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基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處于轉型關鍵期的現實背景,以2012年以來清遠工業統計數據為對象,分析轉型期清遠工業經濟運行特征,淺析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并提出建議。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后,我國傳統經濟增長動力衰減,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表現為出口下滑、投資乏力、消費不夠積極、產能過剩等新的階段性特征,新周期中的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突飛猛進的階段已經過去,人口紅利用盡,要求中國經濟轉型發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對此,本文基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處于轉型關鍵期的現實背景,以2012年以來清遠工業統計數據為對象,分析轉型期清遠工業經濟運行特征,淺析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并提出建議,以期對清遠市工業經濟發展提供參考。
一、轉型期清遠工業經濟運行特征
(一)總量規模有擴張
從企業個數和用工人數看,2015年末,清遠規上工業企業586個,比2012年末增長17.9%,占全省比重為1.4%,占比提升0.1個百分點;在規上工業企業中,采礦業14個,制造業544個,電力、熱力及水生產和供應業28個,三大門類分別占全部規上工業企業總數的2.4%、92.8?%和4.8%,比2012年比重分別下降2.6個、提升2.5個和提升0.2個百分點。2015年末,規上工業從業人員20.8萬人,比2012年末減少7.8%;在規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中,采礦業占0.5%,制造業占94%,電力、熱力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占5.5%,三大門類用工人數比重與2012年比,采礦業下降1.6個百分點,其他兩大門類均提升0.8個百分點。
從主要經濟指標看,2015年,清遠規上工業完成增加值415億元,比2012年增長42.7%,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2.3%,較2012年比重提升4.1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30.7億元,比2012年增長25.4%。全市規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395.2億元,比2012年增長31.9%。
(二)增長速度有回升
?“十一五”時期,清遠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9%;“十二五”時期,規上工業年均增長8.3%。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持續放緩,增速換擋特征明顯。從“十二五”分年度數據看,開局的2011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0%,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從2012年起,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大幅度回落,2012年和2013年增速均在個位數運行,分別增長1.4%和8.6%;此后,2014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回升至14.2%,2015年又回調至7.5%。隨著工業增速降低,其與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速差呈縮小的收斂關系。“十一五”時期,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高11.3個百分點,“十二五”時期,調整為高0.7個百分點。隨著地區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軌道,以及地區經濟三次產業結構的深入調整,規上工業增速相應由高速轉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期。
(三)企業效益有增長
2015年,全市規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99億元,比2012年增長32.2%。從近幾年的企業經營效益看,隨著工業品市場狀態由擴容競爭轉變為擠壓競爭,以及生產要素供給約束增加導致成本持續提高等因素影響,企業效益水平在總體上提升乏力。2015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為6.51%,雖然比2012年提升0.25個百分點,但比2011年低2.86個百分點;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產值利稅率為8.56%,比2012年降低0.11個百分點,比2011年降低2.4個百分點;總資產貢獻率為12.2%,比2012年提高0.1個百分點,但比2011年降低26.8個百分點。
(四)經濟結構調整喜憂參半
1、重化工業占比略有下調。2015年,全市規上輕工業實現增加值100億元,重工業實現增加值315億元,輕重工業比例為24.1:75.9,輕工業比重比2012年提高0.2個百分點,但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3.5個百分點。從2012年以來輕重工業構成看,重工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輕工業比重則波動小幅提升(詳見表一)。規上工業大類行中,增加值總量居前10位大類行業按屬性分,重工業類有9個,輕工業類僅有1個。
表一:2012年~2015年規上輕重工業比例變動情況
???????????????????????????????????????單位:%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輕工業 |
23.9? |
23.3? |
22.3 |
24.1 |
重工業 |
76.1? |
76.7? |
77.7 |
75.9 |
??2、產業結構緩步調整。一是制造業占比有所提升。2015年,清遠規上工業采礦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的0.6%,制造業占88.4%,電力、熱力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占11%。與2012年比,制造業增加值占比提升3.2個百分點,采礦業增加值占比下降1.9個百分點,電力、熱力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產值占比下降1.4個百分點。二是高耗能行業比重不降反升。2015年,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全部規上工業的?47.7%,比2012年提升1.2個百分點。
