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22年1月12日在清遠市第八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清遠市市長 溫文星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是清遠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且具有特殊意義的五年。2018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視察,親自為清遠的改革發展指航定向,對我們寄予厚望。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經受住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挑戰,較好完成了市七屆人大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五年來,我們堅持高質量發展,持續推動轉型和創新發展,經濟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5%。固定資產投資、規上工業增加值、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1%、6.6%和7.3%,進出口總額實現“七連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累計淘汰鋼鐵落后產能500萬噸、化解過剩產能62萬噸,減稅降費近百億元,上市公司實現從0到4的突破,廣東制造500強企業數居粵東西北地區第1。創新發展跑出加速度,高新區成為粵東西北地區唯一“全國百強”,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數均居粵東西北地區第2,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年均增長31.1%。旅游發展提檔升級,新增3A級以上景區16個,累計接待游客1.49億人次,7個縣(市、區)成功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是省內縣級單位創建成功最多的地市。
五年來,我們搶抓“雙區驅動”“雙城聯動”及橫琴和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等重大發展機遇,全方位深化廣清一體化,入珠融灣邁出堅實步伐。北江航道擴能升級工程、廣清城際(一期)、“高接高”、汕昆高速、汕湛高速清遠段等一批重大交通項目建成,高速公路、等級公路通車里程分別居全省第2和第3,推動廣清永高鐵項目列入《“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清遠不遠”優勢更加凸顯。“三園一城”[1]累計簽約項目581個,總投資近2000億元。“放管服”[2]改革、“數字政府”建設扎實推進,在全省率先實現工建系統“一網通辦”、率先實現政務服務自助機行政村全覆蓋,“兩減一即”[3]指標保持在全省前列,廣清“跨城通辦”事項達66個,各類市場主體凈增10萬戶。更多優質資源實現互通共享,共建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游合作區,建成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43個,303所學校、62家醫院與廣州建立結對幫扶關系。
五年來,我們牢記使命囑托,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夯實北部地區發展基礎,城鄉區域發展平衡性明顯提升。燕湖新城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清新加快融入大市區,各縣(市、區)城市擴容提質進一步加快。“廣清接合片區”入選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英德浛洸鎮、連州東陂鎮納入城鄉融合發展省級試點。連樟樣板區成為農村改革突破口。鄉村振興成效顯著,省實績考核連續三年居粵北片區第1。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省級14個和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5個,“3+3+X”產業體系[4]初具規模。在全省率先實現“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全覆蓋。創建美麗鄉村9986個,自然村100%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建設“四好農村路”[5]6283公里,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北部地區綠色發展優勢凸顯,民族工業園升級為省級產業轉移園,連山、連南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引進總部企業514家,連南、陽山成為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生態旅游、特色農林、綠色能源等產業逐步壯大。
五年來,我們聚焦補短板強弱項,堅決打贏打好三大攻堅戰,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更亮。全力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十三五”減排目標全面完成,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河長制全面推行,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北江干流水質保持Ⅱ類以上。全部完成中央第一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任務。完成造林和生態修復53.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9.63%。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12.37萬貧困人口、261個相對貧困村全部按時有序退出,省扶貧開發成效考核連續兩年進入第一梯隊。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切實做好政府隱性債務“清零”工作,金融風險保持在可控水平。應急管理體系更加完善,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年均分別下降28.9%和8.4%,有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五年來,我們堅持民生優先,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群眾。民生累計投入1447.4億元,支出占比78.5%。城鎮新增就業20.3萬人,連續三次省考核“優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4%。教育事業實現新跨躍,新建改建學校198所,新增幼兒園、中小學學位10.5萬個,在粵東西北地區率先成功創建“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省職教城加快建設全國職業教育高地。健康清遠深入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底”功能逐步健全,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應對有力有效,確診病例在全省率先“清零”,全域連續22個月保持低風險地區。