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主動公開〕
清農農函〔2021〕203號
清遠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市政協七屆會議
第20210031號提案答復的函
九三學社清遠市基層委員會:
您在市政協七屆會議提出的《切實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助推清遠城鄉融合發展》(第20210031號)收悉。經綜合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高標準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
(一)高質量推進產業園建設。始終把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全力推進產業園建設,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全市已累計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2個(含清遠市紅茶優勢產區產業園),創建數量位居全省第二,實現縣域產業園全覆蓋,獲得國家和省級財政資金支持8億元。其中,2021年創建成功的清城區清遠麻雞國家種業現代農業產業園是我省唯一一個國家級種業產業園;2020年納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管理體系的英德市紅茶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已于2021年4月通過農業農村部中期考核。2018年創建的4個產業園已今年年5月通過省級驗收,并獲得專家好評;2019年創建的5個省級產業園已基本建設完成項目建設,正在籌備迎接省級驗收,2020年創建的3個產業園按計劃推進。
通過產業園建設,顯著推動了我市一產擴面提質,二產精深加工和物流,三產農業生態、休閑、文化等方面的快速發展,重構和升級了農業全產業鏈建設開發,并輻射帶動了59個鄉鎮,10萬戶農戶增收致富。紅茶優勢區產業園實施主體廣東英九莊園綠色產業有限公司簽訂了2000萬美元的英德紅茶外貿大單。
(二)促進聯農帶農。通過產業園重點建設農業設施、產業融合、農業品牌、科技支撐與信息化、土地流轉和貸款貼息等,有效的鞏固拓展了脫貧攻堅成果,推動了農業產業振興和鄉村振興。目前,產業園內已開發新產品106個,應用新技術80項,新增企業品牌115個,產品銷售額超110億,吸引返鄉創業1591人,吸納農民就業超10萬人,落實核心區建設用地1163畝。結合我市農業農村扶貧工作,制定聯農帶農方案,鼓勵企業全產業鏈融合聯農措施,如鼓勵企業與農戶簽訂合同,發展訂單農業,完善農產品購銷體系;構建“公司+基地平臺+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農業生態觀光+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公司+合作社+村集體+大戶+貧困戶”等合作方式,帶動更多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戶參與產業的規模化發展;發動農戶以現有資源(土地、資金等)入股產業園實施主體,變資源為資產。實現并輻射帶動了59個鄉鎮,10萬戶農戶增收致富,戶年均增收超5000元。
(三)促進科技建園興園。各產業園均與省內高等校園的相關團隊簽訂了技術支撐合作協議,總體科技專項資金投入比約8%,5025萬元,扶持主導產業品質改良、制定技術標準和高新技術的研發、轉化應用等。英德市紅茶產業園已引進先進的遙感監測技術及智能蟲害防治系統在5家企業推廣,實現了對茶園的可視化、動態監測管理。海大集團(清新)桂花魚產業園推廣飼料桂花魚養殖新模式,將徹底解決傳統養殖污染大、魚塘資源浪費及桂花魚養殖病害交叉感染,從源頭保障食品安全。在多方前沿科技的驅動力量下,產業園現已開發新產品106個,應用新技術80項,孕育出一批科技型企業。如廣東天農食品有限公司承建清遠雞研究院,主要用于清遠雞品種的選育復壯及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訓等;英德紅茶的牽頭主體鴻雁公司,是省茶科所的下屬技術研發型的茶葉企業;英九莊園與高校聯合打造自有實驗室等。
二、加快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建設工程
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和《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的等相關政策,一是成立清遠市智慧農業農村研究院。與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趙春江院士團隊合作,建立清遠市智慧農業農村研究院,搭建現代農業產業園綜合管理大數據服務平臺以及全農業科教云平臺清遠農寶平臺,為“數字農業”建設奠定基礎。積極探索農業科技服務新模式,分層次、分階段建設清遠市三農科技服務平臺,在全國率先建立智慧農業市級地方化平臺,目前已建成線上服務平臺1個,線下實體服務站100個。二是建設清遠市數字鄉村治理及公共服務試點。選取33個行政村圍繞鄉村治理及公共服務建設六大業務應用進行試點,主要包括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出鄉村新聞官能用、好用、愛用的“工具箱”,打通宣傳、教育、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更好踐行“三傳一助”;線上“云調解”,實現鄉村居民法律咨詢、司法調解信息化遠程化、專業化、實時化,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公共法律服務;5G數字化智感安防區,打造平安鄉村+智慧鄉村,實現村莊的數字化網格治理的基礎。5G+VR+云學堂,實現鄉村線上教育能力的根本性提升,助力提升學生、農民素質;鄉村醫療“新視界”,實現遠程診斷、健康衛生遠程培訓等鄉村基層醫療服務,保障農村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5G云VR展播,展示新時代鄉村新貌、講好新時代鄉村故事。