3、多點支撐增長、產業集聚成效初顯。一是過重依賴少數行業的發展格局略有弱化。2015年,清遠規上工業主要分布在32個行業大類,有19個行業實現增長,其中10個行業實現兩位數增長。全市12大行業實現增加值超10億元以上,12大產業集群實現工業增加值350.7億元,同比增長7.8%,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84.5%,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88.3%,拉動規上工業增長6.6個百分點。(詳見表二)。二是工業增長力分布面擴大,新興行業成長步伐加快。在主導行業發生更替以及占規上工業比重調整變化的同時,部分新興行業發展較快,如金屬制品業和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占規上工業的比重上升,支撐工業發展的能力增強。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最大的行業是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金屬制品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制鞋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和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六大行業貢獻率達112.9%,拉動規上工業增長8.6個百分點,創造的工業增加值占全部規上工業的54.7%。
表二:2015年規上工業超十億元產業集群情況表 |
||||||
|
企業數(戶) |
規上工業增加值(億元) |
||||
總量 |
同比增長% |
貢獻率(%) |
拉動個百分點 |
占比% |
||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
107 |
93.7 |
5.2 |
16.7 |
1.3 |
22.6 |
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 |
49 |
61.4 |
22.5 |
39.4 |
3 |
14.8 |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
21 |
43.4 |
2.3 |
3.3 |
0.2 |
10.5 |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
40 |
35.2 |
-12.8 |
-18.2 |
-1.4 |
8.5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 |
32 |
30.1 |
15.6 |
13 |
1 |
7.2 |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
18 |
14.7 |
32.6 |
12 |
0.9 |
3.5 |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 |
41 |
14.5 |
26.2 |
10.4 |
0.8 |
3.5 |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 |
19 |
13.4 |
3.4 |
1.5 |
0.1 |
3.2 |
金屬制品業 |
26 |
12.6 |
104.6 |
21.3 |
1.6 |
3 |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
19 |
11.2 |
9.7 |
3.8 |
0.3 |
2.7 |
農副食品加工業 |
19 |
10.5 |
-4.3 |
-1.7 |
-0.1 |
2.5 |
橡膠和塑料制品業 |
37 |
10.1 |
-28.1 |
-13.3 |
-1 |
2.4 |
十二大行業合計 |
428 |
350.7 |
7.8 |
88.2 |
6.6 |
84.5 |
4、所有制結構呈多元化發展。2015年,清遠規上工業企業所有制結構進一步多元化,私營等非公經濟所占比重不斷提高。一是民營企業貢獻過半。全市規上民營企業396家,占規上工業企業數的67.6%,實現工業增加值222.7億元,同比增長9.7%,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67.4%,拉動規上工業增長5.1個百分點;總量占全部規上工業增加值的53.7%,較2012年提升1.8個百分點。二是股份制企業起主要拉動作用。各經濟類型中股份制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52.2億元,增長9.8%,增幅比全市規上工業平均水平高2.3個百分點,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77.7%,拉動規上工業增長5.8個百分點,較2012年拉動力提升5.6個百分點。
(五)區域布局調整有差距
從縣(市、區)看,由于地理環境的差異,再加上功能劃分不同,區域內部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情況比較突出,產業調整空間和基礎存在較大差距。一是北部縣區經濟總量規模小,結構調整空間有限。2015年,南部地區四縣(市、區)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395.1億元,同比增長7.7%,對全市增長貢獻率為97.2%?,總量占全市比重95.2%,比重比2012年提高1.6個百分點;北部地區三縣一市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23億元,同比增長1.1%。二是多數縣區主導行業規模小,集聚發展基礎薄弱。從各縣(市、區)前5大行業的總量規模構成情況看,清城區擁有3個過百億產值的行業,分別為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和電力生產和供電業;清新區和英德市均僅有非金屬礦物制品業1個行業過百億產值。產值規模過50億的行業,僅清城區有2個,即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和黑色金屬冶煉業。三是部分縣(市、區)工業發展受制于少數高耗能行業。少數工業大類行業在當地工業經濟中占據絕對優勢地位,對當地工業發展影響十分突出。如清城區主導行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和電力生產和供電業占當地規上工業比重達61.4%;清新區主導行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和制鞋業占當地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2.9%;英德市主導行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和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占當地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5.5%。
