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国产VS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放荡对白视频在线观看,99精品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法規文件 > 規范性文件

清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清遠市種養循環發展規劃(2018-2025)》的通知

時間:2019-01-14 07:17:29 來源:市政府辦公室 訪問量: -
【字體:

清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清遠市種養循環發展規劃(2018-2025)》的通知

 

QYFG2019001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清遠市種養循環發展規劃(2018-2025)》已經七屆31次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以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農業局反映。

 




清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9年1月2日


清遠市種養循環發展規劃

(2018——2025)

 

 

 

 

 

 

清遠市人民政府

2019年1月


 

                                                              

目  錄

 規劃背景.................................................................. 1

1.1 規劃背景............................................................ 1

1.2 規劃范圍............................................................ 2

1.3 規劃期限............................................................ 2

 基礎條件.................................................................. 2

2.1 基本情況............................................................ 2

2.2 發展現狀............................................................ 4

2.3 存在問題............................................................ 6

 發展思路與目標............................................................ 7

3.1發展思路............................................................ 7

3.2 發展原則............................................................ 8

3.3 發展目標........................................................... 10

3.4 主要任務........................................................... 11

 總體布局................................................................. 11

4.1 種養加工核心區..................................................... 12

4.2 規模種養示范區..................................................... 12

4.3 生態種養示范區..................................................... 13

 重點工作................................................................. 12

5.1 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 13

5.2 優化種植業產業結構................................................. 14

5.3 推進種養循環發展................................................... 16

 保障措施................................................................. 18

6.1加強組織協調....................................................... 18

6.2 增強資金保障....................................................... 19

6.3 加大科技投入....................................................... 19

6.4 加強規劃監督............................................................ 19

附圖一 清遠市土地利用現狀圖................................................. 20

附圖二 清遠市規模生豬養殖場分布圖........................................... 21

附圖三 清遠市規模肉牛養殖場分布圖........................................... 22

附圖四 清遠市規模山羊養殖場分布圖........................................... 23

附圖五 清遠市規模家禽養殖場分布圖........................................... 24

附表一 清遠市各縣(區)養殖業土地承載力測算表............................... 25

 


 

    一 規劃背景

    1.1 規劃背景

2000年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最好歷史時期,糧食生產連續四年穩定在12000億斤以上,其他重要農產品也是豐產豐收、供應充足,起到了為穩定物價托底、為穩定就業兜底、為穩定社會保底的作用。

我國在社會及經濟條件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農業生產的各類種養業廢棄物亂扔亂排亂放問題突出,農業面源污染形勢嚴峻,農民群眾反映強烈,是美麗鄉村建設的短板。隨著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畜禽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成為政府部門和農民共同關心的突出問題,迫切需要通過加強種養結合,推動農業生產過程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提高農業資源循環利用效率,遏制和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特別是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這一問題亟待解決。

鄉村振興的核心在于重塑田園美好生活,關鍵在于實現農業的“種養循環”。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明確指出要“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依據《循環經濟促進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規劃(2016--2030年)》等對加強種養結合、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有關要求,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畜禽糞污土地承載力測算技術指南》、《廣東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清遠市現代農業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清遠市畜禽養殖發展規劃》的文件精神,以及國家、省對加強種養結合、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有關要求,依據清遠農作物種植面積及畜牧業發展情況,編制本規劃。

    1.2 規劃范圍

廣東省清遠市全市均為涉農區域,現轄清城區清新區佛岡縣陽山縣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并代管英德市連州市兩個縣級市,共2區2市4縣,總面積1.9萬平方公里,有80個鄉鎮,5個街道,1022個村委會,178個社區居委會。

    1.3 規劃期限

2018年為現狀水平年,2025年為規劃水平年。

    二 基礎條件

   2.1 基本情況

地理位置清遠市位于廣東省中北部、北江中游、南嶺山脈南側與珠江三角洲的結合帶。全境位于北緯23o26′56″~25o11′40″、東經111o55′17″~113o55′34″之間,南連廣州和佛山市,北接湖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及東北部和韶關市交界,西及西南部與肇慶市為鄰;南北相距190千米,東西相隔約230千米,邊界線長1200余千米。全市農用地總面積166.27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7.03萬公頃,園地面積4.85萬公頃,林地面積128.16萬公頃,草地面積0.01萬公頃,其他農用地面積6.22萬公頃;開發建設用地面積10.24萬公頃,其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8.18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面積1.11萬公頃,水庫及水工建筑面積0.95萬公頃;未利用地面積13.84萬公頃。

