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 机械通气是危重病患者重要的生命支持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及治疗,给予机械通气病理生理目的主要包括1.支持肺泡通气;2.改善或维持动脉氧合;3.维持或增加肺容积;4.减少呼吸功,降低呼吸肌氧耗,改善其它重要器官或组织的氧供。当患者原发疾病改善或好转时予停用机械通气及拔除气管插管以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但部分患者在达到脱机指征,咳嗽、排痰等气道保护能力亦正常,给予拔除气管插管后,因上气道梗阻出现急性呼吸衰竭需再次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甚至出现室息死亡。因此拔管前评估患者上呼吸道是否存在梗阻十分重要,本项目研究采用气囊漏气试验(cuff1 eak test,CLT:主要是比较排空气管插管气囊前后潮气量的变化)及漏气量测定,来预测上气道是否梗阻,决定是否拔管,以提高拔管成功率,降低拔管后因上气道梗阻而重新插管的伤害。气囊漏气试验操作简单易行,不会额外增加患者住院费用,漏气试验应用对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在拔除气管插管前,及时评估患者上气道是否存在梗阻有重要临床意义,当气囊漏气试验阴性且漏气量>110m时对提高患者拔管成功率及降低因上气道梗阻再次插管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通过气囊漏气试验可预测拔管后因上气道梗阻再次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比例,使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能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减少因拔除气管插管后因上气道梗阻出现急性呼吸衰竭需要再次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甚至导致患者出现窒息死亡,可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减少ICU住院费用,可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