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民進清遠市基層委員會、胡麗瓊、張少偉代表:
市政協主席會議將《關于規范發展我市夜市產業的系列提案》列為2023年重點提案之一,由市政協副主席譚云格同志領銜督辦。按照《關于印發市政協譚云格副主席領銜督辦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重點提案<關于規范發展我市夜市產業的系列提案>辦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為切實做好本系列提案的辦理工作,市商務局會同清城區政府、清新區政府、市委宣傳部、市公安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應急管理局、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市稅務局、市消防救援支隊等單位,提出如下辦理意見:
一、清遠市夜經濟產業基本情況
夜間經濟一般指“當晚18點后、次日凌晨6點前發生的,以本地居民、工作人群及游客為消費主體的城市消費經濟”,夜經濟的發展是隨著居民休閑消費水平不斷提升,消費時空和內容不斷延展的結果。今年以來,我市充分挖掘清城區本地夜間休閑資源、場所和項目,結合優勢資源加快向夜間文旅產業延伸,將“夜經濟”與旅游經濟、網紅經濟相結合,打造“夜經濟”生態鏈,促使“夜經濟”成為城市發展與經濟增長的持續動力。清遠夜經濟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夜間消費指數在全省處于中下水平。清遠市的夜間消費指數是110.3,在全省位列第13。從夜間消費占比來看,清遠市的夜間消費占比為52.6%,全省位列第12,而夜間餐飲消費占比為48.9%,位列第15。清遠市的夜間經濟人氣相對不旺,產品供給單一,缺乏吸引力和競爭力,不利于夜間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不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投資。90后與00后成為夜間經濟的消費主力,傳統促銷手段難以奏效,夜間經濟急需營銷創新。
(二)夜間消費供給質量較高。據美團統計數據顯示,用夜間商戶高分占比率(高分占比率=4分及以上的商戶數量/商戶總量*100%,滿分為5分)來衡量同類型城市夜間經濟的供給質量,清遠市夜間商家的高分占比率為35.2%,全省位列第7,培育基礎較好。
(三)基礎設施不足,消費特色不明顯。人們在夜晚外出時會考慮以下因素:交通便利性、衛生安全、商品及服務是否有特色、性價比。清遠市夜間經濟的規模相對較小,缺乏明確的規劃和整體發展策略,很多夜間經濟區域分布散亂,缺乏統一的規劃指導,導致經營者無法形成合力,整體效果不佳。部分夜間經濟區域的環境條件較差,如缺乏衛生設施、噪音污染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夜間經濟的發展潛力,也影響了市民和游客的體驗感受。
(四)夜間消費品類比例不平衡。清遠市不同品類的夜間消費中,夜食的夜間消費金額占夜間消費總額的比重最大,占比達69%,夜間旅游與娛樂、購物有待提升。清遠當前的夜間經濟缺乏深厚的文化內涵,無法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參與其中。
二、清遠市推動夜經濟發展的主要措施