交通區位。清遠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處于粵、湘、桂三省(區)交界處,素有“三省通衢、北江要塞”之稱,位于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內,市距廣州約50公里,距新白云機場約30公里,距香港、澳門約200公里。京廣鐵路、武廣客運快線,京珠及廣清、清連高速公路,國道106、107、323線貫穿境內,并與大、小北江航道組成四通八達的水陸交通網絡。廣樂高速、二廣高速和城市輕軌使清遠成為連接珠三角和內地廣大市場的重要經濟走廊。

地形地貌清遠市地質大部為華夏活化陸臺的湘粵褶皺帶,只有市區南部和陽山南部地區處于華夏活化陸臺的粵西地塊。主要由石灰巖、紅色砂礫巖、石英砂巖、花崗巖四大系列巖構成。市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連州東部、陽山東北部的山嶺構成全省地勢最高峻的山地,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為陽山縣與乳源交界的石坑崆,海拔為1902米。東南部的英德、清新、清城境內的北江河谷地勢最低,大多在海拔20米以下。土地類型多樣,主要有:平原面積0.18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9.6%;階地面積0.23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2.4%;臺地面積0.14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7.6%;丘陵面積0.54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8.2%;山地面積0.81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2.2%。

氣候條件清遠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中,北部的陽山、連州、連南、連山屬中亞熱帶;南部的清城、清新南部地區、佛岡、英德屬南亞熱帶。年平均氣溫在18.9℃~22℃之間,雨水資源豐富,平均年降水量在1631.4毫米~2149.3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日降水量≥0.1毫米日數)為160~173天,年平均日照1662.2小時,每年無霜期平均為314.4天。

經濟概況2017年清遠市全市完成生產總值1500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7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438億元,增長3.5%;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23億元,增長4.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3億元,可比口徑增長11%,非稅比重下降5.8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3億元,增長9%;外貿進出口325億元,增長11.5%,其中出口增長5.2%,實際利用外資增長34.3%;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貸款余額分別增長12.8%和19.5%。三次產業結構為15.6:36.5:47.9。

   2.2 發展現狀

清遠市始終把農業作為基礎產業來抓,優質糧食、茶、蔬菜、水果、畜禽產品、水產品等農業產業生產基地不斷擴大。2014年,啟用農產品二維碼溯源系統,成為全省第一個也是唯一出臺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平臺管理辦法的地級市,陽山縣建成全省第一個種植類國家級供港澳蔬菜質量安全示范。全市農檢中心抽樣工作的覆蓋率己達92%,定量檢測合格率97.01%;屠宰動物受檢率、上市動物及其產品持證率、病害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率、畜禽和水產品抽檢合格率等均達到100%;“十二五”期間,全市新增省名牌產品(農業類)28個,綠色食品51個,無公害產品認證數量26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及原產地證明商標20個,“鳳中皇”清遠雞、“鴻雁”英紅九號、“林中寶”粵北香菇等3個農產品獲選廣東省十大名牌系列農產品。

    2.2.1 糧食生產趨于穩定

截止2016年,清遠市農業產值203.6億元,增長4.9%;林業產值29.8億元,增長5.0%。清遠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593.9萬畝,其中谷物播種面積234.5萬畝,經濟作物種植面積89.0萬畝,其他作物種植面積236.2萬畝。經濟作物中甘蔗種植面積6.5萬畝,油料作物種植面積62.2萬畝,煙葉種植面積1.5萬畝,木薯種植面積12.4萬畝。其他作物中蔬菜種植面積206.4萬畝。糧食產量中谷物產量73.0萬噸,甘蔗產量37.0萬噸,油料作物產量11.7萬噸,煙葉產量0.24萬噸,木薯產量14.6萬噸,蔬菜產量311.4萬噸,水果產量88.5萬噸,茶葉產量0.6萬噸。

