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在對2020年清遠能源消費基本情況和主要特點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當前能源消費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能源消費 分析
2020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工作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經濟持續恢復增長,節能降耗穩步推進。
2020年全年,全市能源消費總量1393.11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0.55%,增幅比前三季度上升1.5個百分點。GDP能耗同比下降3.12%,降幅比前三季度擴大0.1個百分點,完成省下達的年度目標。GDP電耗同比增長2.08%,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4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94%,降幅比前三季度回落1.5個百分點。
一、能源消費先抑后揚,全年略有增長
(一)工業能耗緩慢回升,高耗能行業拉動明顯。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量982.16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1.94%,增速加快0.1個百分點。從季度累計增幅看,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響,企業停工停產,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量下降23.2%;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能源消費逐步回升,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量下降8.21%,前三季度下降1.66%,全年增長1.94%。35個行業大類中,有18個行業能源消費量下降,下降面為51.4%。
五大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量802.68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2.31%,占規模以上工業能耗的81.7%,比去年上升0.3個百分點,拉動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量增長1.88個百分點。五大高耗能行業呈“三升兩降”,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同比增長13.03%,占規上工業能耗的2.4%;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同比增長38.66%,占規上工業能耗的11.6%;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同比增長6.76%,占規上工業能源的3.4%;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同比下降10.91%,占規上工業能耗的0.4%;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同比下降2.81%,占規上工業能耗的63.9%,其中水泥行業能耗373.74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0.49%,占規上工業能耗的38.1%;陶瓷行業能耗199.96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8.62%,占規上工業能耗的20.4%;陶瓷、水泥行業通過近幾年的改進工藝技術、更新改造用能設備、淘汰落后產能等方式開展節能生產取得顯著成效。
(二)用電量低位運行。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240.7億千瓦小時,比去年增長5.9%,增速比去年回落2.7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用電量168.8億千瓦小時,增長4.9%,增速回落3.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電量135.8億千瓦小時,增長1.2%,增速回落4.9個百分點;五大高耗能行業用電量91億千瓦小時,下降0.2%,增速回落6.9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用電量的67%,比重比去年回落了0. 1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4.2億千瓦小時,增長5.9%;第二產業用電量171.8億千瓦小時,增長5.3%;第三產業用電量31億千瓦小時,增長3.8%;居民生活用電量33.7億千瓦小時,增長11.7%。
(三)年耗能萬噸標準煤以上企業數減少,戶均能耗也有所下降。2020年,我市年耗能萬噸標準煤以上企業共73家,比上年減少7家,綜合能源消費量640萬噸標準煤,占規模以上工業能耗比重88%,比去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戶均能耗0.94萬噸標準煤,比去年減少了0.02萬噸標準煤。
(四)分地區看,區域發展不協調,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區。清城區綜合能源消費量185.16萬噸標準煤,占全市的25.45%;清新區綜合能源消費量154.6萬噸標準煤,占全市的21.25%;英德市綜合能源消費量337.39萬噸標準煤,占全市的46.37%;佛岡縣綜合能源消費量27.35萬噸標準煤,占全市的3.76%;而“三連一陽”綜合能源消費量只有23.09萬噸標準煤,只占全市的3.18%。
二、需重點關注的問題
(一)產業結構仍需優化,重工業仍占主導地位。全市789家企業中,有521家重工業,占比超六成多,本年累計綜合能源消費量670.75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3.5%,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增長3.19個百分點;輕工業268家,占比3成多,本年累計綜合能源消費量56.86萬噸標準煤,同比下降7.9%。水泥、陶瓷行業雖然經過產能優化等措施能耗總量和占比逐年有所下降,但仍是我市的用能大戶。
(二)加工轉換效率偏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加工轉換能源投入44.33萬噸標準煤,能源產出16.46萬噸標準煤,能源加工轉換效率37.1%,比去年降低0.1個百分點。主要是火力發電效率低,只有36.6%。
三、相關建議
一是繼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深挖高耗能行業節能潛力,扭轉高耗能行業能耗比重偏高的現狀,并加大力度引進產量高用能少的高端企業。二是加大技改投入力度,通過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生產工藝的改進,不斷淘汰落后設備,努力降低產品單耗水平,有效減少能源加工轉換過程中能耗損失量,提升能源加工轉換效率。三是加強對重點耗能企業的能耗監測,強化對能源消費形勢的分析和預判,及時掌控能耗波動,有針對性地推進工業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