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主動公開〕
清農農函〔2020〕347號
清遠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市政協七屆會議
第20200009號提案答復的函
民盟清遠市委員會:
您在市政協七屆會議提出的《關于完善鄉村留住人才機制,助力鄉村振興的建議》(第20200009號)收悉。經綜合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充分發揮人才政策優勢,促進農業人才引進
(一)利用現有政策,引進激勵農業人才。根據《清遠市委 清遠市人民政府關于引進培養緊缺適用人才的若干規定》(清發〔2012〕27號),重點引進高層次緊缺適用人才,最高發放100萬元人才安家費和1萬元每月的人才補助。目前,已累計認定一至六類緊缺適用高層次人642 人,其中認定農學教授、水產養殖教授、高級畜牧師、高級農藝師、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教授等農業人才共8人。
(二)充分貫徹落實人才新政進一步促進農業人才引進。我市出臺了《清遠市關于進一步加快“人才高地”建設的若干意見》,其中對企業新引進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和高級職稱專技人才最高發放60萬元的生活補貼,高端人才及團隊引進最高可獲500萬元資助;對非企業類單位新引進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和高級職稱專技人才最高發放40萬元的生活補貼。對我市鄉村振興作出顯著貢獻的農村實用人才進行資助,給予每名入選人才一次性資助5萬元。這些人才新政為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的引進提供了更多助力。
(三)加強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積極做好農業系列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認定和評審工作。2016年至2019年,我市申報農業、林業系列中、初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通過共268人(初級12人、中級256人),著力提升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的素質水平。
二、加大力度推進高素質農民(新型職業農民)培育
新型職業農民是農村實用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一直重視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近年來,通過大力實施人才工程項目,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并采取多種有效方式,支持和推動新型職業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發揮引領作用。我市自2015年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從試點示范到整市推進開展,到2020年已累計投入中央資金1368萬元,到2019年累計培訓農民專業合作社骨干、家庭農場、種養殖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4466人次。2020年計劃培育高素質農民797人,目前培育工作正在有序開展中,計劃在11月底前完成培育任務。
(一)“一主多元”的教育培訓體系初步形成。我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嚴格按照省廳制定的培訓規范進行。為更好開展培訓,我市依托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經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專家對申報基地進行了審查、遴選,我市確定了廣東省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32個(其中綜合類6個,實訓基地15個,創業孵化基地6個,農民田間學校5個),使更多的社會化組織參與職業農民培訓中來,全市“一主多元”的教育培訓體系初步形成。
(二)創新培育模式。實行“分段式、實訓式、參與式”培育模式,根據農業成產周期和農時季節分段安排課程,強化分類指導,對農民進行分類分產業開展培訓,做到“一班一案”,建立指導制度,注重實踐技能操作。
(三)創新培訓手段。為使農民更加方便快捷的獲取優秀培訓資源,組織農民下載安裝“云上智農”APP,該平臺為新型職業農民提供農業咨詢、在線學習、專家答疑、農技服務等,為農民實現農業生產和經營等全過程的教育培訓服務,解決了農業技術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
三、大力推進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
(一)出臺配套政策鼓勵人才返鄉下鄉創業。我市于2018年12月印發了《清遠市關于支持各類人員返鄉下鄉創業的意見》(清府辦〔2018〕62號),進一步改善返鄉下鄉創業環境,持續增加返鄉下鄉創業帶動就業能力,提高參與返鄉下鄉創業的積極性,營造返鄉下鄉創業的良好氛圍,為鄉村振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支撐。2019年出臺“促進就業九條”,進一步加大對返鄉下鄉創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印發了《清遠市創業擔保貸款擔?;鸷唾N息資金管理辦法》(清人社〔2020〕27號),將返鄉創業農民工列入重點扶持對象,申請創業提供貸款的創業項目可不受“初創3年內”的限制。
(二)落實創業補貼促進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將一次性創業資助標準由5000元提高到10000元,范圍擴大到返鄉創業人員。將鄉村經營驛道客棧、民宿、農家樂的創業者,納入一次性創業資助、租金補貼和創業帶動就業補貼等扶持政策范圍。返鄉下鄉創業人員可按規定享受有關創業帶動就業補助,如創業培訓補貼、一次性創業資助、租金補貼、創業帶動就業補貼等,促進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
(三)搭建平臺推動種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加快返鄉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發揮政府主導的公益性創業孵化基地的示范引領作用,形成了一批有效滿足大眾創業創新需求、具有較強專業化服務能力和孵化能力的新型創業服務載體平臺,不斷完善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水平,提供高質量的創業增值服務。目前全市共認定返鄉創業孵化基地5家,在孵返鄉創業項目296個。
四、大力推進農村技能人才培育工程
(一)大力培育農村技能人才。抓實“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培訓促就業工作,助力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發展,加強農村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緊貼當地特點,自5月22日后恢復線下技能培訓以來,各地人社部門大力發揮民辦職業培訓機構、技工院校、鄉村培訓示范基地等作用,下移工作重心,選派培訓教師深入村組(社區)、田間地頭上門開班授課,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完成“粵菜師傅”各類培訓106人期,培訓了4810人(含貧困勞動力4180人),完成“南粵家政”各類培訓2898人。
(二)鼓勵各類培訓機構開展技能培訓。發揮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清遠市課程標準委員會、行業企業、職業(技工)院校、培訓機構等作用,開發培訓課程標準,按程序納入培訓合格證書補貼范圍,大力推行培訓合格證書制度,擴大培訓供給,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5個省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和5個省級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覆輻射8個縣(市、區),以“培訓基地+大師工作室”為引領,打造多層次“粵菜師傅”培育體系。2019年以來,通過送教上門、送教下鄉、進校園、進鄉村、進社區等形式共組織農村勞動力參與“粵菜師傅”培訓8339人,為我市農村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提供支撐。
(三)構筑校企合作聯盟,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并建立高技能公共實訓中心。繼續深化校企合作,引導規模以上企業與技工院校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加強“訂單式”培養、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師資交流與培訓、科研共融、高技能人才培養等領域的深度合作,實現校企雙贏。同時按照市政府工作規劃,市人社局做好加快市高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建設工作,協調省財政持續給予專項資金扶持,市高技能公共實訓中心擬建5個功能實訓中心:新能源汽車實訓中心、現代制造實訓中心、信息與財貿實訓中心、食品與生物醫藥實訓中心、文化創意實訓中心,一期工程計劃于2020年12月竣工,建成后為我市各類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培訓機構、企業行業和勞動者提供職業技能實訓、職業技能規劃與評價、職業(工種)開發、技術研發、信息交流、成果展示等公共服務,切實增強高技能人才培養能力,滿足我市留住人才培育技能人才作支撐。
五、加大力度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近幾年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重點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農場給予獎勵。其中,對獲得省級和市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稱號的分別獎勵30萬元和5萬元;對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的分別獎勵10萬元、5萬元和3萬元;對獲得省級、市級示范家庭農場稱號的分別獎勵4萬元和2萬元。引導經整合治理后的農村土地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利用各地農村土地資源優勢,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全市共發展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66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39家)。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登記注冊的農民合作社5282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14家、省級示范社72家、市級示范社272家。連州市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整縣推進試點,陽山縣、佛岡縣入選省級市。共發展家庭農場4561家,其中市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116家。連山縣入選全省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示范縣。
下一步,我局將加強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協作,積極探索完善鄉村留住人才機制,助力鄉村振興。
誠摯感謝您對我市農村人才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清遠市農業農村局
2020年10月22日
(聯系人:陳海英,聯系電話:3364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