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救助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是保障基本民生、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兜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為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省民政廳起草送審《廣東省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救助辦法》(以下簡稱《救助辦法》),現將有關情況說明如下:
一 制定《辦法》的必要性
(一)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需要。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健全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中國特色社會救助體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出臺《救助辦法》是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及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民政工作重要部署的具體舉措,是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構建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制度安排。
(二)統籌救助資源的需要。目前,民政部門負責低保、特困等基本生活救助對象,教育、住建、醫保、人社等部門分別負責專項教育救助、住房救助、醫療救助、就業救助等專項救助。《救助辦法》從統籌救助資源出發,將現有制度體系化,打通救助壁壘,各部門從過去的各自認定救助對象,轉變為統一認定救助對象,這樣可以節約行政成本,并提高救助效率,形成兜底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合力。
(三)滿足困難群眾美好生活的需要。我省的社會救助體系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為核心,符合條件的家庭和個人可以享受相應的生活救助和專項救助。實際上,有一些困難群眾不符合低保條件但收入略高于低保標準,也會遇到一些生活和專項的困難。《救助辦法》出臺以后,結合已有的救助制度,我省社會救助制度形成三個救助圈層,對低保和特困對象給予基本生活救助和專項救助,對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主要給予專項救助,對其他困難群眾主要給予臨時救助,層次更清晰,救助內容更科學,契合群眾需求。
二 制定《救助辦法》的依據
(一)主要依據。
1.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審核確認辦法》;
2.《廣東省社會救助條例》。
(二)參考依據。
1.《廣東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施辦法》;
2.《廣東省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和生活狀況評估認定辦法》。
三 主要內容
《救助辦法》共6章41條,明確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的認定條件、申請審核確認程序、救助措施、監管管理責任等內容。主要包括五個內容:
(一)搭建基本框架。第1至6條搭建具體框架,明確了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職責,規定了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認定的運行機制。具體包括適用范圍,各相關部門的工作職責,縣級民政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的職責以及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的職責,共享機制和幫扶措施。
(二)明確認定條件。第7至15條明確了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認定的3個條件,對家庭收入、財產、剛性支出和核對標準有細化規定。具體包括了確定方式、認定條件、共同生活家庭成員的認定、家庭人均收入與財產的范圍,以及不予認定情形。
(三)明確了審核確認程序。第16至24條規定了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申請、受理、信息化核對、入戶核查、公示等審核確認程序和動態管理,均參照最低生活保障相關程序制訂,與現有制度有效銜接并方便基層操作。此外,還打通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申請、動態管理的通道,確保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
(四)明確了分層救助內容。第25至33條明確了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可以享受的基本生活救助和專項救助,形成政策合力。具體包括了單人納保、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養老服務、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社會力量參與等內容。
(五)明確了監督管理內容。第34至38條明確了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審核確認部門的監督管理責任。具體包括群眾和社會監督、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的核查職責,以及行政機關、社會救助經辦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違反規定的法律責任;明確了騙取救助的處罰措施。
文稿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