    2.2.2 畜禽養殖穩步發展

截止2016年,清遠市生豬存欄143.72萬頭,出欄215.41萬頭;家禽存欄1728.53萬羽,出欄4297.84萬羽;奶牛存欄8418頭。畜牧業產值75.1億元,漁業產值16.9億元。肉類總產量23.2萬噸,其中豬肉產量15.6萬噸,牛肉產量15.6萬噸,禽肉產量6.8萬噸,水產品產量12.9萬噸。

2.2.3 畜禽糞污產生量大

全市規模化養殖場糞污測算結果表明,清遠市2017年禽糞肥氮素總量為18735402.97kg,禽糞肥磷素總量為2810310.45kg。

    2.2.4 種養結合具有較好發展基礎

目前,全市共有4103家規模養殖場,大部分養殖場均有相關的畜禽糞污沼氣處理設備,其中將糞便和廢渣用于沼氣生產的有456家,糞污用作生產商品或自行堆制有機肥的有305家,直接農用的有813家。

   2.3 存在問題

    2.3.1 生產環境條件較差

近年來,清遠市畜牧業生產總量增長較快,但養殖場內部設施設備工藝落后,多數家庭畜禽養殖戶環境較差,糞便滿地,臭氣熏天。夏天蒼蠅、蚊蟲肆虐;污水橫流,造成淺表水源污染,造成養殖場所周圍居民生產和生活環境嚴重惡化。

    2.3.2 養殖污染不容忽視

雖然全市已經建有一定規模的沼氣工程和有機肥工程,但規模化養殖場尚有大部分污水未得到有效處理利用,無論是較大規模的現代化養殖場還是小家庭的散戶養殖,缺乏相應廢物處理系統和環保措施,畜禽的糞便未經處理便直接排入河中,或是長時間、大批量地堆放在露天,對當地的環境帶來不可逆的破壞和污染,也會直接導致一些人畜易患疫病的發生。

    2.3.3 區域布局有所失衡

根據土壤營養物質平衡原則,部分區縣畜禽養殖規模超出土地、水資源等環境可承受范圍,畜禽養殖總量與環境容量不匹配,養殖污染和環境保護的沖突日益突出。

    2.3.4 無害處理設施不足

根據2017年清遠市生豬養殖量,按照仔豬12%、育肥豬3%的死亡率測算,則產生病死豬的量較大。目前,病死畜禽處理大多由養殖場自行進行無害化處理,處理技術水平低、收集處理設施不足的問題普遍存在。

    三 發展思路與目標

   3.1發展思路

種養循環是通過運用物質循環再生原理和物質多層次高效利用技術,實現農業資源“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一種新型農業發展模式和經濟形態。在國內外新的競爭挑戰下,大力發展種養循環是促進農業節本增效的重要手段,是拓展農業功能的重要舉措,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的有效途徑,是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構筑農產品綠色競爭力的強力支撐。

近年來,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扎實推進,清遠市畜牧業正由傳統的小規模分散飼養方式向規模化飼養方式轉變,規模化的養殖方式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對周圍環境產生了較大影響,如何防止規模化飼養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已引起人們的關注。另一方面,隨著居民消費需求結構的變化,使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態食品的發展具有更大的市場空間;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也使農民生產環境與居住環境分離的現象日趨突出。

在這種背景下,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遵循農業循環經濟的理念,立足清遠市資源、農情等,以種養結合為核心,積極探索各種各樣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之路,逐步形成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的生態養殖模式。以促進農牧業循環綠色發展為主線,全市域推進,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種養業結構,突出畜牧業控水、糞污和秸稈資源化利用以及種植業化肥減施等重點,構建“全市域立體大循環、區域多向中循環和主體雙向小循環”發展模式,實現資源節約、清潔生產、產業循環,建設生態循環綠色農牧業示范區,實現清遠市農業可持續發展。

    3.2 發展原則

科學決策,就地利用。結合清遠市經濟社會及農業、畜牧業產業實際,大力發展“種養結合、循環利用”低碳經濟模式,實現養殖糞污的自我消納,就地轉化,打好結合牌,做好種植業與畜牧業的協調發展。

合理布局、適度規模。根據土地承載能力,合理確定種植規模和養殖規模,推進適度規模、符合清遠市生態條件的標準化飼草基地工程建設,彌補養殖飼料不足,并就近就地消納養殖廢棄物,推進沼氣工程和有機肥工程建設,推廣有機肥還田利用,促進農牧循環發展。