從產業園區看,一是區域間產業園區發展不平衡。2015年,全市五大產業園區(不包產業集聚地)共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08.6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26.2%。其中廣州(清遠)工業園、佛山禪城(清新)工業園及佛山順德(英德)工業園分別占園區增加值總量的66.5%、20.4%和11.9%,其余民族工業園和兩德合作區僅占園區增加值總量的1.3%。二是產業集群規模偏小,高耗能行業總量過半。2015年全市園區行業分布在22個行業,其中12個行業超產值10億元以上。佛山禪城(清新)工業園以水泥制造及化學原料制造為代表,兩大行業產值占園區總量20%;廣州(清遠)工業園以有色金屬冶煉、廢棄資源利用及黑色金屬治煉為代表,三大行業產值占園區總量38%;佛山順德(英德)工業園以皮革制品及制鞋業和印刷業、黑色金屬冶煉業為代表,三大行業產值占園區總量6.7%。2015年五大園區產值占園區總量5%以上的行業共有六個,六大行業中高耗能行業占4個,四大高耗能行業產值占園區總量一半,而高技術及先進制造業行業產值分別占園區總量的3.7%和30.8%。
二、清遠工業發展迫切需要加快促轉型調結構
????(一)增長速度有待加快
2012年~2015年,清遠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在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增長速度全省21個地區市墊底后,?2014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2%,排全省第8位,位居粵東西北十二個地區市第7位;2015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排全省第14位,位次同比后移6位,位居粵東西北十二個地區市第8位,位次同比后移1位。
(二)總量規模有待提升
由于增長速度在全省連續多年靠后,加上清遠工業底子薄弱,規上工業經濟總量排名也出現后移。2012年,清遠規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50.3億元,排全省21個地區市第14位、粵東西北十二個地區市第5位;2013年~2015年,清遠規上工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81億元、1604億元和1631億元,連續三年排全省21個地區市第15位、粵東西北十二個地區市第6位,排名均比2012年后移一位,連續三年未能有所突破。
?。ㄈ┢髽I經營效益有待提高
2015年,企業實現利潤盈虧相抵后,清遠規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99億元,總量在全省21個地區市排第15位;利潤總額增幅由上年增長43.1?%轉為增0.02%,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2個百分點,居全省第十六位。2015年,清遠規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1%,由去年同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4個百分點轉為低0.07個百分點,回落明顯,全省排名第十二位,位次后移3位,規上工業利潤率較2012年降低3個百分點。
三、轉型期清遠工業經濟運行存在問題
(一)產業結構仍然不優
一是工業整體產業技術水平落后。2015年,清遠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和先進制造業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為4.1%和17.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2.9個和30.9個百分點。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部規上工業的2.5%,比重較全省水平低22.3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業占全部規上工業的0.9%,比全省水平低4個百分點;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占全部規上工業的4.1%,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8個百分點;醫藥制造業占全部規上工業的0.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7個百分點。二是輕重工業比例失衡,結構不夠合理。2015年,全市規上輕重工業比例為24.1:75.9,輕工業比重比2011年提高1.1個百分點,但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3.5個百分點。三是高耗能行業占比不降反升。2015年,全市規上工業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比47.7%,比2012年提高1.2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9.4個百分點。? ??
(二)企業培育能力仍然不足
新建投產和規下轉規上兩類企業(以下簡稱新入庫企業)可為工業經濟發展供血輸能,對產業結構調整影響較大。清遠市新入庫企業培育能力仍然不足。一是新建入庫企業個數不多。2015新建投產入庫企業9家,比2014年減少13家。二是規上企業退庫及轉規下企業較多。2014年以來新入庫企業約150家,兩年內破產關閉或轉為規模以下約50家,說明全市規上企業抗風險能力偏弱,企業培育工作還需加強指導和服務。三是新入庫企業高耗能行業企業占比仍較大。以月度審批新建上規入統企業情況看,2012年以來共約有新建上規企業55家,其中生產化學原料企業5家、水泥陶瓷玻璃為主的非金屬礦物制品企業15家、黑色及有色金屬冶煉企業5家,以上三大高耗能行業的項目占全部新建企業36.4%。以2012年以來年度規上轉規下及規下轉規上企業輪換比對情況來看,除化學原料及制品業比2012年減少了10家和黑色金屬冶煉加工業減少3家外,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企業個數保持一致,有色金屬治煉業則增加了3家。
(三)企業規模小而不強
2015年,全市586家規上工業企業中,僅有1家企業產值超百億,五十億以上百億以下僅有1家,十億以上五十億以下僅有33家。產值前五名的規上工業企業所在行業為電力供應業、有色金屬壓延及加工業和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除電力供應業1家產值超百億外,有色金屬行業1家產值超50億,其他3家產值均在40億左右,清遠龍頭企業規模不大且缺乏凝聚力強、帶動作用大的企業,大企業對拉動上游下游行業企業集聚和發展、吸引就業、促進貿易交流和衍生其他發展的能力較弱。??
