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主動公開〕
清農農函〔2020〕312號
清遠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市政協七屆會議
第2020046號建議答復的函
張相梅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參與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建設,助力清遠特色農產品出口的建議》(第2020046號)收悉。經綜合匯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清遠海關等協辦單位的意見,現答復如下:
根據《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穗府辦函〔2019) 60 號)精神,我市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建設,堅持按照“一個標準供應、一個平臺運作、一個體系監管”的原則,推動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清遠配送中心建設與生產基地、產品加工企業、銷售點的認定。
一、推進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建設
(一)加強組織保障。成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建設領導工作小組,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清城區人民政府、廣州對口幫扶指揮部、市發改局等9個相關部門組成。相關部門責任,督促指導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清遠配送中心建設。我局會同清遠海關于2019年8月在英德市、陽山縣舉行了三期關于認定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產品加工企業培訓班,指導經營主體申報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產品加工企業,推動我市優質農產品全方位融入大灣區“菜籃子”體系。
(二)鼓勵引導農業企業參與大灣區“菜籃子”工程。我市嚴格按照《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作辦公室關于印發新一輪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申報指南的通知》(大灣區菜辦〔2020)14號)精神,積極組織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對暫未獲得海關供港澳生產基地備案或注冊登記的申報主體,可送樣到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承檢機構進行檢驗檢測,樣品檢測合格后,可按要求申報生產基地。截至目前,廣州市認定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中,清遠共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33個,其中蔬果類種植基地21個、養殖基地11個、食品加工類基地(鮮牛奶)1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加工企業2個。清遠市尋鄉記智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入選廣州市公布的第一批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銷售點。
(三)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清遠配送中心建設。支持廣州越秀集團有限公司與廣東進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清遠配送中心。我市將分別在清城區源潭鎮、清新區山塘鎮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清遠配送中心。進田公司已確定源潭配送中心綜合樓建設方案,并按工程排期協調裝修及園林設計單位開展工作;計劃在清新區成立驊悅加工配送中心,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清遠配送中心C區,納入我市菜籃子體系,今后將承擔我市農業企業凈菜加工、包裝、倉儲、配送等功能。
二、多措并舉,助力清遠特色農產品出口
(一)建立完善“培育品牌、發展品牌、宣傳品牌、保護品牌”的工作機制。
2018年和2020年以市政府名義分別出臺《清遠市深入實施商標品牌戰略促進經濟發展的意見(2018--2022)和《清遠市加快推進品牌建設實施方案》,大力營造有利于商標品牌發展的法治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為建設美好清遠提供有力支撐。要求各縣(市、區)局市場監管部門圍繞當地黨委、政府經濟發展要求,組織開展轄區農產品商標和地理標志產品具體資源的摸底調查、登記建檔工作,積極指導和幫助我市重點農業龍頭企業、特色農產品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協會申請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及地標產品。目前,清遠市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目前有連山大米、東陂臘味、清遠烏鬃鵝等16個產品,數量居全省第二;地理標志商標有3個,分別是清遠雞、清遠麻雞和英德紅茶。清遠重點糧產區和水果、茶葉、甘蔗、蔬菜等,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之鄉,帶動當地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期間,是扶貧攻堅、實現奔小康目標的關鍵時期,大力發掘特色農產品資源,對促進清遠農村經濟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二)推進農畜產品地理標志規范運作。
按照“統籌兼顧、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原則,強化對地理標志產品協會(涉農組織)的領導和財力支持。規范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的使用、管理和保護,通過農產品包裝產品上市,實現品牌銷售。引導鼓勵龍頭企業、營銷大戶按規定率先使用和宣傳地理標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以此擴大地理標志產品品牌和區域品牌的影響力。從去年底開始,根據國家市場監管局要求,開展對我市地理標志資源普查,目前我市有67家企業申請使用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今年,我市的廣東天農食品有限公司、連州市東陂瑞豐臘味廠等26家生產企業獲得廣東省核準改革試點第一批地標保護產品專用標志換標。去年以來,有6家生產企業申請使用“英德紅茶”“連山大肉姜”等地理標志。
(三)發揮商標品牌培育站的優勢。
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切實發揮牽頭、協調、指導作用,統籌謀劃,精心組織,把發展清遠特色農產品商標品牌,納入到各地年度商標品牌建設工作之中。目前,全市已有6個縣區設立根據產業分類的區域性“商標品牌指導站”,充分發揮“商標品牌指導站”和“企業商標品牌聯絡員”作用,指導和幫助企業制定爭創馳名商標和地理標志商標計劃,建立與企業定點聯系制度,對重點產業集群的企業實行專人負責,從理論指導、實際操作、材料申報、程序啟動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務。
