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實施鄉村戰略調研報告
內容摘要:本文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針對近幾年我市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方面取得的成效進行總結,同時指出當前推進鄉村振興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并提出相關意見建議。
關鍵詞:產業 發展 振興
一直以來,“三農”問題都是我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0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對“三農”問題進行聚焦。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解決“三農”問題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作為廣東省的農業大市和重點農業生產基地,清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始終堅持以市場需求和生態平衡為導向,以改革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動力,積極努力開拓“三農”工作新局面。“十九大”以來,我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16.0%,年均增長5.1%,年均增速高出省1.1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8.4%,年均增長8.7%,年均增速比城鎮居民高出0.9個百分點。
一、鄉村產業發展現狀
隨著農業、農村改革不斷深入和扶貧開發的大力推進,我市鄉村發展異彩紛呈,農業產業規模化、集聚化程度不斷彰顯。
(一)鄉村發展顯活力
一是農村改革激發鄉村發展活力,規模化效應不斷顯現。溫氏、天農的“公司+農戶”合作養殖模式大舉擴張,我市生豬和家禽養殖產業規模化凸顯;清遠市豐登天使農業有限公司致力于縮減流通環節,建立了種植基地直接對接連鎖超市的模式,一期種植蔬菜200畝,日產蔬菜近萬斤,并先后與清新區、英德市簽訂了1500畝土地用于蔬菜擴大種植;清新區禾云鎮板坑村通過盤活土地進行規模化種植,整合出200畝發展粉蕉種植,畝產可以達到7000斤以上,村民的土地租金每畝也提高了兩三百元,并繼續加大力度整合土地試種各類蔬果。
二是產業融合發展打造新型農業。努力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全市現有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1個,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10個、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13個、省級農業公園3個、市級農業公園6個。3個景點入選2019年農業農村部推薦的美麗鄉村中國休閑行(夏季)精品景點推薦路線、1條精品路線入選冬季精品景點路線。連州菜心節、連南稻田魚文化節、陽山柚子節等活動也促進了新型農業的發展。
三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2019年,全市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7家、省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15家、農民合作社328家。新增家庭農場1012家,總數達到4389家,新增省級示范家庭農場16家。
(二)農業主導產業突出
農業是我市的重點產業,2019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6.2%。生豬、清遠雞和蔬菜等產業主導作用強。2019年,全市生豬出欄228.1萬頭,清遠雞出欄6354.1萬只,蔬菜產量342.4萬噸,分別完成產值47.7億元、30.0億元、126.9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11.1%、7.0%和29.5%。茶葉、柑橘和桂花魚也初具規模,2019年,茶葉種植面積11.9萬畝,產量1.1萬噸,產值6.6億元;柑橘種植面積38.6萬畝,產量42.4萬噸,產值17.1億元。我市已成為廣東省四個桂花魚主產區之一,桂花魚產量1.5萬噸。
(三)產業園區起引領作用
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2019年申報成功5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到年末已有9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今年上半年,清遠市紅茶優勢產區產業園成為2020年優勢產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候選名單;清遠市佛岡縣水果產業園和清遠市陽山縣絲苗米產業園躋身2020年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特色產業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候選名單。
(四)深耕品牌建設
扎實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全市認證的有機食品64個,綠色食品36個,無公害產品認證數量120個。英德市英紅鎮、陽山縣七拱鎮入選2019年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項目,清新區山塘鎮獲批開展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英德紅茶等五個農產品獲評“廣東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英德紅茶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標2019年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被國際茶委會授予“世界高香紅茶”榮譽稱號。清遠(麻)雞等7個產品入選粵字號區域公用品牌百強區域公用品牌;連州水晶梨等8個產品入選粵字號縣域百強區域公用品牌。在近期省農業農村廳發布的《關于對廣東省第三屆名特優新農產品入庫名單予以公示的公告》中,我市有25個,其中龍頸雞心黃皮、連州鷹嘴桃、清遠黑山羊等22個品牌順利通過復審,連州柑橘、連南大葉茶、連州玉竹等3個品牌為新增名單。
二、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創新做法及成效
(一)牢記囑托,奮力推進鄉村振興
牢記總書記囑托,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在全面擘畫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堅持以實際行動踐行擔當精神。成立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與各縣(市、區)簽訂責任狀,發布市委書記、市長督查令,高位推進工作落實,積極探索新時代“清遠經驗”。
廣清接合片區成為全省唯一的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代表省接受中央督查組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督查、國務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檢查、國家動物重大疫病防控檢查,工作獲得肯定。鄉村新聞官、消費扶貧、清理小型屠宰場、農機安全生產等經驗獲得全省推廣。
