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VS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放荡对白视频在线观看,99精品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清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清遠市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責任制實施方案的通知

來源:市政府辦公室訪問量:-發布時間:2017-10-12

清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清遠市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責任制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清遠市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責任制實施方案》已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環境保護局反映。

清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9月30日

清遠市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責任制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大氣污染防治專題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強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加大對違法排放大氣污染物等環境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督促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嚴格落實大氣污染防治各項工作,切實履行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推動我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及分工方案的通知>》(粵辦函〔2017〕471號)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則

牽頭單位負責統籌安排、監督、指導和協調各有關部門完成、落實各項工作任務。牽頭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工作細化方案,把配合單位、具體落實單位列入細化方案中,明確工作、任務要求,并協助、指導、督促各有關單位落實具體工作。

二、措施及責任分工

(一)工業源治理。

1.依法取締“小散亂污”企業。

對轄區內所有不符合產業政策、產業布局規劃,污染物排放不達標,以及用地、環保、工商、質監等手續不齊全的“小散亂污”企業進行重點摸查和整治,于2017年9月底前列出企業清單,制定專項整治方案,明確整治措施和整治時限,分類施治,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

2.加強高排放行業環境監管。

(1)市“環保警察”與環保行政執法力量聯合執法辦案,加大高排放涉氣企業打擊力度,11月前立案查處環境犯罪案件8宗以上。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牽頭,市環境保護局配合。

(2)強化對陶瓷、水泥、鋼鐵、玻璃等高排放行業企業的執法監管,各地環保與公安部門不定期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嚴厲查處違法違規企業,打擊偷排、超標排污等行為。

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市公安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

(3)對鋼鐵、水泥、陶瓷、玻璃等高排放行業和國控、省控等重點企業實行24小時在線監控,對陶瓷、水泥熟料企業實施在線監控系統第三方運維,2017年完成清城區陶瓷企業在線監控系統政府購買第三方運維試點工作;清新區的陶瓷、水泥熟料企業,英德市的水泥熟料企業以及佛岡縣的陶瓷企業在2018年6月底前完成。

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市財政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

(4)大力推進陶瓷、玻璃等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提標減排,進一步推動企業升級改造。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

(5)嚴格落實失信企業聯合懲戒措施,及時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環境違法企業違法失信信息,并在媒體曝光。

責任單位:市工商局牽頭,市環境保護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

3.強化揮發性有機物治理。

(1)大力推進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化學藥品原料藥制造、合成纖維制造、表面涂裝、印刷、鞋業、家具制造、人造板制造、電子元件制造、紡織印染、塑料制造及塑料制品、生活服務業等揮發性有機物重點行業整治,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60%(即27家)省重點揮發性有機物監管企業的綜合治理。對其他行業涉及排放揮發性有機物工序實施限期整治,推進揮發性有機物與氮氧化物協同減排。

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

(2)強化加油站、儲油庫、油罐車油氣回收日常監管,對不正常使用或閑置油氣回收裝置的,依法查處,情節嚴重的,實施停業整治。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牽頭,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

4.強力推進重點區域污染整治。

(1)加大日常監管和執法力度,對禁燃區內未完成淘汰高污染燃料設施或改燃清潔燃料的企業,依法立案查處。2017年底前,淘汰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內全部的高污染燃料設施。

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市質監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

(2)全市20蒸噸及以上蒸汽鍋爐和14MW及以上熱水鍋爐安裝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設備,并增設煙粉塵因子,與環保部門的監控中心聯網,并保證設備正常運行。

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

(3)嚴厲查處禁燃區內違法銷售、石油焦等高污染燃料的行為。取締禁燃區內所有固定場所的高污染燃料銷售網點。工商、質監等依法對生產、存儲、經營、使用劣質煤炭及煤制品的單位進行查處,并適時開展聯動執法行動。禁止進口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石油焦。

責任單位:市工商局牽頭,清遠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市質監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

(4)全市范圍內禁止新建(含擴建、技改)以石油焦為燃料的項目;禁止新建陶瓷廠(新型特種陶瓷項目除外),現有陶瓷廠要推廣使用天然氣。清遠市廣州花都(清新)產業轉移工業園陶瓷企業分階段完成“煤改氣”改造工作,2017年底前改造60%的生產線,2018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改造。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局牽頭,市環境保護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

