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黃鵬程 朱健寧
今年以來,廣東省清遠市強化“專、精、細、實”標準,全力構建“陽光救助、精準福利、幸福養老、和諧治理、博愛慈善、滿意事務”六大格局,逐步建成“大救助”“大養老”“大兒童”“大慈善”體系,推動清遠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分層分類 構建“陽光救助”格局
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是黨的二十大明確作出的工作部署。清遠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清遠地處粵北山區的實際,清遠民政嚴格落實社會救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加快實現城鄉救助服務均等化,穩步提高全市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全面織密扎牢兜底保障制度網;緊扣“四級聯動”主動發現機制,運行困難群眾動態監測平臺,努力做到主動監測、主動發現、主動救助,實現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轉變;針對困難群眾個性化、差異化救助需求,建立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努力做到“精準救助、擴面增效、主動發現、應救盡救”,讓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更加精準、更有溫度。
精細高效 構建“精準福利”格局
清遠市充分發揮佛岡縣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試點的示范引領作用,探索建立全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建設,切實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積極推進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建設,進一步提高市社會福利院集中供養兒童的養育、醫療、康復、特殊教育和社會工作一體化工作水平,開展區域性集中養育,同時把縣級民政部門已設立的兒童福利機構整合轉型設置為相對獨立的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確保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有機構編制、有專業人員、有工作場所、有專項資金。探索建立各縣(市、區)兒童保護預防服務體系、兒童保護案件的處置體系。
提檔升級 構建“幸福養老”格局
清遠民政著力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今年該市持續完善養老服務投入機制,加快各級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資金支出,探索設立養老服務引導基金,夯實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的資金基礎。繼續提高老年人普惠性福利水平,落實普惠型高齡老人津(補)貼制度,建立健全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制度和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補貼制度,著力推進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切實提升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大力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在清城區、連州市、陽山縣開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示范點建設,探索構建縣、鎮(街)、村(社區)三級居家養老服務網絡體系,以點帶面逐步推開全市居家社區養老優質服務。同時,持續推進“互聯網+養老”行動,進一步完善市級“智慧養老”信息平臺系統,實時監督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質量,并全面推動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努力形成“15分鐘養老服務圈”,為老人提供貼心優質的養老服務。
多元多維 構建“和諧治理”格局
清遠市在加強基層社區(村)服務能力、激發社區(村)自治活力等方面持續用力,進一步優化社區(村)服務供給,完善社區(村)服務設施,著力打造“社區+”平臺,鞏固和擴大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五社聯動”效應,讓更多資源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切實提高基層治理法治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滿足居民的服務需求。
創新創優 構建“博愛慈善”格局
為推進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清遠民政改變慈善資金募集思路,逐步拓寬慈善資金捐贈的便捷通道,開發慈善捐贈小程序,積極探索抖音短視頻平臺公益籌款新方式,吸引更多愛心企業參與慈善事業。通過搭建“社區微基金”“愛心驛站”“結對幫扶志愿服務隊”等機制,優化升級“樂善清遠”活動系列品牌項目,打造具有特色的城鄉社區公益品牌。
便民利民 構建“滿意事務”格局
在社會事務方面,清遠市加強婚登工作信息化建設,完善婚姻登記管理系統建設,扎實推進婚姻登記歷史檔案電子化。推進殯葬移風易俗,積極提供綠色追思服務,持續開展殯葬領域專項整治行動,切實提升殯葬行業硬件設施建設和為民服務質量。
為確保殘疾人生活質量,清遠市還積極推進殘疾人兩項補貼提標擴面政策精準落實,加強殘疾人兩項補貼資金發放管理、績效管理和監督檢查,切實做到應享盡享、應退盡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