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被獅是廣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佛岡縣湯塘鎮圍鎮村元宵上燈習俗中精彩獨特的一項民俗活動。起源于清朝初年。每年正月十五、十六兩天,圍鎮村全部新婚和添丁戶的婦女,都拿出被單一起舞被獅為新年祈福。舞被獅隊除要進入新婚、添丁戶的家庭拜祝外,還要上廟、祠堂進行祭祀。在表演過程中,各添丁戶把準備好的一擔柴草放到祠堂門口,由組織者安排她們將柴草擺成一條龍的形狀,隨后將鞭炮藏在柴草中,將柴草點燃,這便是“燃燒火龍”,這時舞被獅隊繞著燃燒的柴草不停地舞動,現場觀眾歡呼聲此起彼伏,為舞被獅隊精彩的表演而喝彩,使整個舞被獅活動到達最高潮。
以被單為獅、由婦女主舞是該項活動最鮮明的特點,除堅持不準男人參加表演外,只允許當年生男丁的婦女和新婚媳婦參加表演。因此,舞被獅成為當地婦女狂歡的節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