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山壯族有在趕墟時聚集在一起對歌的習慣,因此連山壯區存在“有墟就有歌墟”的傳統。連山壯歌是第七批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上帥鎮的“年晚歌”,每年從除夕之夜至元宵節期間的夜晚,在溪邊或河岸對歌,各村寨的群眾,不分男女老少都可參加。一般是以一個村為一方,也有幾個村聯合起來為一方的。對唱時,各人用一手指按耳,放大喉嚨演唱,使隔河對方的人聽清楚。由于雙方都不服輸,因此往往唱到深夜,甚至通宵達旦。
特別是每年農歷三月三以后,春季農忙已告一段落,壯胞便利用休息幾天之機,不約而同來到墟場對唱山歌,以求豐年。壯歌分勞動山歌、情歌、風俗歌和知識歌等,以情歌為多。主要句式是四五句為一首,也有6、7、10句以及更多句為一首的自由體民歌;每句3個字和7個字居多。曲調有自由流暢的慢調、活潑開朗的快調和高亢悠揚的高調三種。一首歌兩個韻的較多,唱時分快板、慢板,有獨唱、對唱、齊唱和男女混合唱。對歌時分無意識、挑戰式、邀請式的對歌;“坐歌堂”一般用慢調演唱,“年晚歌”則以高調演唱;在山上勞動生產時唱的壯歌,一般以快調或高調演唱。
2018年4月18日,連山首屆“三月三”壯族歌墟節在小三江鎮舉辦,以“譜鄉村振興曲,唱壯鄉歡樂歌”為主題,包含民間藝術隊巡游、壯族八音迎賓禮、開幕式演出、民間藝術展演、品嘗壯家宴、山歌擂臺賽、連山非遺項目展、壯族特色美食、特產展示等,展現濃郁的民族風情。到2020年,每年舉辦一次,歌墟節成為壯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