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市林業局以“四個推進”為抓手,著力優生態、保資源、增效益,筑牢粵北生態屏障,助推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全力打造廣東省綠色生態發展示范區。
推進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步伐。以林業生態“四大重點”工程建設為抓手,狠抓森林生態修復,廣泛開展鄉村美化綠化、造林綠化。一是高標準做好森林生態修復。扎實推進重點生態工程和造林綠化工作,今年以來,全市完成造林與生態修復15.66萬畝,完成高質量水源林工程7.73萬畝。二是提升重點區域周邊林地質量。對城鎮周邊、“一江”兩岸、大中型水庫周邊、市區高速公路出入口等重點區域的林地進行改造提升,調整林種樹種結構,增強以森林為主體的自然生態空間連通性和觀賞性。三是有序推進鄉村美化綠化工程。通過發放草木苗種、開展技術培訓、進村入戶宣傳等方式,推進鄉村綠化美化,今年上半年已完成3個綠美古樹鄉村和2個紅色鄉村建設工程建設規劃,40個鄉村綠化美化建設工程正在推進中。四是積極開展義務植樹活動。2021年全市共建義務植樹基地25個,義務植樹盡責率93%,折算總株樹794.8萬株,面積860畝。
推進森林資源保護管理長效機制。通過推行林長制、規范林地開發管理、常態開展森林督查,嚴厲打擊各類破壞森林資源行為,構建森林資源保護的長效機制。一是積極推進林長制建設。出臺林長制實施方案和七項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市、縣、鄉、村四級書記任林長的組織體系。構建“一長三員”的森林資源源頭管理構架,通過執法員、監管員、護林員巡護網格化管理提高“管林”質量效率。二是規范林地開發管理。嚴格執行林地定額管理,嚴把項目使用林地審核關,優先保障重點項目使用林地,及時解決粵港澳大灣區500千伏外環中段工程項目(清遠段)、清遠500千伏清城輸變電工程項目、二廣高速公路連山至賀州支線(粵境段)項目等重點項目使用林地需求。嚴格執行采伐類型等各分項限額指標,依法核發林木采伐許可證。三是常態開展森林督查。督促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對發生變化的圖斑進行現地核實,及時發現問題,并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查處,重拳打擊各類亂砍濫伐、無證采伐、超證采伐等違法行為,有力保護了森林資源動態平衡。
推進綠色惠民林業產業發展。充分挖掘獨具嶺南特色的森林生態旅游產品,創建現代林業產業示范區,帶動我市鄉村生態旅游的持續發展。一是大力發展林下特色種植。指導各地林業部門調整林種和林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扎實推進油茶、珍貴樹種、優質中草藥等特色林下產業發展,形成“公司+合作社+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多種經營模式。二是科學發展森林康養旅游產業。依托森林生態景觀資源,建設一批設施齊備、產品豐富、管理有序、服務優良的森林康養基地,今年組織景源生態實業有限公司申報省森林康養基地認定,組織花花家河畔小院等5家企業申報南粵森林人家認定。三是加快扶持新型林業經營主體。積極培育新型特色林業經營主體,用龍頭企業帶動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今年以來組織騰龍藥材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等7家企業申報省林下經濟示范基地認定,組織廣東良田農林科技有限公司申報國家級林業龍頭企業認定。
推進南嶺國家公園建設進程。南嶺國家公園建設是省委、省政府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的重點工作和重要抓手,市林業局全力推進南嶺國家公園建設工作,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以市長為組長的清遠市粵北生態特別保護區(創建國家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保障南嶺國家公園建設有力推進。完善南嶺國家公園總體規劃編制,重點指導陽山縣完成秤架南嶺國家公園入口社區建設,爭取10月份完成入口社區提升工程。二是合理規劃生態移民搬遷。構建以南嶺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摸排核心保護區13個鎮24戶110位原住民,制定《生態搬遷安置實施方案》,恢復核心保護區自然生態系統原貌。三是聯動輻射周邊產業。將連南、連山納入南嶺國家公園外圍輻射聯動圈層,實現國家公園自然保護與資源利用的平衡。細化梳理符合英德、連州、陽山等地實際和特色的聯動發展項目,計劃總投資122.26億元,積極申報、爭取資金,確保專項債項目落地。(黨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