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主動公開〕
清遠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對市政協七屆五次會議
第20210072會辦意見的復函
市工業信息化局:
轉來《關于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清遠的建議》(第20210072號)收悉,我局牽頭(提案號:20210072號)專題六“數字經濟的發展融入鄉村振興”,經綜合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等單位意見,會辦意見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推動農業農村數字化建設。根據《清遠市貫徹廣東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5)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政策,一是成立清遠市智慧農業農村研究院。與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趙春江院士團隊合作,建立清遠市智慧農業農村研究院,搭建現代農業產業園綜合管理大數據服務平臺以及全農業科教云平臺清遠農寶平臺,為“數字農業”建設奠定基礎。積極探索農業科技服務新模式,分層次、分階段建設清遠市三農科技服務平臺,在全國率先建立智慧農業市級地方化平臺,目前已建成線上服務平臺1個,線下實體服務站100個。二是建設清遠市數字鄉村治理及公共服務試點。打造六大業務應用,其中鄉村治理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線上云調解、智感安防三大業務為主,公共服務包括教育、醫療、農旅直播等三項服務內容,2021年首批建成鄉村治理及公共服務試點行政村33個。三是建設5G+AI農業試點項目,通過機器視覺、5G、邊緣云和AI技術實現對雞舍內環境、動物和出欄的快速識別、提取和分析。通過試點項目探尋農業生產過程的數字化轉型,逐步推動5G、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視覺、光譜檢測等技術在農業整體鏈條中的應用嘗試、模式打造、經驗總結和規模復制,助力農產品構建“四優”能力(優地、優品、優質、優價)。四是建設清遠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綜合管理數據服務平臺建設,形成了產業園綜合數據庫,包含6大子系統70個功能模塊,提供產業園項目管理、一張圖展示分析、監測預警與應急防控、生產經營管理、環境監測、農產品氣候品質評介、品牌展示推廣、質量溯源等服務。五是開發“清遠農寶”APP。推動互聯網+農技服務,聯合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中心趙春江院士團隊打造“清遠農寶”農技推廣智能化平臺,該平臺是全國農業科教云平臺第一個市級地方化服務平臺。截至6月30日,“清遠農寶”APP注冊使用人數1163人,累計發布日志17251篇、上報農情3645條、提問15991個、回答問題82699個。匯聚經營主體342個、特色農產品22類,集成對接清遠農家、清遠三農等第三方平臺信息。六是成立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清遠分院。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清遠分院自2018年1月17日成立以來,在清遠市人民政府、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的正確領導下,在雙方各職能部門及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分院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為服務清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技支撐清遠現代農業發展,支撐清遠市 9 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推動廣東省第一個茶葉類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落戶清遠市英德、實現清遠“廣東省生態茶園”認定企業數量和面積全省名列第一、為清遠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全產業鏈的科技服務、積極開展農業科技專項培訓和學術交流活動,提升了清遠農業人才綜合素質,加快了清遠農業人才隊伍建設。七是創建了2個縣級農技推廣服務驛。2020年我市根據省農業農村廳的部署,建設了連州市和清新區2個縣級農技推廣服務驛,今年計劃再建英德市和清城區2個縣級農技推廣服務驛。八是打造智慧生態茶園。推行“產業園+科技”模式,打造省級紅茶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積極對接省內外科研院校及專家團隊,以科技助力種植管理,規劃實施英德紅茶智慧示范生態茶園建設——茶葉蟲害全程綠色防控技術推廣示范項目,在7個茶園試點應用北京司雷公司獨創的“生物信息對抗技術+物聯網+大數據”、“聲光物理防控+生物天敵+生物制劑+生態調控”等技術,對茶樹病蟲害實行監控預防。委托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搭建產業園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完善茶葉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建立一套茶葉質量安全監測預警及質量可追溯系統。在8個茶園安裝可視化實時監控設備、綠色蟲害防治系統以及覆蓋5畝的自動化水肥一體智能灌溉系統。
