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清遠工業經濟強勢開局后平穩上行,生產和銷售仍然保持較高增長水平,但同時面臨產業結構層次不高、工業投入不足、能源消耗上升和企業生產成本上升、融資難等問題,這些問題將會對下半年乃至全年我市工業生產造成一定影響。預計下半年我市工業經濟仍然保持較快增長勢頭,但增速會比上半年有所回落。
一、工業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上半年,清遠工業生產走勢表現為逐月加快,穩步增長。1月份在上年較高增長速度的基礎上以27.8%強勢開局,隨后一路穩步向上,2月至6月份各月的累計增速一直保持在28.8%以上。同時,銷售產值一直保持54%以上的高增長水平。1-6月份,清遠規模以上工業(今年統計新口徑,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下同)累計完成增加值236億元,增長29.5%,比一季度加快0.6個百分點,增速比全省水平高出16.4個百分點,在全省排名第五位,山區市中排第二位。全市完成銷售產值1391億元,增長55.2%,比一季度加快1個百分點。
(一)輕重工業齊頭并進
隨著出口的復蘇和消費的穩步增長,社會對生活性消費品需求不斷增加,我市輕工業增速逐月加快,輕重工業增速的差距逐月縮小,呈現輕重工業齊頭并進的局面。1-6月份,全市重工業累計完成增加值176億元,增長30.8%。輕工業累計完成增加值60億元,增長26%,比1-2月累計增速加快7.6個百分點。輕重工業增速之間的差距由1-2月的13.3個百分點縮小到4.8個百分點。
(二)民營企業增勢強勁。一直以來,民營經濟作為我市工業經濟發展的主動力,今年上半年,更是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1-6月份 ,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累計完成增加值99億元,增長56.9%,拉動工業增長19.1個百分點,貢獻率高達64.8%。對全市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最高的前六名民營企業依次是廣東清遠云銅有色金屬有限公司、清遠市華南銅鋁業有限公司、清遠市興美恒通金屬有限公司、廣東潤琿資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清遠市白云宏興五金有限公司、清遠市美亞寶鋁業有限公司,上半年共實現產值115億元,同比增長65.1%。
(三)小型企業拉動作用突出。6月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48家,其中小型企業503家,累計完成增加值126億元,增長51.2%,拉動工業增長22.8個百分點,貢獻率高達77.4%;大型企業8家,累計完成增加值16億元,增長5.1%,僅拉動工業增長0.5個百分點;中型企業137家,累計完成增加值94億元,增長13.4%,僅拉動工業增長6.2個百分點。
(四)支柱行業主導作用明顯。上半年強力拉動我市工業增長的前三名行業依次是再生資源行業、有色金屬行業和建材行業,拉動工業增長14.2個百分點,貢獻率48%。這3個行業在總量上,無論是產值還是增加值,幾乎占據半壁江山,共完成產值718億元,占全部規模工業的49.3%;實現增加值107億元,占全部規模工業的45.3%。
(五)現代工業產業發展加快。現代工業產業完成增加值114億元,同比增長33.4%,增幅比一季度加快12.7個百分點,總量占全部規模工業的48.5%,比一季度上升7.9個百分點。其中,先進制造業實現增加值39億元,同比增長37.1%;高技術制造業實現增加值7億元,同比增長27%;優勢傳統制造業實現增加值79億元,同比增長33.5%。現代工業產業的加快發展,有力地推動清遠工業的轉型升級。
(六)區域結構協調性增強。進入第二季度,中部和北部地區工業發展加快,與南部地區差距有所縮小,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有所提高。南部地區工業仍然是推動全市工業增長的主要動力。1-6月份,南部地區(開發區、清城區、清新、佛岡)完成增加值178億元,占全市的73.2%,同比增長29.9%,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71.8%;中部地區(英德、陽山)完成增加值48億元,占全市的19.6%,同比增長34.1%,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21.6%;北部地區(連山、連南、連州)完成增加值18億元,占全市的7.2%,同比增長25.1%,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6.7%。
(七)企業效益總體良好。一是虧損企業減少。1-5月,全市虧損企業177家,同比減少14家。虧損面為27.3%,比1-4月回落1.2個百分點。二是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大幅增長。1-5月份,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05億元,同比增長62%;實現利潤2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盈7.4億元,增長44.1%。三是六成以上行業利潤實現增長。全市33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1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實現不同程度正增長。其中,再生資源行業、制鞋業、非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增勢迅猛,增速分別為44.7倍、4.2倍、2.9倍、2.4倍。全市利潤超過1億元的行業共6個,其中建材業、再生資源行業、有色金屬業、化工行業、非金屬礦采選業這5個行業保持較快增長,共實現利潤18.8億元,占全部規模工業利潤的78.2%,拉動利潤增長51.3個百分點。