(5)對轄區內化工、陶瓷、玻璃、造紙等重污染行業和揮發性有機物行業開展全面清查,制訂并實施淘汰退出方案,開展城市交界處工業集聚區、村級工業園的環境連片綜合整治。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牽頭,市發展和改革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質監局、市工商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

(6)在城市規劃、城市基礎設施新建和改造項目規劃、設計、審批時充分考慮城市通風廊道規劃、氣候變化中長期影響,預留城市通風廊道并禁止在城市通風廊道上新建高層建筑群。

責任單位:市城鄉規劃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

(二)面源治理。

5.全面加強揚塵污染控制。

(1)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以上的施工工地以及城市建成區施工工地應安裝揚塵視頻監控設備,確保落實施工現場圍蔽、砂土覆蓋、路面硬化、灑水壓塵、車輛沖凈、場地綠化六個100%防塵措施,暫未施工裸露土地應由業主落實覆蓋,超過三個月不能開工的建設用地應當進行綠化。清城區、清新區未嚴格落實上述六個100%和使用冒黑煙的打樁機、挖掘機等非道路移動機械的施工工地,立即停工整頓,未經驗收合格不得開工建設。在不利氣象條件下,鳳城街道、東城街道、洲心街道、橫荷街道四個街道辦范圍內的施工工地需停止土石方開挖等產生揚塵較大的施工工藝。

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2)交通、水利、供電、公路、管線等專業工程和采砂施工作業揚塵治理工作由相關工程建設主管部門按照施工工地落實現場圍蔽、砂土覆蓋、路面硬化、灑水壓塵、車輛沖凈、場地綠化六個100%防塵措施和不使用冒黑煙的打樁機、挖掘機等非道路移動機械。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供電局、市公路局、管線相關主管部門各自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3)市代建局負責代建的市政及房屋建筑工程揚塵治理工作,按照施工工地落實現場圍蔽、砂土覆蓋、路面硬化、灑水壓塵、車輛沖凈、場地綠化六個100%防塵措施和不使用冒黑煙的打樁機、挖掘機等非道路移動機械。

責任單位:市代建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4)閑置土地應落實覆蓋或者綠化,采石場應定期灑水降塵、場內道路要鋪設砂石路面,在不利氣象條件下,每日灑水次數不少于3次,盡可能降低揚塵污染。

責任單位:市國土資源局、市土地儲備局各自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5)余泥土方受納場、未辦理施工報建的“三通一平”工程,落實現場圍蔽、砂土覆蓋、路面硬化、灑水壓塵、車輛沖凈、場地綠化六個100%防塵措施和不使用冒黑煙的挖掘機等非道路移動機械。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6)城市建成區內主、次干道每天清掃、沖洗次數不少于4次,確保道路無積塵,城市道路機掃率達到85%以上,并使用霧炮車對主要街道除塵,進行有效常態化霧化降塵,在不利氣象條件下,加大霧炮車的使用頻次。

責任單位:城市管理部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7)抓好道路揚塵治理。建設三路、創興大道、清遠大道、西門街、環城二路、先鋒中路、下濠基等揚塵問題突出的道路,在晴好天氣時,每天6:00-23:00灑水次數不少于8次。在應急預警發出時,霧炮車在上述道路不間斷使用。

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牽頭,清城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8)國道、省道、尤其是穿過城市建成區的路段做到每日清掃及灑水,確保道路無積塵,車過無揚塵。

責任單位:市公路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9)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中心城區到2020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15%以上,各縣(市、區)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10%以上。

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6.全面加強飲食油煙治理。

清查城市建成區無牌無證燒烤檔,依法取締所有露天燒烤。2017年底前,城市建成區所有飲食服務業爐灶應使用燃氣、電等清潔能源,排放油煙的餐飲企業和單位食堂應安裝高效油煙凈化設施,大型餐飲業戶加裝油煙在線監控監測設備,確保油煙凈化設施正常使用。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

7.全面禁止露天焚燒。

(1)全面禁止秸稈焚燒。建立縣(市、區)和鄉鎮政府目標管理責任制,將秸稈焚燒的監管職責下放到各街辦,做到“有煙必查,有火必糾”,堅決查處每一把火。大力推行秸稈還田或謀劃秸稈新出路。

責任單位:市農業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2)開展垃圾焚燒巡查。建立縣(市、區)和鄉鎮政府目標管理責任制,組織開展垃圾焚燒巡查工作,一旦發現違法焚燒行為,應依法從重處罰。

