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VS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放荡对白视频在线观看,99精品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走進清遠 > 休閑旅游 > 賞美景

陽山縣:高地秤架

時間:2014-01-08 10:00:00 來源:清遠日報 訪問量: -
【字體:

?

  從陽山縣城出發,進山的路穿梭在山與山之間的低谷之處,蜿蜒崎嶇。在山間疾馳,清冽的空氣中彌漫淡淡松香,沿著鄉道,撥開一座座山峰的阻隔,來到秤架。

  據有關史料記載:秤架因古代商人在墟埠榕樹下架起杠桿大秤收購各種物資進行商貿活動而得名。據舊志,秤架圩原名牛子營埠,在陶江坑水西,后遷至水東,改今名。鄉政府駐地原在大陂舊圩,1974年遷至大陂沙崗(現址)。

  重巒疊嶂,秤架瑤族鄉的村民們聚居在群山懷抱中,前后的山峰均1000米左右,陡峭如一面面高墻,將鄉民隔絕于塵世之外。眺望遠處,一片白皚皚的濃霧從山的那一頭傾瀉過來,在山谷中彌漫,使得兩旁景色變得朦朧,高聳的山崖像包裹著一層薄紗的少女,時隱時現。

  秤架鄉民,靠山吃山。秤架村的500畝白芨也是今年剛剛種下,霜凍剛過,白芨苗成片枯萎,冬天過后,葉芽又將成片冒出,原來三片葉子將長成九片,到春天,蔥蔥郁郁的白芨鋪遍山坡,各種顏色的白芨花點綴其中,黃的、白的、紅的……

  白芨種植周期要5至6年,有消炎止血、消腫生肌之效,是云南白藥的主要原料,喜生長于山腹及崖頂附近,秤架的山地正是白芨所需要的環境。

  走地雞、云霧茶、靈芝、冬菇、木耳、筍干、生姜……鄉民們充分利用山區的氣候、生態、山地,種植的經濟作物面積超過4萬畝。毛平村的200多畝生姜在山坡上長勢喜人,今年姜價上漲,為姜農們帶來豐收。

?

?

  秤架河水在山間流淌而過,更添增了靈秀之氣。水源從廣東第一峰"石坑崆"上來,也給秤架鄉帶來"小水電明珠"之稱。

  "咔嚓,咔嚓,咔嚓……"許多水電站隱身在山腳下,阻隔或分流了秤架河,機器運作的聲音節奏明快,打破了山間的寂靜,也輸送了陽山縣6成左右的電力。秤架鄉已開發建成水電站60座,小水電資源達13.5萬千瓦,水電資源占陽山縣6成左右。

?

?

  廣東第一峰"石坑崆",海拔1902.3米。相傳,很久以前,石韮嶺頂光禿禿的不長草木,頂上有一棋盤,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日,都有兩位神仙下凡博弈,有一次神仙甲悔棋,神仙乙不讓,互相爭吵,悔棋者不悅,又無理可說,遂拔下身上的一撮汗毛丟之,賭氣說:"今后不再與你博弈"。次年山上長出了許多野韮菜和草木。當地老百姓說,饑荒時人們便上山采摘野韮菜充饑,但凡有人采摘野韮菜,即使是晴空萬里,也會帶來一場雨水,于是采摘野韮菜便成了當地百姓求雨的一種方法。

  第一峰山腳下的太平洞,是瑤胞們最初居住的地方。相傳,李闖王的大兒子李太平曾居住于此,李太平的夫人得了"背花"的疑難雜癥,瑤族鄉親用土辦法幫其夫人治好了病。為感謝瑤族鄉親,李太平用地圖畫了一大塊地給瑤胞,并下令不準別人入侵。太平洞因此得名,瑤胞們認為太平洞人少地多,要感謝李太平的恩賜。

  幾縷煙霧零零散散從田間裊裊升起,燒麥稈氣味彌漫在鄉間小路。放牛的瑤族鄉親,用樹葉吹出一首首清脆動聽的山歌;田間嬉戲聲像是瑤語,聽起來比漢語的發音更復雜,作為瑤族風俗,這是秤架瑤族鄉親在時代變遷中留下的唯一存證。  

?

