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民函﹝2021﹞號
清遠市民政局關于市政協七屆五次會議
第20210257號提案答復的函
雷健勇:
您提出的《關于探索適宜本地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提案》已收悉,現就有關情況回復如下:
目前,全市下轄8個縣(市、區),85個鎮(街),截止2020年12月底,全市60周歲及以上的戶籍老年人口達到67萬人,占全市人口的比例14.5%;65歲以上戶籍老人45萬人,占全市總人口9.7%,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劇。近年來,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對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為導向,各級民政部門強化措施,規范養老服務工作,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促進養老服務事業健康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加快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注重養老服務頂層設計,強化政策創制。建立《清遠市養老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每年定期召開養老部門間聯席會議,分析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狀況,協調解決養老服務事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2021年3月,清遠市養老部門間聯席會議印發了《清遠市關于加快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實施方案》,統籌推進全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工作。從市情出發,謀劃制定清遠市養老服務發展“十四五”規劃,把不斷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政府作用,通過簡政放權、創新體制機制,激發社會活力,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主體作用,健全養老服務體系。
二、各級政府不斷加大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資金,完善養老保障措施。2021年市本級財政預算安排全市養老護理員培訓經費3萬元、“敬老月”與老年人優待業務工作經費8萬元;2020年市本級留成的福彩公益金683萬元,其中590萬元用于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養老服務占比86%。目前,全市公辦養老機構83間(包括各地縣級福利院和鄉鎮敬老院)、床位5806張。清遠市社會福利院老年公寓重點項目建設基本完成,工程項目總投資7800萬元,項目投入使用后可以大大緩解養老床位不足的問題,服務范圍輻射全清遠市和廣州及周邊地區。切實落實高齡老人津貼保障機制,截至2021年5月,全市高齡津貼受惠人數共計94448人,發放高齡津貼資金共計508.79萬元。2021年4月市民政局印發《清遠市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作實施方案》,對全市分散供養的特困老年人家庭有序開展居家適老化改造,有條件的地區可將改造對象范圍擴大到城鄉低保對象中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等。
三、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通過獨資、合資等方式,通過“民辦公助”、“公建民營”等形式參與養老體系建設,實現養老服務資源優化配置,更好地發揮公辦養老機構在保障基本養老服務中的功能和作用。其中包括支持民間資本對企業廠房、商業設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進行整合,改造為養老機構。目前,民辦養老機構21間、床位2698張。2018年4月市政府印發《清遠市民辦養老機構資助辦法》,對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給予床位建設和床位運營補貼,現已申請并符合床位建設補貼條件的民辦養老機構有3家,符合運營補貼條件的民辦養老機構有6家。
四、積極推進養老機構公建民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入社會資本和專業管理服務,將符合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由有資質的社會力量運營,在滿足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的基礎上,盤活機構閑置床位,向社會失能、失智、高齡老人開放。目前,全市公建民營養老機構4家,床位1596張。下一步擬對市社會福利院老年公寓、英德市西北區域性敬老院、連南瑤族自治縣福利院、連南瑤族自治縣寨崗鎮敬老院的養老業務實行公建民營方式運營。大力推進區域性敬老院示范項目建設。目前我市已建成英德英中片區區域性敬老院,采取公建民營的模式經營,現入住老人339人,其中特困供養對象184人、社會老人155人。英德英西北區域性敬老院項目正在建設中,項目投資5000萬元,總占地面積18000平方米,設置床位700張。
五、加快推進清遠“互聯網+養老”行動,計劃建設市級“智慧養老”信息平臺,構建一個市縣互聯互通、系統管理規范、線上線下服務流暢的養老信息化服務平臺。大力實施城市居家養老服務示范中心建設和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建設,推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目前,全市建成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5個(包括清城區鳳城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清城區鳳翔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清城區雍美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連州市城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陽山縣城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57個;農村老年人活動中心即“幸福院”176個。2020年在清城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連州市城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開展社區居家養老“大配餐”試點,為轄區內有需要的60歲以上老年人,重點是為城市特困、低保、高齡、空巢、經濟特困等弱勢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
六、積極推進醫療健康服務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2018年我市印發《清遠市促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工作的實施方案》,推進醫療服務與養老服務的緊密對接和資源整合,激發各類服務主體的潛力和活力,推動醫養融合發展。一是支持養老機構舉辦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中醫醫院、護理院等老齡人服務型醫療機構,支持養老機構內部設置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等醫療機構;二是支持醫療機構舉辦養老機構和老年人病科;三是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開展多種方式的合作,完善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雙向轉介機制,為入住養老院的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四是養老機構設立的醫療衛生機構符合基本醫療保險定點條件,申請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協議管理范圍的,根據《醫療機構醫療保障定點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凡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養老機構內設的醫療機構均可申請醫保定點。目前,全市共有醫養結合機構7間,90%以上的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并簽訂合作協議書。
