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市商務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十大行動方案”,按照黨中央關于“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扎實落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全力穩外貿、穩外資、擴消費、促招商、強電商、保流通。一年以來,全市消費市場總體平穩、線上經濟日趨活躍、外貿基本盤規模穩固、招商引資持續推進、雙向投資穩步發展。現將2022年以來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2022年主要工作情況
一年來,我們堅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深挖市場主體潛力,全力落實供應鏈產業鏈保通保暢,狠抓各項政策效應釋放,推動商務指標實現平穩增長。一年來,消費克服了本土較大規模疫情沖擊,在消費市場疲軟的大環境下始終保持正增長,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1.2億元,同比增長0.3%;線上線下融合的消費新模式持續普及,全年實現網絡零售額61.3億元,同比增長19.7%。外貿進出口有力克服了全球疫情、需求萎縮等系列不穩定因素,在2021年首破500億元大關的高基數上,連續12個月保持正增長,全年實現進出口總值552.6億元,同比增長3%,增速排名全省第八位,順利完成省、市下達任務。跨境電商工作取得新突破,正式獲批成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清遠跨境電子商務清關中心開業運營,全年實現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同比增長4倍,在亞馬遜、速賣通等主流跨境電商交易平臺中,新增的清遠地區賣貨商家超過300家。實際使用外資止降轉升、逐步反彈,總量創過去8年以來的歷史新高,全年實際使用外資11.15億元,同比增長11.4%,超額完成年度任務。佛岡、連南、連山、連州、陽山省級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順利通過省商務廳考評驗收,在全省6個優秀名額中占了兩席。在省商務廳消費市場運行分析和企業聯系服務兩個統籌協調機制評分中排名全省第一。在極其困難的形勢下穩住了外資基本盤,獲省商務廳致信表揚。牽頭的11項市委“十大行動方案”工作任務均按時保質完成。在“強國復興有我”清遠市直機關迎接黨的二十大知識競賽中榮獲全市第一名。
一年來,我們主要圍繞以下幾方面持續發力:
(一)堅持黨建引領,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一是強化政治引領。深入貫徹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通過黨組第一議題學習、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專題宣講、黨員大會等多種形式深入讀原文、悟原理。二是嚴格組織生活。修訂完善《清遠市商務局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工作方案(2021—2023年)》,深化模范機關創建工作,規范黨務管理,在黨費專項督查中作為全市僅有的5個單位被通報表揚。三是深入開展聯建共建。制定《清遠市商務局以“雙建”促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提升行動方案》,協助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讀樓村依托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組建讀樓村電子商務綜合服務精品示范站。四是加強作風建設,常態化整治違規吃喝問題,深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和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制定印發《中共清遠市商務局黨組進一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堅持不懈把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五是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推行黨員示范崗,組織黨員亮身份、作表率,按照局疫情防控專班“三組”組建“三隊”,面對百年一遇大汛及時成立抗洪搶險預備隊和汛后志愿服務隊,在清城區封控期間組織黨員干部577人次下沉城鄉社區支援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二)深挖內需潛力,推動城鄉消費穩健復蘇。聚焦資源、渠道、氛圍三大發力點全力穩住消費市場、刺激消費回補。一是文商旅融合激發消費需求。共舉辦了兩期消費券活動,派發3000萬元消費券,核銷率約95%,直接撬動消費金額約1.9億元;組建促消費異業聯盟,發動平臺、金融機構、商圈企業自籌超過2000萬元資金發放社會化消費券、優惠券等;爭取市級財政投入200萬元用于開展“4+N”促消費活動,省市聯動舉辦了“清遠惠民消費月”“328清遠汽車消費節”“家520”文旅主題購物節等春夏秋冬主題活動,全力支持零售、汽車、家電、餐飲等實體經濟創新紓困;開展家電“以舊換新”活動,直接拉動交易額427萬元。二是產供銷協同做活線上經濟。啟動了2022年清遠市“粵貿全國,云尚清遠”直播節活動,帶動參與企業線上線下交易額超過1.3億元;舉辦了2022全國網上年貨節等線上活動,抓住“618”“雙11”“雙12”等電商節日推動農特產品加快上行,全年農產品實現網絡零售額12.1億元,同比增長25%。高質量培育農村電商帶頭人、農產品直播網紅,全市參與直播的商品實現零售額3億元,零售量約700萬件,直播場次超2萬場,銷售成績及助農口碑均得到部委認可。三是市縣鎮村一體優化流通氛圍。加強農產品電商快遞物流建設,全年新建(含翻新啟用)農村電商服務站300個、電商物流配送站點400個、第三方平臺授權培訓基地(淘寶村播、抖音)2個。推進商業發展規劃編制,科學謀劃布局、有效促進商業高質量發展。推動連南瑤族自治縣成功申報第一批國家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示范縣,獲批1000萬元資金支持促進農村消費。
