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行全國民政法治工作會議,總結黨的十九大以來民政法治建設成效,研究部署“十四五”時期民政法治工作;印發《民政部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深化新時代民政法治建設的意見》,推動新時代新階段民政法治建設守正創新、提質增效、全面發展;印發《全國民政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明確普法主要任務,提升民政相關法規政策的知曉度、提升民政干部的法律素養……
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學指引下,2021年民政法治建設統籌立法、執法、普法,實現全鏈條發力,著力以高質量法治引領保障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完善立法
保障民政工作有法可依
立法是法治建設的首要環節,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和基礎。2021年,民政部圍繞服務黨和國家大局,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特殊困難群眾的新期待,聚焦特定領域、特殊問題,開展“小切口”立法,增強立法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以善法促發展、保善治。
——加快重點領域立法步伐。今年以來,民政部重點立法項目共12件,包括法律類4件、行政法規類6件、規章類2件。其中,社會救助法、地名管理條例、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條例、殯葬管理條例列入國務院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民政部將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立法項目作為重中之重,集中力量予以推進。列入民政部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慈善法、婚姻登記條例、中國公民收養子女登記辦法、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等正在推進中,《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已經印發。在民政事務國家立法進程中,省級民政部門貢獻了積極力量。據統計,5年來,省級民政部門直接參與制定或修訂地方性法規128件、政府規章34件,其中帶有創制性質的立法項目30多件。
——堅持開門立法。在立法過程中,民政部健全立法征求意見機制,擴大公眾參與覆蓋面和代表性,將全過程民主貫徹到立法工作全鏈條。如在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修訂中,民政部2次征求有關部門意見,3次征求地方意見。8月24日至9月22日,在民政部門戶網站公開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并以此為依據修改條文和說明。
——推進民政法規政策制度體系瘦身、健身。今年,民政部對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開展集中清理,廢止8件規范性文件,并向社會公告;再次梳理有上位法依據的涉及民政部門職能的證明事項;鑒于民法典對收養制度、婚姻登記相關內容進行了調整,民政部采取“小切口”立法方式,啟動中國公民收養子女登記辦法和婚姻登記條例修訂工作。
——夯實民政標準化工作基礎。印發《2021年民政部標準制定計劃》,將33項行業標準列入今年制定修訂計劃,同時向國家標準委提出22項國家標準立項申報。民政部組織各標委會、業務司(局)深入開展本領域標準體系研究,健全完善標準化工作頂層設計。健全標準化工作機制,重新組建慈善社工、社會救助標委會等,進一步拓展標準化技術平臺。殘疾人康復和專用設備領域39項國家標準,養老服務、社會工作、兒童福利、殘疾人康復、殯葬、區劃地名等領域26項行業標準,填補了相關領域標準化的空白。指導各地推動民政標準化建設,截至目前,民政地方標準已達300余項。
嚴格執法
保障民政法規政策堅實落地
全國民政系統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著力規范行政權力運行,確保民政各項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
——提高執法執行力和公信力。民政部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農村低保整治、殯葬領域突出問題整治、“僵尸型”社會組織整治等專項行動,更好回應了人民群眾對執法工作的新期待。尤其是今年3月以來,依法關停7批78家非法社會組織網站及其開辦的微信、微博等新媒體賬號,凈化了社會組織發展環境。
——扎實推進行政復議。2021年1月—11月,民政部新收行政復議案件132件,全部審結125件,僅有1件被確認違法。嚴把行政處罰審核關,保障行政行為規范有效。今年以來,共審查針對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等12家社會組織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加強對民政系統依法行政工作的指導、支持,組織編撰民政領域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案例供地方民政部門參考,履行執法監督職責,就信息公開等問題向有關省級民政部門發送建議函。
——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權責清單制度,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截至目前,民政部本級行政許可事項壓減至5項,行政處罰事項壓減至9項。做好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后續工作。推動取消假肢和矯形器(輔助器具)生產裝配企業資格認定行政許可等。依法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事項,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穩妥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全面開展行業協會商會涉企違規收費清理整治。截至目前,各級行業協會商會共減免涉企收費39.8億元,惠及企業125.6萬家。開展“減證便民”行動,持續推動取消部門規章和行政規范性文件設定的證明事項,推進內地居民婚姻登記、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申請、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申請等高頻政務事項“跨省通辦”。“金民工程”推廣應用步伐加快,更多民政服務實現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各地民政部門積極探索“最多跑一次”“互聯網+監管”等創新舉措,優化辦事流程和方式,為民政法治建設插上數字化翅膀,讓辦事群眾切實享受到改革紅利。
——深入推進政務公開。民政部全面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權利和義務的行政規范性文件、行政許可決定、行政處罰決定等,依法予以公開。據民政部門戶網站顯示,今年以來,政策文件板塊主動公布政策文件80余個。
加強普法
樹牢法治意識、法治觀念
全方位開展重點領域法律政策宣傳解讀,全面貫徹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民政部門利用“中華慈善日”、重陽節、清明節、“國家憲法日”等重要時間節點以及民法典等新法頒布實施契機,助力建設法治社會,讓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理念深入人心。
——部署“八五”普法工作。民政部對民政系統“七五”普法工作進行總結,謀劃“八五”普法工作,印發《全國民政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明確民政法治宣傳教育重點內容、提升法治素養、提高普法針對性時效性等方面的主要任務,提出推進普法具體措施。
——組織開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活動。在每年5月組織開展民法典宣傳月活動,加強宣傳力度,營造濃厚法治氛圍。民政部把民法典納入部機關及直屬單位領導干部應知應會法律法規清單,將學習宣傳貫徹民法典納入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及時更新部機關公務員在線學習平臺民法典輔導解讀等課程,相關業務司(局)開展專題培訓,加強民法典教育培訓工作。
——開展“4·15”國家安全日普法宣傳活動。以“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營造慶祝建黨100周年良好氛圍”為主題,民政部通過向部機關干部職工發送短信,在公共場合擺放展板等形式宣傳國家安全。
——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習宣傳活動。民政部印發學習宣傳貫徹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工作方案,做好學習宣傳工作。組織“民政部大講堂”,邀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社會法室負責同志作專題講座。
——與司法部聯合舉辦“憲法進社區”主題宣傳活動。11月29日—12月5日,圍繞“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主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部門和司法部門聯合舉辦“憲法進社區”主題宣傳活動。針對社區居民法治需求和關注熱點問題,各地組織力量深入社區、家庭開展普法宣傳。依托市民講堂、道德講堂等陣地為社區居民群眾講法治課,通過社區巡回法庭現場說法、法治文藝作品展演、法治公益視頻展播、法治宣傳材料發放等形式,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憲法宣傳活動。媒體充分運用“報、網、端、微、屏”等平臺,全方位、多聲部對活動開展集中宣傳。
以科學立法,滋養依法治國之根;以嚴格執法,穩固依法治國之軀;以全面普法,綻放依法治國之花。新征程的藍圖已經繪就,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民政系統將法治思維貫穿到立法、執法、普法全鏈條,必將為全面推動民政事業現代化建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為堅強的法治保障。
來源:《中國社會報》
轉自:中國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