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主動公開〕
清農農函〔2021〕207號
清遠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市政協七屆五次會議
第20210037號提案答復的函
黃文堅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我市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提案》(第20210037號)收悉,經綜合市紀委監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和市林業局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我市近年來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情況
近年來,我市各級重視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通過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健全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完善農村財務監管體系、創新監管模式等,有效防止農村集體資產流失,保障農民群眾合法權益,盤活農村集體資產。
(一)基本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近年來,我市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開展對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到2017年底,已基本完成對全市20803個(經濟社19689個、經聯社1114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清產核資工作,并將數據全部錄入到清產核資系統,核實農村集體資產總額為99.13億元。按照省對我市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情況驗收反饋意見,及時組織落實整改。認真組織開展每年度農村集體資產清查工作,核查核實農村集體資產總額為121.83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37.89億元、非經營性資產83.93億元。基本摸清了農村集體的家底。
(二)建立健全農村產權交易管理服務平臺。在全市建立和完善農村集體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臺,并實現縣、鎮、村三級平臺互聯互通。修改健全農村產權交易管理辦法,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相關規程,明確凡涉及農村產權交易的都“應上盡上”平臺進行,按照不同標的額度需經不同層級審批后方可交易,而對標的額較少、集體表決并經鎮業務部門審核同意后可自行交易。推動農村資產財務管理和流轉交易規范化,完善和拓寬政策咨詢、價格評估、公平競價、信息發布等多項功能。如英德市連樟樣板區先行先試組建了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為全市下一步推動產權交易規范化、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案例。
(三)加強農村集體財務監管。持續推動村務公開“陽光工程”,推動農村“三資”定期公開,開展村務公開“五化”創建工作,保障農民對農村“三資”管理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規范村、組議事決策機制,建立健全村務重大事項決策機制,堅持把“四議事兩公開一監督”作為村、組議事決策的基本原則,規范對農村“三資”監督管理。推動農村村(組)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及納入農村財務監管平臺進行監管,目前全市1224個行政村(居)已全部實行委托代理機制并納入農村財務監督平臺進行監管(其中971個村委托鄉鎮代理記賬,253個委托中介機構代理記賬),19357個自然村中已有17049個實行代理記賬(其中12075個委托鄉鎮代理,3957個委托行政村代理、1020個委托中介代理),1687個自行記賬。完善農村集體財務監管功能,逐步將賬套管理、數據管理、預算管理、資金管理、會計核算、固定資產、合同管理、票據管理、財務公開等多個模塊納入財務監管范圍,構建起依靠信息化技術手段實現市、縣統計查詢,鎮(街)直接監管的監管體系。如連南縣拓增了預算管理、預決算監管等模塊,實現了數據自動生成預算報表和預算超支提示。
(四)加強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的監管。2020年起,由紀委、財政、農業農村、政務數據等多個部門聯合合作,全面開展對農村集體資產清查和交易監管。2021年1月26日,轉發市紀委辦公室《電話提示稿》的通知,要求各縣(市、區)扎實做好2020年度農村集體資產清查工作,完善農村集體“三資”平臺建設,加強對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通過多部門合作共管共監,2020年農村集體資產清查總額對比上一年度多了近20億元,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功能得到進一步完善,操作程序和交易流程更加簡化和明晰。推動農村集體“三資”清產核資平臺、農村產權交易管理平臺、農村財務監管平臺的數據與市紀委“微監督”平臺實現對接。目前,各縣(市、區)已基本完成將上述平臺數據推送到市紀委“微監督”平臺,對數據錄入過程中或對農村“三資”管理交易發現不合理的,紀委“微監督”平臺將以“黃牌”或“紅牌”信息警示反饋給當地業務部門,按規定時限內完成整改。
