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紅古村村貌(連南瑤族自治縣史志辦供圖)
聯紅古村,是寨腳村和香花村的統(tǒng)稱,始建于宋末,位于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江鎮(zhèn)東北部的石泉山腳下,距縣政府約1千米。2017年,該村被評為清遠市美麗鄉(xiāng)村特色村。
該村現保存較好的古建筑有門樓3 座:城上村門樓、中和里門樓、桂林坊門樓。其中,城上村門樓始建于明朝,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重修, 門樓分上、下兩層,左右與高4米多的村墻相連,坐南向北,面闊4.5米,進深6.1米,建筑面積27.5平方米,硬山頂,正脊為板瓦疊置,人字封火山墻,拱門上方刻有“城上村”。門樓有兩個出口,分別設在門樓前后,是進村的入口。舊時樓內懸掛一口大鐘,村民利用它傳遞防御、反擊等信號。門樓內刻有清道光年間的碑文。
城上村門樓與中和里門樓(三江鎮(zhèn)政府供圖)
桂林坊門樓,清道光年間該村禤士元進士及第,故取“蟾宮折桂”之意建此門樓。門樓坐南向北,長6米,寬4米,高約5米,為青磚瓦懸山頂結構。門洞里側至今仍有兩扇高2.9米、寬1米、厚7厘米的大木門。
修繕后的桂林坊門樓(三江鎮(zhèn)政府供圖)
聯紅古村古民居建于明清至民國時期,青磚黛瓦,古樸厚重。村內尚有羅屋巷、東鼎巷遺址。村中主干道用青石板鋪設,與青磚古民居渾然一體。
明清民居通常為一進三開間,正面 為平立面,4個檐角略微翹起。大門框下方有直徑為35厘米左右的石墩支撐。門框上方的擋板嵌有兩個木柱,木柱穿過擋板楔進門后的大門軸凹槽木方。大門框上方有梁架,梁架上方是門楣。屋內靠近大門一側是30多厘米深的“天井”,“天井”后方就是大廳,大廳前約2米處各立一根木柱。大廳兩側是廚房或臥室,臥室近3米高處用木條、木板分隔為上、下兩層。
清代建筑民居(三江鎮(zhèn)政府供圖)
村中有石泉山遺址。石泉山因遠看似一只大貓,也稱貓公山(又稱伏兔山),“伏兔春蔭”為連南著名八景之一。山上的地面遺物非常豐富,遺址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已采集的石器有石斧、有肩石錛、石鏃、石鑿、石磨輪、石環(huán)、礪石,陶器有斗、甕、罐、碗、陶紡輪,屬新石器晚期的文物。印紋硬陶飾紋有回字紋、方格紋、 夔紋、菱形紋、云雷紋等。2006年5月,連南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將石泉山遺址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伏兔春蔭”(三江鎮(zhèn)政府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