目前,平臺已完成基本的搭建,并已開通鎮/村賬號,33個行政村中已基本完成9個行政村的智感安防場景建設,11個行政村已完成基本的平臺數據錄入。三是建設清遠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綜合管理數據服務平臺建設,形成了產業園綜合數據庫,包含6大子系統70個功能模塊,提供產業園項目管理、一張圖展示分析、監測預警與應急防控、生產經營管理、環境監測、農產品氣候品質評介、品牌展示推廣、質量溯源等服務。四是開發“清遠農寶”APP。推動互聯網+農技服務,聯合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中心趙春江院士團隊打造“清遠農寶”農技推廣智能化平臺,該平臺是全國農業科教云平臺第一個市級地方化服務平臺。截至6月30日,“清遠農寶”APP注冊使用人數1163人,累計發布日志17251篇、上報農情3645條、提問15991個、回答問題82699個。匯聚經營主體342個、特色農產品22類,集成對接清遠農家、清遠三農等第三方平臺信息。五是成立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清遠分院。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清遠分院自2018年1月17日成立以來,在清遠市人民政府、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的正確領導下,在雙方各職能部門及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分院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為服務清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技支撐清遠現代農業發展,支撐清遠市9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推動廣東省第一個茶葉類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落戶清遠市英德、實現清遠“廣東省生態茶園”認定企業數量和面積全省名列第一、為清遠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全產業鏈的科技服務、積極開展農業科技專項培訓和學術交流活動,提升了清遠農業人才綜合素質,加快了清遠農業人才隊伍建設。六是創建了2個縣級農技推廣服務驛。2020年我市根據省農業農村廳的部署,建設了連州市和清新區2個縣級農技推廣服務驛,今年計劃再建英德市和清城區2個縣級農技推廣服務驛。
三、政府加大農業科技資金投入,統籌用好涉農資金
(一)市級財政設立農業“3個三工程”專項發展資金。根據《中共清遠市委辦公室 清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清遠市農業“3個三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清委辦發電〔2018〕20號)精神,近年市級財政每年安排5000萬元農業“3個三工程”專項發展資金根據實施方案,專項發展資金可用于加快健全農業科技“三大體系”方面。在科技創新服務體系上,充分發揮省農科院清遠分院作用,加強與華南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的溝通合作,引入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臺暨農業科研項目儲備庫,打造具有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研發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的農業科技園區。在產業技術支撐體系上,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圍繞解決農業發展重大瓶頸、制約,組織開展全鏈條、一體化研發。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團隊圍繞大宗主導農產品、優勢特色產業開展關鍵技術研發集成示范,建設一批農業技術研發中心、成果轉化基地和孵化器。在農技推廣服務體系上,支持科研院所、農技推廣人員與新型經營主體開展技術合作,探索公益性機構和農技人員參與經營性服務的新機制、新措施。推進“互聯網+農業科技”服務行動,打通農技推廣服務“最后一公里”。
(二)市級財政設立人才發展專項、科技創新發展專項資金。2021年市級財政安排6,000萬元用于我市人才發展方面,包含加大農村實用人才培育力度,實施市重點人才工程項目“起航計劃”。2021年清遠市科學技術局加快科技創新發展專項安排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平臺載體建設145萬。其中:計劃資助新認定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3家(2019-2020年),給予每家一次性獎勵50萬元,共計100萬元;計劃資助新認定的省級星創天地3家,給予每家一次性獎勵15萬元,共計45萬元。每年評選出20名鄉村振興農村實用人才,每名資助5萬元。建設農業專家聯絡站,原則上對每個農業專家聯絡站給予6萬元的創建、運營經費,完成年度任務后對聯絡站進行考核,根據考核評估結果,最高支持年度創建、運營經費20萬元。
(三)省級財政安排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資金。全市已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2個(含清遠市紅茶優勢產區產業園),其中包含清城區清遠雞產業園、清新區清遠麻雞產業園,省補助5000萬元/個。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作,切實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助推清遠城鄉融合發展。
誠摯感謝您對提升我市農業科技水平工作的關心支持。
、
(聯系人:陳海英,聯系電話:3364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