |
21.2 |
5.5 |
0.8 |
農副食品加工業 |
2.7 |
9.7 |
2.3 |
0.3 |
金屬制品業 |
2.4 |
52.1 |
8 |
1.1 |
橡膠和塑料制品業 |
2.1 |
0.5 |
0.1 |
0 |
總量前十位行業合計 |
66.9 |
13.1 |
95.6 |
13.1 |
(四)南北區域協同發展、部分區域增速回落明顯。一季度,南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增加值81.3億元,同比增長12.8%;南部四縣(市、區)除清新區增速略比去年同期回調0.5個百分點外,清城(含高新區)、佛岡和英德分別比去年同期加快1.5個、10.9個和5個百分點。但需引起重視的是,高新片區企業今年以來增長乏力,增速呈斷崖式跳水,前2月及一季度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別腰斬9.3個和10.9個百分點,分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9個和4.8個百分點,對全市工業的增長貢獻率由去年一季度的31.3%回調至11.9%。北部地區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5.1億元,同比增長13.3%,北部地區“兩連一陽”三縣的工業生產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今年以來雨水較往年充沛,水電行業生產走高因素的影響,而連州市則受有色金屬行業主導企業生產大幅度下滑的影響,成為全市唯一工業負增長的縣(市)。
???????????? 圖2:一季度分縣(市、區)規上工業增加值累計總量及增速%
?二、需重點關注的問題
(一)工業經濟增長后勁嚴重不足
一是新建企業少而小。截止3月末,我市本年度暫時未有新建企業達標入庫。2015年,我市新建入庫企業也僅有10家,10家新增企業規模較小,2016年一季度僅實現增加值0.83億元,對工業增長貢獻率僅為6.3%,拉動規上工業增長0.8個百分點。二是規下升規上企業拉動力仍顯不足。2015年全市規下升規上企業44家,44家企業一季度累計實現增加值1.3億元,對工業增長貢獻率僅為9.6%,拉動規上工業增長1.2個百分點。新增企業及規下升規上共54家新入庫企業對工業的增長貢獻率僅為15.9%,拉動規上工業增長2個百分點。新入庫企業規模小而少,增量企業儲備明顯不足,拉動力有限,在沒有新的重大工業項目投產上規模企業的情況下,僅僅依靠現有存量企業挖潛改造內涵式擴大再生產,下階段要實現我市工業經濟高速增長難度很大。三是對在2015年44家重點技改竣工企業進行生產效益跟蹤調查數據顯示,部分企業由于種種原因,未能達產達效,成效不盡人意。44家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67.9億元,同比下降0.8%,實現利潤總額0.95億元,同比下降34.5%。依賴技術改造挖掘新的增長點,為企業和我市工業經濟發展提供的支撐力有限。
(二)調結構、動能轉換任重而道遠
一季度,全市規上工業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16.9%,比規上工業平均增速高出2.6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45%。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和電力生產和供應業分別增長21.2%、13%、30.6%、15.8%和15.5%,五大高耗能行業增速分別比全市規上工業平均增速高8.3個、0.1個、17.7個和2.6個百分點。一季度,高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分別實現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70.0%和27.7%,雖然增長速度有加快,但占全市規上工業的比重依然偏小,分別只占全市規上工業的4.8%和17.6%,要實現調結構、動能轉換仍然任重而道遠。
(三)產業園區增速、貢獻雙下滑
一季度,省級產業園及集聚區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23.9億元,同比增長18.3%,對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為34.6%,增速及貢獻率均比去年同期下降,分別下降了6.8個和4.2個百分點;園區及集聚區工業增加值總量占全市規上工業的28%,較去年同期提升3.5個百分點,但我們要清醒地看到,產業園及集聚區占比的提升是在放大了園區統計口徑,增加依托產業園發展集聚區的基礎上實現的。一季度,廣州(清遠)產業轉移工業園及集聚區、廣州花都(清新)產業轉移工業園及集聚區兩大園區增長速度比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回落,分別比去年同期下滑了9個和18.8個百分點。廣州(清遠)產業轉移工業園及集聚區對全市規上工業的增長貢獻率也下降了8.9個百分點。
表2:
一季度省級產業轉移園及集聚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情況 |
||||||||
園區名稱 |
2016年一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億元) |
2015年一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億元) |
增速±(百分點) |
增長貢獻率±(百分點) |
||||
累計 |
累計增長% |
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率% |
累計 |
累計增長% |
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率% |
|||
廣州(清遠)產業轉移工業園及集聚區 |
16.25 |
15.8 |
20.8 |
14.85 |
24.8 |
29.7 |
-9.0 |
-8.9 |
廣州花都(清新)產業轉移工業園及集聚區 |
4.59 |
24.4 |
8.2 |
2.62 |
43.2 |
7.9 |
-18.8 |
0.3 |
廣州白云(英德)產業轉移工業園及集聚區 |
2.95 |
24.5 |
5.4 |
1.76 |
6.7 |
1.1 |
17.8 |
4.3 |
廣東順德清遠(英德)經濟合作區 |
0.16 |
10.4 |
0.1 |
? |
? |
? |
10.4 |
0.1 |
省級產業園合計 |
23.94 |
18.3 |
34.6 |
19.23 |
25.1 |
38.7 |
-6.8 |
-4.2 |
注:2016年園區數據為含集聚區的新統計口徑。 |
(四)支柱行業產能利用率仍然不高
一季度,對全市241家重點企業的“生產經營及景氣狀況專項調查”結果顯示,認為產能利用率在90%以上的企業占37.3%,認為產能利用率在70%-90%之間的企業占40.7%,認為產能利用率在70%以下的企業則占29.1%。而影響企業生產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產品需求減少、訂單不足,占全部調查企業的40.2%;二是季節性減產,占25.7%;三是勞動力供應不足、技能欠缺和產品價格過低,分別占15.8%。部分傳統行業如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產能利用率僅為59.3%。
圖3:影響產能發揮的主要原因
?
