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鑒,1893年出生于廣東省廣寧縣的一個教師家庭。1918年秋,他考入廣東甲種工業學校染織科就讀。面對中國面臨的嚴重民族危機和北洋軍閥政府的腐敗無能,他經常與進步同學一起談論時局,為國家的前途而擔憂。同時如饑似渴地閱讀《新青年》、《每周評論》等進步書刊,努力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
五四運動爆發后,周其鑒和阮嘯仙、劉爾嵩、張喜銘等積極發動廣州同學行動起來,組織學生會,周其鑒被選為學生會會長,在校內發動、組織同學參加愛國集會和示威游行,向社會各界開展宣傳活動。
l921年黨的“一大”開過不久,周其鑒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廣東第一個地方組織——廣東支部的黨員之一。
從1924年春開始,周其鑒遵照黨的指示,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員的身份,到廣寧開展農民運動,組織農會,創建農軍,建立黨的組織,使廣寧成為全省農運較發達的縣份之一。l925年5月,周其鑒在廣東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省農會執行委員,隨后兼任省農會駐西江辦事處主任。
北伐前夕,黨派遣周其鑒任北江辦事處主任后,馬上改組和整頓組織不純的曲江農會,參與創辦北江農軍學校,培養農會和農軍骨干,推動了北江農民運動的發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軍。1927年4月,國民黨右派在上海和廣州等地制造反革命叛變后,周其鑒接受黨的重托,冒著殘酷的白色恐怖,到清遠縣等地傳達廣東區委關于以武裝暴動反擊國民黨反動派的指示,把清遠縣農協改組為“非常時期特別委員會”,隨后與葉文龍等人率領280名清遠縣農軍北上韶關,會同北江各縣農軍和粵漢鐵路工人糾察隊共l200多人組成廣東北江工農軍,周其鑒任副總指揮。5月,北江工農革命軍奉命北上進入湖南, l927年6月中旬到達武漢。7月底,周其鑒等遵照黨的指示,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南昌,參加震驚中外的“八一”起義。不久,周其鑒隨軍轉移至潮汕,在群眾掩護下到了香港。
在香港期間,周其鑒按照省委關于準備廣州起義的計劃,秘密召集當時到香港的清遠農軍骨干賴松柏、汪耀、賴彥芳等6人開會,成立黨小組,布置回清遠組織工農革命軍,迅速舉行武裝暴動,以響應和支援廣州起義。l2月初,周其鑒到清遠主持武裝暴動的籌備工作,部署行動計劃,成立清遠工農革命軍獨立團,賴松柏為團長,宋華、劉清為軍事指揮員;并以廣東省農民協會名義,調集花縣農軍l60多人到清遠參加暴動。1927年12月3日,他率400多名農軍攻打清遠縣城,占領縣署,國民黨清遠縣長陳守仁被迫繳印投降。
1927年12月10日舉行的廣州起義失敗后,周其鑒轉移到外地繼續堅持革命。l928年1月22日(農歷除夕),周其鑒秘密到清遠葫蘆嶺活動,潛伏在農會骨干余錦華家中。次日晚,接到密報的清遠民團反動頭子潘伯良帶兵前來搜捕,周其鑒不幸被捕,并當場殺害余錦華。次日凌晨把他押回清遠監獄,施以慘無人道的毒刑,但周其鑒始終堅貞不屈,拒不吐露真實姓名和其他情況,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革命氣節。1928年1月26日,敵人將周其鑒秘密殺害于清遠縣城西門崗,時年僅3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