?

秤架

  秤架瑤族鄉位于陽山縣西北部,距縣城49公里,是廣東省7個少數民族鄉之一,也是陽山縣唯一的少數民族鄉。東鄰韶關市乳源縣洛陽鎮,南與江英、嶺背鎮交界,西與連州接壤,北與湖南省宜章縣莽山鄉交界。

  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全鄉居住著漢、瑤、滿、壯、畬等民族,其中瑤族人口4738人,占全鄉總人口27.05%。

  秤架瑤族鄉山清水秀,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是全縣首個被國家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農業部等聯合授予"中國綠色名鄉"的鄉鎮。

  該鄉屬高寒山區,境內崇山峻嶺,重巒疊嶂。全鄉平均海拔583米。南嶺國家自然保護區的廣東第一峰——石坑崆(1902.3米)位于本鄉境內,第一峰是廣東的“珠穆朗瑪”,常年平均氣溫不到20℃,冬季最低氣溫甚至達到-10℃。水資源豐富,已開發建成水電站60座,被譽為"小水電明珠"。土特產主要有山地雞、云霧茶、靈芝、冬菇、木耳、筍干、生姜等。

  秤架鄉是廣東最冷的高寒瑤鄉,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9.5℃,最高氣溫29℃,最低氣溫﹣4℃,晝夜溫差大。

?

  下洞村

  下洞村位于大山中部,是通往第一峰的第一個村寨。該村離陽山縣城約100公里,現有村民140多人,平常上山下山和進城,大家主要靠摩托車出行,所幸政府對整條山路進行了水泥硬底化,雖然彎曲險峻,但習慣了也挺好走。村里田地較少,產有板栗、桃子和沙梨,所種糧食可保證自給自足,很多年輕人都在外地打工。

?

?

  南木村

  下洞村上行兩三公里,有一岔路口,左邊能往太平洞村,右邊通往南木村。南木村是個千年瑤寨,全是上了年代的一色的土磚木結構灰瓦房子,還有珍稀樹種——紅豆杉。村口那棵古紅豆杉,要兩三個人合圍才能抱住,那樹在她爺爺的爺爺的時候就有這么粗。村里現有200多人,大家都是守著瑤寨種茶、種樹,也有人做些特產、石頭生意。大家只求平平安安,不求大富大貴,這里的老人普遍都比較長壽。

?

?

  太平洞村

  南木村左上兩公里,是太平洞村。該村發展水平比下洞和南木村要略好一點。

  上洞村

  從太平洞再上行六七公里,就是上洞村。村里有一家臺灣商人投資的蝴蝶蘭培育基地,大棚里的蘭花爭奇斗艷,味香撲鼻。這些蘭花主要是提煉精油之用,產品在國際市場很是吃香。

  上洞村離第一峰大概還有15公里,村里人口不多,也沒有農家樂,路邊幾家小店主要做點高山野茶和特產生意,還有的村民就在蘭花基地打工。

  石坑崆村

  石坑崆,是真正的高寒瑤鄉第一村。石坑崆只有三四戶人家,他們所住的房子都是以前雷達部隊遺棄的營房,現在也都在做些吃飯、住宿、賣特產的生意。

  石坑崆與海拔1902米的第一峰只有百步之遙,有水泥路直通山頂。從這里俯視群山,崔嵬雄渾、峻峭秀麗。

  石坑崆的氣溫較山下村寨明顯降低,山風一吹,令人瑟瑟發抖。

?

?

  秤架鄉的名字,來自這山上的秤架大河谷,而且這里的電燈是自家發電站供電的。山上水資源比較豐富,落差也較大,隨便在縣城買個水力發電機,放在小溪下,利用流水沖動電機,就可發電了。只是電壓不夠高,但手機充電還是不受影響的。

  如果運氣好的話,寒冷的冬天,這里還能觀賞到第一峰的冰凌冰掛和玉樹瓊枝、銀裝素裹的景象。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th id="ksdzd"></th>
  • <del id="ksdzd"></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