二、當前工業經濟運行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工業產業結構高耗能低產出,層次不高。我市工業產業結構以建材、電力、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等高耗能的重工業為主,產品低端附加值低。雖然上半年我市工業經濟保持穩步增長,現代工業產業得到較快發展,但主要是靠傳統優勢產業推動,而代表核心技術、高附加值的高技術制造業和先進制造業總量偏小。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實現增加值7億元,僅占全部規模工業的2.9%。而作為我市主導行業的鋼鐵、有色、化工、建材、電力生產等行業耗能高產出低,這5個行業消耗八成多的能源只有四成左右的產出。上半年共消耗能源336萬噸標準煤,占全部規模工業能耗的82.7%。其中,建材行業耗能280萬噸標準煤,占全部規模工業能耗的69%。實現增加值99億元,占全部規模工業的42%,增長22.8%。
(二)工業資金投入收縮,增長動力減弱。今年前四個月,我市工業投資增速一直處于負增長,2月至4月各月累計增速分別為-3.6%、-14.1%、-8.2%。1-6月份,工業投資仍然處于下降通道,同比下降2.4%,比固定資產投資14.5%的增長水平低16.9個百分點。另外,據市經信局對引進項目跟蹤的資料顯示,1-5月份,第二產業引進的項目有99個,占全部項目的54.7%,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4.5個百分點;累計實際投入資金11億元,資金投入率僅有8.2%。
(三)新投產企業少,工業發展缺乏后勁。從今年的新投產企業情況來看,數量極少。至6月底,全市僅有2家新投產企業,分別是佛岡的加多寶和開發區的蒙牛乳業,這兩家企業上半年分別完成產值2.4億元和9500萬元,實際完成數與其全年預計數20億元和7億元的差距非常大。從停產企業情況來看,雖然逐月減少,但仍有部分企業至今無法復產,并且6月份又有企業出現停產。2月份的34家停產企業,到6月份已有21家復產,有13家繼續停產,6月份新增9家停產企業,6月份一共有22家停產企業。另外,受工業統計口徑調整的影響,今年納入規模工業統計的企業數明顯減少。由于今年規模工業企業統計口徑提高到2000萬元以上,規模工業企業個數由去年的831家減至現在的648家,減少183家。
(四)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利潤增幅回落。今年以來,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高于生產者出廠價格,此外,銀行貸款利率提高、外商投資企業稅收政策調整和雙匯瘦肉精等突發事件的發生,受這些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企業成本和費用增加、利潤增幅明顯回落。另外,電力生產供應業一直以來作為我市的支柱行業之一,今年上半年生產不升反降。一方面火電企業受原煤價格上漲和供應不足的影響、部分發電機組停工,另一方面水電企業受持續干旱天氣影響生產不足,上半年增加值同比下降2.4%,拉低全部規模工業0.2個百分點。1-5月利潤同比虧損8828萬元,下降42.8%,拉低利潤5.3個百分點。
1-5月份,全市規模工業利潤同比增長44.1%,增幅逐月回落,比一季度的60.7%回落16.6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61.5%、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增長1倍、財務費用增長61.9%、利息支出增長67.3%,均遠遠高于利潤的增幅。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僅有2%,比1-2月回落0.5個百分點,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
(五)節能降耗形勢嚴峻。從上半年規模工業企業的能源消費情況來看逐季走高。一季度增長13.98%,上半年增速上升到20.7%,加快6.7個百分點,也高于去年同期18.1%的水平。從規模工業企業用電來看,六大高耗能企業用電占半。上半年規模工業企業用電49.4億千瓦時,其中六大高耗能企業用電28.2億元,占比57%。從單位GDP能耗來看不降反升。一季度下降1.56%,上半年如果GDP能夠保持一季度15.6%的增長水平的話,據此推算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增長2.67%左右,比一季度提高4.23個百分點。從六大高耗能行業的能耗來看增長較快。上半年消耗336萬噸,占全部規模工業的82.7%,同比增長18.3%。其中,建材行業280萬噸,占比69%,同比增長16.9%。從“十二五”時期單位GDP能耗的節能目標來看差距很大。國家要求廣東下降18%,廣東要求清遠下降18.5%(初步數,省政府未批定),也就是說我市平均每年至少要下降4.01%,才能完成整個“十二五”時期的任務。因此,今年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出現不降反升的形勢比較嚴峻。
三、對下半年工業經濟運行形勢的預測及建議
(一)對下半年工業經濟運行形勢的預測
2008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國家啟動4萬億投資刺激政策,廣東實施“新十大工程”和擴內需戰略,在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我市工業經濟從2009年一季度見底回升,穩步向上;2010年延續上年向好的良好態勢,增速大步加快,效益明顯提升,工業經濟呈現全面恢復性增長,至年底創出了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高速度。進入2011年,隨著國家一系列旨在為經濟降溫和控制通貨膨脹的“組合拳”效應的逐步顯現,與全國、全省一樣,清遠工業經濟比上年底有所回落,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困難明顯增加,利潤增幅逐月回落。
但當前清遠工業經濟運行的基本面仍比較理想。一是輕工業增長逐月加快,意味著居民的最終消費需求逐月增加,也必將帶動重工業的發展。二是裝備制造業發展逐季加快,表明工業化和城鎮化繼續快速推進。三是民營企業發展較快,表明工業經濟的內生增長動力比較強。