底線民生保障水平持續提升,社會保障實現制度和人群全覆蓋。社會工作服務站實現鎮(街)全覆蓋。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網絡更加完善,文明創建深入開展,成功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和全國雙擁模范城,獲得省運會舉辦資格。英德巖山寨遺址入選“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填補嶺南文明起源階段聚落考古空白。平安清遠、掃黑除惡、全民反詐、全民禁毒等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五年來,我們著力打造服務型政府,深入推進職能和作風轉變,政府公信力、執行力明顯提升。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法治政府建設成效明顯。堅持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自覺接受監督,五年共辦理人大議案建議642件、政協提案2127件,政府與人大、政協溝通協調機制更加完善。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馳而不息糾“四風”,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不斷強化,機關作風明顯改善。國防動員、人民武裝、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港澳、退役軍人、信訪、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紅十字、地方志、檔案、人防、氣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2021年是本屆政府收官之年,我們認真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十大行動方案”,扎實做好“六穩”“六保”[6]工作,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一)全力推動經濟穩步向好發展。毫不松懈、從嚴從細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加強哨點監測和院感防控,落實重點人群篩查和重點場所管控,平穩解決隔離病房工作人員感染事件,安全有序推進新冠疫苗接種,全人群全程接種率82.4%,為全市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加強經濟形勢研判,及時制定應對措施,推動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前11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規上工業增加值、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8.2%、15.9%、11.8%和27.4%。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增長3.8%和13.9%。接待游客數、旅游收入分別增長57.3%和24.3%。
(二)加快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獲省批復實施。“三園一城”發展勢頭良好,新動工項目57個、投試產項目27個。廣清產業園湖岸西路、華清產業大道(一期)建成,北部片區加快拓展,獲省“年度經濟功能區優秀獎”。廣德(英德)產業園英紅科創小鎮、中南核心產業區、萬洋美妝眾創城、奧園文旅城4個特色產業板塊初具雛形。廣佛(佛岡)產業園萬洋眾創城、中創材料谷等11個項目動工建設,初步形成“兩谷兩園兩院”產業格局[7]。廣清空港現代物流產業新城建設加快推進,錦邦冷鏈物流園投入運營,綜合服務中心項目啟動建設。
(三)大力推進產業轉型提質增效。建立“項目大招商+項目要素保障+項目落地協調”齒輪化聯動機制,新引進產業項目25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98個。與14家中央、省屬國有企業舉行戰略合作協議集中簽約儀式,計劃總投資1713億元。優化企業服務,“扶優計劃”試點企業21家,成功申報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園區擴能增效加快,廣東清遠經濟開發區落戶清新,新建標準廠房80萬平方米,園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全口徑稅收分別增長23%和34%。創新能力持續提升,中山大學華南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獲科技部批復,與廣工、省農科院等4所高校院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4家,新建成省博士工作站11家。積極謀劃做優國資國企,組建4家市屬國企集團公司。
(四)加快重大項目和重大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重大項目指揮協調機制,成立1個總指揮部和19個專項指揮部、6個要素保障組,積極破解資金、用地、征拆等制約,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135.5%,其中省重點項目完成率全省第4。廣連高速三鳳里至連州段、二廣高速連州連接線、綠能環保發電、華電熱電聯產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使用,廣清城際北延線、國能清遠電廠等項目穩步推進。省職教城二期工程完成、三期先行組團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廣東金融學院清遠校區正式開學,省職教城在校學生達10.5萬。潖江蓄滯洪區工程完成年度投資計劃120%。處置批而未供、閑置土地和低效工業用地4萬畝,“掙”指標8634畝,均居全省第2。省運會籌備工作扎實推進,市民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英德國家女足基地足球場等18個體育場館新建或改造完成,奧體中心等13個場館按計劃推進。
(五)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建設。“廣清接合片區”實施方案獲國家發改委批準、省政府正式印發,制定清遠片區改革要點、重點項目清單,10項試驗任務和一批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在全省率先出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實施辦法。第一批6個鄉村振興樣板區加快建設。鄉村建設行動全面實施,全面完成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任務,16條美麗鄉村風貌帶加快建設,引導成立鄉村民宿合作社11家,美麗鄉村加快向“美麗經濟”轉變。英德紅旗茶廠成功入選第五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全面鋪開,高規格舉辦專題培訓班。完成撂荒耕地復耕復種11.04萬畝。“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和糧食安全省考核連續兩年“優秀”。
(六)持續深化污染防治攻堅。開展企業VOCs排放、餐飲油煙、揚塵等9個領域專項行動,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改善率全省第1,PM2.5、PM10、NO?三項指標下降幅度均居全省首位。加強漫水河、樂排河流域整治,7個國考斷面水質全部達標,11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標。新建改建危廢處置項目2個,完成土壤重點監管單位隱患排查。全力推進中央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典型案例問題整改取得階段性成效,259件交辦信訪案件全部或階段辦結。