?
?
?
(五)工業生產形勢仍然趨緊
一季度,清遠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94.0%,累計同比下降6.0%,仍在下降區間運行, 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22個行業大類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降,占行業總數的53.7%。其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和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兩大主導行業PPI延續了去年以來的跌勢一路下行,兩大主導行業產品價格總指數分別為88%和91.8%。產品價格的持續走低,進一步擠壓企業的贏利空間。一季度,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及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兩大行業同比累計減少利潤4.4億元,影響全市利潤下降39.9個百分點。
(六)企業生產信心仍然欠缺
一季度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及景氣狀況調查顯示, “對下季度本企業經營狀況的合理預期”,27.4%的企業認為“樂觀”、61.4%的企業認為“一般”、 11.2%的企業認為“不樂觀”。“對下季度本行業總體運行狀況的預測”,22.4%企業認為“樂觀” 、65.2%的企業認為“一般”、 12.4%的企業認為“不樂觀”。面對當前復雜的經濟形勢,企業信心仍然不足。企業反映“生產經營中的主要問題”排前四位的分別是:用工成本上升占46.9%、產品需求不足占25.7%、產品價格下降占23.7%和資金緊張占22.4%。企業信心下降,預示企業生產規模或會收縮,調查顯示,有24.1%的企業表示“下季度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計劃比去年同期減少”。
(七)重點行業企業生產經營仍然困難
一是部分企業開工仍然不足。受市場需求不足、產品價格下降、用工成本高企等影響,一季度, 272家企業累計減少產值38.6億元,減產面為44.2%,截止3月末,仍然有25家企業停產。二是主導行業利潤走低,影響巨大。規上工業企業共有虧損企業239家,虧損面為39.1%,雖較去年同期略有收窄,但虧損面仍然較大。目前水泥及有色金屬等行業持續微利甚至虧本運營,預測下半年產品市場價格快速提升的可能性不大,將對下一階段工業經濟運行帶來嚴竣的考驗。
三、幾點建議
從國際形勢來看,盡管世界經濟存在總體向好趨勢,但經濟復蘇勢頭仍然較為緩慢,從國內形勢來看,當前宏觀經濟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經濟增長在短期內出現根本性改變的可能性不大,實體經濟所面臨的大環境整體需求依然較為疲弱,復蘇力量不強勁,支柱行業產品價格快速上行動力不足。結合國內外經濟走勢、價格運行規律及去年我市工業低開高走的趨勢等綜合判斷,預計上半年我市工業生產會呈逐步放緩的走勢。
(一)抓好項目建設,增強工業發展支撐。項目建設是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撐,要在全市形成大上項目、上大項目、上好項目的良好局面。引進一批適合清遠發展的重點項目,從“招商引資”向“擇商選資”轉變,從“項目招商”向“產業招商”轉變,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努力打造清遠品牌。當前,要著力加快工業項目的建設進度,加大項目跟蹤推進力度,縮短項目建設投產周期,力促一批新建項目盡快投產達產,爭取盡早納入規上工業統計,盡快成為工業增長的有效增量。與此同時,應進一步強化產業園區在工業發展中的龍頭地位,繼續加大園區建設投入,積極引導企業向園區集聚,立足產業基礎與優勢,培育壯大產業集群,提升產業協同競爭力。
(二)拓寬融資渠道,提供資金保障。解決工業經濟運行中的問題,資金是保障。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不能只依賴市場,需要地方政府、銀行、保險、企業多方共同努力。建議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格局下,發揮地方政府在盤活資金方面的主觀能動性,加大各級財政對企業發展的引導性投入。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進一步創新融資方式,通過上市融資等多種渠道吸引民間投資。并通過推進市場化開發,采取“引鳳筑巢”和政企合作開發模式籌集資金,破解企業融資難問題。
(三)開拓產品市場,提高營銷能力。一要指導企業加強市場分析預測能力,增強品牌、質量以及服務意識,提高市場競爭力。二要鼓勵企業對傳統市場進行細分,通過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以確保市場份額的穩定。三是促進企業創新營銷方式,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及網絡營銷渠道開展業務,提高銷售效率。四是政府以公共服務平臺為切入點,為企業提供法律、信息、技術、融資、人才等方面的技術支持和服務,不斷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和協調,支持企業妥善應對新挑戰。
(四)發展新興產業,提供多點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計劃被認為是國家振興經濟的又一重大舉措。應引導企業緊跟國家步伐,著力培育發展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我市自身發展特點為基礎,因勢利導,加大力度扶持汽車制造業、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優勢行業發展,加快實現由制造向智造轉型,提高企業市場適應能力。與此同時,要進一步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重點突出支柱產業和重點企業的技術改造,突出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注重技改投入項目的質量和效果,通過技術改造升級挖掘工業增長新亮點,努力構筑工業多點支撐發展格局。
? (五)推進供給側改革,開創轉型新路徑。供給側改革,是一場關乎企業質量和效益提升的深刻變革,實質就是以市場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對于傳統企業來說,供給側改革的啟示就是,企業不僅要按市場的需求來生產產品,更要創造市場,絕不能盲目的生產過剩產品。因此,企業要更好的發展,必須以創新轉型為主線,不斷的創新技改、優化管理。參與供給側改革,企業要將新技術、新產品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圍繞勞動力、資本金融、效率和質量、創新能力這些供給側改革的四大要素,出臺相應政策措施,合理疏導資源向新興領域轉移,加大新產品的開發,新技術的應用以及新品牌的創立,不斷開創新常態下企業轉型發展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