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有自己獨特的崇拜物,同時亦幾乎每個農歷月份都有喜慶或紀念性的節日。其中也有些與漢族相同的節日,如春節、中秋節、重陽節以及過冬至等。不過,盡管這些節日相同,但慶祝或紀念的儀式卻有所差異。
??? 正月初一至十五,春節里壯族喜唱“年晚歌”與男女分組“坐歌堂”的習俗。各村寨流行“裝古事”,以村寨為單位,男女老少總動員,分別裝扮古代英雄、歷史人物等,入夜時提各式花燈,有字燈、禽鳥、魚、蝶等形象的燈式,中間穿插舞獅,敲鑼打鼓到鄰村外垌獻演游訪。“古事隊”多達百余人,領頭燈標明某某村寨,由村中輩分最高、被認為是“好命”的人來撐舉。
??? 二月二,壯族稱為“開耕節”。表示農事活動的開始,家家戶戶做大湯糍,預兆豐年。過節時不能邀外客吃飯、住宿,新嫁女兒要回娘家取生產工具和種子,也不留宿。
??? 三月三,壯族一部分人在這天拜山祭祖。過去集體掃墓后,以房姓分豬肉,現在改為各家各戶自掃祖墓。
四月八,俗呼“牛皇誕”,古稱“龍華會”,是壯族的大節,宴親會友,甚力熱鬧,并以泡浸出水的黃基子或楓葉蒸炊黃、黑二色糯米飯,用嫩竹葉之類包裹。分別喂黃牛、水牛、在牛欄門上插柳條或袖、楓樹的青枝,讓耕牛休息一天。有些村寨吃糯米飯時,不用筷子,將飯捏成團,用手抓著吃。家中如有身體孱弱的小孩,則令其手抓色飯,身披蓑衣,頭戴竹笠。在牛欄里吃飯,以示讓小孩象牛那樣粗食、快長和健壯。
??? 六月六,嘗新節。壯話呼“拜元那”,原意是割新禾拜田頭神,亦是壯族的大節,要蒸二、三斤重的糯米棕米慶賀。
??? 七月七,乞巧節。壯族姑娘要入河沐浴。傳說當口天上銀河的仙水流到人間,洗后,姑娘心身更健美。同時亦裝回仙水制醋,稱人“七月香”。
(來源:清遠旅游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