(七)大力實施城市品質提升工程。完成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燕湖新城建設加速,“四館一中心”[8]主體結構封頂,南岸公園、銀泉南路、飛來峽古棧道等建成使用。啟動新一輪“創文”行動,英德、佛岡入選第七屆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開展市容“六亂”“三線”[9]問題整治,推動“五路二節點”[10]城市環境提升,治理違法建設面積153.4萬平方米,新開工改造565個老舊小區。《清遠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面鋪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建成5G基站2118個,在全省率先建成千兆光纖城市。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認真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雙減”工作,全面推行“5+2”課后服務[11]。市人民醫院二期建成,醫共體實現縣(市、區)全覆蓋,短缺藥品穩價保供機制逐步完善。大力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建設,建成市智慧養老信息平臺。系統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清遠戰法”、森林防火“清遠陽山經驗”在全省推廣。切實抓好紅火蟻防控工作。“網格化+信息化”“網格員+信息員”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扎實推進,網格化管理實現100%全覆蓋。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在市委帶領下團結拼搏、努力奮斗,以及廣州等兄弟市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向駐清部隊和各駐清單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清遠建設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我市最大的短板:一是經濟體量小,人均水平低,北部地區、農村地區發展底子仍較薄弱。二是產業發展的動力和質量效益有待提高,傳統低效產業占比大,新興產業尚未形成支柱動能,土地、環境、能耗等要素制約日益趨緊。三是綠色、安全發展底線需進一步筑牢,大氣污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安全生產、社會治理等基礎還需提升。四是優質教育、醫療、文化資源供給不足,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五是行政效能有待提升,營商環境仍需優化,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有待進一步激發。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勇于擔當,全力加以解決。
今后五年目標任務
未來五年,是我市奮進“十四五”,開啟新征程,加快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市第八次黨代會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十大行動方案”,聚焦建設“融灣崛起排頭兵、城鄉融合示范市、生態發展新標桿、雙區魅力后花園”的目標,加快推動廣清深度一體化,全面提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和民族團結進步,奮力譜寫新時代清遠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根據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的要求,今后五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全面融灣邁入新階段,城鄉融合達到新水平,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生態發展開創新局面,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共同富裕取得新進展,社會治理得到新提升。
(一)加快構建全面融灣新格局。準確把握區域經濟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區位、空間、生態等比較優勢,深化改革開放,積極參與“雙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圍繞“灣區所需、清遠所能”,完善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進一步打通交通路網“大動脈”,全力實施“三鐵工程”[12],共建“421”現代產業體系[13],推動交通互聯、產業共建、營商環境互融、公共服務共享等深度融合,不斷提升“清遠不遠、清遠更清”優勢,在更高層次構建我市全面融灣新格局。
(二)大力培育產業發展新引擎。堅持全市“一盤棋”,系統謀劃、統籌開發各類資源,優化產業布局。大力實施“十百千”工程[14],完善產業鏈供應鏈,培育壯大新材料、生物醫藥、汽車零部件、時尚美妝等新興主導產業,構建“大產業集群、大企業集聚、大項目集成”發展格局。高質量打造北江經濟帶。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打造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推動陶瓷、水泥、有色金屬等傳統產業綠色化發展,清理淘汰低端落后產能。發揮農業、旅游資源優勢,加大特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推動旅游全域化、品質化發展。實施更加開放、更大力度人才政策。
(三)積極探索城鄉融合發展新經驗。高水平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積極探索新時代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的“清遠經驗”。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堅持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鎮更加宜居宜業宜游,加快構建“一核三心三支點”[15]城市協調發展新格局。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支持民族地區加快高質量發展。