我市工業下半年的增長動力一要看新投產企業,二要看增資擴產企業,三是看復產企業。預計下半年新投產企業大概有72家,產值297億元。主要集中在城區、清新、英德。城區主要是鋁材企業、再生資源公司和瓷土場。清新主要是禪城工業園區的陶瓷企業,英德主要是清華園的精細化工企業和鴻泰玻璃公司。另外,去年下半年新投產的61家企業,除了6家達不到2000萬元的標準不能納入今年統計范圍,其余55家今年上半年完成產值131億元,同比增長7.9倍。這部分企業由于去年基數低,全年會有可觀的增長,這也是下半年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增資擴產企業約有40家,產值119億元,比較大的是云銅有色金屬有限公司,預計產值29億元,英德時代皮具和新南華水泥新上2條生產線一共有11億元,清新的忠華棉紡織實業有限公司(二期)、廣英水泥有限公司(二期)、先導稀有金屬化工有限公司(三期)等有61億元。不容樂觀的是,一些原定于下半年投產的企業由于用電未解決、用地證等有關證件未批下來、資金缺乏等多方面原因無法如期投產。如英德鴻泰玻璃原預計兩條生產線5月份投產,但目前只安裝了1條線而且尚未點火投產,預計全年產值完成數將遠遠低于原計劃數。此外,一些已投產企業由于相關配套生產線沒有按照預期進行配套生產,或者是生產線開工不足,達不到滿負荷狀態,導致實際數比計劃數少很多。如開發區的蒙牛乳業原預計全年7億元產值,上半年也僅完成9500萬元。佛岡的加多寶原預計全年20億元產值,上半年也僅完成2.4億元。
從市政府年初制定的年度預期目標來看,2011年GDP增長18%,要求規模工業增加值約700億元來支撐,工業總產值起碼要達到4200億元,也就是說要比上年凈增1334億元。上半年產值僅完成1455億元,與目標相差2745億元;增加值完成236億元,與目標相差464億元,兩者與目標的缺口都比較大。從各縣區報上來的全年工業總產值預計數來看,只有3960億元,與全市要求達到的4200億元尚有240億元的缺口。現在時間過半,進度僅完成三成多,任務非常艱巨。此外,企業在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漲、物價上漲加快、人民幣匯率升值、銀行貸款利率提高、對三資企業開征城建稅及教育附加費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獲利難度加大,利潤增幅明顯回落,生產經營受到制約。預計下半年工業生產經營的困難形勢仍將延續。此外,工業經濟經過去年的高速增長,總量已上一個臺階,作為今年的對比基數已比較大。由此看來,今年工業完成目標的壓力非常大。
(二)對下半年工業經濟運行的措施建議
1、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引進推廣新技術和新的經營模式,改造再生資源、有色金屬加工、水泥、陶瓷等支柱行業。實施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滾動計劃,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加快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石角再生金屬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和“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打造有色金屬、再生資源產業集群。
2、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十二五”期間世界產業發展的方向,是能夠形成強勁增長點的產業。當前,戰略性新興產業尚處于萌芽或起步階段,政府要大力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力爭引進產業鏈高端的企業,填補我市此行業的空白。下半年,要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高端新型電子信息和半導體照明等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進程,為清遠經濟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
3、繼續加大工業投入。工業發展的“短板”是投入。解決工業投入問題,一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增加工業發展資金,專項用于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節能減排。二要狠抓項目。切實抓好工業引進項目的落實,提高項目履約率和資金到位率,為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動力。三要上下聯動。建議建立工業經濟三級協調例會制度,及時發現和解決工業投入中存在的各種困難與問題。各職能部門要盡力解決好“地從哪里來、錢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手續怎么辦”四大問題,推動工業項目落地。對已簽約剪彩項目要抓緊協調好各項工作,爭取早日動工建設。對已開工項目要加快建設進度,促進項目早日建成投產。
4、加大中小企業扶持力度。中小工業企業是我市工業經濟的中流砥柱,是推動我市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政府各職能部門要貼近企業,正確引導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并為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出現的問題,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幫助企業減輕負擔,進一步優化企業發展環境,促進企業發展。
5、妥善處理經濟發展和節能降耗。水泥、陶瓷、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等重工業的較快發展有力拉動清遠工業平穩發展,但另一方面,重化工業的能耗相對比較大,給全市節能降耗工作帶來很大壓力。因此,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推進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建設,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優勢傳統產業;嚴格生產審批程序,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擴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