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3)倡導“文明、綠色、環保”的生活模式,節日和宗教活動時,引導公眾自覺、主動減少煙花爆竹的燃放,推動文明敬香,建設生態寺院。

責任單位:市民族宗教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4)禁止在中心城區燃放煙花爆竹,嚴厲查處煙花爆竹禁燃區內銷售煙花爆竹行為。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牽頭,市安監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三)移動源治理。

8.強化渣土運輸車管理。

(1)工地渣土和封裝物料應實現封閉運輸并配備衛星定位裝置,開展泥頭車、渣土運輸車輛專項整治行動,規定運輸時間、規范運輸路線,嚴格落實車輪、車身沖洗和車廂全封閉等環保措施,減少道路揚塵,實施源頭治理。

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建設管理局牽頭,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2)公安部門聯合交通部門上路執法,在人民路、富強路、廣清大道、城西大道、清遠大道等主要路段每天設置執勤點,對各類運輸車輛沒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貨物脫落、揚撒或遺灑、飄散載運物等行為進行嚴查嚴處,并將案件抄送相關部門,由相關部門按頂格處罰原則,實施追溯執法,根據違法車輛倒查施工源頭,依法追溯建筑、施工單位責任,責任到人。針對建設三路、創興大道等主要交通道路,研究制定科學的車流控制方案,實行重載車、泥頭車等大車繞行。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牽頭,市交通運輸局、市住房和建設管理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9.大力打擊機動車環境違法行為。

(1)全面推行“黃標車”闖限行區和跨地區電子執法處罰,在各監控路段,增加電子警察卡口,確保所有進入限行區車輛均納入監控范圍,對進入限行區未領取環保標志的車輛或“黃標車”進行抓拍并依法處罰,全面完成“黃標車”淘汰任務,開展全市已淘汰“黃標車”專項清查行動,嚴禁其繼續上路行駛。開展重型柴油車專項整治行動,通過上路抽檢或視頻抓拍等措施加強對黑煙車的執法力度。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

(2)開展機動車尾氣上路抽檢工作,每季度抽檢率不得低于全市機動車保有量的千分之一。

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市公安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

(3)加快落實機動車排放智能監管系統建設。以控制在用機動車污染為目的,在重點區域路段建設黑煙車智能監控識別系統和機動車尾氣排放遙測系統,對尾氣超標排放的車輛依法查處。

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市公安局、市財政局配合,市環境保護局負責落實。

10.實施重點路段交通疏導。

(1)全市范圍內主要道路做好上下班高峰期道路疏導工作,市區主要是飛來北路、清新大道-城西大道、先鋒路、曙光路、環城路、下濠基、連江路、北江路、鹿鳴路、廣清大道等路段,減少車輛滯留時間。2017年9月底前,市區先鋒路、下濠基、環城二路等路段開始實行全面禁停,逐步推行興鳳路、先鋒路機動車道單向行駛。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

11.提前實施機動車國Ⅵ排放標準。

加快車用成品油品質升級,比國家要求時間提前供應國Ⅵ車用汽、柴油,明確車用汽油蒸氣壓全年不得超過60千帕。

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牽頭,市環境保護局、市公安局、市質監局、市工商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

12.大力推進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

新生產和銷售的非道路移動機械嚴格執行污染物階段性排放標準;全面規范非道路移動機械管理,不達標的非道路移動機械須加裝或更換顆粒物捕捉器等污染控制裝置;施工單位應向主管部門和環保部門提供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清單,環保部門應建立在用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數據庫;劃定低排放控制區,禁止駛入高排放車輛和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源;加大對使用不達標非道路移動機械施工單位的處罰力度。

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

13.大力實施船舶污染治理。

內河船舶應使用符合標準的普通柴油;加強對水上加油站及船用燃油銷售企業油品質量監督管理,嚴厲打擊加工、運輸、出售不符合國家標準船用油品的違法行為;加快推進碼頭港口岸電建設。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牽頭,清遠海事局、市工商局、市發展改革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

14.加快推廣新能源公交車。

推廣使用新能源公交車,開展中心城區、郊區、邊遠地區非電動公交車梯度淘汰工作,加大加快清潔能源公交車的投放,優先安排投放在西塘總站。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