(一)強化政策引領,獲批首批廣東省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根據省文旅廳《開展首批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評選工作》的要求,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迅速遴選并指導清城區,整合劃定以市區北江段為中心軸,涵蓋舊城區歷史文化街區、飛來湖、保利、順盈等商圈合計面積0.7平方公里的夜經濟集聚通過打造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以創建促提升,大力培育清城區夜間特色文旅品牌,促進文旅消費提質升級。2022年8月“清城區北江兩岸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成功入選首批廣東省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全省僅入選7家。該區域以清城區市區北江段為中心軸,總占地面積約0.698平方公里,商業經營面積達到48萬平方米,各類商戶4706家,其中夜間營業商戶4236家,占比達90%。一是以“尋”為主題,建成鳳城街10個特色文化網紅打卡點,包括隨憶尋店、城墻尋夜、深巷尋香、鳳塘尋雅、武魁尋印、城墻尋跡、鳳麟尋材等十大主題,夜間時段集體亮燈,營造夜美清城的氛圍。二是結合北江生態經濟帶,充分挖掘本地夜間休閑資源、場所和項目,打造南岸公園、北江夜游、江心島、江濱公園等“旅游+商業+文化”的特色夜游休閑公共空間,完善北江兩岸美化亮化工程、洲心大橋“網紅”觀賞性燈光項目,吸引廣大市民和游客夜間出游消費,進一步擦亮“一江兩岸”名片。三是挖掘提升夜經濟業態供給多元化。舊城街區匯聚了清城最深厚、歷史最完整、精華最集中的歷史文化遺產,包括了文保單位8處,非遺項目17個、老字號小吃16家、電影院8家、大型書店3家以及市、區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漢服館等特色文化體驗場館十多處。休閑公園、廣場、音樂噴泉開放至22時30分,沿街商鋪、商場商鋪正常營業至22時,周末延時至22時30分,電影院、電競館、KTV、游藝娛樂場所、美食街均營業至凌晨,部分宵夜商鋪24小時營業。
(二)強化規劃引領,在規劃修編中合理布局夜經濟發展載體。為促進我市夜經濟發展,市自然資源局在《清遠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合理布局城市商業用地,構建了多樣的商業服務中心體系,規劃商業服務業用地總用地19.62平方公里(2.94萬畝),預留商業中心、商業街區、大型零售商業等的用地空間,主要分布于燕湖新城、銀盞生態文旅組團、鳳城街道舊城片區、飛水清遠西站站點周邊、武廣高鐵清遠站周邊以及軌道站點周邊等區域,為夜經濟發展提供空間載體。同步完善市政、交通基礎設施,為夜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做好自然資源要素保障。2023年,市商務局正在組織編制《清遠市商業發展規劃》,擬打造“1+5+N”夜間經濟布局體系,“1”為一條北江夜間經濟帶·北江夜游,“5”為五片城市夜間集聚區,包括先鋒路·東門塘夜經濟集聚區、人民路·靜福路夜經濟集聚區、飛來湖夜經濟集聚區、體育中心·大學城夜經濟集聚區、輕軌城夜經濟集聚區,“N”為N個夜經濟品牌示范節點。
(三)強化標準引領,發展特色街區助推夜經濟。一是根據《廣東省級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評審辦法》,市商務局積極鼓勵組織大型商圈申報廣東省級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支持大型商圈發展,已發動順盈時代廣場、壹悅城、城市廣場、萬達廣場等大型商圈持續申報。通過重新改造城市廣場前庭、壹悅城環湖琶醍步行街、萬達廣場“星光夜市”特色步行街,引進本地文旅項目、高品質文創項目、特色餐飲、展覽館等業態,構建網紅打卡點,煥發商圈經濟新動能,激活消費潛力,打造本地特色夜經濟商圈。二是清城區遵循“修舊如故”原則,通過“拆、改、提、建”,充分挖掘和保護本土舊城區、老街區的文化底蘊,激活老城區應有的文化風貌與商業優勢。