    農牧結合、種養均衡。根據無公害綠色食品技術操作規程和有關規定,種植業將限量使用化肥,大力推行減量施肥,要求大量使用有機肥料。將規模養殖場建在種植業發達、生態環境良好的地區,場區周圍土地能消納場內畜禽糞便,既利于減少動物疫病,又符合無公害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要求。

    整合力量,共推發展。以縣為基本單元,統籌規劃各縣區農業突出環境問題治理重點,科學確定治理模式,實現縣域種養業協調發展和農業生態環境整體改善。重點在養殖大縣、產糧大縣推進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范縣建設,實施規模化種養加一體化項目以及秸稈、畜禽糞便等種養業廢棄物處理工程,試點探索種養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模式、籌資建設與運營機制等,推進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發展。

政府引導、市場主體。政府通過編制規劃,強化引導作用,加強對農業面源污染的監管。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主導作用,培育龍頭企業、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主體,構建政府監管、企業運營、社會參與的發展模式。

3.3 發展目標

圍繞清遠市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目標,圍繞促進傳統優勢產業、壯大新興產業、提升地方特色產業思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努力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技術先進、裝備現代的現代農牧業,到2025年,基本構建完成農牧結合、資源循環、養殖健康、高效生態、協調發展的現代畜牧業新型產業體系,促使全市農牧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區域布局更加協調、生態環境更加優化、特色優勢更加顯著、產業集群明顯形成、產品更加優質安全、競爭能力更加突出、增收效果更加顯著,率先建成省的現代種養循環強市。

——有效提高產業效益。到2025年,全市農林牧副漁總產值年均實際增長4%以上;農用地產出(不含林業)達6500元/畝以上;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30000元以上。——切實優化產業結構。到2025年,種植業、畜牧業和水產業三產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例調整為55:25:7。全市糧食播種面積269.47萬畝以上,產量80萬噸以上,自給率達80%;常年蔬菜播種面積穩定在195.95萬畝以上,蔬菜總產291.97萬噸以上;水果種植面積125萬畝以上,優質水果總產130萬噸以上,柑橘面積達100萬畝;全市茶葉面積達到100萬畝以上、花卉苗木種植面積達15萬畝以上;生豬出欄量達250萬頭,山羊出欄量達15萬只以上、清遠雞出欄量達2億只以上,肉鵝出欄量達800萬只以上、肉牛出欄量達5萬頭以上;名優特魚養殖面積達到5.8萬畝以上。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提升農業附加值。

——農業廢物循環利用。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無害化處理模式廣泛應用,農牧結合消納地全面落實,全市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5%以上,規模化畜禽規模養殖場糞便處理配套設施建設比例達到95%以上,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病死畜禽處理率達到100%。

    3.4 主要任務

    3.4.1 推進秸稈循環利用

積極建立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以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利用為主,因地制宜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推廣機械粉碎還田、腐熟還田、秸稈堆漚、秸稈生物反應堆等技術,增加農田有機質,提升耕地質量;發展以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組織為主的農牧綜合體,推廣秸稈青貯、氨化、微貯或生產顆粒飼料等技術,推進以秸稈利用為紐帶的種養一體化。

    3.4.2 實現養殖廢物減量

推進適度規模養殖,鼓勵發展農牧結合型生態養殖模式,實施畜禽養殖場改造,推廣雨污分流、干濕分離和設施化處理技術,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的產生,便于養殖污染物的后續處理利用。啟動實施生豬、奶牛、肉牛、肉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項目,提高畜禽糞污的無害化處理水平,減少了養殖場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3.4.3 加強畜禽糞便利用

按照循環經濟的理念,把沼氣建設與種植業和養殖業發展緊密結合,形成以戶用沼氣為紐帶的“豬沼果”、“四位一體”、“五配套”等畜禽糞便循環利用模式和以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為紐帶的循環農業模式,實現種植業、養殖業和沼氣產業的循環發展。重點北部地區,因地制宜發展戶用沼氣;在農戶集中居住、新農村建設等地區,建設村級沼氣集中供氣站;在養殖場或養殖小區,發展大中型沼氣工程。