(四)不斷厚植綠色發展新優勢。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打好生態文明建設持久戰,努力讓清遠藍天常在、碧水長流、空氣常新。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實施產業發展“負面清單”管理,堅守安全、環保、效益底線。高標準建設南嶺國家公園和重大生態廊道。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探索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著力打造大灣區的“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果盤子”“茶罐子”,推動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五)持續增進增厚民生新福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建立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促進機制,促進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提升教育、醫療、文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著力構建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體系和社會救助體系,推動全域文明創建,持續提升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建設水平,統籌發展與安全,努力建設更高水平幸福清遠。
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進出口總額增長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城鎮新增就業3.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
我們將重點圍繞打造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堅持系統謀劃、穩中求進,全力穩投資擴消費促外貿,確保經濟平穩增長
努力營造安全發展環境。科學精準扎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完善“平戰結合”疫情防控長效機制,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做好重點人群排查管控,加強集中隔離場所管理,穩妥推進新冠疫苗接種。加快市公共衛生醫學中心規劃建設。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繼續實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推行“雙重預防機制”[16]建設,開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險化學品、非煤礦山、消防安全等重點領域隱患排查整治;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完成地質災害隱患點綜合治理100處、農村削坡建房風險點整治2590戶以上,確保全市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長效機制,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推動重大項目穩投資。全年實施重點項目171項,年度計劃投資286.4億元。確保市人民醫院公共衛生應急醫療中心等27個項目竣工投產,推動潖江蓄滯洪區工程等103個續建項目加快建設,力促廣東江夏生態建設公司總部大廈等41個項目開工建設。加大重點項目儲備,爭取一批重大項目納入國家和省規劃布局。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轉”,強化重大項目領導直聯責任制,發揮指揮部統籌作用,積極申報專項債、中央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建立新增用地指標分配與盤活存量土地、耕地占補平衡、土地產出效益、規劃空間等掛鉤制度,保障重大項目加快建設。
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發揮優質農業、旅游等資源優勢,積極對接服務廣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消費需求。研究出臺促消費政策措施,充分挖掘消費潛力。把握傳統假日、電商節日等重要消費節點,組織企業舉辦多元化消費促進活動。積極培育商圈經濟和商貿龍頭企業,鼓勵連鎖經營,推動汽車、家電等重點消費品下沉,促進城鄉一體化消費市場發展。鼓勵各縣(市、區)打造直播帶貨基地。深化與美團、京東、阿里等合作,推進“快遞進村”。培育發展夜經濟,加快旅游市場恢復。
多措并舉穩定外貿。引導企業積極參加廣交會、進博會等綜合性展會和“粵貿全球”線上線下展會,加強對“AEO企業政策”[17]落實,激發企業積極“走出去”,開拓擴大國際市場。支持企業通過并購境外品牌、技術和生產線等方式開展境外投資實現轉型升級。鼓勵企業探索出口+內銷的雙向市場渠道,促進企業拓展內銷市場,釋放增長潛力。落實口岸通關提效降費措施,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快保稅物流中心(B型)[18]、源潭跨境電商倉儲配送分撥中心等項目建設。
(二)堅持優勢互補、高質協同,推動廣清一體化水平持續提升,爭當融灣崛起排頭兵
高質量建設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加快管理機構實體化運作。強化“三園一城”招商引資和項目落地,力爭新引進項目48個,新動工項目31個、投(試)產項目33個,投資增長22%以上。進一步提升廣清產業園軟硬環境,推進廣州路北延線、污水處理廠二期等項目建設,加快推動新塘組團、湖岸西路片區開發建設,實施“CSO首席服務官”[19]試點。加快廣佛(佛岡)產業園配套設施建設,全力推進生物島拓展區、中科天機機器人研究院等項目建設。完善廣德(英德)產業園規劃,做好中南片區前期工作,加快廣建、溫氏、皇朝家私等項目建設。理順廣清空港現代物流產業新城管理體制機制,力爭建成中國南部物流樞紐二期、啟動三期建設。
深化與“雙區”交通互聯互通。加快高速公路規劃建設,確保佛清從高速清遠段建成通車,加快清遠清新至廣州花都高速、二廣高速連山至賀州支線建設,推進京港澳高速(佛岡至廣州太和段)、清連高速改擴建工程前期工作,力爭完成高速公路投資30億元以上。加快廣清城際北延線、清遠磁浮旅游專線等項目建設,推動廣清永高鐵早日動工建設,積極謀劃推動廣州東至花都天貴城際延伸至清遠、廈昆高鐵、肇慶經清遠至佛岡至從化城際等項目。推進連州支線機場項目前期工作。加快國省道項目建設。繼續提升北江航道運力,推進清遠新港貨運樞紐、清遠旅游客運碼頭、北江旅游碼頭等項目加快建設,整合資源全力打造港口經濟。穩步推進連江閘壩處置,爭取同步推進航道升級改造。
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發揮廣清營商環境一體化工作專班作用,對照先進地區,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的堵點、難點、痛點,多做“雪中送炭”工作,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加快形成有序有效市場。推動市(區)綜合政務服務大廳加快規劃建設。深化“放管服”改革,繼續下放、委托一批市級行政許可事項,進一步壓減投資項目辦理時限,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完善事中事后監管。推動廣州營商環境“4.0”向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覆蓋。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持續推進“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全面推廣電子證照應用,實現市縣級政務事項網上可辦率不低于90%。繼續拓展“粵省事”“粵商通”和“跨省通辦”、廣清“跨城通辦”服務事項覆蓋范圍。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幫助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減負紓困、恢復發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先進制造業、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支持企業積極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全面抓好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建設。
