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市人民政府關于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二次
會議第1589號代表建議會辦意見的函
省委統戰部:
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黃道文代表提出了關于繼續支持清遠市華僑農(茶)場基礎設施建設納入省財政預算的建議,經研究,現提出會辦意見如下:
為保證我市歸僑僑眷合法權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法律保護,我市市委、市政府一直遵循黨和國家僑務工作“一視同仁,不得歧視,根據特點,適當照顧”的十六字方針,按照全省的部署,不斷推動我市四個華僑農(茶)場改革和發展,做到“三融入”(體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會、經濟融入市場),華僑農(茶)場的發展面貌和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相對而言,尤其是在華僑農(茶)場完成體制改革后,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還存在原有設施逐漸老化,新設施建設資金不足,地方財政乏力等問題。
???一、調查情況
????(一)關于基礎設施落后的問題。一是飲水安全問題。清遠市華僑農場沒有反映相關問題。英德市在推動國家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落實中,把3個華僑茶場納入了英德全市村村通自來水建設規劃,英華僑場、黃陂僑場正在實施建設當中,英紅僑場因資金不足問題暫未實施建設,但隨著社區的發展,原有的飲水工程設施已滿足不了新增的需求,水量不足、水壓不夠的問題時有存在,對僑民的日常生活造成極大不便,存在較大的飲水安全風險,如英紅茶場紅橋社區2018年新建的“僑民新村”八棟360戶均面臨供水嚴重不足的問題。二是部分公路狹小及未能完全實現村道硬底化的問題。目前,英紅僑場需要硬底化道路8公里、需要擴寬道路20公里,英華僑場需硬底化道路2.35公里、需要擴寬道路10.5公里,黃陂僑場需硬底化道路11.5公里在、需要擴寬道路3公里。按照交通部門的建設標準,硬底化道路每公里需投入40萬元、擴寬道路每公里需投入15萬元,3個僑場道路建設共需投入1376.5萬元。僑場由于資金不足,難以獨自完成建設;我市交通部門因上級補助指標不足、本級財政資金配套不足、全市需要修建的農村公路仍然有1800多公里等因素影響或制約,目前難以滿足3個僑場的道路建設需求。三是水利灌溉設施不足、排水排污系統老化等問題。英華僑場、英紅僑場分別處于清遠華僑工業園、英紅園工業園當中,沒有納入英德市新一輪城鄉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PPP項目內,其污水處理基礎設施統一由園區規劃建設,目前正在實施當中。英德市水利部門已收到英華僑場水利灌溉設施需要加固維修的申請,但因資金尚未落實,所以難以實施維修工程。英德市農田水利建設管理等職責現已整合由英德市農業農村局統一負責,有利于今后進一步理順水利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
????(二)關于華僑農場養老收支缺口大的問題。據調查了解,英德市現有3萬多名企業離退休人員,3個華僑茶場和省屬駐英單位養老金長期以來收不抵支,為按時足額發放養老金保穩定,英德市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并且不斷從我市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中墊付,不僅企業養老保險統籌賬戶在扣除省和清遠市調劑金后的赤字超過了11億元,而且在長期巨額墊支情況下也造成了英德市機關個人賬戶的嚴重赤字。而且隨著時間推移,資金缺口將會越來越大。但由于我市已按照省的統一部署,職工養老保險在已于2008年實行全省統籌解決,而英德養老資金統籌基金缺口問題確實對當地支持僑場建設資金造成了一定影響。
????(三)關于華僑農(茶)場納入當地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的問題。為進一步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和高標準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根據《中共清遠市委辦公室?清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清遠市“美麗鄉村2025”行動計劃>的通知》的精神,從2018年至2025年,市財政每年安排3億元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資金,實施“以獎代補”政策。根據《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省級按每個行政村平均1000萬元的標準通過獎補方式支持粵東西北地區12個市的縣、縣級市……獎補資金直接撥付到縣(市、區),由縣(市、區)統籌使用”。同時,按照《關于加快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美麗鄉村三年行動計劃》《清遠市“十三五”期間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意見》《清遠市加快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美麗鄉村實施方案》的要求,英德市制定了《英德市“十三五”期間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意見》,以20戶以上自然村為基本單元,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創建美麗鄉村,包括排水排污、農田水利灌溉設施、農村公路硬底化、“村村通”飲水工程等,美麗鄉村建設符合清遠市創建標準的,按其在冊人口規模實施以獎代補(最低獎補15萬元、最高獎補500萬元)。但按照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精神,省級財政將對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開展村莊整治實施獎補扶持,平均每個行政村支持1000萬元,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以上省、市出臺的政策,獎補的對象均為農村。
????(四)關于華僑農(茶)場沒有納入當地精準扶貧規劃的問題。根據市農業農村局和市扶貧開發辦公室反饋情況,由于華僑農(茶)場的僑民均為非農戶口,根據相關文件精神,精準扶貧的對象是農村貧困人口,所以按現行政策的要求,目前3個僑場內的貧困居民(僑場內的原職工均屬非農戶口)未能列入精準扶貧的管理范疇,但僑場內屬農民身份的貧困戶,已列入我市精準扶貧的工作范圍。我市也積極通過低保、醫療補助、高齡生活補貼、臨時救助(每年3000元/戶)、困難三僑生助學金(每年3000元)、住房困難或危房改造補助、省級貧困歸僑扶貧救助補助資金(補助標準為2000-3000元)、聯系爭取慰問救助、發展產業提供就業崗位等辦法,開展僑民的扶貧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意見
(一)加強工作統籌。英德市政府加強工作統籌,將各華僑農(茶)場納入安全飲水、水利設施及道路建設等范圍,組織下轄各華僑農(茶)場向英德市當地水利、交通運輸、農業等部門提交申報材料,并積極與市水利局的溝通聯系。同時切實落實“三融入”要求,進一步推動僑場經濟發展,提升僑場集體經濟實力。
(二)加強工作指導。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和英德市水利、農業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對具體工作加強指導。
????(三)英德市政府統籌各僑場相關情況,向上級財政部門提交申請要求解決資金缺口問題,加大對困難僑民的幫扶力度。
(四)懇請省財政加大對我市的支持力度,爭取解決英德市的資金缺口問題,參照以往做法恢復省財政扶持的“華僑農場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一定五年。并懇請省財政對我市歷年累計為4個華僑農(茶)場,尤其是英德市的3個茶場墊支的養老金缺口分期進行調劑解決,以逐步做實個人賬戶,化解養老保險的風險。
(五)市農業農村局、英德市政府按照“三融入”要求,共同研究組織開展華僑農(茶)場納入當地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工作,懇請省將我市4個華僑農(茶)場涉及的居委納入享受省級財政對每個行政村支持1000萬元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資金的補助以及納入其他省級財政對鄉村建設、精準扶貧資金補助的范疇。
(六)加強督促力度。市委統戰部和英德市委統戰部加大督促工作落實力度。
專此函達。
清遠市人民政府
2019年4月22日
(聯系人:米國保,聯系電話:0763-336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