(二)以產業扶貧增強“造血”功能
探索建立“六大脫貧長效機制”,不斷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利用全省首個消費扶貧創業創新基地——廣清眾創空間,建立起“政府主導、市場引領、企業運作、多方參與、共贏發展”的聯農帶農機制。積極落實產業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依靠農業龍頭企業力量促進產業扶貧,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方式,英德市連樟村與企業合作建設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為連樟村打造一個可造血、可持續的產業業態。
成功承辦了“全國扶貧改革試驗區工作研討活動”和全省脫貧攻堅工作現場推進會。各級領導對清遠的扶貧改革創新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消費扶貧、醫療扶貧和“六大脫貧長效機制”得到國務院扶貧辦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全市已建設產業扶貧項目13萬多個,帶動3.16萬戶貧困戶增收。
(三)“千萬工程”建設美麗鄉村
把實施農村人居環境“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大力實施“美麗鄉村2025”行動計劃,扎實推進村莊規劃、村莊整治。建立“一村一策”和“三單一帳”制度,采取掛圖作戰、實行“周清半月報月督查”,加快補齊我市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統籌推進美麗鄉村梯度創建。大力推進“廁所革命”,加快推進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四好農村路”、村莊供水、供電、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加速提檔升級。
全面完成農村人居環境“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累計創建美麗鄉村6599個,71.35%以上村莊達到省級干凈整潔村標準。建成全省首家“家政服務超市”和農業專家聯絡站。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是農業發展抗風險能力較低。無論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還是非洲豬瘟疫情,都不同程度的凸顯出當前我市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較低。在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還未完全消散的情況下,突然來襲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我市出現甘蔗、砂糖橘、青棗、黑皮冬瓜、草莓、香菇等大批農產品滯銷,鱖魚、草魚、黃骨等水產品積壓,農產品價格明顯下跌,農業生產經營戶受挫,農業生產積極性也受到影響。
二是農村發展差距明顯。雖然城鄉收入比達到1.91,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65個百分點,但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87.8%;最低的連山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8元,只有全市平均水平的84.0%,與收入最高的清城區相比,只有65.2%。以鄉村為主體的北部生態發展區,土地面積占全市的44.4%,人口占全市的25.5%,生產總值只有全市的21.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只占全市的12.4%,四縣市人均生產總值與全市平均水平均有不小的差距。
三是脫貧攻堅任務艱巨。我市位處粵北山區,經濟基礎薄弱,自然條件差,除北江沿岸南部地勢較為平坦外,絕大部分地區為典型的石灰巖山區,山峰和丘陵連綿不斷。復雜多樣的自然地理環境給經濟發展帶來較大的困難,特別是兩個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明顯落后于南部地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的硬任務,脫貧攻堅任務相當艱巨。
四、政策建議
一是繼續加大農業支持力度。不斷拓寬渠道降低農資成本,通過加大稅收返還、財政獎勵等方式,對重點產業重點農資企業給予積極的財政支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大農業經營大戶金融支持力度,有效提升金融服務農業發展的水平,著力降低農業貸款門檻,簡化農業貸款手續、縮短審批流程,及時、足額發放貸款。
二是加快發展富民興村產業。著力推進農業“3個三工程”,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特色農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高標準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力發展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和特色農業優勢,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產業發展格局,積極培育發展壯大比較優勢明顯的鄉村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加快推進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建立便捷、順暢、高效、穩定的農產品流通體系。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加強新型經營主體同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三是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積極謀劃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建設,按照廣清接合片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任務要求,積極探索,先行先試。進一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打通要素流動渠道。加快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鄉村治理、土地整合治理等改革試點任務,積極探索新路徑新模式,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四是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深入扎實開展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全面補齊短板弱項。牢牢盯住“兩不愁三保障一相當”和飲水安全,圍繞“三落實、三精準”工作要求,深入一線察實情,堅持一村一村地過、一戶一戶地走、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盯著解決,及時解決制約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突出問題,建立健全返貧監測和動態幫扶機制,建立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機制,確保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