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快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高水平職業院校
建設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關于加快清遠職業技術學院高水平職業院校建設的實施意見》已經七屆第4次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清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4月27日
關于加快清遠職業技術學院高水平
職業院校建設的實施意見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清職院”)創辦于2002年,2013年被確定為廣東省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單位(建設期為5年)。在取得階段性辦學成效的基礎上,市委、市政府決定,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切實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進清職院建設高水平職業院校的進程,更好發揮清職院服務清遠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以下簡稱《決定》)《清遠市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2016年工作要點》的精神,現就清職院建設高水平職業院校提出如下意見:
一、建設高水平職業院校的必要性
1.高職教育發展面臨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國務院《決定》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職業院校。教育部開展了一批優質高職院校的建設和評估,廣東省也開展了國內一流高職院校的建設,于2016年8月確定了18所高職院校作為創全國一流高職院校,對入選高職院校予以重點支持和投入。清職院目前實行“2+1”人才培養模式(即學生在校學習2年,到企業實習1年),按教育部要求,高職學生必須在校學習時間不少于2.5年,實習時間不超過0.5年。清職院目前核心辦學條件欠缺,基本辦學條件中教學用房(包括實驗實訓室)、學生宿舍面積不足,按合格標準缺口達6.2萬平方米,實驗實訓條件不足。這與國家一流高職院校尚有很大的差距,必須增強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必須以創建全國一流高職院校為目標和引領,提升學院的辦學層次和水平。
2.高職教育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需要。近幾年來,職業教育發展進入從“項目建設”到“院校建設”的新階段,高職教育發展到了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的新階段。因此,要全面推進內涵建設,構建有利于職業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目前,清職院辦學綜合實力有待提升,辦學體制機制有待理順。2015年,清職院年生均培養費用約1.3萬元(含生均綜合額定經費、退休人員經費、學生獎助學金、中央和省市專項經費、代收代支費用、銀行貸款財政貼息等)。2015年全省大學生年生均培養成本為2.7萬元,清職院年生均培養費用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清職院還需承擔每年支付建校初期遺留的后勤社會化回款協定、離退休人員逐年增加等帶來的資金壓力。辦學經費非常緊張,導致實訓耗材、安排教師到企業實踐、科技研發等投入嚴重不足,影響教學科研等工作正常運轉。
3.高職教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需要。當前,清職院服務清遠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仍比較弱。突出表現在:教師數量不足,缺額較大。教師隊伍中高學歷、高職稱人員數量和比例偏低,教師結構有待優化,整體素質有待提升。欠缺有影響力的科研團隊和領軍人才,欠缺支撐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開發和技術服務,欠缺與行業企業聯合共建共管的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科研創新平臺(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等)。協同創新(發展)中心和協同育人平臺尚未完全建立。對企業進行技術服務、參與行業標準制定、開展政府企業決策咨詢不多,產學研合作和科研方面的校企合作還處于起步階段。
4.高職教育發展的新要求。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這對高職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職教育必須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就業,產教融合。目前,政校行企協同機制尚未形成,還沒有構建完整的現代職教體系。大力推進協同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對我國高等教育提出的現實要求,高職教育協同創新的關鍵是機制的創新。通過協同創新、協同育人,有效實現政、校、行、企辦學資源的優化配置,構建起互利互贏的政校行企緊密結合的發展共同體與運行機制,實現建設高水平高職教育并與經濟社會協同發展。
二、建設高水平職業院校的總體要求、目標和任務
1.總體要求。集中力量,加大經費投入與政策支持,緊緊圍繞清遠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創新體制機制,推動清職院優化專業布局和增強辦學綜合實力,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科技創新服務能力和水平,為我市創新驅動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撐。
2.確立爭創全國一流的目標和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2018年順利通過省示范性高職院校考核驗收,走在粵東西北高職院校前列;第二步,到2020年爭創廣東省一流高職院校,達到珠三角高職院校發展水平;第三步,到2025年爭取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高等職業院校。
3.創新體制機制,構建區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支持清職院按照《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教發〔2014〕6號)精神,立足清遠工貿職業技術學校、連州衛生學校等轄區內中職學校合作基礎,完善中職高職銜接。積極推進裝備制造大類、旅游大類、醫藥衛生大類和電子信息大類等專業和合作中職學校開展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推進招生方式、考生內容、考試方法改革。提升辦學層次和水平,探索專本對接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實現形式,從2017年起實施“專本對接”試點,到“十三五”期末與省內2所以上本科院校3個以上相關專業開展合作辦學、聯合培養、分段教學的“四年制”、“3+2”專升本等職業教育本科試點。