(三)堅持產業興市、創新驅動,推動制造業整體提能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加快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重點圍繞產業發展推動科技創新。推動清遠國家高新區擴園提質、繼續爭先進位,抓好英德省級高新區發展,爭取繼續布局建設省級高新區。加強創新平臺和主體培育,支持一批創新研究院申報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力爭高新技術企業、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達到430家和130家以上。加強與重點高校、科研院所對接,深化產學研合作,推動一批國家、省重點研發計劃成果到清遠轉化和產業化。加快中山大學華南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建設。完善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和服務體系。圍繞產業發展需求,定向精準引進領軍人才,實施新型高性能材料產業人才振興計劃。統籌用好省職教城、廣清產業園、燕湖新城等平臺資源,加強城市、產業、人才規劃銜接,合理布局產業發展,更高水平促進產學城融合。
大力培育新興主導產業。落實“大招商”機制,樹牢“兩低一高”[20]產業發展導向,聚焦串鏈補鏈強鏈,積極承接廣州等大灣區城市產業轉移,加強對京津冀、長三角城市群的產業招商,力爭全年引進產業項目165個、投資510億元以上。進一步強化與中央、省屬國企及行業龍頭企業的戰略合作,引導已簽約項目有序布局。做好項目跟蹤服務管理,強化優質項目要素保障,實施“一企一策”“一項目一專班”,推動重點簽約項目盡早落地。深入實施企業扶優計劃,謀劃建立產業發展基金,抓好新興產業龍頭企業培育,大力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完成工業投資120億元以上。繼續加大力度扶持企業上市,力爭新增1-2家上市企業,支持更多募投項目落地清遠。加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力度。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加快在建12個風電項目、18個光伏項目建設,做好連州天湖(潭嶺)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前期工作。
優化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支持和服務好有實力的現有企業增資擴產,鼓勵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力爭完成技改投資35億元以上。持續改善中小微企業服務,大力推進“小升規”,力爭實現新升規企業50家以上。繼續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快6個省級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項目實施。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支持傳統優勢產業綠色化轉型。發展低碳綠色水泥、高端建筑陶瓷產業,推動鋼鐵產業升級改造,提升有色金屬產業關鍵技術水平和高端產品價值,繼續推進化工企業整治提升。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完善能耗“雙控”[21]和統籌機制,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提升能耗使用效益,確保完成省下達目標。
提升園區綜合承載能力。深化“一區多園”[22]管理體制機制,堅持向園區精準授權、放權,持續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和綜合服務配套。加快省安全應急產業園、前沿新材料產業園、海大(清新)產業園等特色園區申報和建設,規劃建設船舶裝備制造產業園和戰略小金屬基地。加快清遠經濟開發區建設。支持民族工業園擴容提質,支持陽山、連南、連山申建省級特色產業園。推動清遠國家高新區建設省市共建和諧勞動關系綜合試驗區。鼓勵園區建設和使用標準廠房,堅持工業項目入園集中發展,力爭建設標準廠房80萬平方米、全市園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
推動國資國企做強做優做大。引導國有企業找準定位,聚焦主業發展,推動業務整合,盤活存量資源,培育和激發新的增長極,確保保值增值。全面完成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加快國資國企布局優化、結構調整,強化國有資本在礦產、林業等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等領域的主體作用,突出國資國企服務重大項目建設及產業示范引領等方面作用。完成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產的集中統一監管工作。加快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深化“三項制度”改革[23],穩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切實增強國有企業活力、實力、競爭力和防風險能力。
(四)堅持協調平衡、富民興村,高水平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深化城鄉融合改革探索。聚焦10項試驗任務,加快清遠片區建設;扎實推進浛洸、東陂2個省級城鄉融合中心鎮試點建設。繼續完善提升第一批、推動第二批鄉村振興樣板區建設。積極開展農村“三塊地”改革[24],探索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推動一批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交易。搭建市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平臺。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推進佛岡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專項改革省級試點,鼓勵開展股份合作制改革。實施“萬企興萬村”行動,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推廣“公司+基地+農戶”“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模式,讓農民分享更多產業增值收益。扎實做好駐鎮幫鎮扶村工作,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統籌用好項目、資金、人才等資源,持續推動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更好實現鎮村同建同治同美。