(四)加強食用農產品檢驗檢測
1.堅持問題導向,加強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督抽檢。制定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方案,以群眾日常消費較多的食用農產品為重點,加大監督抽檢力度,及時發現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用農產品并采取風險防控措施。2019年,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共完成食用農產品抽檢2872批次,檢驗合格2795批次。2020年1至6月份,清遠市市場監管局共完成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80批次,檢驗合格80批次。對抽檢不合格產品全部依法處理。
2.狠抓落實,深入推進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2019年,我市將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快檢工作列入市政府十件民生實事之一,按照市委市政府及省局的工作部署,全市市場監管系統有針對性地對重點食用農產品進行大批量快速檢測,及時篩查發現不合格食用農產品。2019年度全市共完成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共319432批次,合格317088批次,合格率99.27%,處理不合格食用農產品2344批次,共3520.02公斤,不合格食用農產品處置率為100%,有效防止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全力保障市民“菜籃子”安全。
三、切實開展食用農產品銷售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據統計,我市目前有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共195個,其中批發市場共4個。為進一步做好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規范食用農產品市場秩序,保障廣大群眾的食品安全,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精神,切實開展食用農產品銷售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一)深入開展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規范治理,規范批發市場銷售行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嚴格按照《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加大對批發市場的監督檢查力度,對批發市場開辦者履行主體責任情況逐條進行檢查,切實督促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開辦者依法落實食品安全責任,不符合要求的,要立即整改,依法處理。目前,我市4家批發市場均有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備專職或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建立食用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配備檢驗設備和檢驗人員或委托有資質的符合法律規定的食品檢驗機構抽檢。
(二)嚴厲打擊農貿市場非法銷售野生動物及其制品行為。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主動落實工作責任,建立長期市場巡查機制、持續抓好抓實市場監管領域疫情防控工作。嚴禁野生動物及其制品交易。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對農貿市場開展全面巡查,尤其加強對重點市場及周邊的監督檢查,嚴防死守,嚴厲打擊非法銷售野生動物及其制品行為,督促市場開辦方和食品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落實疫情防控期間野生動物臨時管控措施,防止來源不明的畜禽和野生動物及其制品流入市場。
(三)強化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提升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
1.嚴把食用農產品市場主體準入關,對從事農產品經營活動的市場主體依法嚴格監管。督促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和銷售者加強食用農產品采購源頭質量控制、加強經營過程質量安全監管,對進入市場銷售的農產品,須查驗對方是否有合法來源的憑證和營業執照、許可證、合格證等相關證件,證件不齊全的不準上市銷售,堵住假冒偽劣、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場的渠道。
2.完善監管方式。通過對農貿市場開辦方約談、多次督查相關市場開辦方、農產品經營者依法落實食用農產品市場質量安全管理的義務和責任。同時,開展元旦春節、五一端午節日等節前市場專項整治行動,組織執法人員對清城區、清新區農貿市場的瓜果,蔬菜和其他農副產品進行專項執法檢查,針對應節食品、大眾消費熱點食品等積極開展監督檢查和監督抽檢,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行為,凈化食用農產品市場。
3.加大飛行檢查的開展工作。制定全年的農貿市場飛行檢查工作計劃,2020年1至6月已落實對轄區的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及相關經營單位開展“雙隨機”飛行檢查,督促食用農產品銷售者落實進貨查驗記錄制度,查驗其產地證明、購貨憑證或者《動物檢疫合格證明》、《肉品品質合格證明》以及非洲豬瘟病毒檢測合格證明“兩證一報告”合格證明文件等可追溯材料。共對全市10家農貿市場開展了飛行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責令限期整改。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建設領導工作小組為主導,多部門合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清遠配送中心建設。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清遠市分公司將結合郵政“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三流合一的優勢,加大對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
(二)繼續鼓勵相關經營主體積極參與生產基地、產品加工企業、銷售企業認證,并引導已認定的生產基地統一使用大灣區“菜籃子”的LOGO和溯源二維碼張貼在產品包裝上,加大力度宣傳大灣區“菜籃子”。
(三)繼續協同清遠海關開展認定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產品加工企業培訓班,提高企業農產品生產和管理質量水平,為大灣區提供更多安全優質農產品。
(四)以農業科技創新為抓手,強化以科技計劃項目的立項管理,推廣現代農業新技術示范,提升農業技術要素滲透力,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建設。
感謝您對我市農業農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清遠市農業農村局
2020年9月30日人:何健航,聯系電話:3374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