鳳城街道將具備歷史文化內容的建筑、景觀等遺跡、古跡通過文旅線路進行串聯,將“清城舊記憶”進行創新場景化,打造出極具歷史文化意義與文旅展示價值的“南門街歷史文化街區”。以“鳳城文化”為表現元素對朝陽里進行升級改造為“朝陽里文化旅游街區”并于2023年1月開街運營,變“凌亂無章”為“整潔美觀”、變“老舊巷道”為“味蕾天地”,打造出清城版“寬窄巷子”,帶動老城區人氣升溫及迎來新一輪的消費熱潮。三是實施亮化工程點亮夜經濟。對夜經濟重點區域、特色街區進行集中亮化美化,增設照明設施,提高照明亮度。對市一江兩岸和重要建筑物進行了樓體亮化更新,對原有亮化樓宇進行維修,對市政府周邊、區政府周邊、高速橫荷出口、清遠西出口、御金街沿街建筑和朱汝珍公園,以及倫洲大橋實施了亮化工程,重現城市“夜活力”。
(四)屬地管理原則,先行先試多元化探索地區夜經濟發展方式。各縣(市、區)充分利用本地商業旅游資源,結合市民需求和場地現狀,探索差異化發展夜經濟,同時通過選取合理區域設置臨時擺賣區規范流動攤販擺賣,搞活夜市煙火氣。清城區緊扣“夜游、夜演、夜宴、夜購、夜娛、夜宿”六大業態,將區域文化故事與地域特色進行提煉,培育了城市花園、廣泰商業街、飛來湖車尾營地、省職教城、臨時擺賣區等一批夜間經濟消費街區,開發了南門街歷史文化街區、北江夜游、南岸公園、網紅洲心大橋等一批有獨特IP價值的夜游項目。先行先試方面,一是在省職教城周邊設置了夜市攤販劃線管理區。其中,在楊巢圍村籃球場設置70個攤位;金雞巖景區新開設流動攤位30個,共設置50個攤位;科貿學院西門南邊和建設學院西門南邊于4月26日分別設置90和98個攤位。二是開放臨街商鋪店外促銷申請。為切實幫助商販店鋪恢復經營,在不影響公共安全和交通秩序、環境衛生等情況下,今年清城區恢復沿街商鋪臨時占用城市道路開展促銷活動申請的審批工作,允許臨街商鋪有條件的開展店外臨時占道促銷活動,在保證城市管理市容秩序干凈整潔和道路安全的前提下,引導流動攤販在疏導區擺攤,規范經營。截至目前,商業臨占申請3宗,審批3宗,進一步規范了店鋪臨時占道經營的管理,維護城區市容秩序和環境衛生。清新區立足區位和產業優勢,重點培育餐飲、娛樂、旅游、休閑等適合市民夜間消費需求的新興業態,打造清新夜經濟特色夜景區、特色夜美食、特色夜購物、特色夜娛樂、特色夜旅宿等“五夜”模式,進一步豐富夜經濟項目,如玄真水上夢幻魔術表演,小華山燈光節、清泉灣發燒潑水電音節、新景泉溫泉度假區、觀景臺、松林公園、飛來湖公園等。并打造了筆架路特色餐飲街、觀景臺(百步梯)特色美食街、清新鄉村特色美食區(古龍峽)、中恒廣場風情美食街、清新步行街等特色商業街區,以及山塘特色騎樓街、浸潭美食街、石潭蒲坑街等鎮墟夜經濟。英德市在西門町特色商業街打造旅游特色街區,聯合茶園路特色美食街共同打造極具英德特色的綜合型旅游街區。在峰林曉鎮新增夜間水幕電影燈光秀,寶晶宮、寶墩湖景區開放泳道、特色溫泉等項目,在湞陽峽風景區夜間開放藝術館、英石館等文化藝術場所,在奧園英德巧克力王國舉辦“女王的盛宴”夜間沉浸式演藝節目和煙花匯演等。佛岡縣構建以縣體育館及山語和溪龍鳳新區為中心的龍鳳星光夜市、以佛岡奧園小區為中心的奧園橋夜市等夜攤經濟消費場景,其中龍鳳星光夜市設置145個攤位,吸引了大量的人流前往消費。
(五)突出本地特色,舉辦豐富多彩的夜經濟促消費活動。市商務局2023年印發了《清遠市“風土清遠 生態消費”城市消費節日品牌三年行動方案》,4月29日舉辦了2023“清遠市汽車消費節”暨農業銀行五一汽車·新零售·房產展銷會。5月19日舉辦了2023年廣東促消費(夏季)暨“家520”汽車主題消費節。6月22日舉辦了2023年清遠市“風土清遠 生態消費”品牌發布促消費活動。8月16日舉辦“熱起來”“風土清遠 生態消費”品牌促消費活動汽車大獎抽獎暨清遠市大學生直播電商大賽發布會、美團夏季夜經濟促消費之“美”好生活節等活動,線上線下融合促進消費市場繁榮發展。