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主動公開〕
清農農函〔2021〕174號
清遠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市七屆人大七次會議
第2021084號建議答復的函
向偉忠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農村環境整治長效機制的建議》(第2021084號)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要求,大力推進鄉村建設行動,不斷深化農村環境整治長效機制體制改革,補齊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短板,全面提升農村環境整治管護水平和質量。
(一)強化農民唱主角,激發農民群眾主體作用
一是以黨建引領為抓手,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始終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動廣大農村黨員“率先干、帶頭干、踏實干”,做好示范帶動。佛岡縣印發《關于加快農村破舊泥磚房清拆攻堅行動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通知》,動員全縣黨員干部、公職人員帶頭清拆自家破舊泥磚房做好宣傳動員,組織召開“日談會”“夜談會”的方式,群策群力,帶動廣大干部群眾投身到“三清三拆三整治” 及鄉村風貌提升工作中,兩個月時間全縣拆除破舊泥磚房17484間近50萬平方米,建成“四小園”5062個。二是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和鄉賢理事會的作用,將人居環境整治、農房管控風貌提升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引導村民自主議、自主定、自主建、自主管,全面提升鄉村治理能力。陽山縣注重發揮理事會和鄉賢在鄉村風貌提升中的促進作用,創新“四不補”和“三不進場”做法,要求列入美麗鄉村風貌示范帶的自然村堅持讓地、人工、拆舊和青苗不補;堅持“三清三拆”未完成、涉農資金未整合、保潔長效機制未建立不進場,通過群眾感染群眾,激發群眾積極參與鄉村風貌提升和人居環境改善工作。三是實行以獎代補激勵村民籌資籌勞。陽山縣、佛岡縣、清新區、清城區、連南瑤族自治縣等縣(市、區)出臺民居特色鄉村風貌示范帶建設獎補辦法,農房外立面改造明確村民需自行籌資10%-20%比例,其余資金由政府進行獎補,有效調動了村民參與村莊風貌提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四是堅持發揮工匠優勢,力促“保質降本”。市級出臺《關于支持村級組織和農民工匠承接農村小型工程項目的實施意見》,充分利用本地農民工匠團隊,探索標準化農民工匠項目建設模式,發動本地工匠積極參與風貌提升項目建設,促進風貌提升各具特色,并有效減低建設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五是強化宣傳引導,營造人人參與良好氛圍。連南瑤族自治縣在實施風貌提升中加強宣傳引導,通過入村入戶、電訪等方式開展宣傳活動,與群眾簽訂《瑤族風格外立面改造同意書》,切實提升村民對“農房管控、風貌提升”工作的了解,廣泛發動群眾支持并踴躍投身到風貌提升工作中。
(二)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鞏固環境整治成效
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為抓手,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因地制宜打造農村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等“四小園”小生態板塊,美化靚化村莊環境。完善保潔機制,通過“門前三包”、設立村莊清潔日、清潔指揮長等制度明確村民責任。健全保潔隊伍,落實日常保潔費用,通過建立完善長效機制,推動在農民群眾中形成村莊自己居住、環境自己愛護、責任自己落實、監督自己實施的自我管理機制。
(三)突出建設機制創新,激活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創建動力
一是完善頂層設計。市委市政府出臺的《清遠市“美麗鄉村2025”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市財政每年拿出3億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以美麗鄉村建設作為項目載體,實行“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的獎補政策,在全市開展“整潔村、示范村、特色村、生態村、美麗田園”五個梯度創建,實行“統一創建標準”、“統一創建方式”、“統一考核辦法”、“統一獎補標準”四個統一,統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深入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以萬村整治為基礎,以示范創建為引領,以點帶面、連線連片,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創建美麗鄉村推進力度。二是創新長效管護機制。優化考核體系,增加農村長效管護機制指標的分值權重,探索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網格化管理,完善村莊后續管護經費制度和推行政府購買服務方式,以構建管護長效機制。如:佛岡縣、連南瑤族自治縣出臺美麗鄉村長效管理辦法,建立縣、鎮、村三級城鄉環境治理考評機制,根據考評結果進行獎補,推進鄉村環境持續改善。連州市積極推行政府購買保潔服務方式,以鄉鎮為單位向專業公司購買服務,由財政對被列入補貼范圍的自然村每年每人補貼30元,并按5項標準核定獎補。三是創新整治活動參與機制。清新區創新啟動了“萬人助力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活動,積極發動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以及鄉友鄉賢,回鄉參與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活動,形成了黨員干部職工帶頭示范、鄉友鄉賢凝聚力量、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四是探索建立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機制。2020年6月,由市發改局牽頭,聯合市財政局印發《關于制定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實施方案的函》,要求各縣(市、區)在明確財政事權、支出責任和各類設施所有權、經驗權、管理權的基礎上,按照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要求,編制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責任清單,明確管護對象、主體和標準等,建立公示制度。目前,各縣(市、區)均制定了實施方案。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進一步加強美麗鄉村的宣傳力度。做好廣東省第二屆《鄉村振興大擂臺》、《鄉村振興清遠大擂臺》、第三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線上線下展館、第六屆廣東美麗鄉村攝影大賽等活動,以活動促建設,以活動促宣傳,緊扣國家、省關于鄉村建設行動的部署,以鄉村風貌帶建設作為重點,提升社會各界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關注,凝聚強大合力,構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管護機制。
(二)健全農村環境整治長效機制體制。一是建立目標責任制。將國家和省下達的目標任務逐級分解落實到縣級人民政府,明確工作主體,落實工作責任,構建一級抓一級的考核體系,切實把地方政府農村環境保護責任落到實處。二是完善農村環境監管體系。結合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強化基層環境監管執法力量,對具備條件的鄉鎮及工業聚集區,加強基層環境執法體系建設,充實人員力量,保障運行經費。完善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的環境執法工作機制,加強城鄉環境執法統籌。三是加強農村環境監測。加快建立我市農村環境監測網絡,建立農村環境監測信息發布制度。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縣(市、區)要做好農村生活污水、規模化禽畜養殖場(小區)廢水等處理設施運行情況的監督性監測。
(三)拓寬籌資渠道,保障長效機制持續運行。指導各縣(市、區)積極拓寬籌資渠道,統籌整合涉農資金,利用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項目加大對農村長效管護機制建立的支持力度。加快探索創新管護方式,通過“以獎代補”和推行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完善村莊后續管護經費制度,保障長效機制能持續運行。
(四)加強對農村環境整治長效機制的監督考核。一是開展監督檢查。由市生態環境局組織開展對已建成設施的考核驗收,對未通過考核驗收的,提出整改要求;對通過考核驗收的,開展運行情況抽查,對抽查中發現的問題,向縣級人民政府提出限期整改要求,逾期未整改到位的,應通報批評或約談相關領導。縣級環保部門須將設施運行管理情況的監督檢查納入日常工作,整合現有機構和人員隊伍,確保設施運行維護有人監管、有人監測、有人指導;應會同有關部門對行政區域內所有已建成設施的運行維護情況開展年度檢查,將檢查情況向縣級人民政府報告,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督促設施管理主體落實整改要求。二是健全獎懲機制。由市生態環境局對各縣(市、區)的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開展評估考核,評估考核結果作為農村污染防治資金分配的重要依據。對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較好的地區,進一步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對未按時完成治理目標或完成情況較差的,將根據情況,采取通報批評、核減資金規模、追繳已撥付資金等措施。
誠摯感謝您對我市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清遠市農業農村局
2021年7月9日
(聯系人:黃曉文,聯系電話:3364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