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主動公開〕
清農農函〔2020〕351號
清遠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市七屆政協會議
第20200032號提案答復的函
連山工作組:
你組在政協第七屆會議上提出《關于加強鄉風民風建設,營造農村文明新風尚的建議》(第20200032號)收悉。經我局認真研究,現答復如下。
鄉風民風建設是新時期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近年來,由于對農村鄉風民風建設重視不夠,加之各種社會思潮的沖擊,農村務工人員外出,傳統優秀文化后繼無人,導致我市廣大農村地區傳統民俗文化沒落,純樸的民風鄉風和傳統道德滑坡,現狀令人堪憂,加強我市農村地區鄉風民風建設已迫在眉睫。
針對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鄉風民風建設工作,結合我市開展的創文活動、愛國衛生運動、美麗鄉村建設等,出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和配套文件,并組織開展了相關的群眾性活動,在廣大農村地區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有力助推鄉風民風和傳統道德回歸和傳承。
一、構建鄉風民風建設的工作情況
(一)堅持加強文明村鎮創建,助推培育文明鄉風民風。一是大力創建文明村鎮,召開創建現場會,大力推動鄉風民風建設。二是每年開展清遠市時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先進模范評選表彰活動,強化先進模范引領示范作用,助推鄉風文明建設。二是堅持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引導村民破除陳規陋習。三是每年開展“清遠鄉村文明十二條”主題踐行活動,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廣大農村落地生根,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凝心聚力。四是組織司法部門開展“一村一律師”法律援助活動,加強農村普法教育,助推平安鄉村建設。五是堅持組織開展“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主題活動,弘揚文明家風。六是組織開展“優秀村規民約”評選活動,挖掘、展示和推廣優秀村規民約,助推鄉村治理,構建和諧文明鄉村。
(二)多措并舉發展脫貧產業,全面壯大集體經濟實力。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多措并舉大力發展扶貧產業,全面壯大村集體經濟。一是因地制宜引進農村產業發展戰略投資者,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二是廣泛組織農民群眾發展規模化特色種養殖業,增加特色農產品生產和供給。三是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四是全面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產業,助推農產品銷售。五是加大農民工培訓力度,精準對接珠三角用工企業,大力發展務工經濟,全面增加農戶收入。
(三)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一是每年廣泛組織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在重要傳統節日期間,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指導各村開展戲曲小品、體育健身、讀書征文、趣味比賽等文體活動,弘揚鄉村地方文化,不斷豐富村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二是廣泛開展文藝宣傳活動。大力培育鄉村文化能人、民間藝人,組建群眾性文藝宣傳隊伍,定期組織文藝輕騎兵奔赴廣大農村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宣傳活動。三是廣泛組織志愿服務活動。建立農村志愿者服務團隊,定期組織農村文化活動指導員、群眾文化骨干、義務清掃保潔和義務治安巡邏人員、社會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引導他們積極參與“紛呈公益、情暖清遠”系列公益活動。四是鼓勵有條件的農村組織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孤寡老人、殘疾人等志愿服務活動,營造互相關愛、互幫互助的良好社會風尚。
(四)不斷加大財政扶持力度,保障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持續市、縣、鎮三級公共文化建設財政投入,按照“有標準、有內容、有人才、有活動、有網絡”的要求,不斷健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補齊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短板,全面建設好村級文化室和文體活動場所。加大財政經費投入,配全補齊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人員,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和管理工作人員培訓,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監管,不斷健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運行體系,確保農村公共文化活動正常運行和開展,全面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二、存在問題
當前,農村經濟社會形勢穩定和諧,鄉風文明建設的力度加大,農村面貌良好。但也面臨著許多不利于鄉風文明建設的因素,主要表現在思想觀念、生活方式、文化教育、基礎設施、管理手段等方面,有待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思索、改進。
(一)農村基層干部的思想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一些農村基層干部對鄉風文明建設重視不夠,沒有將其放到應有的位置,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抓經濟發展上,認為只要經濟發展上去,鄉風自然就會文明;有的認為鄉風文明建設是“軟指標”,工作沒有深入去抓,流于形式,因而效果不明顯。