9月28日,組織“風土清遠 生態消費”夜間消費品牌“Yeah鳳城 夜精彩”發布會·金融促消費暨壹悅城新天地美食節亮燈儀式,夜經濟聚集區的部分商家如新天地酒吧街、萬達廣場、清遠奧體、景源紅樹林等同步舉辦各具特色的夜間促消費活動。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發揮旅游行業綜合帶動作用,增強夜游消費活力。2023年6月13日在市江濱公園演藝廣場啟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山水清遠·文旅相約|2023悅清遠·非遺+”活動,6月14日至18日,通過“線上+線下”、宣推展銷相結合的方式持續開展了“2023清遠市第五屆鄉村戲曲節展演”“非遺展演進景區(丁香碼頭·非遺號1060)”“文旅農體宣推展銷”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激發清遠非遺活力,豐富夜游文化底蘊。市農業農村局推動清遠產地農產品直播帶貨,拉動線上農產品銷售。組織廣東農產品產地帶貨直播系列——清遠專場,在英德市積慶里紅茶谷開播。《粵薦好味,吃在廣東》進行央視全網直播,經過CCTV-17“鄉村助農團”項目組和參會美院嘉賓的遴選,清遠市英德紅茶被選出成為全省九款農特產品。清城區政府2023年2月與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一方面,以本土特色美食文化為切入點,支持“清遠雞”、“北江河鮮”、“洲心燒肉”等清城特色美食品牌化,通過抖音短視頻、微博話題、公眾號視頻號、小紅書等主流宣傳媒體,講好“清城美食故事”,探索特色品牌老店、本土美食文化等。另一方面,推出精選文旅夜游產品,舉辦“2023年5·19中國旅游日暢游清城”活動,推出五條“清城區旅游精品路線”,搭建“旅游聯盟”資源共享平臺,創新文旅消費“新體驗”;7月5至6日舉辦2023年清城區文旅推介會暨粵港澳大灣區百家旅行社走進清城采風之旅活動,深入朝陽里文化旅游街區、飛來湖車尾營地等夜游項目,推介清城區的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和產品。
(六)落實優惠措施,支持“夜經濟”相關行業發展。一是延續和優化實施部分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大力扶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支持夜經濟發展。二是稅務部門持續第十年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接續推出系列新的服務措施,進一步強化政策精準推送,進一步細化政策執行口徑,進一步優化辦稅操作功能,幫助納稅人繳費人知政策、懂操作、能享受,確保包含減稅、免稅、緩稅、降費、緩費等多種支持方式的稅費優惠政策的紅包精準惠及納稅人。三是針對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融資難”的問題,清遠市稅務部門加強與銀保監部門、金融機構的合作,深化“征信互認、銀稅互動”合作,推出納稅信用貸款服務,協助銀行業金融機構精準放貸,滿足中小微市場主體融資需求。
(七)主動探索推動,優化城市管理發展夜經濟。堅持審慎包容管理,維護城市管理秩序。一是主動探索推動夜間臨時擺賣區規范管理,利用公園、廣場、停車場等區域,合理設置夜間臨時擺賣區,規范流動攤販擺賣行為。并采取繳納經營保證金、簽署文明經營公約等形式,制定合理的準入及退出保障機制,推動夜市經濟規范化管理。二是加強夜市經營區域巡查工作,勸導夜市經營擺賣區的經營者規范守法經營,及時查處占道經營、占用綠地經營、亂停亂放、違規使用液化氣瓶等違規行為,落實“門前三包”工作,確保夜市經營區域周邊良好的市容秩序環境。三是完善公共基礎設施配套,提升服務水平。督促各地城管部門、夜市經營管理者在夜市經營區周邊完善停車場、照明設施、流動公共廁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容器等公共基礎設施的配套和維護。四是針對夜市經濟的營業時間和區域公交覆蓋實際,適時優化夜經濟發展區域的公交運行時間。目前市區共有公交線路108條,線網覆蓋中心城區各大商圈和途徑已開發夜市經濟的片區,基本能滿足市民夜經濟消費的公交出行。