七、各級民政部門重視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培訓工作,省民政廳從2012年起持續實施省養老護理員培訓“雙千計劃”,在我市共舉辦養老護理員培訓班9期,培訓養老護理員共計650人。2021年度,我市組織養老護理員參加廣東省養老護理員線上繼續教育培訓共五期、共計1437人次。市財政、人社、教育、衛生等部門采取多種途徑,助力我市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培養。市財政每年將養老護理員培訓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2020年安排5萬元、2021年安排3萬元。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多措并舉,加強養老服務隊伍建設,2019年印發《清遠市“南粵家政”養老服務培訓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支持技工(職業)院校優化專業設置,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積極推進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促進社會工作者隊伍職業化、專業化發展。市教育局指導各類院校培養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目前全市有3家院校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年招生人數200多人。市衛生健康局采取有力措施,醫療衛生人才不斷充實養老服務隊伍,通過醫學教育培訓網絡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項目拓寬各級各類衛生技術人員知識面,提升老年病、慢性病診治水平。
您提出的三點建議:“一是對于公共場所缺乏、但城中村個人樓房多且空置率高的社區,可考慮由政府出面,尋找符合一定條件的私人樓房建立500平方以下的養老場所,按照公辦、民辦公助、民辦等不同類別,探索由政府、個人支付不同比例的租金維持運營。二是對于有條件的社區,以政府資助為主、民間資本投入為輔在社區建立500平方米以上較大規模的養老會所,完善居住、娛樂、保健等各項生活的需求。根據老人養老的不同需要,提供區別化的護理服務。三是通過優惠政策鼓勵多元主體如企事業單位、非營利組織和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參與,給社區養老服務注入持續發展動力。倡導建立居家養老慈善基金,接受社會捐贈,補貼救助困難老人。挖掘社區人力資源,組織社區居民或義工為居家老人提供醫療、法律、護理、精神慰藉、緊急援助等服務。通過政府買崗引入社會工作和老年護理與管理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對專職與兼職服務人員要定期組織專業培訓”,結合當前養老服務發展要求,針對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下一步我們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研究制定養老服務“十四五”規劃。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養老服務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關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針對新時期養老服務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聚焦解決我市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突出、養老產業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根據省“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織密“15分鐘”養老服務網絡,基本實現城鄉覆蓋、功能完善、服務多元、監管到位的多層次“大養老”服務格局。
二、完善養老服務投入機制。完善政府投入機制,將福彩公益金與政府一般性公共預算安排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資金統籌使用,本級用于社會福利的彩票公益金按不低于55%的資金比例用于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探索設立養老服務引導基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鼓勵養老基金、國有資本、社會資本等通過多種方式參與養老產業發展。
三、加強資源優化統籌力度。完善現行用地政策,落實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用地規劃和新建城區和新建住宅區配套養老服務設施“四同步”,配建面積不足的老舊小區,要充分利用閑置資源改造成養老服務設施。大力扶持各類投資者舉辦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支持養老機構運營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上門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務。統籌加強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鼓勵和支持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將閑置的村辦學校、公共設施、集體用房和場地等,建設或者改造為養老服務設施。通過對現有農村敬老院、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升級改造,提高特困供養機構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大力推進公辦特困供養機構“公建民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善機構設施設備條件,增強護理能力為社會老人提供有償養老服務,擴大養老服務覆蓋范圍,惠及更多老人。
四、大力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居家養老是老年人首選的養老方式,也是當前清遠養老服務重要支撐。貫徹落實《清遠市關于加快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實施方案》,統籌推進全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工作,加快推進“智慧養老”信息平臺建設,建立完善居家老年人信息庫,整合各類養老服務資源,通過線上線下服務,實現養老服務需求和供給有效對接和優化配置,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務料理、精神慰藉等上門服務。2021年12月前建成1家市級“智慧養老”信息平臺和每個縣(市、區)建成不少于1家綜合居家養老服務服務中心或指導中心,到2025年所有街道和有條件的鄉鎮建有至少一家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對下指導等綜合功能的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中心),社區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基本建成。
五、進一步推動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融合發展。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將中央、省補助資金重點向“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建設傾斜,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向“醫養結合”養老機構。金融部門加大對“醫養結合”養老機構人信貸支持,放寬貸款條件,提供優惠利率。落實國家、省和市有關醫養結合工作部署,深化醫療和養老服務“放管服”改革,優化醫養結合機構審批流程和環境,進一步促進醫養結合發展。
六、加快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擴大本地院校設置養老服務相關專業、課程。重點加強各類養老服務機構中醫生、執業護士、養老護理員的培訓,對護理院和內設醫療護理型床位的養老機構從事老年病人生活護理的從業人員,實施準入管理,不斷規范護理員服務內容與服務行為,提升老年護理服務質量。鼓勵醫療、護理專業畢業生到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執業。繼續實施養老培訓“雙千計劃”和“南粵家政”養老服務培訓項目,在“十四五”期間,力爭完成培訓1000名養老護理員的目標任務。推動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完善與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配套的薪酬激勵機制。
七、健全完善養老機構綜合監管機制。在養老服務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框架下,建立健全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的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健全“雙隨機、一公開”工作機制,切實加強養老服務事中事后監管。完善養老服務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將養老服務納入市守信聯合獎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覆蓋范圍,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查處懲戒力度。
感謝您一如既往地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同時歡迎您對我們工作的監督和指導。
清遠市民政局
2021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