推動農業產業提質增效。用好國家和省級農業產業園平臺,持續開展“五大一深化”[25]提升行動,推進“3個三工程”[26],加快農業現代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著力解決農產品“增產不增收、優質不優價”問題。高標準建設“2+14”現代農業產業園,力爭新增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1-2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1個、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區3個。開展鎮域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持續推動“一鎮一業、一村一品”。開展品牌全面提升計劃,成立市農業品牌建設領導小組,圍繞現有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制定實施打造茶葉百億產值行動計劃,推動清遠雞、英德紅茶、連州菜心、連山絲苗米、麻竹筍等“清字號”特色農產品擴量提質塑品牌,激活品牌價值。積極引進龍頭企業技術、銷售、資本等力量。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補齊農產品烘干倉儲、加工流通設施短板,啟動清遠冷鏈物流基地項目建設,支持連州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加快建設大灣區“菜籃子”清遠配送中心,力爭新認證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3-5個,把更多優質農產品推介到大灣區。大力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集群發展,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完成墾造水田、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年度任務,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確保糧食總產量穩定在72萬噸以上。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鞏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深入實施“美麗鄉村2025”行動計劃[27],全力推動鄉村建設提檔升級。優化鄉村規劃編制,高水平打造美麗鄉村風貌帶。持續開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28],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四小園”建設[29],力爭60%以上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制定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管理辦法,力爭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50%以上。持續推進村莊主干道、通行政村自然村道路改造升級,建設“四好農村路”260公里以上。繼續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進一步提升偏遠鄉村光纖、4G網絡覆蓋質量。
(五)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抓好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加快建設生態發展標桿市
深化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突出科學治污、精準治污、依法治污,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落實大氣污染防治常態化管控措施,加強不良天氣應急應對,全力完成省下達空氣優良率目標。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全面實施排污口整治和規范化建設,進一步提升漫水河、樂排河等流域水質質量。完善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體系和機制,加大管網建設投入,逐步提升管養水平。完成銀盞片區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設、東城污水處理廠(二期)建成投產。確保7個國考斷面水質全部穩定達標。完成16艘以上貨運船舶LNG動力改造。嚴格土壤污染源頭防治。
扎實推進環保督察整改。堅持標本兼治、舉一反三,持續推進生態環境重點攻堅任務。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填埋場“一場一策”全面整治,確保6月底前實現積存滲濾液清零。嚴厲打擊稀土盜采和非法傾倒固廢行為,加快清城區利維石場、石角鎮九腌村、滃江流域稀土偷采點治理。穩妥有序推進小水電清理。
持續加強生態建設。嚴格實施“三線一單”[30]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全面推行林長制,深入實施“全域增綠”行動,推動生態公益林擴面提質,力爭完成造林更新5.4萬畝。加強損毀山體、廢棄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完成74個綠色礦山建設任務。積極配合做好南嶺國家公園規劃創建。大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確保年底前各項指標全面達標。因地制宜發展綠色食品加工業,提升林業產業功能,做優做強壯、瑤醫藥等特色中醫藥產業。用好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加強與廣碳所對接合作,探索生態資產價值實現機制。
大力發展全域旅游。著力差異化、品牌化,加快推進串珠成鏈,提升游客的目標感、體驗感、滿意度,形成更多的旅游消費。配合推進南嶺生態旅游公路規劃建設,力爭項目主線向北部地區覆蓋,謀劃周邊旅游產業布局發展。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游合作區建設。在南北部各謀劃建設一條旅游示范路線。統籌北江沿線旅游資源,打造北江旅游經濟帶。協調加快清遠長隆項目建設。加快瑤妃故里、湞陽坊、萬山朝王國家石漠公園(一期)等重點文旅項目建設,繼續推進連南縣城民族特色化外立面改造,推動一批A級景區創建和提質升級。支持英紅科創、連州攝影等特色小鎮加快建設。用好紅色資源,打造精品紅色文化旅游品牌。用活田園生態、民俗風情、少數民族村寨、古村落等資源,著力打造鄉村民宿集群,推動鄉村旅游加快發展。持續完善旅游廁所、旅游標識、旅游交通、智慧旅游、健康旅游等公共配套,抓好旅游產品宣傳推廣。力爭成功創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區。