(二)推動“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向農村基層縱深發展。一是推進鄉村“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是開展基層減負便民工作。以陽山、連山為試點,實現電子證照全面應用,試點42個政務服務事項中,填報數據項減少165項(44%),少報材料61份(減少43%),少跑腿21次(減少88%),同時,通過清遠市基層證明開具系統為群眾開具基層電子證明,減少政府部門驗證證明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二是推進政務服務“就近辦”。在部分鎮村試點部署19臺政務服務一體機。政務服務一體機服務內容涵蓋公安、人社、民政等部門125項高頻服務事項。此外,充分發揮建設銀行網點數量多、覆蓋面廣等優勢,全力推進“百項政務服務進網點”,72項政務服務進駐全市建設銀行29個網點107臺智慧柜員機。三是繼續推進“粵省事·清遠”政務服務平臺推廣應用。目前已上線782項服務事項以及64種電子證照,其中辦理類事項423項,查詢類事項359項,截至目前,粵省事平臺清遠市戶籍人口注冊人數344萬人,進一步滿足全市市、縣、鎮、村各級群眾的移動端線上政務服務辦理需求。
(三)加強信息資源整合共享與利用。一是政務云清遠節點建設和政務信息系統逐步遷移上云。廣東“數字政府”政務云清遠節點累計已發放92套業務系統資源,分配云主機544臺,共分配6486核VCPU、利用率72%;17105G 內存,利用率58%;裸金屬服務器6臺、存儲533 TB;為市構建現代“物聯網+智慧農業”的建設提供政務云資源和網絡安全保障。二是政務數據治理專項工作有效進行。制定了《清遠市數據治理專項規劃實施方案》,成立了清遠市數據治理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各縣市區及市有關單位開展專項數據治理工作。加快數據歸集和交換步伐,歸集政務數據資源為農業農村的建設提供基礎數據。
(四)推動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工作部署,加快解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突出問題,印發了《2021年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點》,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作為重點,統籌推進我市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工作工作。
(五)打造鄉村振興樣版區,促進農村產業與生態和諧發展。我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于2020年創新啟動第一批6個鄉村振興樣板區建設,截至目前市財政已安排3.5億元專項資金支持第一批鄉村振興樣板區建設。各樣板區圍繞破解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就農業經營體制、三產融合、鄉村治理體系、農村土地制度、農村金融改革等方面積極開展有益探索。今年在繼續深入推進第一批鄉村振興樣板區建設的基礎上,啟動第二批鄉村振興樣板區創建工作,著力打造特色鮮明、亮點突出的集聚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的鄉村振興樣板區,努力為全市推動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積累經驗、打造樣板、提供示范。
(六)以平臺提升鄉村旅游和生態旅游的服務和宣傳。一是“清遠行”服務云平臺是清遠“數字政府”建設的重要成果,覆蓋包括門票和住宿預訂、農土特產購買、導航導覽、文化和體育場館預訂、文化服務、線上培訓等功能,從上線至今,已超過110萬人次的訪問量,平臺日均訪問量超過2600人次,農土特產銷售近500件,實現農土特產銷售增值,打通了文化旅游體育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實現了“一部手機玩轉清遠”,成為新時代互聯網+文化旅游體育的“清遠經驗”。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在“清遠行”上增設了鄉村旅游模塊,向清遠市民或游客推送清遠生態旅游,有效推進數字農業的發展。二是開設了政務新媒體集群,包括:“清遠文體旅游”的微信訂閱號、新浪微博、今日頭條、南方號、抖音短視頻、微信視頻號,清遠行小程序,飛豬上的清遠旅游旗艦店。其中“清遠文體旅游”微信公眾號影響力空前,關注人數近35萬人。清遠文體旅游”系列新媒體在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間,共發布了近5000條新媒體信息,包含了圖文、視頻,總傳播量達到了1600萬。在此期間更多次獲得市級、省級乃至全國級榮譽稱號:“清遠文體旅游”微信公眾號獲“十項網絡正能量公益項目”榮譽稱號、“十大政務微信”和全國市級文化和旅游新媒體傳播力指數TOP10榜單排名前三,“清遠文體旅游”南方號獲2020年度傳播力獎(文旅垂直系統),“清遠文體旅游”微博號獲2020年度廣東十大文旅系統微博等。通過這一系列的自媒體賬號和平臺有效地宣傳推廣了清遠市文化旅游體育整體形象,不斷推動生態旅游發展,提升“山水名城.嶺南綠都”的城市形象影響力。