15.構建城市綠色交通管理網絡。

提升城市道路交通和停車系統智能化和精細化管理水平,優化交通結構,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暢通;實施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實現城市內外交通高效銜接,構筑市區微循環公交系統;規范和引導共享單車健康發展,提升城鄉步行系統可達性,保障慢行交通通行空間。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市公安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

(四)污染天氣應對。

16.加強空氣質量預測研判。

完善監測體系,開展空氣質量預報預警能力建設,充分整合各方數據信息和研究資源,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提高對不利氣象條件預測的準確性,強化省市間、城市間、部門間的會商分析,完善專家指導機制。在不利擴散氣象條件下(應急通知發出時),做到8:00-22:00期間每兩個小時會商一次,并將會商結果及時上報給市環委會辦公室。

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市氣象局配合,市環境保護局負責落實。

17.強化污染天氣應對措施。

完善污染天氣應對方案,對可能發生輕度以上等級污染提前采取強化措施,通過增加灑水頻次、車輛限行、集中查處環保違法違規行為、查處露天焚燒行為、查處揚塵污染行為、重點監管不穩定達標企業、重點企業實施污染物限排、對超標排放企業依法實行最嚴處罰等,實現對污染態勢的提前防范和壓制。

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局、市公安局、市公路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18.加強污染天氣宣傳引導工作。

把大氣污染防治宣傳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列入年度工作計劃,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等宣傳。協調新聞媒體,在當地電視頻道、電臺頻道、報紙做好環保宣傳,引導市民健康出行,對敏感人群發布健康防護指引。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牽頭,清遠市廣播電視臺、清遠日報負責落實。

(五)科學溯源及管控。

19.深化與科研院校的合作。

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廣泛開展與科研院校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委托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對我市開展PM2.5源解析分析工作,與暨南大學簽訂環境保護科學支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我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牽頭。

20.依托科技手段實施精準管控。

以先進的科技手段為支撐,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逐步實現從憑經驗、粗放式管理向網格化、實時化、精準化治理的轉變,盡快建設網格化智能監測系統項目,以科技手段引領大氣污染防治精準管控。

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21.推進區域聯防聯控。

推動廣州、佛山、肇慶、云浮、韶關等城市建立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共享交界區域重點監控企業在線監控數據,統一監管尺度,開展區域聯合交叉執法,統籌協調區域內臭氧、氮氧化物、可吸入顆粒物(PM2.5)治理等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規劃、統一標準,明確協同控制目標。

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

三、保障工作機制

(一)成立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擔任組長,由市長擔任常務副組長,負責組織我市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的實施,協調推進和督促落實各項工作。

(二)壓實工作責任。市環保部門組織編制并公布空氣質量達標規劃,明確達標期限和具體措施,達標期限不遲于2020年。明確年度工作目標和任務并分解到縣(市、區),以及有關部門和重點企業。

(三)建立日常巡查機制。各項工作任務牽頭單位應定期開展巡查工作,督促相關部門和企業認真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將巡查情況及問題整改情況每月向市環委會報告。

(四)強化督查督辦。由市政府分管領導或分管副秘書長帶隊,每月開展現場檢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落實情況1次以上,或在啟動不良天氣應急期間帶隊檢查,督促相關部門應急措施落實。市環委會成立督察組,建立常態化督察工作機制,加強對大氣污染防治問題的日常督查,督導各職能部門的工作落實情況。督察組并非替代各地開展工作,而是要緊緊圍繞各地黨委、政府和部門對大氣污染防治責任落實的情況開展督察,重點督察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問題,通過督察切實傳導壓力,帶動地方真正把工作抓實。

(五)實施通報機制。市環委會督察組將督查發現的問題及不良天氣應對情況通報到相關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并抄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同一問題被再次通報的,同步抄送紀檢監察部門,始終保持高壓態勢。

(六)強化責任追究機制。全面建立落實責任追究工作機制,責任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為強化措施的總負責人,對責任落實不力,措施不到位、工作不主動、不盡責的,第一次由分管副市長約談總負責人,第二次則啟動問責,問責情況與干部任用掛鉤。

(七)保障資金投入。市環境保護局配合市財政局出臺經濟激勵政策,并將大氣污染防治投入列入財政預算,保障各項大氣污染防治任務落到實處。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分享:
    <th id="ksdzd"></th>
  • <del id="ksdzd"></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