    四 總體布局

按照“以種促養、以養定種”的思路,以資源為基礎,市場為導向,效益為目標,增強畜產品市場競爭力為核心,綜合考慮全市各地農業資源承載力、環境容量、生態類型和發展基礎等因素,在特色優勢畜產品區域建設成果的基礎上,繼續發揮比較優勢,確定畜牧業發展的優先領域、主導品種和優勢區域,集中力量進行重點培育,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向優勢區域、特色優勢產品集聚,形成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特色優勢畜產品產業區或產業帶,將全市種養結合循環農業布局為 “一核心兩片區”,主要優勢畜產品的區域布局如下:

   4.1 種養加工核心區

以清城區、英德市、佛岡縣為核心區,充分發揮交通便利優勢,扶持稻米、茶葉、蔬菜及肉、禽屠宰加工等農牧業加工型龍頭企業,提高產品檔次和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重點建設節能減排種養核心區。

   4.2 規模種養示范區

以家禽、生豬養殖及水稻種植優勢區域為核心,以保供給、生態化、持續發展為目標,積極發展清新區、陽山縣、連州市等山區半山區適度規模養殖,穩定清新區、陽山縣的生豬生產,適度調控清城區生豬規模養殖。

   4.3 生態種養示范區

以食草動物養殖及蔬菜、水果優勢區域為核心,充分發揮特色品種優勢,建立和完善特色畜禽品種良種體系,重點利用林果園地、草地,開發飼草資源,利用草地、秸稈、農產品下腳料發展生態草畜養殖場,重點布局在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五 重點工作

    5.1 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

    5.1.1 健全良種繁育體系

進一步擴建清遠雞、牛、羊、鵝等良種站、良種場,提高良種清遠雞、牛、良種羊等良種質量和供種規模。抓好良種研發、良種推廣和原良種的示范推廣工作,大力推廣健康養殖、生態養殖和環保養殖。

 5.1.2 積極推進規模養殖

以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為推進規模養殖的帶動力量,以清遠雞、生豬、肉牛、肉羊、肉鵝、奶牛為重點,建設不同層次的畜禽動物養殖示范園區,加快形成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帶和產業集中區。

    5.1.3 加大牧草開發利用

建立優質牧草草種基地,為全市草食動物養殖提供充足的飼料來源;積極開展種植優質牧草的宣傳工作,大力推廣皇竹草、甜象草、黑麥草等優質牧草種植;加大苧麻等優質動植物飼料產品的開發利用力度,給草食動物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保障。

    5.1.4 加快推進工廠養殖

加快養殖業基礎設施建設,用現代物質條件和技術裝備草食動物產業,把規模化養殖場的基礎設施建設與先進畜牧生產技術應用有機綜合配套,實現生產各環節機械化、標準化、科技化、高效化;創建肉牛肉羊等工廠化養殖精品示范區,重點示范推廣和應用秸稈復合顆粒飼料飼喂技術、自動飲水技術、優良品種雜交改良技術、適繁母牛(羊)高頻繁育技術。

    5.1.5 加快標準基地建設

堅持穩量提質,建設肉羊繁育基地,推進肉羊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扶持青飼玉米和苜蓿等牧草種植,打造優質、高產飼草料種植基地。

    5.1.6糞污處理設施改造

鼓勵新建及改建養殖場實施雨污分流,廢棄物綜合利用設施和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運。現有養殖場廢棄物綜合利用設施建設按照“一場一策”要求制定方案,鼓勵開展精準化改造,按照改水沖清糞為干清糞,改明溝排污為暗道排污;鼓勵建設無害化處理設施和資源化利用設施,減少污水產生量,建設糞污分流、貯存、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設施。

    5.1.7 建設無害處理體系

在全市范圍內建設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涵蓋飼養、屠宰、經營、運輸等環節,推行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與保險聯動機制,使用先進的病死畜禽熱解炭化、化制或發酵處理技術。市財政投資建設無害化處理收集點,實現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

   5.2 優化種植業產業結構

    5.2.1積極推進機械化

開展機械化精準施肥試點,推動糧食烘干中心、育秧中心和農機維修服務中心建設;積極培育發展農機專業服務組織以及農機作業、維修、中介、租賃等市場,推動農機裝備總量增長、結構優化和社會化服務;加快發展人工環境控制裝備和技術,引導和扶持設施農業,發展智能農業。