(七)推廣農業綠色生產方式。全面啟動2020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做好珠江禁漁期宣傳發動工作,開展江河增殖放流活動,全年累計投入魚苗1800多萬尾。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3.52 %,2146個規模養殖場完成糞污設施配套,配套率96.97%,533個大型養殖場糞污設施配套率100%,均完成糞污資源化利用年度任務指標。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有機肥資源利用、冬種綠肥種植,持續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推廣統防統治,病蟲害綠色防控,加強農膜、農藥包裝物回收。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管控,全年出動巡查人員超16萬人次。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6%。建立完善綠色農業標準體系,全市擁有“三品一標”128個,其中有機食品7個,綠色食品34個,無公害產品認證數量63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4個。
(八)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26.4萬畝,超額完成省下達的任務。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240萬畝,占全市耕地總面積的近60%。土壤酸化耕地治理示范區建設面積6萬畝,高效灌溉節水0.55萬畝,全市設施大棚面積13329畝,田頭冷庫124個、體積合計51489立方米,水肥一體化設施建設21.2萬畝。全市農機總動力達112萬千瓦,水稻耕種收機械化綜合水平達72.17%,完成省下達的糧食考核水稻機械化綜合水平指標任務。
(九)提升農業價值鏈,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英德紅茶將機器視覺、AI能力與茶葉品質鑒定相結合,支撐可研院所、專業院校對英德紅茶內在品質(茶多酚、茶黃素、茶氨酸、水分、可溶性糖、生物堿、纖維素等)的進行了數據化表達,消費者能夠明明白白消費,助力優質到優價的轉化。如連樟村已建設了茶產業深加工高科技示范園區,立足于麻竹筍、茶葉等當地農產品進行研發,通過生物發酵技術進行深加工,延伸農產品的產業鏈。連樟茶產業深加工高科技示范園區還是一個集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的茶葉產業項目。該項目通過碧鄉公司打造品牌化茶葉產品,一方面對接企業內部需求采購,一方面通過電商平臺、網紅直播等形式銷售,倡導“以購代捐”,拓寬助農產品的銷路,從茶葉種植、加工、銷售、觀光旅游幾大方面全方位帶動連樟村茶葉產業,并且推動上下游產業發展,助力村民增收致富。鼓勵各地大力招商引資,積極引進大企業、知名企業引領農業農村轉型發展,打造農業全產業鏈,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域。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深入開展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試點和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四級聯創,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等發揮服務帶動作用,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參與到鄉村產業發展中來,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十)推動數字化電商全面發展。一是推進“電商+網紅”數字化銷售發展,助力抗疫保供。發揮縣級電商產業園及鄉村新聞官“助致富”的功能,培養具有鄉土特色、直播帶貨能力的農村電商力量,打造“網紅經濟”爆發點。自疫情發生以來,組織各縣電商產業園制作視頻播報,建立滯銷產品電商供應鏈,開展“直播興業”等大型直播活動,數字化銷售成效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全年通過“電商+網紅”模式解決超過1000噸蔬菜、180噸水果的滯銷問題。連山何少敏、清新電視臺MCN、清城曾青等本地網紅受邀參加商務部、農業部等國家部委組織的助農直播項目;英德肖立鑫、林旺花等鄉村新聞官受邀參加“金羊網”等省級媒體組織的助農直播項目。二是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發展,創新本地消費應用場景。發揮電子消費券政策帶動作用,推廣市內大型商圈“線上引流、線下消費”及區域小型商戶“線上開店、移動支付引流”等數字零售新模式,提振受疫情影響的線下消費,加速消費回補回暖。根據歐特歐數據公司統計,我市全年新增零售額50萬元以上的網店超過200間(不含微商),新增零售額10萬元以上的餐飲網店超過800間,消費券期間新增移動支付功能的線下實體店超過5000間,商貿流通行業數字化普及成效顯著。三是推進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農村數字化供銷產業帶。發揮國家級、省級電商進農村示范縣政策優勢,全域推進“1+N”電商扶農助農網絡建設,引導農民廣泛參與到農村電商事業中,享受電商發展成果。(即“1”個電商產業園孵化基地,“N”個農產品電商銷售平臺及電商物流服務站)。其中,推廣“合作社基地+貧困戶(農戶)+互聯網”模式成效顯著,全市村鎮農產品合作社實現日均電商單量超過 10萬單,日均農產品電商銷售額約250萬元,全年農產品電商交易額超過7億元。推廣“平臺快遞+農村客運+快遞企業”的電商到村配送模式,建成全省覆蓋面積最廣的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奠定了農村群眾參與發展電子商務的物流配送基礎。截至目前,全市縣級物流配送中心7個,鎮級農村物流配送節點80個,農村物流服務點1110個。疫情期間,我市四級物流配送網絡高效運作,平均每日投遞超過1.5萬個農產品快遞包裹出省、出城,每日超過45噸的清遠農產品通過快遞平臺走向其他城市居民餐桌,生鮮及冷鏈快遞物流成本低于全省30%。四是著力健全電子商務人才培育機制。一利用電商示范縣申報創建契機,加強農村電商“普及性”培訓。截至目前,我市以通過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建設工作開展了超過3萬人次的農村電商技能培訓;發揮電商相關商協會及產業園的企業資源,推動“就業式”培訓。