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為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精神,不斷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高新區召開黨工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會議,特邀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胡霞教授,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專題輔導。
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周岐賢主持會議并講話,區領導胡春龍、朱磊、羅欽輝、李振興,區在職在編干部職工約70人參加會議。
周岐賢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去年9月到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在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對新質生產力作出系統全面闡釋,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對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出新要求,總書記不斷拓展和深化新質生產力的理論內涵和實踐要求,為我們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擘畫了發展藍圖。
胡霞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立足新時代新階段,深刻闡明了新質生產力的豐富內涵和重要意義,帶領與會干部職工進一步認識了什么是新質生產力、為什么要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及怎樣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課程內容全面系統、層次清晰,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深度,讓大家獲益良多、深受啟發。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我們有責任、有使命,推動高新區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更大的突破?!本拖乱徊礁咝聟^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周岐賢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系統學習掌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重要論述的精神實質、方法和內涵,充分認識新質生產力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極端重要性,充分認識新質生產力的內涵要義和實踐要求,充分認識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的重大任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堅持用新質生產力理論指導高質量發展實踐,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部署要求落到實處細處。 完善創新生態體系建設,積蓄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動力。聚焦高新區中心工作,一要加快創新主體培育。大力推進高企樹標提質行動計劃,強化科技型企業培育服務,確保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實現量質齊升。二要持續抓好企業研發平臺建設工作。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各類企業研發機構,推動區內企業積極承擔參與國家、省、市級科技項目,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三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扎實推進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試點園區建設,推動專利量、質雙提升,推動知識產權協同運營中心有效運營,切實提供全鏈條全方位的知識產權服務。四要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建立高新區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臺,活躍技術市場氛圍,舉辦各類科技成果交流會,推動優質成果在高新區落地轉化。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筑牢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基礎。一要高標準建設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綜合運用五大招商模式,主動對接大灣區外溢項目,聚焦“3+1”主導產業鏈精準招商,同時,加快培育“3+3”百億級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加速主導產業集聚發展。二要加快推動項目投資建設。聚力“項目建設年”,持續落實“五個抓”,力促簽約項目開工建設,在建項目竣工投產,重點加快推動省、市重點建設項目完成年度計劃投資和建設任務。三要深入推進工業企業匹配度提升。以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為契機,協助引導企業用足用好省、市有關扶持政策,推動實施工業技改,支持園區中小企業成長為規上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及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四要積極培育上市企業。對上市后備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形成上市后備企業梯隊,加大對企業輔導培訓力度,分類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 堅持引育壯大人才隊伍,夯實新質生產力的人才根基。一要扎實落實“揚帆計劃”“啟航計劃”項目,探索建設人才集聚平臺,積極發揮政策及資金引導作用,加快集聚壯大人才隊伍。二要建設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通過在高校建立“人才飛地”、校企開展聯合培養研究生等方式,培養適應企業發展需求的創新人才。三要推進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圍繞高新區主導產業發展需求,建立新材料智造市域產教聯合體,推進政園校企四方聯動,推動校企資源共建共享,開展校企人才“訂單式”自主培養等合作模式,加快培養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技術技能人才。四要推進“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建設。推動先導稀材、世騰科技等技能生態鏈鏈主培育單位開展技能生態鏈建設,聚集其他用人單位、院校、人才培養評價機構等,共同推進產業崗位標準制定、院校學生聯合培養、職業技能等級評價等工作,提升產業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綠色發展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一方面,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守牢生態環境安全底線,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以“雙碳”工作為引領,嚴把項目環保準入關,以工業匹配度提升工作為抓手,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推廣企業節能減排、清潔能源使用、減少污染物排放,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促進綠色園區建設;另一方面,要持續改善園區生態環境質量,強化宣傳引導,增強機關和園區企業環保意識,完善園區綠美生態建設,厚植綠色生態優勢,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