(三)努力擴大開放,推動對外貿易量穩質升。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從物流、市場和政策扶持三方面穩定對外貿易規模。一是暢通運輸渠道,著力解決痛點難點。協助召開外貿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清單式跟進解決企業會上反饋的通關便利、用地用能、融資難等37項問題;針對外貿企業物流受阻情況,聯合清遠港為外貿企業轉變運輸方式提供專門服務;推動建立“組合港”通關新模式,順利啟動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深圳蛇口——清遠港”項目;加強口岸信息化建設,推進“單一窗口”標準版各項應用功能在我市應用推廣。二是助力開拓市場,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組織我市51家次企業參加第131、132屆廣交會、第19屆中國-東盟博覽會、2022粵澳名優商品展等展會。落實RCEP原產地政策,我市對RCEP成員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分別增長9.9%、11.7%。印發《關于加快中國(清遠)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展的若干措施》,清遠跨境電子商務清關中心順利運營,目前我市已建成跨境電商產業園3個、跨境電商物流基地2個,高職院校跨境電商實訓基地6個,天安智谷、郵政公司兩個清遠跨境電子商務企業辦公集聚區已投入運營,預計將引進不少于100間跨境電子商務企業。首個有色金屬行業公用型保稅倉通過海關驗收批復。三是用好扶持政策,增強企業發展信心。推動系列穩企惠企政策落地落實,全年共80家外貿企業獲中央、省級促進貿易發展資金超710萬元,按照省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有關措施要求,出臺印發我市實施細則。支持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防范出口收匯風險,協助逾180家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投保金額約5.5億美元。落實免除查驗沒有問題外貿企業吊裝移位倉儲費用并擴大至檢驗檢疫查驗環節,全年免除費用約26.4萬元,受惠企業58家。
(四)優化投資環境,推動雙向投資穩步增長。持續貫徹落實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抓好挖潛、促增和企業服務推動雙向投資穩健發展。一是挖掘增資擴產潛能。建立并定期更新實際使用外資“三張表格”,緊盯重點項目和未到資企業加大力度挖潛促增。抓重點制造業招商引資,提升制造業實際外資占比,全年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占全市實際使用外資比重達81.42%,較2021年提升60個百分點。貫徹落實穩外資政策,推動2個增資項目入庫2023年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利用外資獎勵項目);強化企業服務,為欣強、凱榮德等一批外資企業協調解決了鼓勵類項目、外匯、上市證明等問題。二是促進經開區平臺效能提升。指導清遠經開區摸清區內外資外貿企業底數,加強招商引資和現有企業聯系服務,釋放經開區吸收外資的潛力,2022年經開區實際外資1117萬美元,占全市比重約6.6%。三是服務企業“走出去”需求。做好“走出去”企業服務工作,指導企業用好各級促進“走出去”發展平臺。協助我市“走出去”企業申報中央財政2022年度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促進對外投資合作事項)逾144萬。全年新增對外投資合作項目5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約2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5倍。
(五)夯實產業基礎,推動招商引資精準見效。全鏈條優化招商引資工作方式方法,抓住體制機制重構和精準招商引資兩大重點促投資、招強商。一是完善招商引資體制機制。建立招商引資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調整完善了市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完善了招商引資考核辦法,突出地區差異和引進“鏈主”企業、外資企業任務導向;抓實遴選評審機制,強化招商項目市級把關。全年完成了卡諾亞家居綠色環保板式家具及材料生產線項目等11個項目的遴選評審工作,項目總投資金額共計182億元;起草了招商項目對接機制。擬按照“一個口進”原則實行從洽談(儲備)、遴選評審(備案)、簽約、設立、供地、開工、竣工到投產等全流程閉環管理;探索開展全流程督導,動員全局組建五個督導工作小組,與企業和相關部門、地區(園區)建立定期聯絡工作機制。二是全流程服務重點項目。完善項目對接機制,加強項目跟蹤動態管理,建立專題工作會議制度,已明確具體合作的中央、省屬國有企業項目45個,涉及投資額1331.76億元;正在跟進的重點招商項目44個,其中,已落地及確定可落地項目26個。三是主動開展對外招商。