利用進駐我市各級電商產業園的電商業態企業,直接提供包括運營策劃、推廣營銷、電商物流、網站設計、拍攝美工、金融服務、售后服務等類型超1000個就業崗位;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機制。聯合阿里、蘇寧、京東、騰訊等國內知名電子商務平臺與職教院校及各縣電商產業園建設人才培訓體系,以實訓形式加強電商培訓與市場、企業的供需對接,提升人才培訓的實效性。五是打造廣清農業眾創空間。通過廣清農業眾創空間,加快推進廣清農業和農產品營銷一體化,探索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一二三四五”廣清模式,即:完善一個平臺-廣清農業眾創空間農業產業服務平臺;夯實兩個網絡(覆蓋清遠農村的產業服務網絡,覆蓋廣州城區的產品營銷網絡);推進三個結合(政府和企業相結合,農戶和企業相結合,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建立四個一批(遴選一批名特優新農產品,打造一批原生態農產品基地,建立一批農村綜合服務站,培育一批新型職業農民);打通五個渠道(擦亮“清遠農家”區域品牌,打通清遠農產品進廣州渠道;打造消費扶貧“花都模式”,打通清遠農產品進社區渠道;依托機關飯堂場所,打通清遠農產品進職工餐桌渠道;舉辦農超對接活動,打通清遠農產品進商超渠道;舉辦多場電商人走進生產基地活動,打通清遠農產品進電商渠道)。推動200多個清遠特色農產品進入廣州市場,為農戶、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提供生產性服務32000多次,平臺累計帶動銷售清遠農產品1.5億元,直接或間接帶動13000多戶農戶增收致富。
二、存在問題
一是面向農業生產全產業鏈的應用平臺缺乏。隨著農業數字化的推進,目前直接面向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應用系統很少,為農業產業提供精準化和個性化服務的應用系統幾乎空白,因而農業信息化的應用主體參與不足,面向產業鏈服務的應用系統和平臺缺乏,成為清遠市農業信息化整體布局中的關鍵短板。
二是人才嚴重制約農業農村數字化的可持續發展。農村勞動力數量、質量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需求不相適應,農業從業人員老齡化嚴重,農村實用型人才不足,新型經營主體中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匱乏。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快推進數字農業、數字鄉村建設,實施“數字清遠·三農先行”戰略,與中國電信、華為等加強合作,推動鄉村治理及公共服務試點項目、5G+AI農業試點項目。推動連山數字農業試點(示范)縣建設。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與成果應用,建設不少于14個長期穩定的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大力推廣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以及清遠農寶APP的使用,廣泛動員農業企業加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信息化平臺。二是扎實推進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和質量,保質保量完成省下達的高標準農田30.58萬畝建設任務。三是加大現代農業設施裝備建設力度,加快補齊農產品烘干倉儲、加工流通設施短板,加大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重點推廣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機械植保技術和水稻烘干機械化技術,提高花生、茶葉、水果、蔬菜園藝生產機械化水平。四是推動人才“上山下鄉”。配合實施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工程,加快高素質農民培育,讓農民擁有一技之長。深化與袁隆平、陳忠懋、羅錫文、趙春江、劉仲華、傅延棟等知名院士和專家團隊的合作,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用好人才驛站、農村專家聯絡站等載體,努力引進農業高端人才。發揮好省職教城技能人才“高地”作用,大力實施“起航計劃”“領頭雁”農村創業青年培育工程、鄉村專業人才培育工程等,壯大農業人才隊伍。五是繼續推進政務信息系統遷移上清遠云節點工作,推進省政務大數據中心清遠節點建設打造數據治理新模式。六是繼續拓展“粵省事·清遠”應用,實現高頻事項“應上盡上”;逐步擴大政務服務一體機基層覆蓋范圍。七是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優化生態環境,結合我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排查結果,健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體制機制;八是統籌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布局,制定全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方案和強化運維管理的指導性意見;九是打造一批模式適用、成效突出、可推廣應用的治理樣板,示范帶動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清遠市農業農村局
2021年7月12日
(聯系人:梁國堅,聯系電話:3373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