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期
清遠市農業農村局辦公室 2022年6月17日
全市農業農村部門第一時間開展農業
防災抗災減災工作
5月以來,清遠部分地區出現極端暴雨天氣,全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壓緊壓實主體責任,第一時間緊急應對洪澇災害,妥善處置各種災害險情,全力做好防災抗災減災工作,切實保障農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一、加強災前預警研判,未雨綢繆防患未然。一是制定完善應急預案。先后印發《清遠市農業農村局農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清遠市防汛防旱防風防凍應急預案》《清遠市蔬菜產業防災減災應急預案》等指導性文件,加強全市農業生產安全應急救援能力,指導落實好防災減災措施,科學應對主要災害性天氣。二是加強部門溝通協作。加強與氣象等部門的溝通,市農業農村局、市氣象局加強為農氣象觀測網絡建設,聯合開展農村農業專業化氣象服務,推進農業氣象指數保險,加強科研及科普。如,實施清遠市智慧農業氣象綜合服務系統建設,深化基于氣象閾值的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賠付機制。第一期建設項目財政資金預計投入258萬,建設項目包括安裝5個示范點氣象災害和要素監測設施,構建茶葉、砂糖桔寒凍害等農業氣象指數保險理賠模型,農作物生長期及氣象災害靶向預報預警,建設清遠市智慧農業氣象平臺展示系統等。三是加強應急物資儲備。提前落實防御措施,加強重大動植物疫病蟲害、農作物種子、農資投入品等應急物資儲備工作,儲備沖鋒舟、柴油、救生衣、編織袋、鐵鍬等常用設施工具和農業防疫消毒藥品,為搶險隊人員配備雨衣、雨鞋、照明、救生衣等必要的搶險救援裝備,做好各項救災物資調劑調運,確保抗災救災需要。四是成立三防應急突擊隊。為有效應對汛期突發事件,市農業農村局成立三防應急突擊隊,所有隊員在接到預先號令后,24小時處于待命狀態,保持全天候通訊暢通,接到指揮部指令后,以最快速度趕到指定地點,承擔急難險重任務。五是強化政策性農業保險。加大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力度,持續完善財政支持、多方參與、風險共擔、多層分散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大災分散機制,做實“保防救賠”,聚焦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種養環節,實現水稻種植保險全覆蓋,探索開展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提高保險賠付效率,爭取早稻保險賠付在8月底前落實到位。聯合氣象部門、相關保險公司組成專項工作組,以我市優勢特色農產品茶葉、砂糖桔、蔬菜氣象指數保險為突破方向,因地制宜探索解決農業保險現場難定損問題。截至6月20日,全市共投保主要糧食作物89.15萬畝、經濟作物和其它農作物7.73萬畝、牲畜250.51萬頭、家禽321.85萬羽、水產951.65畝。保險公司提供風險保障達30.4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20%。
二、第一時間部署,第一時間落實。一是迅速進入臨戰狀態。堅持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寧可信其大、不可信其無,搶先、搶早、搶小,把防汛救災各項工作做在前頭。每逢有強降雨預警,均第一時間召開預防強降雨工作會議,分析研判全市農業農村領域防汛工作形勢,第一時間部署落實。市農業農村局及時印發《關于做好強降雨天氣防范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針對強降雨情況,加強與當地三防、氣象、水文等部門會商,密切關注災害性天氣對農業重點區域、重點對象的成災風險,提前做好強降雨天氣應對防范工作,確保應急指揮調度工作精準開展。嚴密防范強降雨及雷雨大風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重點做好河邊、湖邊、山邊、庫邊設施農業、畜禽圈舍、農機設備庫房、涉農人群密集場所等巡查排險,必要時果斷轉移人員確保安全。各涉漁縣(市、區)加強對漁船、漁船停泊點的監控,確保漁業船舶安全。二是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按照預案規定及時啟動應急響應,嚴陣以待全力做好強降雨防御各項工作。做好種(養)植(殖)場工人臨時居住點的巡查排險,做好水稻育秧蓋膜保溫工作。對在山邊、水邊、漁船居住的農業人員和漁民建立健全聯系機制,收到氣象、水文、自然資源預警信號后,立即將預警信號通過“網格化管理”層層傳遞,第一時間直達農戶。三防應急突擊隊立即進入待命狀態,市農業農村局班子成員分片區聯系縣(市、區)農業農村局,指導做好防汛備汛、應急管理等有關工作,確保防汛備汛工作有效落實。三是立即奔赴一線指導。市農業農村局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到各縣(市、區)督導強降雨天氣防御工作,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調查了解災情,研究救災措施。各縣(市、區)農業農村局參照市局做法,加強對各鎮村強降雨天氣防御工作的督導。四是加強應急值守。根據應急工作要求,及時調整防洪防汛值班安排,全市農業農村部門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加強災情、險情信息報送,及時準確掌握、研判、匯總農業受災情況,確保各種緊急突發情況快速穩妥處置。
三、加強災后生產技術指導,強化生產恢復支持。一是強化實地督導。派出工作組對各地進行實地督導,加強指導各地做好早稻等糧食作物中后期管理和農作物汛期防災減災工作,促進糧食、蔬菜等主要農作物有效生產。二是精準開展技術指導。印發《關于加強汛期農作物洪澇災后救災復產工作的通知》、《關于做好近期強降雨天氣農作物防汛防御和災后復產復種工作的通知》,針對水稻、蔬菜、旱地作物種管等給出指導意見,派出技術服務專家組和小分隊,分赴受災地區開展技術指導服務,根據作物受災程度和生長狀況,科學制定落實救災措施,努力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二是積極爭取落實各項政策。及時調度受災情況,積極爭取防災減災政策,爭取農業生產救災資金,支持農民及時開展災后恢復生產。及時落實農業保險保障。充分發揮農業保險應對自然災害中“減壓器”作用,全部農作物受災報案24小時內到達受災現場,廣泛運用無人機、航拍助手等技術手段,精準高效查勘定損農作物達1.28萬畝,支付因高水位浸泡受災種養投保農戶(企業)理賠款共89.18萬元。(市農業農村局辦公室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