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VS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放荡对白视频在线观看,99精品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走進清遠 > 了解清遠 > 歷史文化 > 民族民俗

傳統民俗

時間:2013-08-14 10:19:57 來源:清遠年鑒 訪問量: -
【字體:
??? 清遠是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逐漸形成既多元化又具民族特色的傳統民俗文化。其中,節慶民俗豐富多彩,各具特色。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外,各地還有多種獨特的節慶習俗,如:連南的耍歌堂、連山的戲水節、英德的舞火麒麟、佛岡的舞被獅、連州的大神會、陽山的雙鳳舞等。

耍歌堂

? ? 是連南排瑤紀念祖先、追憶歷史、慶祝豐收、酬謝還愿、傳播知識和群眾性娛樂活動等集為一體的傳統民間習俗。耍歌堂分大歌堂和小歌堂,大歌堂歷時3天,每3年或5年舉行一次,規模以各排為單位;小歌堂歷時1天,每2年或3年舉行一次,規模以姓氏為單位。相傳農歷十月十六日是盤古王(有說是盤古王婆)的生日,又適逢秋收結束,為紀念始祖、慶祝豐收,耍歌堂便選在這一天舉行,人們借此機會賽歌賽舞、談情說愛、訪親會友。八大排都有各自的耍歌堂地點,又叫歌堂坪,一般選在較為平坦的半山坡上,且每年均在此地舉行。

戲水節

? ? 是連山壯族以戲水嬉耍為主的傳統節日。傳說每逢農歷七月七,天上“七仙女”在銀河沐浴嬉戲,午時前后,銀河水與人間溪河水匯流,壯鄉河里的水會變得特別清涼干凈,飲用對健康有益,沐浴后可消災、除毒、驅邪、潤膚、祛病、延年益壽。在這天,人們在午時前后集聚到河里沐浴、戲水,祈求健康長壽、平安吉祥。

舞火麒麟

? ? 是英德市大灣鎮農歷正月十五元宵夜驅邪引福的傳統民俗?;瘅梓胗弥裰υ?,再用多層素色紙粘封,有口、耳、眼、鼻和角。舞火麒麟者赤膊,口咬生菜,舞動火麒麟的隊伍穿街過巷,家家戶戶燃放鞭炮迎接,一家鞭炮放完了,火麒麟才轉到另一家,直至火麒麟被炸到支離破碎、體無完膚時或火麒麟倉惶離去,此時稱作“劏火麒麟”。

舞被獅

? ? 是佛岡縣湯塘鎮圍鎮村村民在長期的農耕生活中形成的傳統民間習俗。舞被獅活動起源于清朝初年。相傳該村劉氏始祖普振公南遷圍鎮村,誤將太祖婆的骸骨葬于后山獅聽鼓(地名),劉氏子孫到太祖婆的墓地祭拜,剛點燃香燭,突然下起大雨。為保護香燭不被雨水淋熄,便將包裹嬰孩的被子拿來擋雨。當年,劉氏家族人丁興旺,大家認為是用被子擋雨的緣故。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及正月十六,為祈求太祖婆保佑后代添丁發財,婦女把被單當獅子舞起來。舞被獅時,婆婆在前抓住被單兩角當獅頭,兒媳婦在后配合婆婆舞動。此后,舞被獅逐漸演變成該村群眾性的節慶活動。舞被獅的特點是主要由婦女參與。2008年,舞被獅被列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神會

? ? 是連州市保安鎮農歷九月九重陽期間舉辦的大型傳統民俗活動,包括“抬大神”、“踩八卦”、“搖高神”、“扮故事”等節目,自唐以來延續了千年?!按笊瘛庇扇舜髅婢甙缪?,穿龍袍、坐龍椅、頭頂神傘,由8人抬著,前邊有戴青面獠牙面具的“判官”和“侍者”及鼓樂開路,后有羅傘,儀仗護衛,隨后還有高神、舞龍、舞獅及小童扮的楊宗保和穆桂英、許仙和白素貞等故事人物隨行。

鳳舞

? ? 又名雙鳳舞,主要流傳在陽山縣杜步鎮旱坑村,140多年前自肇慶懷集傳入,一般在春節、元宵、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或喬遷新居、婚嫁喜慶場合進行活動表演。人們把鳳凰看作象征如意吉祥的神鳥,期望鳳凰常降,帶來豐收年景。人們用竹篾青編織成鳳凰道具,配以笛子、鑼鼓、嗩吶等樂器助興,高舉兩塊寫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和“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的紅木牌,拿著拜匣,穿山過寨,登門到戶作舞,以示驅邪消災,迎祥納福。2008年,鳳舞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th id="ksdzd"></th>
  • <del id="ksdzd"></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