(二)農村文化陣地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許多村集體資金薄弱,文化基礎設施落后,而且現有的設施也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有的成為閑置的資源。各級財政基礎薄弱,經費投入不足,導致完善農村文化陣地配套設施建設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文化活動中心、圖書室、籃球場等。仍無法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需要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同步實施,分階段逐步完善。
(三)農村部分陳舊落后的思想觀念有待進一步轉變。一部分村民的思想觀念落后,缺乏健康的精神追求,缺乏創業精神,特別是部分村民缺乏艱苦創業、勤勞致富、遵紀守法的思想與精神。有的地方陳規陋習、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鄉風文明的形成。
(四)農村環境衛生仍需持續進一步整治。雖然我市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上取得一定成績,但由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歷史遺留問題多,仍需要堅持全面謀劃、注重政策配套和機制創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系統推進、久久為攻。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加強鄉風民風建設,營造農村文明新風尚直接關系到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強化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結合美麗鄉村創建,聚焦突出問題,繼續堅持高位推進,創新法制宣傳方式,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改變鄉村發展面貌、補齊鄉村建設短板、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切實把這項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的大事一項一項地抓實抓好。
(一)進一步增強鄉風文明建設重要性的認識。鄉風文明是新農村建設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包括人們的道德風尚、思想狀態、精神風貌、文化素養和法制觀念等等,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和社會價值導向的集中體現。今后,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一定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鄉風文明建設之間的辯證關系,積極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地進行觀念轉變,牢固樹立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相適應的市場經濟、科學發展、尊重知識人才和民主法制等嶄新觀念,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兩促進,把鄉風文明建設放到與經濟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抓好、抓實。
(二)進一步提高農民整體素質。一是加強農村科技文化教育。以培育“四有”新型農民為目標,利用農民學校、“百姓課堂”以及“三下鄉”等載體,加強對農民的技能培訓,幫助農民提高科學文化素質,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二是注重教育引導,強化思想道德建設。要結合農村實際,幫助農民正確理解和處理好國家、集體、個人的關系,教育引導農民增強集體主義觀念,弘揚艱苦奮斗精神。三是提高農村領頭人的素質。要加強村“兩委”班子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對農村的一些社會丑惡現象和不文明行為敢抓、敢管,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濃厚氛圍,進一步提高鄉風文明。
(三)持續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以創建美麗鄉村為抓手,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抓好交通要道兩側、人流密集區等重點區域,以及鄉村集市、農貿市場、農村周邊等重點部位清潔整治。結合創文創衛活動,因地制宜適當拓展優化“三清一改”內容,突出清理死角盲區,由“清臟”向“治亂”拓展,由村莊面上清潔向屋內庭院、村莊周邊拓展;大力倡導家庭衛生清潔,宣傳健康防病知識,引導農民群眾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提高清潔衛生文明意識,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斷探索健全市場化運作保潔機制,推動村莊清潔行動常態化、制度化、持續化。
(四)深化公益宣傳,營造農村文明新風尚。一是充分利用創文活動,深化公益宣傳,增強廣大群眾構建鄉風民風的意識,形成人人注重環境衛生、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二是強化基層組織建設,發揮農民主體作用。鼓勵各地組織開展基干群交流活動,讓廣大農民擴寬視野,認清差距,提高認識,以增強農民群眾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加大培訓力度提升群眾技能。通過鼓勵各地建立激勵或獎補機制,加大培訓力度提升群眾技能,著力培養好農村工匠,激發農民群眾自己動手清潔、綠化、建設、管護的內生動力,形成美麗家園共同創建的良好自覺。四是強化社會幫扶,建立參與機制。持續深入推進“萬企幫萬村”行動,引導企業、商會、社會組織和文化服務志愿者等與有需求的村莊自愿結對幫扶,在農村開展“文化道德講座”,培育文明生活方式,讓群眾爭當新民風建設的表率,共同推進農村社會事業,助力鄉村振興。
誠摯感謝你們對我市農村鄉風民風建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清遠市農業農村局
2020年10月23日
(聯系人:盛爭波,聯系電話:1341655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