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清遠市2025年‘粵聚英才、粵見未來’暨南粵春暖大型招聘活動”在清城區保利廣場舉行。
近日,在清城區保利廣場人頭攢動的招聘會現場,應屆畢業生小鄭與企業負責人熱烈交流的場景,是清遠市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的生動縮影。
政府筑巢引鳳,奮斗者破繭成蝶。今年以來,清遠市堅持“統”的大局,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全力服務“百千萬工程”,助推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通過精準服務、創業扶持、技能提升、人才引育等措施,夯實經濟發展“穩定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就業成績單:2024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7528人,超額完成省目標任務17%,高校畢業生就業率超91%,就業形勢平穩向好。
精準對接打通就業“快車道”
“我學的是汽修專業,想找一份有五險一金,月休4天以上的工作。”春節一過,今年剛畢業的小鄭就早早來到清新區清新公園招聘會現場求職。同樣,陳女士也在眾多崗位中尋覓到了文員工作的機會。招聘會現場,粵美口腔等80家企業提供了涵蓋制造業、服務業、科技創新等多元領域的崗位,吸引了眾多求職者穿梭其間,圍繞崗位詳情與企業招聘人員深入交流。現場還貼心設置了就業創業政策咨詢攤位,為求職者提供一站式服務。
新春伊始,清遠市緊抓招工黃金期,構建“線下+云端”立體化招聘網絡。大年初六,英德人社部門在戶外招聘廣場組織開展大型招聘會,吸引了120多家企業踴躍參與。隨后,各地人社部門在清城區保利廣場、萬達廣場、清新區美林廣場、佛岡人民公園等熱門商圈持續發力,接連舉辦大型招聘會,并充分借助粵就業小程序、線上直播帶崗等線上平臺,以多種形式搭建起高效的就業供需橋梁。截至2月15日,我市已成功組織開展南粵春暖招聘會70多場,累計服務企業2500多家(次),為廣大求職者提供了眾多的就業選擇,開啟了就業的新征程。
根據統計,2024年,清遠市堅守就業優先戰略,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7528人,超額完成省目標任務17%,就業形勢持續向好。為提升就業質量,全市開展“南粵春暖”等各類主題招聘會512場,促成1.87萬人次達成就業意向;針對省職教城高校畢業生開展“定制式”專項招聘25場。在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幫扶上,部省推送的6649名清遠戶籍畢業生,就業率達91.17%,服務率100%。此外,清遠求職招聘小程序注冊企業1200多家,發布崗位1.9萬個(次),27個就業驛站為9000余人次提供了服務。
扶持創業培育經濟新動能
在清遠國家高新區,李志兵帶領的冰恒物聯網絡科技公司正加速布局終端產品生產線。2020年入駐省市共建創業孵化基地后,該公司在交流活動與專業培訓中不斷成長,還通過企業對接活動拓展業務合作。公司負責人李志兵表示,“進入基地后,減輕了我們租金的壓力,提供了良好的辦公環境,并在基地組織的各類企業對接活動中認識了許多業內人士,為日后的業務來往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他表示,公司計劃在清遠本地投建終端產品生產線,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200公里外的連州,黃雪梅參加了當地政府組織的各種學習培訓活動,她發現電商平臺有非常好的前景,萌生了為家鄉土特產“帶貨”的想法。她成立農業公司,借助電商直播,日均訂單超百單,通過聯農帶農助力鄉村振興,先后共帶動150戶農戶實現增收致富。
他們的成功離不開各項政策的支持。清遠市大力扶持創新創業,擴大就業容量。數據顯示,清遠已建成17個創業孵化基地,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985萬元,全市發放就業創業補貼9508.6萬元,惠及2.82萬人(次)。共為4.26萬家企業減負失業保險費11662.68萬元。
技能鍛造推動產業人才升級
“現在既能接送孩子又有穩定收入,這樣的‘媽媽崗’太適合我了!”在清城區北部萬科小區居住的陳雪明原是全職寶媽,去年8月參加了“一針一線”紡織服裝技能人才送教下鄉培訓班的學習后,到了萬悅服裝衛星工廠上班,不僅工作時間靈活,還能實現家門口就業。
清遠市緊扣產業需求,實施精準技能培訓,推動產業人才升級,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打造“一針一線縫紉巧手”特色勞務品牌,累計開展紡織服裝技能培訓5000余人次,培訓合格學員全部推薦至園區企業或周邊衛星工廠就業,實現家門口靈活就業,有力促進勞務增收。
同時,我市全面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等工程。在“粵菜師傅”項目中,創新成立清遠“星廚之家”,開展星廚下鄉行,開展“粵菜師傅”培訓1820人次;聚焦“制造業當家”,實施制造業當家技能人才支撐工程,組織一、二、三產業技能培訓13266人次;推進“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建設,4家企業入選鏈主培育單位,推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擴面提質,開展技能等級認定21809人次,為產業升級賦能;在滿足“一老一小”需求方面,著力培養專業化家政人才隊伍,開展“南粵家政”培訓8785人次,通過舉辦技能大賽和招聘會,持續擦亮我市“北江家政”等“南粵家政”品牌。
政策護航織密就業服務網
“清遠最吸引我的,是優越的營商環境和開放包容的人才政策。”廣東薩菲安新材料有限公司博士湯依偉,道出了這座城市的引才密碼。2017年,他帶領團隊在清遠高新區創立企業,攻克鋰離子電池安全技術難關。湯依偉說,清遠推出了一系列激勵措施,如提供人才公寓和科研經費支持等,極大激發了公司創新活力。如今,公司已成為鋰離子電池涂覆隔膜行業具有技術領先優勢的企業,預計未來3年產值可達5億元。
這樣的創新故事,正在清遠58個博士工作站、9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里不斷上演。據統計,目前全市累計引進博士超300人,發放省級財政補助2500多萬元,30余名在站博士后成為科技攻關的中堅力量。
不僅是高層次人才,對于普通高校畢業生和基層工作者,清遠同樣構建起成長通道。
畢業于河海大學的鄧藝超,通過“三支一扶”計劃扎根清新區山塘鎮,推動的喜宴師培訓基地建設項目已獲市級百萬資金扶持。在清城區人才驛站,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馬舒欣借助“雁歸計劃”實現職場“搶跑”:先后在省職教城產教融合研究院、團市委等單位實習,提前鎖定職業方向。這些鮮活案例背后,是清遠人社部門織就的立體服務網絡:全年舉辦人才對接活動570場,精準匹配1200余名高層次人才;創新設立20個“百千萬工程”專項派遣崗,推動306名“三支一扶”人員扎根鄉村;開展“雁歸計劃”活動414場次,服務1.69萬人次青年;179名鄉村工匠通過職稱評審實現職業躍升……從尖端科研到田間地頭,清遠以制度創新激活人才“一池春水”鋪就人才就業創業“暖心路”。
來源:清遠人社、清遠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