4.協同育人,建設高水平專業。支持清職院根據《清遠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有關“構建產業新體系”的發展方向,按照專業服務產業要求,對接以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為重點的新材料、以華南生物醫藥產業園為依托的生物醫藥新興支柱產業、以長隆旅游項目依托現代旅游業和“互聯網+”、大數據等為代表的網絡經濟孕育發展新業態,大力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建設優勢專業群、特色專業群。“十三五”期間,建成食品生物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旅游管理、護理、電氣自動化技術、生物制藥技術等6個省級重點專業以及藥品經營與管理、家政服務與管理、康復治療技術等品牌(特色)專業。鼓勵縣(市、區)政府、企業、行業與學院合作,推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試點,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創建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在協同育人方面深度合作。支持學院與國(境)外高校合作,開展聯合辦班、師生互訪互換和學分互認,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5.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大力支持清職院“招才引智”工作,配套相關政策,支持引進博士研究生、緊缺專業研究生等高層次人才,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引進博士100名,重視面向行業、企業招聘“能工巧匠”,提升教師隊伍整體實力。實施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組建教師發展中心,建立完善教師激勵和約束機制,鼓勵教師開展教研教改,提高教學質量,強化教師培訓工作,選派專業教師到企業工作實踐,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加大專業帶頭人和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力度,建設一批名師、技能大師工作室,充分發揮專業帶頭人的示范引領作用。設立兼職教師特聘崗位,支持學院聘任企業、行業的能工巧匠到學院任教。提高教師科研能力,提升科研服務水平。
6.協同創新,提升社會服務水平。支持清職院建立專任教師開展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長效機制。搭建產學研結合的技術應用開發、推廣服務平臺,主動面向行業企業開展應用技術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技術轉移。搭建多樣化學習平臺,主動面向相關行業企業開展企業員工和行業從業人員的新技術、新知識培訓和學歷提升。鼓勵轄區內企業與學院合作開展重大科研平臺建設,協同開展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成果轉化和企業員工培訓。支持改建培訓樓,完善培訓基本條件。積極拓展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培訓、企業和政府行業培訓,年培訓量達到1.5萬人次以上。支持學院與地方政府、行業(協會)合作,深入挖掘、整理和傳承以瑤、壯文化為代表的地方特色文化,培植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7.深化校企合作,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適用人才。積極向省教育廳和省教育考試院爭取政策支持,降低清遠籍考生錄取分數線,提高清遠生源比例。在“三二分段”、五年一貫制等招生中主要考慮清遠籍生源。支持清職院加強與清遠企業、行業和政府部門合作,建立緊密的校企合作關系。針對清遠大型企業、優質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適時調整學院專業設置,努力做到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與崗位對接,培養清遠經濟社會所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8.完善學院辦學條件,提升實驗實訓條件。加強統籌規劃,創新融資渠道。清職院公共實訓中心、藝術樓裝修、增建學生宿舍、學生食堂、運動場、環校A線(東段)、校園建筑物翻新等完善校園建設項目已列入《清遠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計劃》,要如期推進項目建設,切實改善辦學條件。其中公共實訓中心要加快建設,確保2018年7月前建成投入使用。
三、建設高水平職業院校的保障措施
1.深化重點領域綜合改革,推進學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賦予清職院更多的自主辦學管理權限,支持學院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簡政放權,開展試點二級學院改革,推進二級院系管理體制改革,向二級院系下放人、財、事權。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教職工績效考核制度,在國家和省的工資政策內制定并實施以業績貢獻為基礎、以目標管理和目標考核為重點、符合高職教育特點的績效工資制度。建立健全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教學管理體系與質量保證體系。
2.加大教育經費投入,確保教學運行需要。健全經費保障機制,2017年達到省屬高職院校年生均綜合定額標準7000元/生的水平,并視我市財力狀況隨省的標準提高而逐年提高。
3.解決引進人才問題。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市編制管理部門完善相關政策規定,解決引進人才的編制問題,對符合條件要求的博士生、副高級職稱人員和緊缺專業碩士研究生辦理列編調入手續,以確保學院的人才隊伍健康持續發展。清職院引進的人才符合清發〔2012〕27號文條件的,可享受相應待遇。
4.解決學院管理干部與市相應層次干部互通交流。對目前已在崗的中層正職(行政、黨務、工會、團委序列)干部,符合《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要求的,采用核準辦法予以確認,任職年限按有關規定確定;今后新提拔的中層正職(副處級),其考察任用按市管干部要求辦理;教學、教輔序列的院長(副院長)、主任(副主任)實行聘任制管理,任職期間享受相應職級干部待遇;編制部門核定職數范圍內的正科長級、副科長級干部,人事部門承認其相應待遇。
5.整合資源,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充分發揮清遠市職業教育集團的平臺作用,鼓勵清職院建立更緊密的政、校、行、企合作關系。整合利用全市各類創新資源,引導教學科研精準對接地方需求。支持學院師生在清遠創新創業,鼓勵學院建設各類創業孵化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