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VS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放荡对白视频在线观看,99精品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走進清遠 > 了解清遠 > 歷史文化 > 清遠史志

【清遠歷史文化村】莫屋村

時間:2024-06-20 17:43:46 來源:本網 訪問量: -
【字體:

圖片

莫屋村村貌(許明輝 攝)

  莫屋村,位于陽山縣七拱鎮西部,距鎮政府1千米。該村始建于明宣德七年(1432),莫姓先祖莫秀發由七拱鎮大塘村分支遷至此地定居。2015年,莫屋村被評定為第一批廣 東省傳統村落。

  該村最著名的傳統建筑為莫氏鑊耳樓,占地面積5191平方米,總面闊72米,總進深73米。硬山頂,龍船脊,鑊耳山墻,房屋錯落有序,由南向北呈長方形。由四路16棟南北縱向屋宇、3棟三層樓和四周圍墻構成,頗具規模。棟與棟之間的巷道用青石塊或麻石塊鋪成,房屋結構布局基本完整,所有屋墻都是青磚到頂,而屋頂則全部用綠琉璃瓦鋪蓋。屋內客廳與天井相連,兩邊廂房以花窗屏風與天井相隔,墻上壁畫與地面綠色植物相映。

圖片

鑊耳山墻(許明輝 攝)

  莫氏鑊耳樓分為上屋和下屋,由莫作凡父子所建。下屋由父親莫作凡所建,廣二路五進一圍布局。現存圍屋由二門樓和多間房組成,其中貢元門樓連接左六間右四間房,門樓凹門斗式門面,三步門廊,單間進深15架,門額懸掛“貢元”門匾,花崗石砌筑五級臺階,如意垂帶石,臺階前有半月形裝飾性臺基;圍內民居平面以二路五進三間兩廊組成,鑊耳山墻,凹門斗式門面,二步門廊;主座房門向兩廊敞開,兩廊窗上飾有磚雕“福在眼前”吉祥圖案,廳前設隔扇。房屋高大,所用磚塊全部由工人磨平磨滑,屋內地面也鋪一式青磚,屋外巷道鋪砌花崗巖石條。上屋由兒子莫如龍所建,廣二路三進一圍布局。進士門樓凹門斗式門面,三步門廊,單間進深15架,門額 懸掛“進士”門匾;青石砌筑五級臺階。二路三進民居中前二進平面以三間兩廊為主;第三進左路已毀,右路為三開間二層民國建筑。民居現尚存清嘉慶十八年(1813)的 “竹苞松茂”匾額。巷道鋪砌青石條。上、下屋的設計和布局完全相同。巷道盡頭3棟大樓亦為莫如龍所建。2012年,莫屋民居被陽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不可移動文物。

圖片

莫屋進士門樓(李學森 攝)

  上屋南門和下屋南門均叫“國魁”門,上屋西門叫“進士”門;下屋除叫“國魁”門外,又叫“貢元”門。

圖片

莫屋貢元門樓(許明輝 攝)

  村中有2口古井。明朝,莫氏初到七拱街時開挖一口井,隨著人口不斷增長,用水水源供不應求,于是在大屋門外又挖了一口井。現2口古井仍涌著清澈的井水。

  莫氏宗祠,始建于清末,1985年重修,占地面積200平方米。莫氏宗祠內右側墻壁上刻有“莫氏得姓之源”,后題輩分排行詩;左側墻壁上刻有“唐狀元宣卿公(莫氏先祖、唐代嶺南第一狀元莫宣卿)留派詩序”“高祖秀發公留派詩序”以及莫宣卿中狀元時的兩首詩。逢年過節及農歷每月初一、十五,莫屋村村民都到宗祠上香拜祭。

圖片

莫氏宗祠(許明輝 攝)


相關附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th id="ksdzd"></th>
  • <del id="ksdzd"></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