(六)堅持軟硬結合、建管并重,著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全力辦好第十六屆省運會。加強與省運會組委會、省體育局等溝通對接,有力有序推進各項籌備工作。精心組織好測試賽、開閉幕式等重要活動,高質量辦好各項競技賽事。高標準完成場館及配套設施建設,3月底前完成全部31個賽事場館建設。加強備戰參賽工作,爭取團體總成績進入全省前10。提高綜合保障服務能力,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扎實做好疫情防控、后勤保障、安保接待、志愿服務等工作。大力開展“山水清遠、激情省運”系列主題宣傳活動,統籌線上線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講好省運故事,傳播清遠聲音,打造“網紅城市”,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配套。統籌清城清新一體化發展,繼續完善兩區交通對接。加快燕湖新城建設,全面建成“四館一中心”,推動湖城大道、北岸公園等加快建設;積極引進金融、企業總部和高端商務產業,推動產城融合發展。加快推進省職教城、燕湖新城排澇工程建設。增強英德、連州、佛岡城市帶動功能,支持連山、連南、陽山加快縣城提質發展。城市更新防止大拆大建。穩步推進老舊小區、舊街區改造,規劃建設一批小公園和公共廁所,培育一批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加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新建5G基站500個、公共充電樁130個以上。強化水、電、氣“一張網”建設,新建市區供水設施管網80公里,推進天然氣“縣縣通工程”,完成500千伏清城、220千伏省職教城等輸變電工程項目建設。
持續深化文明城市創建。深入實施精神文明創建“九大行動”[31],廣泛開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創建活動,狠抓“八個三百米”綜合整治[32],力爭年度測評取得優異成績。持續推進市區治堵保暢攻堅行動,“一點一策”整治6個交通擁堵節點,加快城市骨架路網建設,繼續打通一批斷頭路,推進城市慢行系統、智能交通建設。積極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利用處理,力爭市區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各縣(市、區)中心城區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90%以上。大力發展志愿者、義工、社工等公益事業,廣泛開展文明勸導,引導提升市民文明素養。加強“數字城管”“智慧城管”建設,推動城市管理更加精準、高效、便民。
(七)堅持發展為民、發展惠民,全力抓好各項社會事業,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力辦好省、市十件民生實事。全面實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實施“新強師工程”,推進集團化辦學。加大公立學位供給,新增幼兒園學位2000個、中小學學位1.2萬個以上,增加鄉村寄宿制學位。落實國家“雙減”政策,進一步提升義務教育校內課后服務質量。擴大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實施覆蓋面。加快省職教城三期先行組團動工建設,完善周邊基礎設施配套,推動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強服務。深入推進健康清遠建設。推動12個縣級公立醫院升級建設項目建成投入使用。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開展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推進縣域醫共體網格化布局建設。持續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加強基層全科醫生等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推動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見效。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市、縣、鎮、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提檔升級。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辦好系列群眾文體活動。
兜住兜牢民生底線。落實3.0版“促進就業九條”,實施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十項行動”,持續推動“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標準化品牌化,開展技能培訓1萬人次以上。持續推進退役軍人創業孵化體系建設。健全完善社保擴面征繳長效機制,推動全員足額參保。探索開展基層病種按單病種結算。穩步提高底線民生保障水平。強化“一老一小”服務,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長效機制,完善殘疾人服務體系,推動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持續推進兒童福利保障。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發放城鎮住房保障家庭租賃補貼1350戶。
完善和創新社會治理。健全“網格化+信息化”“網格員+信息員”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深化“平安清遠”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高位推動全民反詐工作。高標準創建禁毒示范城市。大力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繼續完善社會組織管理體系。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和社會群體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綜合治理,創建一批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區)。做好掃黃打非、打假、打傳、打私等工作。
(八)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強化政府自身建設,全力打造高效政府、有為政府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第一議題”制度,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做到“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切實把黨的領導貫徹到政府履行職責各領域全過程。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自覺接受市政協民主監督,辦好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主動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溝通協商,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發揮政府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作用,強化政府規章和行政規范性文件制訂管理。加快行政執法“兩平臺”建設,穩步推進鄉鎮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工作,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加大政務公開、審計監督力度。積極開展“八五”普法宣傳教育。
提升政府服務效能。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規定。持續精簡文件會議,統籌督查考核,切實為基層減負。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嚴控“三公”經費預算,堅持政府機關過緊日子。加強隊伍作風建設,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引導廣大干部提振“精氣神”、奮力“闖創干”,以最佳狀態、最大努力,為群眾提供更加有速度更加有力度更加有溫度的服務。
