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崗千年瑤寨里房屋依山而建,房屋層疊,錯落有致。有一棟房子顯得很特別。它的規模和布局非常講究,氣派,門前視野寬闊無比,居高臨下,開門便能見到連綿不斷的青山,占據了整個寨子的最佳位置。
?
?
這棟房子屬于當年瑤族族長,也是曾經他們議事的地方,商討節日聚會、生產等重大事情。鄧、唐、房、盤四氏中的鄧氏因處事公正,被稱為瑤王。連南瑤族自治縣南崗瑤寨的最后一代瑤王,是鄧賣尾八公,這棟房子就屬于鄧賣尾八公,也是整個瑤寨最有威望的瑤老。
?
?
連南瑤族“瑤老制”一直延續到解放之前,是廣東連南縣瑤族存在的一套比較系統的社會管理制度,也是連南瑤族特有的管理制度。瑤老有“天長公”、“頭目公”、“先生公”、“燒香公”、“掌廟公”、“放水公”。天長公是這一瑤排的最高首領,由各姓、房的老人輪流推選擔任,一年一換,一個人一生只能擔任一次。主要負責調解糾紛、處理盜竊事務和指揮對外戰斗。頭目公兩年一換,是天長公的副手,協同先生公負責選擇農事活動日期,并在排內高聲通知大家。燒香公、掌廟公負責宗教活動。放水公負責掌握灌溉以及食用水道的分派管理。瑤老管理社會的依據是嚴厲的習慣法。
瑤老曾經在瑤寨十分普遍,每個山寨,每個村寨氏族都有瑤老,山寨瑤老處理對外事物,解決山寨間的糾紛,而村寨瑤老主要處理氏族內部的事物。所有這些遙老,一般都不脫離生產,但每年需由每戶湊一、二斤米給他們作報酬。
?
?
農歷三月初三,瑤族新一年的開耕節在南崗千年瑤寨舉行,瑤老唐彬公率領族內最有威信的兩位長者,登上了開耕節祭祀壇。音樂停止,人群靜默,在一片的莊嚴肅靜中,身著瑤族盛裝的瑤老唐彬公用瑤語念起了祭祀的瑤經。這位67歲的老人聲音洪亮,底氣十足,在氣息上完全不輸給年輕人。擺上祭品,手執高香,拜天拜地,敬謝祖宗,祈求廟神和祖宗神靈,保佑今年風調雨順,耕作豐收。
在瑤族人的觀念里,“開耕節”是一個比春節更加重要的節日,有“開耕大過年”之說。而能在這樣一個莊重的節日里登上祭臺帶領全村老百姓祈福,足見唐彬公在村里地位之重。
在村里的老一輩中,這個曾經念過幾年書的文化人,寫得一手好字,在當年的南崗山區里,為他積累了身份和地位。
傳統文化守護者
宋元時期,到南崗結寨定居的鄧、唐、房、盤等氏族瑤民,依山勢縱向將南崗劃分為三部分,聚族建屋,東部為唐姓所居,中部為鄧姓所居,西部為盤、房等姓所居。唐彬公所在的唐氏家族,如今仍有兩千多人居住在南崗村,在全村共五千村民之中,唐氏成為最大的家族。
“春沒有開耕,秋就沒有豐收……”唐彬公解釋起自己所念瑤經的大意。除了向神靈及祖宗祈求保佑外,整個瑤經里更多的對族人后輩的勸勉,警界后人要勤勞善良。瑤族的文化傳統,就在這唱念之間默默地傳承給下一代。作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唐彬公所掌握的瑤族傳統民俗絕學,也受到越來越多瑤族年輕一代的喜愛,并紛紛向唐彬公拜師學藝。特別是唐彬公最擅長的念瑤經。“現在來學念瑤經的徒弟已經有70多個了,后面還有人不斷地來學習。打長鼓、唱歌也有百多人來向我請教。”
在教唱瑤族民歌時,唐彬公會首先教徒弟們學唱《水淹天》這首歌。《水淹天》是一個瑤族版的創世之歌。歌謠不僅把盤古看成是開天辟地的英雄,還是瑤族十二姓的始祖,將自身流傳的“盤瓠(盤王)傳說”一并融入了盤古傳說之中。
社會秩序的守護者
除了作為一名傳統文化的守護者,瑤老還在村里社會秩序的維護上,起到很大的作用。雖然到了現在瑤族村落里已不再有先前“瑤老制”那么明確的組織機構,而是被更具法律意義的村委會所取代,但作為瑤老的唐彬公,仍在法律的威顏之外發揮情理的作用,共同維護村落里的和諧。
山區人家,世代耕種為生,最大的糾紛就在于土地糾紛。綿綿的山嶺里,僅山腳山谷下少有的平地適合耕種,這也成為每家每戶最為珍視的資源。有時候碰到兩戶人家的土地糾紛,村委調解不了,瑤老就要來幫忙調解。“也就是說一些道理,公平公道,有時候也要勸大家各退一步,相處好。”唐彬公說。
瑤老調解是瑤族多年來的一個傳統。瑤老們按照瑤族習慣以公平為原則,堅持平等對待、公平處理,而且不收酬勞,真正體現為民奉獻、廉潔奉公的精神。
針對瑤族社會的這些特點,現在的公檢法部門在處理這些地區的事情時,也十分注重吸引利用瑤老的力量。連南縣就在社會矛盾調解項目上,專門成立了一支“瑤老調解員”隊伍,充分發揮村級人民調解化解民間糾紛“第一道線”的獨特作用。與這些由政府組建的瑤老隊伍不同的是,唐彬公是一直生活在瑤寨的人,他的威信是建立在自己的人格魅力及村民對他的崇拜上。
盤上瑤族傳統紅布帽,頭插翎羽,身著黑色布衣,唐彬公拍照時,雙手后擺,昂首挺胸的他很自然的就露出了一種威顏。這種威顏背后所積聚的,是一個民族的道德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