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慈善事業、社會工作、志愿服務邁出至關重要的一步。這一年,全國慈善社工系統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慈善事業、志愿服務、社會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五社聯動 情暖基層”行動;以加強制度和隊伍建設為主線,集結更廣泛、專業的社會力量深入推進民政“三基”服務,交出了一份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錨定規范化 制度保障引領發展航向
制度化、法治化是慈善社工事業行穩致遠的保障。2021年,慈善社工事業著力完善制度標準,推動相關政策研究制定,加大激勵機制引導,呈現制度化、規范化發展態勢。
——制度規范管航向。事業要發展,制度保障是根本。今年以來,慈善、社會工作、志愿服務的工作內容高頻率“入法入規”,在未成年人保護、鄉村振興、家庭教育促進、基層社會治理、養老服務、婦女兒童關愛等領域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中多次被賦予重要工作任務。民政部圍繞立法修法和制度建設做好慈善社工事業主體性發展規劃和頂層設計,推進了慈善組織登記認定和監督管理、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志愿服務記錄與證明等制度,研究起草了《慈善信托信息公開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推進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關于在未成年人司法保護中加強社會工作服務的意見》等文件,出臺了《社會工作督導指南》《兒童福利機構社會工作服務規范》《養老機構社會工作服務規范》《志愿服務組織基本規范》等多項標準。
——培育監管保方向。事業要穩健前行,壯大隊伍和加大監管缺一不可。一年來,民政部門持續加大對慈善社工事業在人才隊伍、資金資源、政策保障、組織建設方面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慈善組織、社工機構、志愿服務組織、社工站不斷壯大。同時,推進依法治善、依法行善,完善慈善監管體系,出臺關于完善慈善組織登記認定和監督管理工作的規定,防范化解慈善領域風險,增強慈善事業的公信力和透明度;積極推進志愿服務記錄與證明規范管理工作。
——激勵機制倡導向。表彰激勵,是對社會向善力量的鼓勵。今年,第十一屆“中華慈善獎”、四川慈善獎、首都慈善獎表彰了一批愛心個人、愛心團隊、捐贈企業、慈善項目和慈善信托,進一步激發了社會力量參與慈善的熱情。今年各地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表彰激勵成色十足,如5名重慶社工入選“重慶英才·名家名師”,浙江桐鄉對引進的社工專業人才給予落戶、購房等優惠政策,激發出社會工作者的職業成就感和自豪感。志愿服務也精彩紛呈。民政部配合中央文明辦、共青團中央等部門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和最美疫情防控志愿者宣傳推選、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和交流會等活動,引導志愿服務品牌化發展。
錨定創新力
實踐探索取得新突破
事業發展的難點和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需要用改革創新的思維去謀劃、去破解。2021年,慈善社工事業創新“五社聯動”機制,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五社聯動 情暖基層”行動,暢通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五社”合力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慈善、社會工作、志愿服務領域均取得了新突破。
——慈善事業更有體量。2021年,全國登記認定慈善組織超過9480個,凈資產近2000億元;全國成立慈善信托701筆,信托合同規模36.59億元。著力打造全民慈善、便民慈善,30家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發布慈善項目超3萬個,獲得10億人次點擊、關注和參與,募集善款超過87.5億元(數據截至11月底)。慈善力量在助老救孤、扶貧濟困等方面持續發揮作用,第九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以脫貧地區為重點,吸引了2255個機構和項目、2237種產品參展,促成項目捐贈、消費幫扶和鄉村振興產業投資等意向對接金額逾37.4億元。
——社會工作更有質量。2021年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報名人數達82.9萬,再創歷史新高。截至目前,全國社工專業人才達到157萬,其中66萬人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證書,高級社工師已評出238名。這一年,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突飛猛進,目前已建成1.7萬個社工站,4萬余名社工在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兒童關愛保護、社區治理等方面發揮作用。“五社”形成社區治理“聯動”合力,助力完善社區服務體系、精準回應居民服務需求,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在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調適穩定社會關系、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社會工作還在醫務、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學校、家庭教育等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志愿服務更有流量。民政部門積極履行志愿服務行政管理職責,加強志愿服務組織身份標識和隊伍管理,推廣社區志愿服務站點建設,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提供平臺支撐、隊伍保障和陣地支持。志愿服務更加便捷化、普及化、生活化,服務領域擴展到了生產生活全方面,服務內容也更加豐富、精準和專業。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2.0版升級運行。目前,全國注冊志愿者已超過2億人,累計志愿服務時間超過30億小時,依法登記的志愿服務組織已有1.4萬個。
錨定高質量
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
今年,黨中央、國務院對促進共同富裕、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重要戰略部署,為發展慈善社工事業提供了根本遵循。民政部門深入研究,錨定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慈善社工事業融入新發展格局。
——促進慈善社工事業更好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2021年,民政部約請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銀保監會等部門在北京、浙江等地深入調研,聽取了數十家慈善組織和專家學者的意見,認真研究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對慈善工作的要求,進一步理清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思路措施;啟動慈善社工力量參與“救急難”工作機制建設,參與災害救援、鄉村振興、援疆援藏工作,推動慈善社工事業與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制度有機銜接,充分發揮其在保障改善民生、應對突發事件、參與國家重大戰略中的作用,更好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促進現代社會工作制度深度融入民政“三基”服務。2021年,民政部門積極推進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的同時,大力開展區縣—街鎮—村社三級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建設,發揮“五社”協同作用,促進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深度參與和融入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促進現代社會工作制度建設,持續擴大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通過學歷學位教育、分級分類培訓、職業水平評價、社會工作崗位開發等方式提高社會工作人才總量和水平;提升社會工作服務能力和覆蓋范圍,既聚焦民政“一老一小一困一社區”,也積極推進婚姻家庭、教育輔導、司法、醫務、戒毒等領域社會工作服務發展。
——促進志愿服務更好參與社區治理,激發社會向上向善。《志愿服務條例》施行后有16個省份新修訂了地方志愿服務法規,加上2021年《志愿服務記錄與證明出具辦法(試行)》的實施,推動了志愿服務制度化、規范化發展。為了促進志愿服務更好參與社區治理,民政部門推廣應用全國志愿信息系統,公眾參與志愿服務,志愿服務組織記錄服務信息、采集需求、發布項目更便捷。民政部門積極培育發展志愿服務組織,通過“五社聯動”促進志愿服務與慈善資源、社會工作協同,開展組織化、專業化服務,推動志愿服務從注冊數量提升階段向高質量服務供給階段轉型,形成全社會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
奮進“十四五”,慈善社工事業將以民生保障和增進人民福祉為目標,聚焦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書寫更加精彩的民生答卷!
來源:《中國社會報》
轉自:中國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