籌辦了第八屆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暨首屆全球獨角獸CEO大會·清遠高新區專場招商推介會,全年共對接洽談了廣東省港航集團有限公司、百度公司、廣東省國粵節能產業研究院等47個優質項目。全年新引進項目共計486個,合同投資額共計750.74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23個,10億元以上項目17個。四是精準推動產業轉移。立足商務部門職能職責重點跟進好廣州中大紡織服裝商圈產業轉移招商服務工作,協助市政府舉辦了“廣清紡織服裝產業園項目集中簽約集體入駐儀式暨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等3場招商推介活動;會同工信局與廣州市海珠區科技工業商務信息化局簽訂了《產業梯度有序轉移合作框架協議書》;組建了40余人專班主動開展駐點招商,深入一線通過“地毯式”“掃街式”走訪挖掘招商資源,及時向意向的企業提出面談邀約,累計對接企業7932家,成功挖掘意向企業約1137家。
(六)扎實穩住主體,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一是全力落實穩經濟政策措施。及時制定印發了《清遠市商務局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分工表》;建立了全市重點商貿企業聯系制度,調整完善了重點外資企業及項目掛點聯系服務名單,在全市范圍內篩選50家重點外貿建立“一對一”掛點聯系服務及數據直報機制,及時為企業提供精準式綜合服務。二是推動內貿流通健康發展。全年指導完成機動車報廢約3.7萬輛;指導我市家政企業成功申領居家上門服務證259張,建立信用記錄并完成“人證合一”1434人;通過重要產品追溯體系累計向省平臺報送數據131.28萬條;推動《清遠市再生資源回收管理暫行辦法》延長實施有效期至2026年,建立市重點聯系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制度,協助1家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成功申報商務部重點聯系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組織開展轄區內單用途商業預付卡風險專項排查工作,全年檢查企業60家次。三是高效辦理審批業務。優化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流程,對拍賣企業許可實行省市聯辦、全流程網上辦理,優化境外投資備案、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核準、自由類技術合同進出口登記備案等業務流程,無紙化辦理率達到96.7%,“好差評”系統中群眾評議滿意率100%。四是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加強商務領域安全管理。做好重點時期、重點行業安全檢查工作,先后開展了多輪大型商業綜合體(商超)“三檢”行動;全年出動檢查人員637人次,開展安全生產檢查289次,發現并整改處理問題161條。
(七)強化責任擔當,推動經濟發展與防汛防疫兩手兼顧。一是落實陸空口岸疫情防控,保障經貿往來有序開展。組建了白云機場分流接轉工作應急預備隊伍;按要求落實作業點恢復和管理,根據疫情防控最新政策及時調整運輸模式;從嚴從細做好香港清遠社團總會一行入境返清等臨時性接轉工作。二是抓實商超社會面防控,推動消費秩序穩步恢復。印發了《商場超市疫情防控分級分類指引》,建立商場超市分級分類疫情防控督導網格責任和臺帳清單;大力推進商場超市等重點人員核酸擴面監測工作;根據防疫要求及時組織培訓落實“乙類乙管”,全力做好新階段商貿流通領域企業“乙類乙管”平穩銜接。三是全力開展穩價保供,確保生活需求有效滿足。下半年以來,清遠接連經歷了暴雨洪澇和本土疫情沖擊,商務局積極發揮部門責任和資源優勢,動員全體干部職工參與到抗洪、防疫工作中,迅速摸底全市生活必需品及應急食品庫存,建立市、縣(市、區)、街鎮三級聯動、多方協作的指揮體系,緊急聯系大型商場超市等重點商貿企業,指導企業適當增加庫存,確保生活物資供應充足、價格穩定,因地制宜采取配送入戶、流動供應車、錯峰取物等方式人性化進行物資供應,有效滿足居民生活物資需求。同時,認真扎實做好供港生活物資保供工作,指導企業通過水路運輸打通堵點,探索通過第三方出貨的模式提升鮮活物資的供貨效率,全力保障供港“菜籃子”。
二、2023年工作計劃
當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疊加交織,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上升、外需增長持續放緩,國內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為穩增長工作帶來更大挑戰,商務發展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例如,實體經濟入店客流下降,汽車、家電消費持續承壓,消費市場復蘇的基礎尚不牢固;國際貿易形勢不確定性增加,海外市場需求復蘇緩慢等導致外貿進出口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外資大項目不足,利用外資缺少新的增長點等等。接下來,我們將深入貫徹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努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力爭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進出口總額增長3%,實際使用外資增長8%。重點把握好五大方面:
(一)把握黨的全面領導,推動黨建引領商務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強政治思想引領。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首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實,常態化長效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全體黨員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創造性開展黨建工作,在培育支部品牌和創建“六好”模范黨支部方面下真功、出實招、見實效,不斷開創具有商務特色的經驗做法和獨特黨建品牌。三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紀律教育和作風建設。提高政治站位,始終堅持嚴的主基調,注重把全面從嚴治黨工作融入到平時各項工作各個環節中,發揚釘釘子精神加強作風建設,加強監督,堅持不懈把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
(二)把握擴內需新趨勢,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一是貫徹落實國家、省有關促消費工作精神,積極推動促消費活動,大力促進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鼓勵各大商圈、商貿企業開展好各類促消費活動,刺激餐飲等服務消費復蘇,大力培育本地消費品牌。二是推動商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力爭2023年完成落地,為全市重點商業項目招商、落地、改造提供高位、強力支撐,形成規劃引領、制度保障、動態跟蹤“三位一體”的商業發展管理機制。三是推動《清遠市關于進一步激發消費活力促進消費增長的若干措施》盡快出臺,建立常態化促消費體制機制,為我市企業產銷分離、創新轉型、新業態發展、品牌建設、促消費活動、上限納統等工作提供有效引導和支撐。四是高效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工作。擴大電商購物、物流服務、互聯網應用等社會服務下沉農村,圍繞我市農業五個百億產業體系建設,有序建立農產品電商銷售網絡,為全省乃至全國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提供“清遠經驗”。
(三)把握擴大開放新機遇,力推外資外貿基本盤固穩提質。一是推動外貿規模持續穩定。做好重點外貿企業進出口運行監測,適時出臺市穩外貿政策;加強對重點外貿企業“一對一”掛點聯系服務,持續協調解決企業在進出口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類重點展會,助力企業搶抓訂單;加強與海關、口岸經營服務單位等密切聯系配合,推進“組合港”業務,提升貨物進出效率。二是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以高新區、清城區為重點建設先行示范區產業集群,進一步完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體制機制和建立綜合保障服務功能,初步建成跨境電商綜試區線下產業集聚平臺。三是提升吸引外資能力。做好外資招商引資和存量外資挖潛促增工作,優化重點企業跟蹤服務水平,推動外資企業加快投入;指導清遠經開區做好區內企業服務,提升引資質量。四是持續做好“走出去”公共服務,指導企業規范經營行為,加強風險防范,幫助解決“走出去”企業化解本地化風險。
(四)把握實體經濟為本新理念,積極開展全產業鏈招商。一是加快推進紡織服裝產業向清遠有序轉移。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工作部署,全力以赴做好“前端”招商,為意向企業提供精準“保姆式”服務,進一步強化“以商招商、以企引企”,通過駐點招商、收集落地項目需求,推動海珠區紡織服裝有序轉移,同時,擴大對接范圍,同步組織前往廣州市其他區域、東莞市、佛山市等珠三角地區以及省外紡織服裝行業聚集地市上門招商,招引更多優質企業進駐清遠,形成集聚效應。二是完善招商引資體制機制。建立招商項目對接機制和全流程督導機制,優化市商務局招商機構設置與職能分工,繼續從引進項目、推動落地、投產、項目服務等方面強化考核指標的引導性作用。三是做好項目服務和跟蹤管理,繼續做好中央、省屬國有企業合作項目、重點招商項目跟蹤對接工作,指導各縣(市、區)、園區,抓好行業龍頭企業、產業鏈關鍵企業服務。四是強化對外招商和宣傳推介。積極開展駐點招商、靶向招商、鏈主招商、以商引商,持續強化招商推介力度;加強外出招商、上門招商,對有價值的招商信息和有意向的投資企業主動上門宣傳、洽談、服務;持續加強招商宣傳,進一步提高宣傳推介時效性和針對性。
(五)把握高質量發展新要求,科學精準提升商務營商環境。一是穩妥有序落實“乙類乙管”,立足商務部門職能職責,進一步提高防控疫情的科學性、精準性、有效性,扎實做好新階段疫情防控工作,穩定商務發展環境。二是推動內貿流通穩定發展。加快推進市可回收物回收處理體系建設,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全民參與”逐步提升覆蓋度;進一步推進我市家政服務業信用體系建設,培育我市的省級家政龍頭企業、家政服務誠信示范企業。三是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繼續推進商務窗口政務服務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在優化流程、減少環節、精簡材料等方面力爭再挖潛力、再提升;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實施好“證照分離”、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制等改革舉措。四是常態化做好商務領域安全生產,結合重要時間節點強化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安全檢查工作,督促企業落實安全主體責任,持續提升商務領域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