    5.2.2 落實統防統治工作

依托病蟲防治專業化服務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重點扶持發展全程承包服務,提高病蟲防控組織化程度。熟化優化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生態調控等綠色防控措施,集成推廣以生態區域為單元、以農作物為主線的全程綠色防控技術模式,提高病蟲防控科學化水平。科學選擇、輪換使用不同作用機理的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大力推廣新型高效植保機械,普及科學安全用藥知識,提高資源保護和利用水平。

5.2.3加快推進蔬菜品牌認證

建立一批產業化基地,重點扶持一批名優蔬菜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示范推廣英德黑皮冬瓜,佛岡蘆筍、蓮藕,連州菜心、紅蔥,陽山西洋菜、淮山、連南香菇等一批重點優良蔬菜品種,引導與支持“三品一標”基地建設與認證、地理標志申報與保護;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培育本地知名品牌,加強對外宣傳力度。

5.2.4 著力建設花卉苗木產業基地

以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為載體,鼓勵“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農戶”等方式的合作生產,實施組織化和產加銷一體化經營,逐步替代目前分散和自發為主的花木生產現狀;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較強帶動力、競爭力的加工型和外向型龍頭企業,全面推動特色產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資源利用效益、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有效提升苗木花卉的生產能力和現代化水平。

    5.2.5 推進水果產業化發展

重點發展水晶梨、沙糖桔、沙田柚及加工專用型等名優高值水果,注重優質水果的引進與種質創新;以加快品種改良升級為前提、以加快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為基礎,按照栽培管理標準化、生產過程機械化、經營管理智能化、產后處理商品化、市場營銷品牌化的要求,著力打造一批技術與裝備國內一流的精品特色果園;發展優質水果分級、包裝與保鮮貯藏、加工;完善水果加工、貯藏、包裝和流通,全面提高優質水果產品市場競爭力,努力擴大出口,建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全面推進水果產業化進程。

   5.3 推進種養循環發展

    5.3.1 標準化飼草基地建設

飼草料是畜牧業穩定發展的基礎,是畜牧業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通過標準化飼草基地建設,可以減少對糧食型飼料的依靠,豐富“菜籃子”市場,改善人民群眾的膳食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保護生態環境。

    5.3.2 標準化養殖場“三改兩分”

鼓勵實施養殖場“三改兩分”(改水沖清糞或人工干清糞為漏縫地板下刮糞板清糞、改無限用水為控制用水、改明溝排污為暗道排污,固液分離、雨污分離),建造高標準規模養殖場,營造良好的飼養環境,加強動物疫病防控,提高動物生產性能,保障食品安全,減少環境污染,降低養殖廢棄物處理成本。

    5.3.3 屠宰場廢棄物循環利用

改造污水糞污處理設施設備,升級病害豬及其產品無害化處理設施,實現標準化屠宰場污水糞污和屠宰廢棄物循環利用、無害化處理,有效防治污水糞污污染環境、屠宰廢棄物熬煉新型地溝油、病害肉流入市場等現象發生,切實保障上市肉品質量安全,減少屠宰環節環境污染問題。

5.3.4 畜禽糞便循環利用

(1)沼渣沼液還田。實施沼渣沼液還田,實現種養業廢棄物的循環利用,解決養殖區域環境污染問題,促進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改善養殖場和周邊農村的生態環境。在農戶居住區較近、秸稈資源或畜禽糞便豐富的地區,以自然村、鎮為單元,發展以畜禽糞便、秸稈為原料的沼氣生產,用作農戶生活用能,沼渣沼液還田利用。在遠離居住區、有足夠農田消納沼液且沼氣發電自用或上網的地區,依托大型養殖場,發展以畜禽糞便、秸稈為原料的沼氣發電,養殖場自用或并入電網,固體糞便生產有機肥,沼渣沼液還田利用。

(2)有機肥深加工。通過有機肥深加工,將大量集中或分散的畜禽糞便加工成有機肥,既有利于保護環境,還可以培肥地力,改善作物品質。建設區域畜禽糞便收集處理站,收集、貯存和堆肥處理10公里范圍內中小規模養殖場或散養密集區內畜禽糞便和農作物秸稈,堆肥后就地還田利用或作為有機肥產品參與市場大循環。