(四)科技投入支撐不足
2014年,全市規上工業R&D(科研投入)經費同比不升反降,共投入研發經費5.7億元,比2012年減少0.8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為0.3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83個百分點,占全省規上工業科研投入經費的0.42%?,比2012年占比下降0.13個百分點。2015年,全市規上高技術工業企業僅26家,占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的4.4%;實現增加值17.1億元,總量僅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4.1%。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認為,企業的兩項關鍵職能,一是創新,二是營銷。創新不足,相當于“跛足”。?從R&D經費投入情況看,清遠絕大多數企業的發展并非靠技術進步推動,而是依賴于規模經營和資源壟斷擴張,研發與創新意識嚴重不足?,F有大部分企業集中于傳統產業特別是低端傳統產業,企業停留在模仿、低價競爭階段,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弱,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
四、幾點建議? ??
綜上分析,近幾年,清遠工業轉型升級初有成效,但更要清醒地看到,清遠工業層次還比較低,產業結構不夠優、企業輪換供血輸能仍不足、產業集聚度不高、骨干企業不多等問題,清遠工業發展迫切需要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
(一)加大項目攻堅力度,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提高投資對工業經濟的拉動作用。強化產業招商和精準招商,重點引導總部經濟落戶清遠;切實加大重大工業項目建設攻堅力度,加大重大工業項目有效投資督查力度;進一步擴大工業性投資,著力提高技改投資比重,及時兌現技改資金補貼等優惠政策;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等重大發展戰略,積極謀劃一批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落戶清遠。?
(二)為企業創造良好環境,打好產業轉型攻堅戰
深入推進“機器換人”、加快推進“騰籠換鳥”等工作,堅決淘汰落后產能。一是技改資金要進一步加大支持企業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將制造業智能化改造作為技改專項資金的一個重要內容。二是重點抓好制鞋、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領域的“機器換人”示范工程,加快3D打印、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智能技術和裝備的運用。三為企業轉型升級發展創造良好的基礎環境。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進一步清理、整合和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加大對違規收費行為的曝光和查處力度,切實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三)積極培育新增長點,加快高技術產業發展
一是加強企業新增入庫工作,切實引導新建投產企業入庫,著力抓好規下轉規上企業的摸底和培育工作,不斷地為清遠工業發展注入新動力。二是培育高技術骨干企業和新興產業集群,積極推進國家級高新區整合提升,廣清產業園等重點園區項目推進。三是組織制定新興支柱產業發展規劃,加強對新興產業發展的引導作用。四是做好“互聯網+”、“生態+”文章,大力發展高端裝備、信息經濟和生態經濟等產業;加快發展網絡經濟、健康旅游、文化創意等新興服務業;優先發展物流、金融、科技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大力度推動源潭物流園區等服務平臺建設。
(四)強化企業技術創新,提升產品競爭力
以技術創新引領企業發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支持和鼓勵創業創新,加大科技投入,強化人才保障,積極培育眾創空間;大力推進省級產業轉移園及產業集聚地平臺建設,著力集聚創新資源和高層次人才,全面提升內生發展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大力推進華南863科技創新園、天安智谷科技產業園區等創新平臺建設,提升孵化能力;大力發展科技交易市場平臺,加快發展科技金融;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技術企業的培育梯隊,完善高技術高成長企業的培育方案;充分利用財政、稅收和金融等政策,鼓勵引導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