各位代表,奮斗成就夢想,實干成就未來。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勠力同心、接續奮斗,奮力譜寫新時代清遠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附件
名 詞 解 釋
﹝1﹞三園一城:廣清產業園、廣佛(佛岡)產業園、廣德(英德)產業園和廣清空港現代物流產業新城。
﹝2﹞放管服:“放”即簡政放權,降低準入門檻;“管”即創新監管,促進公平競爭;“服”即高效服務,營造便利環境。
﹝3﹞兩減一即:減少辦理時間,減少跑動距離和即時辦理。
﹝4﹞3+3+X產業體系:蔬菜、水果、茶葉三個種植產業,清遠雞、生豬、桂花魚三個養殖產業,X個地方特色產業。
﹝5﹞四好農村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
﹝6﹞“六穩”“六保”:“六穩”是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六保”是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7﹞兩谷兩園兩院產業格局:“兩谷”分別是以萬洋眾創城項目為中心的“美谷”和以天賜新材料、鹿山新材料為龍頭,中創集團為平臺的“材料谷”。“兩園”分別是以晶華項目為主體的灣區北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和以中大醫學創新園為主體的生物醫藥和生命健康園。“兩院”分別是華南理工大學聚合物新型成型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廣佛產業園分中心)和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共建南方職業教育服務站(研究院)。
﹝8﹞四館一中心:指的是圖書館、城市館、博物館、科技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
﹝9﹞“六亂”“三線”:六亂指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設攤點、亂拉亂掛、亂貼亂寫亂畫、亂扔亂吐;三線指電線、網線、電話線。
﹝10﹞五路二節點:市區職教一路、大學東路、北江東路、環城東路和城西大道,以及環城東路與北江東路交叉口、廣清城際清城站周邊共五路二節點整治提升工程。
﹝11﹞“5+2”課后服務:學校每周5天都要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結束時間要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
﹝12﹞三鐵工程:南部通地鐵、中部通城鐵、北部通高鐵,推動“交通補短、清遠不遠”。
﹝13﹞“421”現代產業體系:4是指四大戰略性支柱和新興產業,包括生物醫藥產業、大數據產業、汽車零部件產業和裝備制造配套產業;2是指商貿服務和生態服務業;1是指都市現代農業。
﹝14﹞“十百千”工程:推進形成一批十億級項目、百億級企業、千億級產業,簡稱“十百千”工程。
﹝15﹞一核三心三支點:以中心城區為核心,以英德、連州、佛岡為副中心,以連山、連南、陽山為支點的城市發展格局。
﹝16﹞雙重預防機制: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機制和隱患排查治理機制。
﹝17﹞AEO企業政策:AEO是經認證的經營者(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的簡稱,AEO企業是指以任何一種方式參與貨物國際流通,并被海關當局認定符合世界海關組織或相應供應鏈安全標準的一方,截至目前我市已有40家外貿生產型企業獲海關高級認證資質。
﹝18﹞保稅物流中心(B型):經海關批準,由中國境內一家企業法人經營,多家企業進入并從事保稅倉儲物流業務的保稅監管場所。
﹝19﹞CSO首席服務官:Chief Service Officer,簡稱CSO首席服務官,作為一種非審批類移動式服務窗口,為企業提供有溫度、個性化、全流程的服務。
﹝20﹞兩低一高:低耗能、低排放和高附加值的產業發展導向。
﹝21﹞能耗“雙控”:實行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主要目的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引導處理好能耗“雙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實現高質量的發展。
﹝22﹞一區多園:“一區”指清遠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園”指廣州(清遠)產業轉移工業園、廣州花都(清新)產業轉移工業園、廣州白云(英德)產業轉移工業園、廣德(英德)產業園、佛岡產業轉移工業園、連州產業轉移工業園。
﹝23﹞“三項制度”改革:國務院針對國企中勞動、人事、分配的三項制度改革,以及對公務員制度、事業單位人事制度、工資福利的三項制度改革。
﹝24﹞“三塊地”改革:農村承包地,農村宅基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
﹝25﹞五大一深化:以深加工和數字化為抓手,加快建設農業大生產基地、建立農產品大流通平臺、打造清遠農業大品牌、面向大市場、服務好粵港澳大灣區。
﹝26﹞3個三工程:深入實施品種、品質、品牌“三品”工程,著力打造清遠雞、柑橘、茶葉等三大主導產業,帶動全市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
﹝27﹞“美麗鄉村2025”行動計劃:2018年5月,《清遠市“美麗鄉村2025”行動計劃》印發,提出到2025年,實現全市100%的自然村創建成為“整潔村”檔次以上的美麗鄉村,80%以上的自然村創建成為“示范村”檔次以上的美麗鄉村,建成特色村500個、生態村100個、美麗田園一批,全部行政村達到省美麗宜居村標準。
﹝28﹞“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簡稱“千萬工程”。2019年4月,《清遠市關于深入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行動方案》印發,目標是到2022年底,全市60%以上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標準,全市建成50個以上特色精品村。
﹝29﹞“四小園”建設:在農村利用清拆出來的閑置空地,因地制宜開展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等小生態板塊建設活動。
﹝30﹞三線一單:三線是指生態保護紅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質量底線;一單是指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31﹞精神文明創建“九大行動”:鄉村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提升行動、農貿市場綜合治理行動、出租汽車文明服務拓展行動、餐飲行業文明誠信服務行動、網絡文明促進行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提升行動、傳承弘揚好家教好家風行動、高速公路沿線環境優化行動、文明村鎮創建提質行動。
﹝32﹞“八個三百米”綜合整治:指的是市場及周邊、社區及周邊、街辦及周邊、鄉鎮鎮政府及周邊、交通站場及周邊、商業綜合體及周邊、醫院及周邊、學校及周邊300米范圍,這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地測評的重點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