二、進一步強化集體“三資”監管
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創新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模式,健全監管體系,在此基礎上,探索有效盤活利用農村集體資產,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促進集體和農民增收。
(一)全面開展農村集體“三資”清查工作。針對先前開展清產核資存在賬目不明、分類不清、評估不準以及自然村遺報漏報等突出問題,由紀委、農業農村、財政等多部門合作,及時抓好整改落實。嚴格按照清產核資工作要求,指導村、組開展對農村集體資源、資產、資金的清查工作,分類填報資產清理臺賬,須經村集體討論表決后,依程序在村中進行張榜公示,對村民反饋錯誤信息要求及時整改,并將數據填報錄入清產核資系統和“微監督”平臺。提倡和推廣連州市和連南縣通過聘請會計事務所代理農村財務的做法。
(二)加強農村產權交易管理服務平臺建設。省農業農村廳正在開發全省統一的農村產權交易管理平臺,預計在今年底前完成并投入使用。英德市連江口鎮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已開始正式運作。下一步,我們將依托全省統一的平臺,總結英德市連江口鎮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做法經驗,科學整合各地現有且正在運行的平臺資源,建立健全市、縣、鎮、村農村產權交易管理服務平臺,推動與省級平臺互聯互接。研究制定市級農村產權交易管理辦法,規范農村產權交易管理規程,簡化交易管理流程,落實農村產權“應上盡上”平臺進行交易。合理拓展線上申報、審查、公示、交易等相關功能,推動平臺信息公開、交易公開、監管公開,強化農村產權交易平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監管。
(三)加強農村財務監管。針對農村財務管理不規范、做賬不及時、不準確等問題,其主要原因:一是鎮級財務方面難以承擔過多村賬管理;二是資源、資產主要在自然村(組)一級手中,而往往在組一級財務監管存在缺失,村、組財務人員業務能力有待提升;三是農村財務監督平臺有待進一步完善。大力推動落實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工作,尤其是要加快推動自然村(組)財務實行委托代理服務工作,實現全部自然村(組)落實財務委托鎮、村代理,或委托中介機構代理記賬,并納入農村財務監管平臺管理。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鎮、村通過聘請中介會計事務所代理村賬。加快推動農村財務監管平臺建設,建立健全鎮(街)直接監管及縣、市進行查詢指導的信息化監管體系,強化監管力度,規范農村財務會計行為,推動農村財務會計管理規范化、制度化、信息化,提升村務公開和財務公開水平。
(四)強化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開展新任村“兩委”干部和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的培訓工作,切實增強村“兩委”干部和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對農村“三資”的管理、使用和監督能力。加強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完善和細化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職能、主要內容、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的方面內容,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村務監督委員會對村務決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程項目等方面的監督。加強村務監督相關政策宣傳和解釋,提升村民自治意識,積極參與村務監督工作,加強對集體“三資”的監管。
(五)加強清產核資平臺、農村產權交易管理服務平臺、財務監管平臺與紀委“微監督”平臺的數據對接。探索將農村清產核資平臺、產權交易管理服務平臺、財務監管平臺設置專門端口,對接紀委“微監督”平臺。建立健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預警和監管機制,推動上述三個平臺與紀委“微監督”平臺建立數據推送同步、科學評估預警、警示反饋及時、整改主體明確的規范化農村產權監管體系。
(六)探索構建農村“三資”共建共管體系。探索建立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領導小組,由紀委、財政、農業農村、自然資源、林業等有關職能部門作為成員單位,加強對農村“三資”管理交易工作的統籌監管力度,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壓實屬地黨委、政府抓農村“三資”監管的主要責任,建立健全層級督導和定期監督檢查制度,形成多部門共抓共管的管理體系。由農業農村部門負責牽頭相關部門做好農村集體清產核資系統和農村產權交易系統監管工作,協調自然資源、林業等部門加強對農村集體資源、資產的監管。由財政部門負責監管農村集體資金和財務,加強對農村財務賬目的監管。由民政部門負責指導加強對農村村務監管,完善農村重大事項決策制度和村規民約。
誠摯感謝您對我市農業農村工作的關心支持!
清遠市農業農村局
2021年8月16日
(聯系人:黃宇鵬,聯系電話:3380229,139276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