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優質學位逐年增加、不出遠門即可享受省級三甲醫院優質服務、各縣(市、區)均建立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制度、約20萬清遠人因技能改變人生…… 從2012年的121.78億元到2021年的321.89億元,十年來,清遠每年的財政支出近八成用于民生,以辦好“十件民生實事”為抓手,大力實施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的惠民工程,“民生”這條主線清晰、堅定而溫暖。 2021年9月1日,新城小學開學,一年級新生走過入學門。清遠日報記者 李思靖 攝(資料圖) 數讀 五年來,清遠城鎮新增就業20.3萬人,連續三次省考核“優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4%。 十年來,清遠累計新增公辦學前教育學位、中小學學位14.8萬個。 截至2021年末,清遠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571個,擁有醫療床位19286張。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養老機構81個,其中公辦福利院9個、鄉鎮敬老院50個、民辦養老院22個,養老機構床位數8390張。 就業 “三項工程”賦能促就業創業 “粵菜師傅”工程自2018年以來,已在清遠落地開花,至今累計超過2.6萬人次接受培訓,幫助眾多勞動者就業創業。而系統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正是近年來清遠搭建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就業創業激勵與扶持平臺的重要體現,約20萬清遠人因技能改變人生。 清遠市技師學院粵菜師傅培訓基地,學員在學習中式烹飪。(資料圖) 借力于廣東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的東風,清遠不僅發力技能人才培訓,還順勢而為帶動社會力量參與,搭建起由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領軍的技能人才培養與成長體系,并借力廣州對口幫扶清遠,推進更多人才返鄉就業。 來自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的柯軍,正是這樣一位在清遠深耕多年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入職清遠佛岡企業約克廣州空調冷凍設備有限公司20余載,擔任一線培訓和樣機制造主管,并身兼世界技能大賽制冷與空調項目中國技術指導專家、廣東省制冷與空調項目職業技能鑒定專家等多個職務,還曾榮獲第四屆南粵技術能手獎。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清遠將實施更加開放、更大力度的人才政策。圍繞產業發展需求,定向精準引進領軍人才,實施新型高性能材料產業人才振興計劃。根據《2021年度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清遠在全國城市人口吸引力TOP300中排名第83位,對比2020年上升了4位。 2022年,清遠將落實3.0版“促進就業九條”,實施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十項行動”,持續推動“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標準化、品牌化,開展技能培訓1萬人次以上。 教育 近十年全市新增公辦學位14.8萬個 建設清城區智慧初級中學,擴建清城中學教學綜合樓,增加公辦學位約6980個……6月28日,清城區九屆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2022年十件民生實事項目,其中“提升基礎教育供給水平,讓學生享受優質教育資源”項目獲多票支持名列首位。 教育是民生之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面對人民群眾對公辦學校建設、優質學位供給的期盼,清遠持續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一方面加大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投入,新建、改擴建了一批公辦學校,扶持本土民辦學校發展,想方設法增加學位;一方面乘著廣清教育幫扶東風,用好廣州資源,引名校入清,滿足市民對學位的多樣化需求。 這十年,清遠教育事業得到長足發展,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成功躋身粵東西北地區首批省教育強市行列,率先在粵東西北地區成功創建“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累計新增公辦學位14.8萬個,各個學段的學位基本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 這十年,清遠在基礎教育方面呈現出有序、健康的良好態勢,高等教育也實現了華麗變身。2011年6月,廣東省職教城落戶清遠市清城區東城片區。目前,省職教城內高校達到10所,在校師生近12萬人。 到2025年,省職教城內高校將達到24所,在校學生達到25萬至26萬人。展望未來,省職教城將積極構建教科產城一體化融合發展的總體格局,形成國際化、生態型、花園式的現代職教城,為推動廣東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撐。 醫療 “家門口”享受省級三甲醫院優質服務 醫療是民生之需。近年來,“家門口就能看得好病”正在成為廣大清遠城鄉居民的共識。清遠醫療發展借智借力,打造智慧醫院,衛生健康事業基礎不斷鞏固,診療服務能力顯著提高。同時,依托廣清合作共建的優勢,清遠陸續引進廣東省婦幼保健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多家大醫院的先進醫療技術和人才隊伍,引進廣州先進醫療技術和人才隊伍,讓群眾不出遠門便可享受到省級三甲醫院水平的優質服務。 截至2021年末,全市8個縣(市、區)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實現全覆蓋,39間鄉鎮衛生院完成標準化改造,1000個村衛生站全部完成“公建民營”規范化建設。市域內住院率提高到93%,6個縣(市)縣域住院率達到92.10%,高于全省平均值(86.9%)。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互聯互通、省縣遠程項目等信息平臺項目建設順利實施,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的就醫目標。 養老 多樣化養老模式悄然興起 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是清遠近年來的探索。在這個過程中,社區發揮著重要作用。以鳳翔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例,設有十多間功能室,可為老人提供日間社交康樂服務,豐富老人的日常生活,也可以為老人提供居家清潔、陪診就醫等上門服務。 “十四五”期間,清遠市民政局將實施康養職業技能培訓計劃,推進多層次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全市每年培訓200名養老護理員及養老管理人員。計劃到2025年,全市養老服務人員培訓數量達到1000人次,使養老服務人才隊伍職業化、專業化水平全面提高。 清城區鳳翔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們在打臺球。清遠日報記者 江元威 攝 清遠市民政局以市委“十大行動方案”為抓手,切實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打造市級“智慧養老”信息平臺,推進養老服務點建設,督促指導縣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及現有居家服務中心升級改造。 近年來,清遠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除了居家養老模式,各縣(市、區)還探索并打造了各自的特色養老工作。如清城探索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中心、英德打造區域性敬老院、陽山搭建了農村困難老人的聚樂居……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養老機構81個,其中公辦福利院9個、鄉鎮敬老院50個、民辦養老院22個,養老機構床位數8390張。 從“老有所養”邁向“品質養老”,越來越多的清遠老人,感受到了最美“夕陽紅”的暖意。 清遠發布編輯部
來源:清遠日報
統籌:錢敏敏
采寫:錢敏敏 劉洋 曹成飛 毛遠策 通訊員 朱健寧
編輯:肖陽
校對:劉淑芳
編審:田芳
編委:鐘志宏
清遠這十年,近八成財政用于民生 | 喜迎二十大(9)
來源:清遠發布訪問量:-發布時間:2022-09-21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