(八)強化管控防疏,抓好夜市區域安全管理。一是聯管聯控織密“夜市井”安全網。公安機關持續加強與街辦、市場監督管理局、城市綜合管理局、衛健局等部門的溝通協作,有效整治轄區突出治安問題和交通安全隱患,全力消除治安盲區死角,及時處置路面突發事件,依法查處各類違法行為,為市民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二是突出抓好聯勤聯防工作。公安機關根據夜市攤點分布、人流車流及社會面治安特點,通過科學配置警力、動態優化巡邏路線、延長夜間巡邏時間、提高巡邏頻次等方式,最大限度將警力擺在街面。市消防救援支隊通過開展消防安全檢查、開展消防隱患曝光、消防車流動巡防等方式確保夜市經濟消防安全。三是優化舉措,當好“夜經濟”服務員。市場監管部門主動服務引導,強化對夜市產業流動攤販的監管,現場指導規范食品攤販,督促完善經營條件以取得市場準入資格。同時要求開辦方與食品攤販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落實食品安全要求,強化食品安全責任。在關停取締不符合經營條件的食品攤販經營戶的同時,通過有效實施行政指導,幫扶一批經營戶整改達到規范要求,實現在整治中見提升的目的,助力市夜經濟健康發展。
三、存在問題
(一)夜經濟發展基礎較為薄弱。清遠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體量在全省排名約15位,處于較為靠后位置。夜間經濟布局長期缺乏引導,主要依靠市場化發展,呈現出散、雜、小等特點,夜間文旅、商業業態仍不夠豐富、不夠吸引力、“留客過夜”效果仍不夠明顯。且由于財政較為緊張,一直未能建立市級促消費專項資金,促進夜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仍有待提高。
(二)夜間消費業態不夠豐富。整體看來,我市在文化藝術、歌舞表演、特色產品展銷、體育賽事、康養娛樂等群眾參與性、體驗性比較強的夜間經濟業態發展較遲,夜間品牌打造較為滯后。目前夜間經濟模式比較粗放,缺少互動性、體驗性強,具有可持續社交屬性的特色標志性消費場景。
(三)商農文旅消費結合有待優化。我市景區吸引較多外地市民前來游玩,但多數為一日游,在景區附近就近就餐,少數留宿,亟需打造有吸引力的清遠深度旅游路線,發揮農業旅游特色推廣清遠五大百億產品農產品,將商農文旅產業有效融合發展。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大力打造“清遠市北江生態經濟帶”。以“清遠市北江生態經濟帶”的建設工作為契機,積極指導全市各縣(市)區,繼續強化我市夜游文化特色品牌,提升城市夜經濟發展水平,提高清遠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助推清遠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發展“商業+文化+美食”融合業態,打造專屬于我市的“深夜食堂”。二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推進購物中心與城市公園結合,自然景觀與商業共融,促進“夜購、夜食、夜讀、夜娛、夜游、夜演”等多業態融合,打造城市“微閱讀”空間、智慧旅游、特色夜間演出活動,實現歷史文化和現代商業的完美結合,增強我市市民的歸屬感和文化自信。三是充分利用抖音、微信、主流視頻網站等進行新媒體宣傳推廣,打造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夜游打卡點和夜游IP。