    5.3.5 作物秸稈綜合利用

(1)秸稈飼料。扶持開展秸稈養畜聯戶示范、規模場示范和秸稈飼料專業化生產示范,重點支持建設秸稈青黃貯窖或工業化生產線,購置秸稈處理機械和加工設備,改造配套基礎設施,增強秸稈處理飼用能力,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

(2)秸稈炭化還田改土。秸稈炭化還田改土技術,以連續式熱解炭化裝置對農作物秸稈進行熱裂解,產出生物炭和混合氣,生物炭還田改土利用,保護和提升耕地質量,熱解混合氣分離為生物質燃氣、焦油和木醋酸后利用。重點支持原料棚、炭化車間、炭成型車間等土建工程建設以及連續式炭化爐、進料系統、炭成型生產線等設備的購置。

(3)秸稈基質。秸稈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和木質素等有機物,是栽培食用菌的重要原料,也可作為水稻、蔬菜育秧和花卉苗木育苗的基質。以秸稈為主要原料,輔以畜禽糞便、養殖廢水進行高溫好氧發酵,加工生產商品化墓質產品。重點支持秸稈粉碎車間、堆肥車間、包裝車間等土建工程建設以及裝載機、翻攪機、皮帶輸送機等設備購置。    

    六 保障措施

   6.1加強組織協調

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形成合力,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為加快推進清遠市現代農業發展提供行政管理保障,重點加強在制定和實施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方面的職能,提高農業政策執行力。

   6.2 增強資金保障

建立種養循環項目發展專項資金,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按照存量適度調整、增量重點傾斜的原則,保障投入。加強財政預算與規劃實施的銜接協調,強化財政對規劃實施的保障作用,中期財政規劃和年度預算要結合本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整合優化資金分配,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拓寬農業投入渠道,努力形成多元化投資融資機制。

   6.3 加大科技投入

加大實用技術研究和推廣應用力度,重點支持優質畜禽雜交組合與配套系選育、畜禽性能測定與遺傳評估、規模化畜禽養殖疫病綜合防控措施、廢棄物資源利用與治理、標準化規模畜禽養殖場欄舍設計與通風管理等項目,提高全市種養循環發展科技應用水平。

   6.4 加強規劃監督

順應現代農業及種養循環發展態勢,對規劃中的各項主要任務實施情況及時跟蹤監測。建立規范的中期評估機制,及時掌握進展情況,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根據環境變化情況依法適度修訂規劃內容,確保規劃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附圖一 清遠市土地利用現狀圖

附圖二 清遠市規模生豬養殖場分布圖

圖三 清遠市規模肉牛養殖場分布圖

 

圖四 清遠市規模山羊養殖場分布圖

 

圖五 清遠市規模家禽養殖場分布圖

表一 清遠市各縣(區)養殖業土地承載力測算表

清遠市各縣(市、區)養殖業土地承載力測算表


全市

清城區

清新區

英德市

佛岡縣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連南瑤族自治縣

連州市

陽山縣

豬當量(個)

2620336.08

432490.49

446951.56

572800.65

140796.68

85956.89

67048.95

395066.24

479224.61

區域植物養分(氮素)需求總量(kg)

44701164.70

5011161.50

7178926.60

12311124.80

2918636.70

1816609.50

1672436.90

7589560.80

6202350.90

區域植物養分(磷素)需求總量(kg)

10934864.95

1192152.59

1909281.94

2788692.89

783378.34

501618.94

345943.29

1977829.03

1435813.93

糞肥養分供給量(氮素)(kg)

18735402.97

3092307.03

3195703.65

4095524.67

1006696.26

614591.79

479399.97

2824723.62

3426455.99

糞肥養分供給量(磷素)(kg)

2810310.45

463846.05

479355.55

614328.70

151004.44

92188.77

71910.00

423708.54

513968.40

區域畜禽糞污土地承載力(氮計)(個)

5747292.60

644292.19

923004.85

1582858.90

375253.29

233564.08

215027.60

975800.67

797445.12

區域畜禽糞污土地承載力(磷計)(個)

6834290.59

745095.37

1193301.21

1742933.06

489611.46

313511.84

216214.56

1236143.14

897383.71

 

 

 


相關附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th id="ksdzd"></th>
  • <del id="ksdzd"></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