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主動公開〕
清農農函〔2020〕311號
清遠市農業農村局關于政協七屆會議
第20200030號提案答復的函
蔡繼輝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產業扶貧帶貧,防止脫貧戶返貧的建議》(第20200030)收悉。感謝您對我市扶貧工作的關心與支持。經研究,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推廣“扶貧企業+貧困戶”的建議
產業扶貧是貧困群眾由“輸血”向“造血”轉變、進而實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一直以來,我市緊密結合本地資源優勢,堅持將產業扶貧作為長效脫貧的有效途徑,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使貧困戶主動參與進來。我市各縣(市、區)積極借助現代農業產業園、一縣一電商平臺、“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積極發展扶貧產業,加強帶貧益貧作用,鼓勵困難群眾通過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如陽山縣嶺背鎮通過“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培育貧困戶當新型農民,由貧困戶牽頭成立合作社管理紫蘇種植扶貧示范基地,自2018年底投產以來,基地提供管理崗位3個,常年就業崗位近30個,基地投產僅半年,就賣出成品紫蘇5000多公斤、紫貝菜2000多公斤,收益共計18多萬元。接下來,我市將更加注重積極培育并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引領帶動作用,大力實施“經營主體+基地+貧困戶”等產業帶動模式,建立貧困戶與經營主體緊密聯結的利益聯結機制,不斷提高貧困戶在農業產業發展中的參與度、受益度和組織化程度。
二、關于推廣“專業大戶+貧困戶”模式的建議
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重要組成部分,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已經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但擔保難、融資難等問題一直是制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嚴重問題。接下來,我們將認真采納建議,積極發揮政府增信和“銀擔”作用,積極加強與金融機構的交流合作,進一步鼓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精準化金融服務,助力產業扶貧帶貧,有效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問題。一是通過在清遠市信用擔保基金下設規模為2000萬元的“清遠市特色農業擔保基金”“清遠市電子商務發展擔保基金”,從而緩解農業企業融資難問題。二是設立清遠市企業信用貸款風險資金池,撬動金融機構對現代農業的信貸規模,緩解涉農融資主體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三是創新發展扶貧小額信貸。圍繞紅茶、麻竹筍等本地特色產業,進一步豐富扶貧小額信貸的產業和形式,創新貧困村金融服務,做到扶貧小額信貸“應貸盡貸,進一步提高小額信貸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比例和規模。
三、關于推廣“電商平臺+貧困戶”模式的建議
在我市貧困地區尤其是“三連一陽”部分邊遠山區,電商扶貧的深度和廣度明顯不夠,電商發展的“最后一公里”瓶頸有待突破。今年以來,我市通過“以點帶面、連片發力”等方式,帶動貧困地區人口直接或間接參與農村電商的年均收入顯著提升,省定貧困村所在縣(市、區)的農超網絡零售額年均增長超過30%,有效推動貧困人口脫貧增收,尤其適合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市積極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帶與電商平臺資源對接,解決了年初我市800噸蔬菜、70噸水果的滯銷問題。
接下來,我市將積極運用“互聯網+精準扶貧”思維富農惠農,通過“政府引導、企業聯動、貧困戶參與”的方式構建完善的電商扶貧網絡,將電商扶貧和金融扶貧進行有機結合,進一步加強產銷對接,拓寬貧困地區銷售渠道。一是建設完善村級三農服務站。發布各地帶貧經營主體特色農產品上市信息和采購商需求信息,實現貧困地區農產品供需信息對接,積極培育“農村綜合服務站-分揀中心-區域倉儲中心-前端門店”的全鏈條服務體系。二是積極擴寬消費扶貧渠道。依托廣清一體化和入珠融灣的機遇,積極培育發展“清遠農家”公共品牌,在加強清遠市消費扶貧專館、清遠市脫貧攻堅產品展銷館等消費扶貧場館經營管理的基礎上,在英德市電子商務產業園培育建立廣東省消費扶貧創業創新基地。同時深入推進“以購代捐”行動,積極推廣“消費扶貧愛心卡”,利用網絡直播、展銷等方式組織開展各地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推動機關單位、學校、企業、批發市場、大型超市和電商平臺與貧困地區精準對接,建立長期穩定產銷關系,解決消費扶貧“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三是著力推動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我市將以縣(市、區)電子商務產業園為物流配送支點、村級服務站為基層、電商買賣服務為核心,聯通全市農村電子商務交易網絡,打造“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商貿流通體系。同時積極推廣“平臺快遞+電商改造”“農村客運+快遞企業”的電商到村物流配送模式,擬建成全省覆蓋面積最廣的冷鏈物流配送體系。
清遠市農業農村局
2020年9月29日
(聯系人:李曉聲,聯系電話:337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