(二)規劃引領持續挖掘我市夜經濟潛力。加快《清遠市商業發展規劃》編制,打造“1+5+N”夜間經濟布局體系,重點推動清遠壹悅城購物廣場湖邊琶醍步行街項目和萬達廣場“星光夜市”特色步行街項目建設工作,指導和支持項目招商工作,著力引進夜經濟品牌項目,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積極推進酒吧街選址和建設工作,打造活力酒吧街區,深入挖掘夜經濟消費潛力,培育夜間網紅打卡地;拓寬飛來湖公園、中山公園、江濱公園、江心島等特色休閑公共空間,讓城市休閑空間為文旅發展提質賦能;進一步深化北江兩岸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的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增強文旅消費供給、鼓勵發展新興消費業態,充分考慮親子人群、中老年人群等群體夜間消費需求,促進夜間文化和旅游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合南岸公園、北江夜游、北江河鮮等資源項目在北江兩岸打造特色“夜景經濟”,吸引廣大市民和游客夜間出游消費。
(三)舉辦多元豐富的夜經濟消費促進活動。立足清遠自身特色資源稟賦和打造大灣區旅游目的地的城市發展定位,順應居民夜間消費需求,采取部門協同、市縣聯動、先行先試的方式,在“風土清遠 生態消費”城市消費節日品牌的基礎上創建并推介“Yeah鳳城 夜精彩”夜間消費子品牌。積極引導各縣(市、區)至少啟動一場夜經濟促消費活動,有關行業商協會、商業綜合體、重點企業聯合,把握夜消費的休閑性、社群性等特點,利用線上線下資源,打造多樣化夜間消費場景,共同推高夜間消費熱潮。
(四)完善夜經濟基礎配套設施。繼續實施亮化美化工程,逐步對市區核心區域路燈照明進行完善,對缺失路燈進行補種,對殘舊路燈進行更換;繼續完成市區景觀照明提升工程并做好亮化景觀設施的維護,保障靚麗照明景觀夜景,提高夜間經濟吸引力。完善公園廣場基礎設施建設和景觀美化,進一步挖掘、培育新的特色公園夜生活文化,如自媒體文化、健身文化、露營文化等,打造特色公園夜生活文化。在夜間經濟街區周邊合理規劃設置配套停車場、根據需要合理延長公共交通運營時間,合理規劃座椅、公共廁所、交警崗等基礎設施,完善水電氣供給、污水收集排放、餐飲油煙處理、垃圾分類處理等配套設施。在商超、商圈、夜市等相應區域明確標識相關舉報投訴電話,為夜間經濟提供食品安全、治安、消防、糾紛調解等服務保障。
(五)優化夜經濟營商環境。建立健全高效協調的夜經濟運行機制,完善夜間、安全、環境等配套措施,營造安全有序的夜間消費環境。一是進一步加大對夜經濟發展過程遇到的食品安全、社會治安、市容市貌、欺客宰客、亂搭亂建、衛生防疫等方面的執法檢查力度,堅決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營造平安舒心、規范有序的夜間消費環境。二是繼續堅持審慎包容方式執法,加大力度整治和疏導流動攤販、地攤經濟、車尾箱集市等占道經營行為,規范市容環境秩序;探索創新執法管理模式,倡導村居社與擺攤群體溝通協商,激活村居社的留用地、返還地等空地,引導車尾箱擺攤群體入場經營,減少對市政道路、交通安全的干擾;持續優化審慎包容的執法事項,對輕微違法列入“首違免罰”清單等,優化夜間營商環境;對靠近居民區的夜經濟商圈優先設置為靜音舒適商圈或配套隔音設施。三是引導行業自律發展,統籌建立政府統一領導、職能部門聯動、政企協同發展夜經濟的工作機制。支持相關企業成立商會等社會組織,以市場化方式推進夜間經濟發展。四是鼓勵主要商圈和特色商業街與文化、旅游、休閑等緊密結合,適當延長營業時間,提高夜間消費便利度和活躍度。
清遠市商務局
2023年10月13日
(市商務局聯系人:張恬甜,聯系電話:336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